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喜歡在這里聊聊故鄉(xiāng),、過往、世間百態(tài),,記錄平凡人走過的時代,。歡迎投稿、交流,。軍哥微信:37096414 導 讀 年,,差不多過完了,很多鄉(xiāng)親陸續(xù)離開家鄉(xiāng),,返回城市,。在家鄉(xiāng)過年,熱鬧,,溫馨,,可能也會有麻煩、鬧心,,但依然擋不住回家過年的腳步,。在家鄉(xiāng)過年期間,你有什么見聞,、什么感悟,,歡迎寫下文字,投稿給老家豫南,,讓我們看看每個人不同視角下的家鄉(xiāng),。 本期作者:吳文慶,網(wǎng)名:年輕的老吳,,河南羅山人,,放過牛,種過地,,上過山,,下過田。 賣過早點,,寫過小說,。供職于人力資源部,好美文,,愛攝影,,寫文章;出版有以鄭州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被雨淋濕的城》,、《被霾籠罩的城》等,。 文|吳文慶 關于過年,,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母親常說的一句話,“大人盼種田,,小孩望過年,。” 小孩為什么盼過年,?一是有新衣服穿,,二是有好東西吃。豫南的年,,進入臘月就開始,,最常見的環(huán)節(jié)有“三打一殺”。 前幾年,,母親因病離開后,,于是就很少回家過年。 ▲年夜飯 拍攝:手勾手 每逢過年,,直接將父親接到鄭州,。這么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老家沒人做飯,,親戚朋友來了不管飯不好,,管飯吧,沒人做,。不僅來客做飯難,我們自己吃飯也是個問題,。 老家的雞鴨魚肉清理起來很麻煩,,土鍋土灶用起來也很麻煩,豬油肥油洗起來也麻煩…… 所以說,,豫南的年俗,,很大一部分是由母親們支撐起來的。 每天除夕,,母親都會做一大桌子菜,,我經(jīng)常問,“做這么多,,怎么吃得完,?” 母親說,“慢慢吃,,明年吃,。” 在豫南老家,,這是一種風俗,,意思是多做些,,來年能吃,意味著年年有余,。 母親不在了,,我的年俗也變了。 今年過年,,父親不想來鄭州,,我們只好回去。 回去之前,,我買了不少菜,,但過年那天沒做太多。剩菜太多真是一種浪費,。 ▲年三十的火 拍攝:陳平 記得以前在老家過年,,吃罷年飯要么打牌,要么在電視上看春晚,。 現(xiàn)在呢,?他們不在電視上看了,而是去現(xiàn)場看村晚——江榜村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是的,,就是我們村的晚會。像我嬸子他們,,不但去看,,而且還有節(jié)目表演。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見到很多打牌的人也去了,。我開車還捎帶了幾波人。 第二天我才知道,,當晚父親也去現(xiàn)場了,,他去的晚回得早,又沒坐我的車,,所以我不知道,。 關于這個晚會的節(jié)目單,年前好幾天就在老家的微信群里來回傳,,所以當天還去了不少臨鄉(xiāng)鄰鎮(zhèn)的鄉(xiāng)親,。——現(xiàn)場大部分人還是江榜和天竹兩個村子的,。 節(jié)目地點在離江榜村部不遠的謝家厚院,。 謝家出了一個人才,謝曉東,公司做得很成功,,歌唱得也很好,,為人熱情,好交際,,有愛心,,于是就贊助了今年的村晚?!頃线€有個環(huán)節(jié),,宣布贊助了鄉(xiāng)里的10名困難兒童。 在晚會現(xiàn)場,,里三層外三層都是人,,外圍的人只好站在板凳上,最后我發(fā)現(xiàn)連樓頂都爬滿了人,,其熱鬧程度不亞于村里的廟會,。 當時我在想,央視的春晚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我們的表演,,不是很專業(yè),但大家興頭很高,;我們的舞臺,,不是很現(xiàn)代化,但大家玩得很嗨,。對于一個豫南山村的鄉(xiāng)親們來說,,這就夠了! 一場晚會,,再怎么不好,,也比窩在家里搓麻將、斗地主和玩手機要強,。 擠不進節(jié)目現(xiàn)場,,我在謝家院子里轉(zhuǎn)了轉(zhuǎn),,看見兩方石凳,,上面分別刻有這樣幾行字: 謝氏家風:正心、謙遜,、勤儉,、孝道 謝氏家訓:吃虧、利他,、創(chuàng)新,、影響 我們這個年代,大家不缺吃,,也不缺新衣服,,過年的習俗,,應該由大魚大肉、麻將斗地主轉(zhuǎn)換一下了,,要么是一場晚會,,要么是一次短途旅行——近年來除夕去靈山景區(qū)拜佛游玩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場鄉(xiāng)村春晚刷爆了羅山人的朋友圈,而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回味,! ◆離開信陽時,,你帶了多少家鄉(xiāng)特產(chǎn),?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論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