有些病家,,因為脾胃濕寒,找大夫求醫(yī),,或者,,自己按癥狀,看看說明書,,就選擇吃些個中成藥了,。 但是,效果卻不好,。 細細一問呢,,癥狀是這樣的。 飯后胃脹,。病程有幾個月了,,吃過飯之后,感覺胃脹,、腹脹,,還伴有胃疼。 受涼胃痛,。如果受涼了,,或者,吃了點水果,,喝了點常溫水,胃就更痛,。 飯量減少,。因為胃不舒服吧,感覺吃不下飯,,三餐的量都減少了,。大便倒還算正常。 舌淡白膩,。舌頭伸出一看,,舌質(zhì)暗淡,舌苔白膩,。 再結(jié)合病家的體型,,是瘦瘦的,臉色也是蒼白的,說話聲音低,,喜歡捂著肚子,,一把脈,又細又緩,。 這是脾胃病癥哇,。 畏寒怕冷,受涼了,,癥狀就加重,。 這是個虛寒證,中焦脾胃虛寒,。 按附子理中丸的說明書,,一對照,可以吃這個中成藥啊,。 【藥名】附子理中丸
可是,,據(jù)病家自己說,,吃過了,效果不行,。 那…… 為啥會無效呢,?而且吧,病家說了,,找大夫面診,,給的方子,也是附子理中湯的加減方,,還是無效,。 那,這個,,要細細思考一下了哈,。 祛除寒濕,,通暢中焦 再仔細梳理一遍癥狀,結(jié)合病家的舌苔是白膩的,,這個,,是有濕邪。 哦,,受寒更痛,,這個是寒邪,結(jié)合濕邪,。 那是脾胃寒濕,。 是了,按照治療的原則,,應該先祛寒濕,,通暢中焦。 等到寒濕消除,、中焦通暢了,,再來搞搞溫補。 這就難怪附子理中丸和附子理中湯,,都敗下陣來了,。 中醫(yī)認為:參術(shù)之補,有礙寒濕之行,。 那么,,在附中理中丸的方子里面,有白術(shù),,有人參,。原來,是人參,、白術(shù),,這一類的補藥用早了。 此時,,應該先溫中散寒祛濕,。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就可以考慮另擬個方子了,。 溫散寒邪,消脹利濕 大醫(yī)李東垣,,曾有本醫(yī)書,,里面記載了一個方子。 就是調(diào)理寒濕氣滯證的,。 厚樸溫中湯,,它可以溫中行氣,,燥濕除滿。 (圖為厚樸) 就是針對舌苔白膩的,,可以溫中焦,,散寒邪,祛濕水,,消胃脹,。 【藥名】厚樸溫中湯
這下,,跟病家的癥狀,,就對上了。 嗯,,對癥下藥,,就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子了。 濕邪已祛,,溫補虛寒 病家反饋說,,喝了這個方子,明顯地感覺到,,脹滿減輕了,,飯量增多了。 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增加祛濕邪的白術(shù),,來加大效力了。 (圖為白術(shù)) 再喝幾付,,待到濕滯胃脹的癥狀緩解了,,舌苔也轉(zhuǎn)就為薄白苔。 濕重的膩苔消退了,,就可以換用溫補法,,來調(diào)養(yǎng)虛寒了,。 這個時候,就是吃附子理中丸的階段了,。 此時,,換吃中成藥,調(diào)養(yǎng)一陣子,,就能看到癥狀消除,,恢復胃動力了。 如此看來,,用藥如打仗,,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看清楚當下在什么階段,,就用什么樣的藥。對癥下藥,。 在這類病癥情況下,,比如說,這些癥狀,,中焦虛實錯雜的時候,,先用厚樸溫中湯來溫胃祛濕,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如果愿意喝湯藥,,那就喝附子理中湯。 中醫(yī)認為:湯者蕩也,。 這可能是指:服用湯藥,,猶如掃蕩一般,高效,,見效快捷,。 請移步點擊: 這類病癥情況下呢,已經(jīng)胃脹寒濕重了,,所以,,病家是要忌口的。 不能再吃水果,、寒涼濕重的食物,。 不喝冷水,不喝太多的水液,。 以免搞得胃更脹,、脾胃更為寒濕。 搞得胃口不開,,吃不下飯,,人瘦體倦,體質(zhì)大受影響,。 平時的飲食,,也是需要自己多多觀察,細致安排的,。 把身體養(yǎng)健康了,,才能更好地生活、工作,、照顧家庭啊,。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