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古典文化的傳燈人”,感動了國人,!在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葉嘉瑩站在臺上講課,有學生站在距離葉先生十幾米的地方靜靜聽著,?!八v的每句話你都能聽懂,,詞里的美也能領略到,可就是覺得離葉先生那么遙遠,?!庇腥诵稳葸@種感覺,“月光很近,,但月亮很遠,。”但葉嘉瑩只謙虛地說,,我只是水中之月,。
她,葉嘉瑩,,為什么被稱為“葉先生”,?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 葉嘉瑩,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古典文化的傳燈人”。 一位學生在南開大學聽過葉嘉瑩講課,,他描述道: “葉老師穿一身紫色開襟長衫站上講臺,,婉拒了遞來的椅子。講起詩詞來,,全程沒有任何停頓,,沒喝一口水,沒弓一秒背,。一口氣講了兩堂課,,長達90分鐘?!?/span> 葉先生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chǎn),,設立了“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究,。2019年5月,,再次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累計捐贈金額已達3568萬元,。 是什么造就了葉嘉瑩先生這樣一顆富貴,、潔白而樸素的心,? 家庭教育耳濡目染 熟讀成誦不求甚解 葉嘉瑩先生出生于一個有著古韻傳承的書香家庭,。她的祖父是光緒年間的進士,曾做到工部員外郎,。父親葉廷元幼承家學,,熟讀古籍,伯父葉廷乂曾赴日本留學,,母親李玉潔幼年即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伯母、姨母也是如此,。 一家人都喜歡讀詩,,都是中華文化的愛好者,葉嘉瑩從小便耳濡目染,?!捌漭d培涵養(yǎng)之方,則宜誘之歌詩以發(fā)其志意”,,經(jīng)典詩篇,,如一泓泓清泉,涵養(yǎng)了她的心性與情志,。 葉嘉瑩三歲便開始識字,,四歲誦古詩,六歲學《論語》,。到正式上課后,,葉嘉瑩認識的字漸漸多了起來,,就開始背唐詩。 3歲時的葉嘉瑩(中) 當時的課程中,,主課是“四書”,。唐詩不在其中,但她就是喜歡背詩,。雖然不懂詩詞的真意以及《論語》的精義,,但她就愿意這樣去背,去誦讀,。 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所以對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行不言之教”,。 在葉嘉瑩的家中,人人都是“老師”,。伯母教她唐詩,,姨母教她學“四書”。但在教授時,,并不會對文章內容詳細講解,,而是讓她背誦。 后來,,葉嘉瑩才明白背誦的好處,。她說: “我覺得,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實際上不需要多講,,應該利用他們記憶力強的優(yōu)勢,讓他們多記憶,、多背誦,。這些有什么用處呢?我小時候,,雖然似懂非懂,,只是背誦,可是我覺得這種背誦的古典教學方式是有用處的,。小孩子是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弱的時候,,此時,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來,,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后,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葉嘉瑩的父親很嚴格,但并沒有把她送到小學去讀書,。因為他們有一種想法:兒童幼年時記憶力好,,應該多讀些有久遠價值和意義的古典詩書,而不必浪費時間去小學里學一些什么“大狗叫小狗跳”之類淺薄無聊的語文,。 于是,,葉嘉瑩的姨母就成了她的啟蒙教師。第一天上課,,不但舉行了拜師儀式,,而且還設了一個“至圣先師孔子之位”的牌位,讓她給孔子的牌位磕頭,。 葉嘉瑩說:“目前看來,,這些可能已被認為是一些封建的禮節(jié),但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卻覺得這些禮節(jié)在我當時幼小的心靈中,,確實產(chǎn)生了一種敬畏之感。人不能無所畏懼,,什么都可以做,,想怎樣就怎樣??鬃诱f: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人是應該有所敬畏的,。” 后來,,研究古今中外關于孩子的教育后,葉嘉瑩先生說: “其實,,按人的智能發(fā)展規(guī)律來說,,中國的這種傳統(tǒng)教育方法才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長階段的。比如我早年背誦《論語》并不理解,,但在我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逢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時候,會忽然理解了《論語》中的某些話,,越發(fā)體悟小時候背書真是很有道理的,。 直到今日,《論語》也仍是我背誦得最熟的一本經(jīng)書,這使我終生受益,。我確實因為讀誦了《論語》而在性情方面有了很大的轉變,,我逐漸體悟到了儒家思想中的柔順而堅韌的美德。因而改變了我以前的倔犟急躁的脾氣,。 詩里這些豐富的內涵,,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就是要把小孩記憶力強的時期利用上,,讓他背誦下來,,只要他記住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時都會有所體會,,隨時都會有所升華?!?/span> 人生三大悲哀 皆用詩詞化解 王國維曾有一句感嘆:“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葉嘉瑩風雨飄搖卻成就斐然的一生,,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葉嘉瑩13歲時,“七七事變”發(fā)生,,她的父親隨政府流轉后方,,音信全無。那一年,,長弟11歲,,幼弟只有5歲,在淪陷區(qū)中,,生活艱苦,,一切全由母親操持。 葉嘉瑩17歲時,,母親憂傷成疾,,身體日漸衰弱。去天津檢查做手術,,診斷為子宮生瘤,,在回京的火車上去世,享年僅44歲,。 葉嘉瑩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強忍著悲痛料理完母親的后事。未能見母親最后一面,,她數(shù)十天閉門不出,,寫下《哭母詩八首》,,字字泣血,句句錐心,。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凄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石慳,。 ——葉嘉瑩《哭母詩·其二》 1945年,葉嘉瑩21歲,,從大學畢業(yè),。她開始做中學教師,陸續(xù)有人請她去上課,。因為熱愛,,面對沉重的工作量也居然絲毫不覺勞苦。 葉嘉瑩在臺灣任教時給學生講課 然而,,人生無常,,苦難總是不期而至。 婚后,,葉嘉瑩隨丈夫遷居臺灣,,自此,開始了長達26年的異鄉(xiāng)漂泊,。 在白色恐怖中,,丈夫被捕入獄。葉嘉瑩不得不帶著女兒寄人籬下,。三年后,,終于等到丈夫出獄,可牢獄之災,,使丈夫變得性情暴戾,,葉嘉瑩只能一人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第二個女兒出生時,,丈夫瞥了一眼,,就冷漠地走了,。這一年,葉嘉瑩29歲,。 1948年,,葉嘉瑩的婚紗照 有一天,她偶然讀到王安石的一首詩,,詩中寫道: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 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眾生造眾惡,,亦有一機抽,。 這首詩如當頭棒喝,,把她從悲苦中提振起來。 她從中小學課堂,,講到了臺灣大學,,講到了哈佛,,講到了溫哥華,。 52歲那年,,生活終于安定下來,,但不幸的事又發(fā)生在她身上——27歲的女兒和女婿外出旅游,卻因車禍遇難,。年逾半百,,痛失愛女,葉嘉瑩悲痛欲絕,,一口氣寫出十首《哭女詩》: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 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余哀。 少年喪母,、中年失夫,、老來喪女,人生最悲哀的事一一向她涌來,,葉嘉瑩唯有借詩詞消解痛苦,,從詩詞中抽取面對世界的力量。 蒼蒼谷中樹,,冬夏常如茲,。 年年見霜雪,誰謂不知時,。 ——陶淵明《擬古·其六》 后來,,葉嘉瑩在《迦陵雜文集》中如此自述: “人們只看到松樹的蒼然不改,,卻不知松樹是如何在霜雪的摧傷中承受過來的。 我想朋友們所說的從我的外表看不出什么經(jīng)歷過憂患挫傷的痕跡,,大概也和一般人只看到松樹之蒼然不改,,而不能體悟到松樹所經(jīng)歷的嚴寒冰雪的挫傷打擊是同樣的情況吧。 松樹之能挺立于嚴寒,,并非不知冰雪之嚴寒,,只不過因為松樹已經(jīng)有了一種由冰雪所鍛煉出來的耐寒之品質而已?!?/span>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strong>當我們望著葉先生,,就仿佛看見一棵松柏,從風雪中掙出的滿身蒼翠,,看見一顆始終堅韌,、純粹、樸實,、潔白的心,。 葉嘉瑩先生不止是借助詩詞撫平心靈傷痛,更是從詩詞中抽取出了中華文化的精髓,,藉此支撐她的精神意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那份深邃的力量永久地融進了她的生命中,。 立身以正導之高遠 弘揚經(jīng)典終生不渝 1978年,葉嘉瑩提出了回國教學申請,。出于以身報國的熱切理想和對于中國古典詩歌的深沉熱愛,,第一次回國講學時,她寫下了一首絕句: 構廈多材豈待論,,誰知散木有鄉(xiāng)根,。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 隨后的三十多年,,葉嘉瑩往返于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等幾十所高校講學。九十多歲高齡的她,,在授課和演講時依然堅持端正地站立,,她說,老師就應該是站著講課的,,這是對學問的尊重,。 她還說,不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這是一個人應有的操守。 葉嘉瑩講課,,從來不看課本,,全憑學識和記憶。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臺灣讀書時,,常跑去聽葉嘉瑩的課,。直到今天,83歲的白先勇還回憶96歲的葉嘉瑩:“葉先生是老師中的老師,,我是小了葉老師13歲的學生,。” 當年,,葉嘉瑩還在臺灣教書時,,傳來楊振寧、李政道兩位教授獲諾貝爾物理獎的消息,,物理一下子就成了熱門,,許多學生爭著報考物理系。當時葉嘉瑩教物理系一個班的國文,,那天講的是韋莊的《思帝鄉(xiāng)》: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葉嘉瑩告訴學生,,不要僅僅把它看成是寫美女跟愛情的小詞,。我們每一個人做學問和追求理想,也需要這種精神,。要知道,,學物理不一定都能獲獎。如果你為物理付出了你的一生,,最后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你會后悔當初的選擇嗎,?楊振寧教授的成就,不僅僅在于他獲得了諾貝爾獎,,而更在于他對物理學終身不渝的追求和奉獻,。 這種終身不渝的追求和奉獻,在葉嘉瑩身上同樣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015年,,葉嘉瑩先生91歲,她終于飛不動了,,決定定居南開大學,。有天晚上,她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一跤,,摔斷了鎖骨,只好請了幾天保姆,,讓她收拾房子,,而做飯還是親力親為。 有人去葉嘉瑩的住處看望,,一進門,,就呆住了—— 臥室里堆滿各種書籍,冰箱里只有一點綠葉蔬菜和幾罐腐乳,。她的午飯是清水煮幾片菜葉,,蒸幾個饅頭,一頓飯就過去了,。 葉嘉瑩曾說:“我想在我離開世界以前,,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世界,留給那些真正的詩歌愛好者,?!?/strong> 葉嘉瑩和孩子們在一起 《論語》中寫道:“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立身以正,,無倦無厭,。從葉嘉瑩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極其可貴的精神,。 后來,,出于對葉嘉瑩的知識、修養(yǎng)和社會貢獻的尊敬,人們尊稱她為“葉先生”,。 孔子曾對自己的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span> 純正的詩歌,,可涵養(yǎng)性情,、栽培志意,,是能讓孩子終生受益的精神財富。 作為父母,,我們是否可以借助中華文化的力量,,對孩子作出更高層面的引導? 是否可以培養(yǎng)孩子真正的愛好,,從而使他“無暇及于邪僻”,,開發(fā)他無盡的心中寶藏?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span> 葉嘉瑩: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詩里來馬宇平 葉嘉瑩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9月10日,96歲的她例行給南開大學新生講開學第一課,。坐在輪椅上,,她中氣十足,調侃自己的頭發(fā)竟變黑了一些,。 她習慣站著講課,,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但現(xiàn)在,,她從家里的沙發(fā)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攙扶,。她說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間”,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說的“蓋棺事則已”那一刻,。她每天手寫論文,、指導學生整理超過2000個小時的講課錄音。 哈佛,、耶魯?shù)壬习偎咝6剂粝逻^她講課的身影,。剛回到南開講課時,她的課,,教室里要加座,,凳子椅子一直加到了講臺上。還有人靠墻邊窗口站著,或坐在地上,。數(shù)學家陳省身,、吳大任夫婦也和學生擠在講臺下。 她在臺灣教書時也是這種場面,。后來,,她帶著詩詞講遍了半個地球。 她沒有大學者高高在上的架子,。她給幼兒園的孩子講詩,,也給學者、院士,、工人和家庭主婦講,。92歲那年,她挑選了218首古詩詞,,給兒童作古詩讀本,,轉年又為這些詩詞錄制了講解和吟誦。 91歲時,,她還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給研究生上課,。博士生、碩士生,,加上來旁聽的人,,坐在塑料小矮凳上,每堂課有二三十人,。后來,,課程和講座的視頻被整理出來放到網(wǎng)上,她一下子成了講詩詞的“網(wǎng)紅”,。 90后網(wǎng)友評價“這位90歲的老太太講課有趣”,,認為她的書“不賣關子,娓娓道來,,文學知識和歷史典故很豐富,,兩口氣便讀完了三五百頁”。 她被稱作“穿裙子的'士’”,。她的生日,,國內外研究詩詞的學者聚在她身邊開會,很多大人物都發(fā)來賀信,。早些年,,不喜熱鬧的她最多與幾位好友一起吃個飯。有一年過生日,,她負責切蛋糕,,南開大學的兩任校長母國光和滕維藻坐在旁邊。陳省身一定要把給她的祝壽詩藏到生日當天,提前一天到的楊振寧也沒得到“劇透”,。 作家白先勇稱“葉先生是引導我進入中國詩詞殿堂的人”“她站在那里,,就是一個貴族?!痹娙讼饺匦稳?,葉老師在講臺上像個發(fā)光體,是《九歌》中的湘水上的女神,。 她要把“自己親自體會到的古典詩歌里邊美好,、高潔的世界”告訴年輕人,她希望能把這扇門打開,,讓大家能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到里面來,。 1 2017年,,關于葉嘉瑩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開拍。拍攝前,,導演陳傳興做了大量關于詩詞的功課,,他想探討“葉先生跟中國詩詞史、中國詩人的大的生命河流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呼應”,。 陳傳興“每次都要背著一大袋的書,,隨時要翻開”。拍攝有時不按提綱走,,葉先生會即興提到某一首詩,,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開始手忙腳亂地翻資料,擔心犯錯出丑,,尷尬又窘迫,。“每次拍攝都非常緊張,,感覺就是'上戰(zhàn)場’,。” 1954年,,只有中學語文教學經(jīng)歷的葉嘉瑩受聘于臺灣大學,。若以論文著述為錄用標準的話,她不夠資格,。 時任臺大中文系主任臺靜農(nóng)后來回憶,,當年邀聘葉嘉瑩到臺大任教,是因為看到了她“所作的舊詩,,實在寫得很好”,,所以“就請了她”。 初中畢業(yè)時的葉嘉瑩 葉嘉瑩出生于1924年的北平,從小被關在懸著“進士第”匾額的大門里長大,,家里保留著滿族的“花盆底”和“阿瑪”的稱呼,。 女孩兒玩的蕩秋千、溜冰,、踢鍵子,、抓子兒,她都不會,,有的根本沒見過,。她不識字的時候就開始背詩,“所有的精力都用來讀書了”,?!墩撜Z》是她“背誦的最熟的一本經(jīng)書”。 11歲時,,她跟著伯父學作詩,。庭院中的竹子、石榴花,、棗花,、落日、月影是她寫詩的主要題材,?!板攘辍钡膭e號也是她從與伯父聊天中得來——清朝的陳維崧,是中國詞人里寫得最多的,,號迦陵,。 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后,她遇見了影響自己一生的老師顧隨,。 顧隨講課,,她埋頭一字不落地記筆記。聽了6年課,,她記下8大本筆記,,此后的50余年,她在臺灣,、美國,、加拿大漂泊,只有這些筆記她隨身攜帶,。顧隨當年評改的習作舊稿,、信件、贈詩,,都被葉嘉瑩作為書法裝裱起來,,帶在身邊,。 受顧隨的影響,她一改善感的詩風,,寫下“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70多年后,,迦陵學舍在南開大學落成,,這兩句分掛在月亮門兩側。 她一生中的大多數(shù)時候確實無處可逃,。1945年,,中國進入全面抗戰(zhàn)第八年。敵寇占領下的北平,,人們吃又酸又臭的混合面,,穿打補丁的舊衣裳。師生在課堂上用詩句相互慰勉,。顧隨在課堂上將雪萊《西風頌》里的詩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改寫成中文詩句,“耐他風雪耐他寒,,縱寒已是春寒了,。”葉嘉瑩模仿顧隨的風格,,用這兩句詩寫成了一闋《踏莎行》。 12年后,,顧隨同樣用詞牌《踏莎行》填了一闋詞,。但此時,師生二人已失去聯(lián)系多年,。 1977年葉嘉瑩從加拿大回國,,開始整理顧隨文集。一向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她為此事托關系找朋友,。 “內行”人看出來,,葉嘉瑩講課、為文與為人都深受顧隨影響,。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鄭騫曾評價她,,“走的是顧先生的路子,傳了顧先生的衣缽”,。 2 葉嘉瑩講詩詞被公認的特點是“跑野馬”,。 唐朝的皇帝,她一口氣說來十五個,?!靶∩街丿B金明滅”里的“小山”,,她能講上3頁紙。 講哲理詩,,她隨手把張九齡,、陶淵明、朱熹的詩拎出來作比較,;講李商隱的《嫦娥》,,她會談到王國維和王維,比較純詩人的自哀,、哲人的的悲憫,、修道者的自得;從辛棄疾的詞,,講到詞的本質,,再由詞的牌調拐到小令與長調的區(qū)別,因此講了講柳永,,然后再回到辛棄疾的另兩首詞和用典,,結合西方的意識批評理論……最后回到這堂課講的這首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年輕教師去聽她的課,,感慨“葉先生'跑’一大圈還能跑回來,,而且?guī)缀醪怀鲥e”。 品鑒韋莊《思帝鄉(xiāng)》里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葉嘉瑩告訴學生,,不要把它看成僅僅是寫美女和愛情的小詞,。做學問和追求理想也需要這種精神,學物理不一定都能獲獎,,要對自己的追求有終生不渝的奉獻,。那一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獲諾貝爾物理獎,。物理一下子成了熱門,,許多學生爭著報考物理系。 她在課上感慨,,當今世界科學發(fā)達,,物質享受也越來越高級,可戰(zhàn)爭的危機到處埋藏著,,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事,。什么時候人類才有李商隱說的“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的世界呢,? 聽過葉嘉瑩講座的學生覺得,,葉先生先“降低了詩詞賞析的門檻,,又手把手領著人進來”?!八v詩是結合著自己生命的經(jīng)歷,,是與生命相融會的感發(fā)?!北热缛~先生講杜甫的詩,,講到'國破山河在’,她是真正體驗過的——“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吃混合面,穿補丁衣,,學校更換了教師,,英文課程改上日語課,她們在教室按要求把歷史,、地理課本逐頁撕毀涂抹,。 1943年,葉嘉瑩與老師顧隨及同班同學合影,。后排右二為葉嘉瑩,。 顧隨說詩的主要作用,是在于讓人感動,。葉嘉瑩在國外的課堂上,,也常常給學生用英文“care”,她說要有一顆關懷的人,,對人,、事、物,,對大自然的關懷。 顧隨不講書里寫的內容,,也不怎么引經(jīng)據(jù)典,,完全是自己讀詩的感受。葉嘉瑩講詩,,也常把自己的感受,、情誼放里面。 顧隨講喜歡的作者,,也講不喜歡的,。他直言姜夔的詞,最大缺點是清空,。他認為,,一個人做人只是穿著白襪子不肯粘泥,,總是自己保持清白、清高,,這樣的人比較狹隘,、自私,遇事不肯出力,,為人不肯動情,。 “顧先生講詩歌生命里的感發(fā)?!比~嘉瑩說,。而“生命的感發(fā)”也是她研究古典詩詞的核心,也是她“終身熱愛詩詞,,雖至老而此心不改的重要原因”,。她認為,“詩詞的好壞,,永遠以它的感發(fā)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淺為評量的層次,?!?/span> 講周邦彥時,葉嘉瑩稱贊詞人的技巧和藝術,,但仍要“很真誠地說話”,。她說周邦彥這個詞人,和蘇東坡就差了一點點,。兩個人同樣經(jīng)歷了新舊黨爭,,蘇東坡是將自己的得失、福禍置之度外的,。而周邦彥最后學到的是明哲保身,,“委順之名,人望之如木雞,,自以為喜,。”她覺得周邦彥的詞里缺少一種博大的,、深厚的感發(fā)的生命,。 她喜愛辛棄疾,說辛棄疾和蘇東坡,、陶淵明不同,,陶、蘇都準備了一個“退”,,是窮則獨善其身的退,。但辛棄疾和杜甫是沒有“退”的人,,他一生也沒有忘記收復自己的故鄉(xiāng)和故國,他是堅持要進,。 3 葉嘉瑩也沒“退”,。 1948年,葉嘉瑩南下結婚,,不久跟隨在國民黨軍隊里工作的丈夫去了臺灣,。她未能像老師所期盼的那樣,“別有開發(fā),,能自建樹,,成為南岳下之馬祖,而非孔門之曾參”,。反而在歷史的江河中,,“隨命運撥弄和拋置”。 抵達臺灣的第二年,,丈夫因為“白色恐怖”入獄近4年,,葉嘉瑩帶著吃奶的女兒一度被捕和接受審訊。她和女兒睡過親戚家的走廊,,住過“房子沒有頂棚,,屋頂上可以看見木頭梁柱”的宿舍。 丈夫失去了工作,,她靠在中學教書的收入養(yǎng)活全家,。一次課堂,講到《淝水之戰(zhàn)》里苻堅的云母車,。下課后,,她搭公共汽車回家,等車時,,由“云母車”想到李商隱的詩:“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經(jīng)歷了患難,,她和詩人有了心靈上的共鳴,體會那種孤獨,、寂寞和悲哀,。 回到家,她又是那個擦地板,,架著竹籠在炭火上為女兒烘烤尿片的人,。家里地方促狹,,她在走廊邊的一個小桌子上備課,椅子一半在屋里,,一半在走廊,。 丈夫性情變得更加暴戾。晚上,,她夢見過自己和兩個女兒被丈夫打,,陷入遍體鱗傷的彌留境地,夢到母親要接自己回家,,困在一片蘆葦蕩里找不到路,。 因為悲觀的心境,她那段時間喜歡讀王國維提到的極為悲觀的詞,。這也是她講授詩詞的特點——無論講詩詞還是寫論文,,都是有自己真的感受、真的體會才會寫出來,,講出來,。 她想過,一個人真的絕望了,,哪種自殺的形式最好呢,?有人問她,為什么不選擇離婚,?她答:我是舊的女子,,我還有我的父親,兩個女兒,。 “后來我諒解了他,,是想到王安石的一首詩《擬寒山拾得》?!彼涀〉呐c原詩有出入,,但她更喜歡自己記住的詩句:風吹瓦墜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眾生造眾業(yè),,各有一機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葉嘉瑩從不向旁人透露自己的不幸,,外表平和。回憶起葉嘉瑩,,臺灣詩人痖弦想起兩件事:一件是在臺北遠東電影院看電影,,他看見相隔不遠的走廊上站著一位女子,身穿米黃色風衣,,圍著淡咖啡色絲巾,,衣著合身,清雅脫俗,,對周圍亂糟糟的人群視而不見似的,,如“空谷幽蘭”,神情則“意暖神寒”,。幾十年后他才向葉嘉瑩本人確認,,那晚在電影院看見的女子就是她。 另一件,,是葉嘉瑩曾讓臺灣的新詩人和舊詩人能夠破除隔閡,,“坐在一起吃粽子了”。 當時,,臺灣文壇新詩人推崇西方的句法顛倒,、意象晦澀的作品,舊詩人認為這些晦澀不同的詩句是故作高深,。雙方打起了筆仗,,甚至“端午節(jié)不肯紀念同一個屈原”。 葉嘉瑩在文章里,,有意解釋新舊詩人的困惑,。她認為,杜甫的《秋興八首》的一個特色就是句法的顛倒,,“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她解釋了顛倒的妙處,?!靶蜗蟮奶邮强梢缘模Z法的顛倒也是可以的”,,所寫的內容表達得好壞不取決于形式,,而是感情是否真摯。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葉嘉瑩與臺大中文系學生合影,。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外的學者到臺灣后,,聽葉嘉瑩的課,,邀請她赴美國密歇根大學講學,。哈佛大學遠東系的海陶瑋教授正在研究陶淵明,也邀請她到哈佛,。 “去加拿大不是我的選擇,去美國也不是,,結婚也不是,。”葉嘉瑩說,,“但是我先生因為被關了那么多年,,幸而放出來了,他離開了海軍,,沒有找到工作,。他不想在臺灣待了,看到我有機會出去,,就堅持讓我把孩子先帶出去,,他也就能出去了?!?/span> 鏡頭前,,葉嘉瑩平靜地回憶著過往。母親在她17歲那年離世,。她寫《哭母詩八首》,,至今都“清楚地記得母親棺殮時,釘子釘在棺材上的那種聲音”,。漂泊北美時喪父,。講了那么多關于愛情的詩詞,自己卻從未經(jīng)歷過愛情,,婚姻里她遭受丈夫的咆哮凌辱,。 紀錄片拍攝持續(xù)了3年。陳傳興覺得,,自己拍攝了一位女性的百年孤獨,。盡管有學者認為“不能把詩詞與葉先生作主客體似的分割”,但公映前,,導演組敲定了印在宣傳海報上的話,,“詩詞救了她?!?/span> “詩詞的研讀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標,,而是支持我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7歲那年,,葉嘉瑩在給一本書的結語中寫道。 4 對葉嘉瑩而言,更沉重的打擊在52歲那年到來,。 她曾對大女兒說早點生孩子,,我退休了可以幫你帶。這是她對自己晚年的另一種設想,。 1974年,,長女言言婚禮現(xiàn)場。 1976年3月,,52歲的葉嘉瑩在美國東部參加亞洲學會,。她收到大女兒和女婿車禍去世的消息,立即飛往多倫多,?;氐綔馗缛A后,她把自己關在家里,,接連數(shù)十天閉門不出,。 她在《哭女詩十首》里,寫“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老瘁竟何為”,,“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余哀”,。 參加完葬禮,,她回來學校工作。見到同事朋友學生,,最多眼圈一紅,,就低頭走過去了?!八膯逝?,似乎都用學問和詩詞撫平了?!比~嘉瑩的朋友劉秉松回憶,。 導演組問她,這種撫平,,是因為葉嘉瑩不敏感嗎,? “我覺得她不是不敏感,她對詩詞中那些幽微的情感體會得那么透徹,,怎么會是不敏感呢,?恰恰是古詩詞救了她。古詩詞給予她生命的精華,,讓她的生命永遠停留在那么高的層次,。她的苦痛都被詩詞溶解了,。”在劉秉松看來,,“人生最難就是把自己退到一個位置,,用相同的態(tài)度去接受一切去輕而化之?!?/span> 女兒的離世幾乎徹底改變了葉嘉瑩的后半生,,家庭已經(jīng)不再是她所謂的牽絆了。 “她覺得上帝聽到了她的心愿,,但是她有未完成的任務,所以帶走了她的女兒,?!薄掇渌略谑帧犯睂а萆虻t對記者說,“她要這樣去說服自己或這樣去相信自己接下來的使命,,其實是以他的親人的離去為代價的,。” 詩詞幫助她緩解喪失親人的痛苦,,提醒她還有詩詞傳承的使命,。 女兒去世的第二年,她再次回國探親,。那時“文革”結束,。在火車上,她看到年輕人捧著《唐詩三百首》,,高興得不得了,。在長城參觀時,買到《天安門詩抄》,。 “我當時覺得,,中國真的是一個詩歌的民族,盡管經(jīng)歷了那么多劫難,,還是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她覺得“平生學的這點東西”,,還可以報效祖國,。 1978年,葉嘉瑩給國家教委寫信,,申請回國教書,。 1979年初抵天津,與南開大學諸教師合影,。 1979年,,葉嘉瑩回南開講學之時,,南開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陳洪只是幫忙提行李的中文系研究生。每次往返加拿大與中國,,她都自費坐經(jīng)濟艙,,講課也分文不取。 陳洪坦言,,當年葉先生還是有些“囊中羞澀”,。自己跟著葉嘉瑩去水果攤,3堆橘子價格不同,,葉先生一定買最便宜的,。 在北大最大的階梯教室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跑來聽這位北美教授的課,。她回憶葉先生講《古詩十九首》,,自己“作為一個女性看到了另外一個智慧的女性師者的美”。戴錦華說,,“葉先生是我當時毫不猶豫地選擇未來要做教師的重要和直接的推動力,。” 葉嘉瑩寫豎排繁體的板書,,一邊說一邊寫,,速度很快。因為經(jīng)常寫板書,,粉筆灰使她的手指總是皴裂,。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總貼有膠布。 一些聽過她的課的朋友,,常常告誡她,,講得不要太大聲,要節(jié)省點精力,,注意身體,。但她一講起課來,就什么都忘了,。 因自小接受“聲聞過情,,君子之恥”的古訓,葉嘉瑩不喜歡過分熱鬧的鋪排,。但只要邀請方以弘揚古典詩詞傳統(tǒng)的重要性勸說,,她都答應了。 “雖然我知道國內有不少才學數(shù)倍于我的學者和詩人,,傳承的責任也不一定落在我頭上,。可是我對中國古典詩歌有一種不能自已之情,?!彼o大學生講,,也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密集的時候,,隔一天一講,,每次3小時。 有的課程錄像中能看到她輕微地咳嗽,,但是她的語調沒有降低或減慢,。“如果用我的老師顧隨先生常說的一句話來形容我講課,,就是,,'余雖不敏,然余誠矣’,?!?/span> 她的講稿被整理出來,有學理工的學生看了一個通宵,。 1997年,葉嘉瑩在溫哥華為幼兒講古詩,。 1990年,,葉嘉瑩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系退休。她決定捐出退休金的一半——10萬美金,,在南開大學設立“葉氏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駝庵”是顧隨的號,,“永言”則從她已故的大女兒和女婿名字中各摘了一個字,。 前幾年,她又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和變賣房產(chǎn)收入,。目前已累計捐贈3568萬元,。有記者來采訪,葉嘉瑩說,,我本來也沒有要他們公布,。本來是我捐了就是捐了,是校友會他們說出去了,。 “我本來要跟你講學問,,看樣子你對于學問是沒有興趣的?!泵鎸τ浾叩淖穯?,她很直接地對著鏡頭回答。 5 葉嘉瑩說自己“好為人師”,,因為急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詩詞里的好處告訴別人,。 她閱讀涉獵廣泛,。中國的、外國的,,文學的,、心理學的,經(jīng)典的,、暢銷的,,她都看。 受聘于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20年間,,葉嘉瑩幾乎每天開車經(jīng)過西南海邊大道,。大道右邊是高高的森林,左邊是住宅區(qū),,越過住宅區(qū),,是廣闊無邊的太平洋。退休之后,,只要從中國講學回來,,她仍每天風雨無阻地在這條路上往返,去亞洲圖書館看書,、研究,、撰寫新的論著。除了午飯時分到休息室吃自帶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圖書館關門才離開,。 她在海外查著英文字典教書,英文提高了,,就去聽西方人的課,,借西方文學理論的書。她發(fā)現(xiàn)西方文學理論中有的說法與中國傳統(tǒng)詩論有暗合之處,。 葉嘉瑩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論, 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論來補足和擴展,。 她講心與物相感的關系,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比興”,,是西方現(xiàn)象學所說的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她講秦觀填詞的用字和內心的敏銳時,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觀點——不管小說的內容有多少不同,,他總能在不同故事,、情節(jié)和風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釋用詞源于“真正心靈情感的本質”,。 談到溫庭筠的《菩薩蠻》,,一句“懶起畫蛾眉”,,她講杜荀鶴和杜甫的詩,也用西方學符號學的觀點解釋:“蛾眉”就是聯(lián)想軸上的一個語碼,。因為“照鏡畫眉來做托喻,在中國文學已經(jīng)形成一個傳統(tǒng),??梢詥酒鹞覀兊穆?lián)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離騷中'眾女嫉余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隱《無題》里的'長眉已能畫’?!?/span> 近些年,,她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本科時讀英文專業(yè),然后去國外學西方理論,?;貒螅瑢⑦@些理論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覺得這不可取,,必須先對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袄碚撌擒?,目的在魚?!?/span> 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詞“弱德之美”,詮釋中國古典詩詞美感特質的本質性,。她說,,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這種品格才是弱德。 6 很多人在她身上也看到了“弱德之美”,。 “我是一個生來就屬于所謂'弱者’的女性,,我的一生可以說都是隨命運的撥弄和拋置?!彼f,,“但是我不跌倒,我要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的路,?!?/span> 2000年起,,她開始在南開招收研究生。 她不喜歡麻煩別人,?;貒虝螅谀祥_大學校園內獨自居住,,不請保姆,。一次起夜,她在衛(wèi)生間滑倒,,摔斷了鎖骨,,怕影響秘書休息,她在地上躺了4個多小時,,天亮才撥對方電話,。 為了節(jié)省做飯的時間,她讓秘書可延濤買好速凍水餃,,最多一次買了10斤,。可延濤說,,葉先生對學問的要求很嚴謹,,但對生活的要求很低,特別是不愿意在吃飯穿衣這樣的瑣事上浪費時間,。她的衣服好多都是二三十年前買的,,很舊的衣服,她也從不舍得扔掉,。有的破了洞,,葉嘉瑩就自己拿針線把破處縫好。 沈祎記得,,到葉先生家里拍攝時,,她捧著飯碗大口吃餃子,但從沒有衣著隨意,、不打扮不收拾的片刻,。 葉嘉瑩在家中客廳講詩詞。 一生里,,她最看重“教師”的身份,。直到91歲時,她還在家中給學生上課,。她要求學生讀文獻原文,,多背誦。對于不認真的學生,她會嚴厲地批評,,語氣近乎呵斥,。但學生如果刻苦認真,即使談詩談得笨拙可笑,,她也寬容,。 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學生鐘錦曾回憶,,有一次同學們在課堂上各抒己見,,一個年紀挺大的師兄說得完全不對路,旁人都聽不下去了,,但他非常認真投入,。一看葉嘉瑩,她用書把臉擋著,,躲在后邊悄悄地笑,。 只要血壓平穩(wěn),學生和朋友們傳來的郵件她會在晚飯后逐一回復,。哪怕是收到群發(fā)的風光圖片,,她也會一個手指敲打鍵盤,認真地回復“收到,,謝謝”,。 熱愛古典詩詞的陌生學生寫信或郵件給她,也能收到她的回應,。 從物理系轉讀古代文學的學生考研失利,,寫郵件給葉嘉瑩。葉嘉瑩用家里座機打電話給他,,鼓勵他不要灰心,。還有的學生沒奢望過回復,信里沒有留聯(lián)系方式,,她便托秘書順著信件里的信息找到對方。 外出講座,,她每次仍站著講兩三個小時,,有學生發(fā)現(xiàn),葉先生腿都腫了,。 為了讓她有更好的講課,、開會、研究的場所,,一位海外學生提議修建一所學舍,,就像古代的書院一樣。世界各地的學生開始響應。 “他們每個人都出資不菲,?!标惡榛貞涘攘陮W舍的籌建,“若干學生聽說了就來了,,有學生說所有家具都是我的,,有的說所有電器我都負責了。他們都是十幾年前甚至三四十年前聽了葉先生的課,?!?/span> 2015年,迦陵學舍落成,。葉嘉瑩在海外講課的錄音,、錄像以及研究資料裝在150個紙箱分批運回國,大小不一的舊行李箱上貼著注明“資料”的紙條,。 這座中式四合院,,東鄰南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思源堂,西面是國際數(shù)學大師陳省身的故居寧園,。 《掬水月在手》紀錄片大部分場景在此拍攝,。看過這部紀錄片,,戴錦華直言,,我們面對葉先生的詩和她本人會“失語”,“所有的語言都顯得丑陋”,。 有觀眾想到了葉嘉瑩在臺北寫的一首詩,,最后兩句“千年滄海遺珠淚,未許人箋錦瑟詩”,。葉嘉瑩認為,,李商隱詩歌凄美,不必因為沒人作出箋注引以為憾,,而是根本無法箋注,,因為詩中幽隱難言又深廣如海的寂寞,遠非箋注所能為力,?!叭~先生為文、為人里幽隱難言又深廣如海的寂寞,,也是我們所難用語言表達的,。” “捧起一把水來,,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水里的光影離你很近但又離你很遠,。我覺得天下的美都在于一種'距離’,在你的想象之間,,可望而不可及,。”葉嘉瑩這樣解釋“掬水月在手”,。 一名學生體會過這種美,。在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葉嘉瑩站在臺上講課,,他站在距離葉先生十幾米的地方靜靜聽著,。“她講的每句話你都能聽懂,,詞里的美也能領略到,,可就是覺得離葉先生那么遙遠?!?/span> 有人形容這種感覺,,“月光很近,但月亮很遠,?!?/span> 但葉嘉瑩只謙虛地說,我只是水中之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