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管仲多有肯定性評價,,但對于管仲不節(jié)儉、不知禮的行為,,仍然毫不留情地進行批評,,這正是儒家一貫倡導“節(jié)儉”和“禮制”的具體體現(xiàn)。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注釋】 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齊國人,,春秋時齊國大夫,,著名政治家,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 器,,器度、器量,。 儉,,儉約、節(jié)儉,。 三歸,,歷代有很多種解釋。歸指歸第,,三歸則指有三處可歸的府第,。 攝,兼職,。 邦君,,諸侯國的國君。 樹塞門,,樹,,樹立。塞門,,遮蔽門,天子,、諸侯在大門口筑短墻以別內(nèi)外,,類似屏風、照壁等,。 好,,好會,友好的會盟,。 坫(diàn),,土筑的平臺,用來放置禮器,。反坫,,諸侯會盟時,,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還于坫上,為諸侯宴會禮節(jié),。 【譯文】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小?。 庇腥藛枺骸肮苤俟?jié)儉嗎,?”孔子回答說:“管仲有三處府第,,手下的辦事人員又不兼職,哪里稱得上節(jié)儉,?”又問:“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說:“國君樹立塞門,管仲也樹立塞門,。國君與諸侯友好會盟時,,設立反坫,管仲也設立反坫,。如果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 管仲是春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九會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為使齊國達到民足,、國富、兵強,,管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別強調(diào)“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管仲為創(chuàng)立霸業(yè)立下不朽功勛,,被齊桓公尊為仲父??鬃訉苤僖宰吭降闹\略輔佐齊桓公維護和平,、保存文化的功績非常佩服,站在歷史的高度對管仲做出客觀評價,,以“仁”稱贊管仲,。 但是,孔子在本章卻對管仲提出了批評,。在孔子看來,,管仲器量小,,是小器而不是大器。從儉德方面看,,管仲擁有三處府第,,生活奢侈,在公共事務上因人設事,、因人設官,,一事一人、從不兼職,,機構重疊,,毫不節(jié)儉。從知禮方面看,,古禮制只有諸侯家才能樹塞門,,只有諸侯家為了外交會盟才能設反坫,而管仲也樹塞門,、設反坫,,管仲的行為顯然僭越了禮制。即便因其功勛卓著,,齊桓公恩賜其配享國君之禮,,管仲如果真知禮懂禮,就應該力辭,,而不能心安理得,、安然享受。 孔子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鬃诱J為,管仲雖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卻沒能胸懷天下,。成就霸主,拼的是力量,,依靠的是軍事武力和經(jīng)濟實力,;而要成就王道,則拼的是德行,,管仲沒能幫助齊桓公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樣以德使天下民心歸附,、眾人歸仰,。管仲不節(jié)儉、不知禮,,有了優(yōu)越條件就盡情享受,,只不過是當時朝中眾多官員的一個縮影,,這些大量存在的僭禮之舉推動釀成了不良風氣。所以管仲死后,,齊桓公生活奢靡,、重用佞臣,最后在內(nèi)亂中餓死,,齊國的霸業(yè)也隨之消失,。如果管仲有足夠的器量,就會自覺拒絕特權,,進而勸諫齊桓公注重節(jié)儉守禮,,齊桓公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為政者應隨時隨地檢點反思,,自己所作所為是否奢侈,、是否違禮?唯有拘小節(jié),,方可成大器,。 |
|
來自: 經(jīng)義工坊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