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蜜黃色蘑菇學名叫東亞冬菇,平時人們吃的那種細長的白色金針菇是它經過雜交,、馴化,、選育后得到的白色變異菌株。架好機位后,,周晴烽開始演示培養(yǎng)流程——準備栽培料,,提純菌種,分離,,接種,。等蘑菇都長出來,拍成完整的視頻發(fā)布,,周晴烽差不多用了一個月時間,。 周晴烽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叫“曳尾菌”。她是個1991年出生的女孩,,短頭發(fā),,齊劉海,一副金屬框眼鏡,,瘦瘦小小,。周晴烽日常穿一身休閑裝,運動鞋,,不是在野外找各種“神秘生物”,,就是待在工作室里,養(yǎng)菌,,拍視頻,。從2019年底成為西瓜視頻創(chuàng)作人到現(xiàn)在,她發(fā)布了六十多個關于菌類植物的視頻,,受到幾十萬粉絲喜愛,。目前人類發(fā)現(xiàn)的黏菌有一千多種,周晴烽已經把每個科每個屬都拍了一小部分,。 周晴烽極少在自己的作品里露面,,粉絲們最熟悉的是一雙戴著藍色手套的手,和她的旁白音,。相機是周晴烽觀察微觀世界的放大鏡,,一邊觀察,,一邊拍攝記錄。 專注于菌物拍攝的創(chuàng)作者,,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很少,。周晴烽有個專門交流菌物培養(yǎng)的群,群里只有三個人,。但在她心里,,菌類微觀世界的美值得窮盡自己所能去捕捉。 以前周晴烽沒想過,,這件事自己想要做到什么程度,,本身她做的視頻就是帶著極度個人趣味的。但今年3月,,周晴烽的個人首展要在南京開幕,,這將是她第一次通過公開展覽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還是一個“小透明”的時候,,周晴烽曾在網上回復朋友:“拋棄所有,,過想要的生活——這是瘋子的壯舉,我真希望做瘋子,?!爆F(xiàn)在,她不必拋棄所有,,真的做了個為自己而活的瘋子,,自由而滿足,。 小眾的快樂 黏菌的視頻不好拍,,目前周晴烽統(tǒng)計的拍攝成功率只有三分之一?!梆ぞ囵B(yǎng)幾乎沒有可參考的經驗,,就是通過已知的基礎一遍遍嘗試。也不是培養(yǎng)出來就算成功,,形狀,、顏色不如意都算失敗,只能重來一遍,?!敝芮绶檎f。 有時也會有未知的驚喜發(fā)生,,比如2019年發(fā)布的一支“多頭絨泡菌過橋”的視頻,。一開始周晴烽沒想到這種創(chuàng)意,她在培養(yǎng)中觀察到這種菌有個特點,,它會爬到很高的地方,,且不原路返回,,而是從最高的地方呈絲狀直接垂下來。周晴烽就想把這個過程拍下來,,結果那次菌長得太肥,,沒垂下來,變成了“過橋”,。周晴烽覺得有趣,,就發(fā)出來了。 曳尾菌拍攝的多頭絨泡菌過橋,。 一般情況下,,周晴烽制作一期視頻,長則幾個月,,短的一兩周,。菌物的來源大部分依靠周晴烽出門在各處尋找,比如上海周邊,,還有距離近的浙江,、安徽的山里,最常去的是瀏島,。雖然周晴烽對不同菌物的生長習性比較了解,,但這種尋找基本還是隨機性的。她說,,如果提前想好奔著什么去找基本上都要失望,,只能看偶遇到什么。 在周晴烽看來,,菌物培養(yǎng)雖然小眾,,也有巨大的成就感和快樂,不過只有喜愛它的人能感受到,。在喜歡的事物上付出,,是自然而然的。她說,,“這也像養(yǎng)花,,出發(fā)點都不是想它能不能吃,有沒有用,,就是想它好不好看,,能不能養(yǎng)?!?/span> 說到每次的新發(fā)現(xiàn),,周晴烽會很開心,但失敗了就再重來,。這種循環(huán)周而復始,,她就很滿足,。只在說到菌物本身,周晴烽會流露出天真的語氣,,“多頭絨泡菌啊,,我還是希望能拍到它垂下來的樣子,特別值得看,,它垂下來的樣子啊,,不好形容,就特別搞笑,?!被蛘呤顷P于她喜歡的蘑菇,“我還蠻喜歡吃一些野生菌的,,你要是特別想吃它,,我是可以告訴你每年準時的幾月份去哪里可以找到,我都知道的,?!?/span> 曳尾菌拍攝的桃紅平菇和榆黃蘑。 城市里的小屋 大學畢業(yè)后,,周晴烽找到了藥學專業(yè)的工作,,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所做助手。那段時間,,她保持著每個月專門去野外兩到三次的習慣,,也喜歡在生活中尋找和菌物相遇的機會。研究所的項目都是蛋白分子之類,,同事們也完全不懂周晴烽的這些愛好,。 工作之外的時間周晴烽幾乎一心鉆到菌物里。一次周五下班,,她從張江高科坐車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奉賢找農科院的朋友拿鈣絲菌菌種,。來回路程接近五個小時,,周晴烽到家已經很晚了,。她架好三腳架,打光,,拍攝黏菌的生長過程,。周晴烽得整夜整夜盯著,只能不停喝可樂提神,。 公園對周晴烽來說是城市里最有趣的地方,。普通人去逛公園,眼里是花草樹木,,噴泉長椅,,要是問周晴烽,,她的第一反應是,公園里有一種很漂亮的黏菌,,叫閃光亮皮菌,。這種黏菌常見于公園里潮濕的樹葉和枯枝,一開始像個小燈泡,,然后慢慢地變黑,。它變黑后繼續(xù)干燥,呈現(xiàn)金屬顆粒狀,,閃閃發(fā)光,。它很小,肉眼只能勉強看見,。 曳尾菌拍攝的三種黏菌,。 周晴烽那時在上海租住的是周邊的自建房。比起市區(qū)的樓房來說,,很破,,但院子里什么蟲子都有。在她眼里這是舒服的住處,,市中心的出租房反而“很慘的”,。她說,平時生活里兩點一線,,看不見真正的自然土地,,只有鋼筋水泥。而在這棟房子里,,她可以很方便地用一個房間搭建專門培養(yǎng),、拍攝菌物的工作室。 周晴烽因為工作迷茫過,,覺得在上海這樣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她喜歡大自然,喜歡各種生物,,寧愿通勤遠一點也要住在能看見土地的地方,。那時她也想過要不要回老家。2014年,,周晴烽發(fā)了一條微博,,“如果回老家工作,應該是今年6月之前回去,,然后安定下來,,每周爬山,開開心心地生活,。我又沒大志,,在上海無所事事真不安心,。” 但作品在網上紅起來之后,,周晴烽發(fā)現(xiàn)這份愛好可以帶來收入了,。她想如果以此為生,就需要拿出比以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不要全身心投入進去,?周晴烽沒猶豫太久,選擇了辭職,。 愛好與職業(yè)的取舍,,是很多人都會考慮的問題。對周晴烽來說,,愛好變成賴以生存的職業(yè)是最好選擇,。今年1月,她選擇與西瓜視頻獨家合作,,正式成為一名全職視頻創(chuàng)作人,。穩(wěn)定的收入和持續(xù)性的創(chuàng)作計劃,讓周晴烽不再為要不要回老家而煩惱,,也再沒想過回去上班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