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版課程鏈接,,讓你解放雙手,邊走邊聽: https://www.ximalaya.com/gerenchengzhang/20251250/355027839 凡事都有解 導語:“越努力,,越幸福,!”很多人把這句話當成是自己的人生格言。 但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越努力、越在意,,似乎結果越糟糕,,并沒有得到想要的幸福。 這是怎么回事呢,?難道努力是錯了,? 當自己的信念被打破時,人好像忽然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生活,。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為什么有時候越在乎,、越在意,、越努力的想要得到的時候,往往都會失去,。 1 生活中那些事與愿違的經歷 我們會發(fā)現生活中經常有很多事情都是事與愿違,,特別是一些我們非常在意、看重的事情,,最后都會得到一個事與愿違的結果,。 下面幾個情景,你經歷過嗎,? 1,、去參加面試,面試的公司是自己特別理想的企業(yè),,很想去這樣的公司工作,,所以想要表現得好一點,但結果越想表現好,,表現的越糟糕,。 準備好的簡歷,、自我介紹,一開口的時候就全忘了,,根本沒辦法正常思考,。 2、暗戀一個女生,,想要跟她表白,。約她出來,女生問:“找我干嘛,?”你支支吾吾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女生不耐煩的問:“到底有什么事?”你還是說不出來心里想的“我喜歡你,?!保詈笾荒苷f些無關痛癢的話,,繼續(xù)暗戀,。 3、入職新公司,,想要表現得好一點,,于是做什么事情都積極主動,想給同事留下一個好印象,。 但卻發(fā)現事與愿違,,同事并沒有對自己多友好,反而更排斥,,領導也沒有認可自己的工作,。 4、內向的人,,想要多交朋友,,于是去參加聚會,為了表現的外向一些,,于是不停的說話,,活躍氣氛。 但卻發(fā)現越說氣氛越冷,,越來越尷尬,,覺得很受傷。 這幾種情景日常生活中特別常見,,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是抱著將心比心的想法,,想要盡力去對待別人的,但結果卻得到了嘲笑、利用,、背叛,。 我們努力去生活、工作,、學習,、戀愛,但最后往往都以失敗,、受傷收場,。 而有時候對待一些事情自己非常放松,不那么在意的時候,,往往會有“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 面試、跟暗戀女生表白,,最后都事與愿違,,很多人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太緊張,壓力大,,所以才會大腦空白,,說不出話。 想一想之所以緊張的原因什么,? 是因為特別在意最后的結果,,想要面試成功,想要表白成功,,因為太在意,、太在乎,最后還是失去了,。 有些人會因為曾經有過非常努力,,但是得到的結果不好的經歷,所以就產生會對于很多事情不在意,、不認真,,隨便的態(tài)度,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失去,、不受傷,。 但真的可以嗎? 答案是否定的,,當你真的這樣做的時候,,會發(fā)現生活越來越沒有希望,一直向下滑,。 比如愛一個人,,最后結果不好,,失敗了,以后就再也不敢去愛,。但會發(fā)現不去愛不能讓自己更幸福,,反而讓自己失去了愛的機會。 工作努力,,結果不好,,就放棄努力,混日子,,也并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反而會發(fā)現情況越來越糟糕。 我們會發(fā)現,,很多時候,,你想要的東西,就像是手中沙一樣,,握的越緊,,漏的越多,如果完全放手,,又會一點不剩的漏掉,。 不禁感慨人生真的好難啊,! 2 為什么越在意,,越容易失去? 人生沒有你想的那么難,,是你的方向弄錯了,。 1、單臂自提原理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想要抓著自己的頭發(fā),,把自己提起來,。 發(fā)現提不起來,于是更加使勁的抓頭發(fā),,但是除了痛以外,,還是沒能把自己提起來。 看到這個實驗,,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有點傻,,因為“自己根本不可能通過抓頭發(fā)把自己提起來了?!?/p> 這個實驗我們都知道結果,,那么想一想自己那些事與愿違的經歷,其實跟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一樣的,。 你的在意,、在乎,,沒有錯,使勁,、努力也沒有錯,,錯的是用錯了地方。 就像是抓自己的頭發(fā)想提起自己一樣,,越使勁,越痛,,越提不起來,,因為把勁用錯了地方,使再大的勁也沒有用,。 對于你在意,、在乎的事情,你覺得最后事與愿違,,大都是因為你使力的方向錯了,。 2、蹺蹺板平衡原理 小時候我們都坐過蹺蹺板,,需要兩個人一起才能玩的,。 想一想如果對方把你蹺上去不放下來,你的感受是什么樣,?害怕,、生氣,不想玩了,。 如果你把別人蹺到上面,,不放下來,會怎么樣,?對方也一定很生氣,,再不想跟你玩了。 因為蹺蹺板需要的是一個平衡,,一上一下,,一下一上,這樣才有意思,,總被蹺在上面和總坐在下面都覺得沒有意思,,不高興。 與人相處的道理就跟坐蹺蹺板一樣,,要平衡,,如果不能達成平衡,就一定有一方會不舒服,。 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做事情特別用力,、特別努力的時候,,與他人之間就會失去平衡。 就像是那個內向的人,,想要去表現的外向一樣,,越使勁,自己越會感覺難受,、痛苦,。 通過這兩個生活常見的小例子,我們可以解釋為什么越在乎越容易失去的原因——就是弄錯了方向,、失去了平衡,。 當一個人使勁想要得到的時候,就會只在意結果,,和自己能否得到,,用力的方向就錯了,就像是自己抓頭發(fā)一樣,,只能感到痛,。 而當你只在乎得到的時候,就會忽略其他人的感受,,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天平就會失衡,,所以會感到不舒服,會受傷,。 現在再回過頭去看那些事與愿違的經歷,,是不是能更加明白自己的問題。 1,、面試緊張的問題,,是因為太想得到這份工作,只考慮如何能夠面試成功,,卻容易忽略公司的需求,,公司對你有什么樣的要求都不是特別清楚,結果自然不會好,。 2,、跟暗戀的女生表白,只想著女生能不能答應,,自己能不能得到,,根本就沒關心過女生的感受,女生想要什么,,所以失敗是一定的,。 3、入職新工作,你以為自己的積極主動,,可能只是比你平時的狀態(tài)積極一點,,就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你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而已,,別人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忙,,可能根本沒有精力去關注你,所以得不到認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4,、內向的人想要在聚會上表現,于是滔滔不絕,。只想到自己怎樣表現,,根本沒注意其他人的反應,當然會越說越尷尬,。 所以說由于太在意、太在乎最后得到不好的結果,,是必然的,。 3 如何調整? 既然太在意,、太在乎,、太用勁會必然承受失敗,那么該如何調整自己這種狀態(tài)呢,? 先想一想生活中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人,,會如何評價? 一般會認為這樣的人很幼稚,、不成熟,。 人在特別在乎、在意的時候,,往往都是比較自私的狀態(tài),,一廂情愿的只想要得到,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慮其他人,。 而成熟穩(wěn)重的人做事情都有這樣的特點: 1、從容,。 成熟的人面對任何問題都能夠不慌,,并且能夠全面考量。人一慌,,就會影響思考,,無法考慮諸多的因素。 當你只想要得到的時候,,就只關注于結果,,沒辦法全面考量,。 2、淡定,。 成熟的人遇到問題不會情緒化,,有事說事、有問題解決問題,,不會陷入負面情緒,。 只關注結果的時候,就容易情緒化,,擔心,、焦慮等等,這時候根本沒辦法專注于問題本身,。 3,、懂分寸。 成熟的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懂禮儀,、有教養(yǎng),,能夠把握分寸感,會讓對方感覺很舒服,。 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就一定會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就會失去分寸,,讓對方不舒服,,反饋一定也不好。 4,、會平衡,。 成熟的人在考慮問題、關系的處理上,、利益的分配上,,都能夠考慮、兼顧到別人,,找到一個自己與其他人的平衡點,,讓每個人都能各取所需。 而只關注自己感受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一定是失衡的,,只在意自己的得失,,所以沒辦法跟其他人和諧相處。 想要改變,,首先讓自己放松下來,,人的情緒是有映射作用的,當你處于緊張、焦慮,、暴躁等負面情緒時,,對方也會被你傳染,也會有負面情緒,。 所以只有自己放松了,,舒服了,身邊的人才會感覺到舒服,。 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幫助改變自己: 1,、認知自身問題。 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太在意,,需要放松,但放松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在乎,,這是放棄、放縱,。 放任不管只能讓問題越積越多,,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應該讓自己回歸理性,,找到問題的癥結。 2,、心理擴容訓練,。 太在意、太在乎大都是由于自私,,心里只想著自己,,根本不關心別人。 想要改變這點就需要做擴容訓練,,也就是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要“我想……”“我要……”而是“他想什么”、“他要什么”,。 有意識的這樣做的時候,,你才能更多的關注到他人的感受。 3,、忘我性行為方式的調整,。 做事情,解決問題時,,多想別人需要什么,,我能為別人做什么。 不用害怕會因此失去自我,自私的心理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這樣做的目的只是讓原本的自私一點點動搖,,找到一個平衡。 4,、建立良好的外界反饋,。 想要做出改變,都需要形成生物獎勵機制,,才能堅持做下去,。 所以上面的三點想要堅持下去,需要不斷得到外界正向的反饋來激勵自己,,讓自己覺得這么做是高興的,,才愿意繼續(xù)下去。 多考慮別人,,不只是嘴上說,,而是要真正去實踐,要去多做,,去做能夠幫助到別人,,并且能夠收到反饋的事情。 比如辦公室里飲水機上的水用完了,,你主動換上新的,,同事看到了,一定會夸獎你一句,,“做的好啊,,謝謝啦?!?/p>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得到越來越多的正面的評價,這是一個建立自我認知的過程,,逐漸的你會不自覺得就認為自己應該幫助別人做更多的事情,,人際關系也就會變好。 5,、快樂因子,,互動感受。 當你不斷積累外界良好的反饋的時候,,人際關系一定隨之變好了,,這時候要多與人接觸、交流,,主動邀約,。 在跟人相處的過程中體會快樂,,感受與他人的良好互動,激發(fā)自己的信心,。 6,、反思、總結,、鞏固,、提升。 不斷的去尋求改變的同時,,還要反思自己有那些地方是能夠做得更好的,,總結經驗、教訓,。 做得好的地方繼續(xù)做下去,,可以提升的地方下一次要做得更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讓自己越來越好,。 越使勁、越在乎,,其實是把自己當成了世界的中心,,而人與人交往的核心,是內心自我與他人關系之間的平衡,。 心態(tài)的認知,、改變從行為建設開始,不要總是“我覺得”“我以為”,,而是身體力行的去做,,通過改變行為來改變心理。 相信如果你這樣做,,一定可以發(fā)現原來并總是事與愿違,,幸福生活也可以很簡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