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頤和園 頤和園在北京的西北郊,,與玉泉山,、西山等群峰山水相連,互為襯托,。它是1750年乾隆皇帝為了給其母60大壽而修建的皇家園林,,原名叫清漪園,帝王后妃們經(jīng)常到此消遙游樂,,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野蠻焚毀,。1886年,老佛爺慈禧為貪圖享樂,,竟然挪用海軍經(jīng)費重建,,后來改名為頤和園,。結(jié)果到1900年,又被八國聯(lián)軍嚴(yán)重破壞,,1902年再次重修,。直到1924年才正式辟為公園,普通老百姓才有幸一睹它的美姿,。1992年被評為“世界上造景最豐富,,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一早,,我倆跟馬燕一家驅(qū)車來到新建宮門,人已經(jīng)像趕集似的熙熙攘攘的了,。買票進(jìn)入宮門,,看到前面一座四柱三樓沖天式牌樓,因為宮門處地勢低,,牌樓顯得高大巍峨,,直沖霄漢,正樓石額書“延旭”,。邁過牌坊臺階,,來到里面,回身抬頭看到正樓石額書“舒云”,。 往前走,,一幅美景展現(xiàn)在眼前:一片寬闊的水域,那是昆明湖,,里面無數(shù)的小船在自由自在地飄蕩,,漂亮的畫舫、龍舟在來回地接送著游客,;左邊一座長長的拱橋橫架上面,,猶如長虹臥波,蔚為壯觀,;右邊湖那邊是一座山,,那是萬壽山,青松掩映著一座座宮闕殿宇,、寶剎名祠,。湖光山色,相互輝映,,真是天然美景,,猶如人間仙境一般。當(dāng)年慈禧常來此處游玩,,有時還要夜游昆明湖,,在湖中放置大量的荷燈,,并且組成不同的圖案,長廊和沿湖一帶的石欄上也都要掛上各種花燈,。千萬盞燈籠上下輝映,,那可真是別有情趣呀! 向左走不多遠(yuǎn),,看到好多人圍著岸邊的一樣?xùn)|西在看,待走到跟前,,看到原來是一座銅牛,。只見它臥伏于雕花石座上,兩只尖尖的犄角向上聳立著,,兩只耳朵豎起,,兩只眼睛目光炯炯,真是栩栩如生,。在牛背上還刻著一些篆字,,不好辨認(rèn)??磁赃叺恼f明牌才搞清楚,,這座銅牛鑄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稱為“金?!?,傳說是為鎮(zhèn)壓水患而設(shè)置的。歷史上曾有好多地方為了消除水害而設(shè)置牛的,,有的是石牛,,據(jù)說牛有鎮(zhèn)水的作用。上面的篆字是乾隆撰寫的,,叫《金牛銘》,,可惜沒幾個認(rèn)識的字。 關(guān)于這頭銅牛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哩,!話說慈禧重建頤和園時,,她想學(xué)天上的王母娘娘,就傳下手諭:頤和園要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征天宮,,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便是人間了,。既然有天河,,當(dāng)然就還要有牛郎和織女了,于是在八方亭旁邊的昆明湖邊安置了一頭銅牛,,用來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邊又建了一座織女亭,。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扭向西北,,正沖著織女亭所在的方向,,從此朝朝暮暮望著“織女”。有一年七月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這頭銅牛突然活了。它離開原來的位置走到湖里,,朝著織女亭的方向游過去了,。可昆明湖太大了,,銅牛游到一半便累壞了,,就沉到了湖底。有人將這件奇事稟報了慈禧,,她起初不信,,親自到十七孔橋處一看,銅牛果然不見了,。怎么辦,?“天河”邊不能沒有牛郎啊,!于是又派人仿照原來的銅牛制作了一頭,,安在原來的地方,怕它還會跑,,又用鐵鏈子將它鎖上,。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七,這第二頭銅牛又動了起來,,眼看鐵鏈子也鎖不住了,,慈禧忙差手下幾個壯的保鏢前去將它拉住。這幾個壯漢用盡全身力氣拼命拽著“?!蔽舶?。由于用力過猛,“咔嚓”一聲,,尾巴拉斷了,,這時候又有人找來了更粗的鐵鏈子,七手八腳總算將銅牛鎖住了,。從此昆明湖邊上便留下了一只斷了尾巴的銅牛,。這個傳說倒給游人帶來了不少的興趣。 抬頭看前面,,一座極大的亭子,,紅柱重檐攢尖圓頂翹角,,氣勢雄渾,極為壯觀,,這是廓如亭,。為何叫廓如亭呢?當(dāng)初亭子建好時沒有園墻,,站在亭處放眼東南,,是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視野極為開闊,,因此取名叫“廓如亭”。進(jìn)得亭內(nèi),,看到它有內(nèi)外三圈許多的圓柱和方柱支撐著,,在里面的確感到很敞亮。抬頭仰望,,只見上面掛有刻字木匾,,數(shù)了一下共八塊,原來這亭子是八角形的,,又叫八方亭,,木匾上鐫刻的字流暢飄逸,是乾隆御筆的詩文,。據(jù)說這座亭子是我國同類建筑中最大的一座,。 在亭子的東面,園墻處是一排高大的白楊,,在樹蔭下一些老年人正興致勃勃地在跳著交際舞,。這里是老年人活動的極好的場所。從亭子里出來,,看到在亭子西南緊靠岸邊有一棵老榆樹,,樹干粗大,生長茂盛,,樹根有些裸露,,樹干向湖邊傾斜,為防止其歪倒,,只好給它搭上了支架,。 廓如亭緊連十七孔橋,首先看到橋頭兩邊各有一尊石雕異獸,,但不知為何物,。橋兩邊護(hù)欄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石獅,這些石獅動作各異,,各具神態(tài),,有的用爪戲球,,有的在撫摸著小獅子,有的像在跟小獅子細(xì)語,,有的身邊有好幾只小獅子在玩耍,,真是妙趣橫生,精美至致,。有些小獅子的頭都被游人摩挲的發(fā)亮了,。在北京流傳著一句歇后語,叫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據(jù)說這里的石獅共有五百多只,,比盧溝橋上的還多。 站在橋上真是觀景的好地方,,八方之景盡可飽覽,。西南方向是長長的西堤,從東南到西北橫貫昆明湖,,東邊是廓如亭,,西邊是南湖島,向北看,,天上是藍(lán)天白云,,下面碧波蕩漾,遠(yuǎn)處是青山疊翠,,真是美不勝收,。 走到橋頭便是南湖島,它呈圓形,,與西堤外湖中的治鏡閣和藻鑒堂兩個小島一起,,用來象征神話傳說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南湖島也叫“蓬萊島”,象征神話中的海上仙山,。因為正在維修,,全是遮擋板,不能直接上島,,只好沿著有石護(hù)欄的岸邊向北走,。 走不多遠(yuǎn),看到左邊有一棵老桃樹,,用鐵柵欄圍護(hù)著,,用鋼管搭起的架子支撐著,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應(yīng)該有些年歲了吧,。這棵桃樹從地面處就分成三股叉,,每一股都很粗,中間一根比較直,,斜向上伸展開去,;其它兩根又長出許多分枝,每根也都挺粗的,,虬屈盤旋,,曲曲彎彎,向外伸展,,看上去就如同好多條巨蟒在向外探著,,一直伸到湖面上。 順著岸邊小路往西拐,,看到左邊一座樓閣高高在上,,旁邊是亂石巉巖,有帶白石雕欄的臺階向上,??瓷厦嫠鶓邑翌~寫有“詞林春麗”,這就是島上最主要的建筑涵虛堂,。它居高臨下,,當(dāng)年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就是在這里觀看海軍演習(xí)水操的,。 我們順著臺階走上去,,上面是一個很窄的平臺,從左邊繞到南面,,是一個寬闊的露臺,,露臺四周立有精美欄桿,色澤玉白,,與主體建筑梁柱的朱紅形成鮮明對比,。看正門,,外面最上方梁枋上有用紅藍(lán)綠等色繪制的美麗圖案,,正中懸“涵虛堂”匾額,兩邊紅柱上有對聯(lián),;里面門口正上方懸“睛川藻景”匾額,。走進(jìn)去,看到有好多門口,,每個門楣上都有細(xì)密的雕刻,,很精美。這里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文史資料展館,采用文物,、照片和電視專題片等方式,。其中有一組是毛澤東、周恩來接見,、宴請溥儀及他的親屬的照片,,照片上方有毛澤東1960年5月9日接見外賓時說的一段話:有一個皇帝,他在北京,,名叫溥儀,,他從3歲到6歲統(tǒng)治全中國,統(tǒng)治我們,,后來被推翻了,,他現(xiàn)在很有進(jìn)步,他已經(jīng)被赦免,,不是戰(zhàn)爭罪犯了,,恢復(fù)了他的自由,他說他現(xiàn)在真正解放了,。他是這樣的人,,我們也并不殺他,改造好了,,還有工作能力,,只是不能再做國王就是了。讓人感到挺有意思的,。里面還展示著一張長長的頤和園全景圖,,介紹說一共有三張,慈禧曾將一張送給了她的哥哥,,自己留了一張,,給光旭帝一張。那時能拍出一張全景圖是著實不容易的,。 離開涵虛堂,,我們來到了垂柳拂岸的游船碼頭,乘坐畫舫到對岸去,。坐在船上,,再回看涵虛堂,紅柱白欄的殿宇被綠樹掩映,,分外美觀,。 一下船我們就看到了湖旁邊有一艘大石船,上下兩層,,上層前有兩石柱支撐,,船頂上有一橫一縱狀如房屋外有護(hù)欄的磚雕裝飾,。每層檐下柱上有彩繪,帶有西洋風(fēng)格,。這只石船叫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長36米,,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此船借“水能載舟”之說,喻示清王朝堅如磐石,,水不能覆,。但盡管如此,清王朝也是不能擺脫它滅亡的命運的,。 石舫處就是那條有名的長廊的起點,,長廊沿山角靠湖邊而建。我們進(jìn)去,,邊看邊走,。兩側(cè)是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真是一眼望不到頭,。長廊兩邊栽有花草樹木,花開時節(jié),,分外美麗,;樹木有的古老蒼勁,其中旁邊有一棵楸樹,,有許多根裸露在地面上,,上面有許多大的疙瘩,看上去很古老的,,根上還又冒出了兩棵小的,,已經(jīng)長得挺高了,。微風(fēng)從湖上吹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長廊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彩畫長廊,。在長廊的上梁枋上布滿了色彩斑斕的彩畫,走在里面,,看著一幅幅精美的彩畫,,就像進(jìn)入到了一個精妙別致的畫廊一般。繪畫有人物故事,、山水樓閣,、花鳥草樹等,共有一萬四千多幅。1990年,,頤和園長廊以建筑形式獨特,、繪畫豐富多彩,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 最值得稱道的是人物故事彩畫,,這些人物彩畫所繪制的內(nèi)容包括古典文學(xué)名著、歷史人物傳奇,、神話戲曲故事等,,還有一些是成語故事,但彩畫上卻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只能靠游人根據(jù)畫上人物的容貌神情,,穿戴打扮,動作造型,,場景設(shè)置以及自己的見識和閱讀積累來猜測故事的內(nèi)容,。只有閱讀面廣、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多的人才能說出更多的故事,。像這幅畫面上的三位人物,,中間一位,老成持重,,面白長耳,,另一位面如重棗,美髯飄飄,,還有一位黑臉虬髯,,環(huán)境又是在桃園中,大家一看便知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jié)義”,。長廊上有四座亭子,,亭子中的大幅畫面稱作“門頭板”。你瞧,,這副門頭板上表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一篇著名文章《桃花源記》,,在圖畫中細(xì)致的描繪了那個寧靜幽遠(yuǎn)的桃源世界,令人向往,。你再看那幅,,那位威風(fēng)凜凜的就是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他把天兵天將和哪吒三太子打得抱頭鼠竄,,落荒而逃,。以《西游記》為內(nèi)容的人物故事畫在長廊里面有好多幅。 長廊之上的花鳥畫也帶有一定的寓意,,比如說畫牡丹,,就畫上兩只白頭鳥,,意為“富貴白頭”,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向往,。畫梅花就帶上喜鵲,,意味著“喜上眉梢”。頤和園長廊的很多花鳥畫都是有寓意的,。 欣賞了長廊上的繪畫,,我們準(zhǔn)備到山上去看看。眼前的這座山叫萬壽山,,并不高,,還不到60米,海拔也才僅有一百米多一點,。原來叫甕山,,傳說一個老人在山上挖出一個裝滿寶物的石甕而得名。山上的景點,、建筑可真是太多了,,我們也只能選擇一部分去游覽。我們來到了“云輝玉宇”牌樓處,,這里是萬壽山中央建筑群中軸線的起點,。這座牌樓真是氣宇軒昂,四柱七樓,,頂覆黃色琉璃瓦,,彩繪相當(dāng)漂亮。(面對山一面)中間正樓大額枋題“云輝玉宇”,,表明這里的宮殿是彩云與華麗建筑相輝映的世界,;后檐匾額書“星拱瑤樞”,意為“眾星拱衛(wèi)的神仙之地”,。 往前走,,來到了排云門前,只見兩只銅獅把守,,威武雄壯,;兩側(cè)各擺放了六塊形態(tài)各異的太湖石,意為十二生肖,??邕^二宮門便來到了排云殿,。此處是頤和園內(nèi)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豐富的建筑群體,殿,、閣,、廊,、亭、橋,、坊,、碑等約兩萬平方米。排云殿地處萬壽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是慈禧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它建在一座高臺上,歇山重檐式,,前后由21間房屋組成,。殿內(nèi)有寶座、圍屏,、鼎爐,、宮扇等,平臺下對稱排列著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銅缸,,俗稱“門?!薄E旁频钏闹苡杏卫群团涞?,前院有水池,,還有用漢白玉砌成的金水橋。殿角重重疊疊,,琉璃五彩繽紛,。“排云”二字出自晉朝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的詩句,,比喻似在云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 再向上便來到了剛進(jìn)門就看到的那座屹立于山上的紅色建筑——佛香閣,,它是全園的標(biāo)志性建筑,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時按原樣重建,。它高四十一米,八面三層四重檐,,頂覆黃綠琉璃瓦,,鎏金寶頂,飛檐翹角,,氣勢宏偉,,中正莊嚴(yán)。閣內(nèi)供奉明代銅胎千手觀音佛像一尊,。 從佛香閣向西,,我們來到了五方閣處,,這里也是一個建筑群,由主配殿,、角亭,、游廊等圍合成了一個方形的院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座全用銅鑄造的亭子,,叫寶云閣,,俗稱銅亭。銅亭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為重檐歇山頂,,臺基由漢白玉石砌成,通高7.55米,,重達(dá)207噸,,可真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建筑精品呢。全部構(gòu)建包括梁柱,、斗拱,、椽瓦和匾聯(lián)等,均采用我國傳統(tǒng)工藝“撥蠟法”和“掰沙法”鑄造,,由楔頭銜接,,可以拆卸。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lián)軍火燒清漪園,,其中銅亭為園中極少數(shù)幸存建筑之一,但內(nèi)部陳設(shè)卻被洗劫一空,。此后采取了保護(hù)措施,,在周圍砌墻將亭子圍起來。光緒二十六年(1900)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破壞,。1912年亭上的十扇銅窗由上海出關(guān)流失國外,。1993年美國某公司出資購得并捐贈頤和園。民國初年,,頤和園對外開放,。1940年又有一扇銅窗被盜,此后便把剩余的銅窗全部摘下存入了庫房,。 往東又來到了轉(zhuǎn)輪藏,,這里是由正殿、配亭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組成的建筑群,,是清朝帝,、后貯藏經(jīng)書、佛像和念經(jīng)祈禱的地方。正殿是三間兩層三重檐,,頂上用綠色琉璃瓦裝飾,;兩旁的配亭是圓形的,,里面有木塔,,塔是八面六層,周圍可以貯藏佛經(jīng)和佛像,,塔間有軸可以轉(zhuǎn)動,,所以叫轉(zhuǎn)輪藏。每當(dāng)?shù)酆髠儊泶似矶\念經(jīng)時,,就有人鉆入地下,,用力轉(zhuǎn)動木塔,帝后們只是用手輕輕地扶一下,,就算把放在木塔上的全部經(jīng)書念了一遍,。 在院正中間是一座高大的石碑,下面寫有“萬壽山昆明湖”,,背面刻有“萬壽山昆明湖記”,,都是乾隆手書。石碑通高10.87米,,碑座,、碑身和碑帽都是由巨石雕刻而成,體形高大雄偉,,雕刻工細(xì)精美,。 繼續(xù)向上攀登,來到了山頂,,看到了一座極有特色的建筑,,只見四面墻壁上一個一個成行成列的佛龕,里面鑲嵌著一座一座黃琉璃佛像,。走到拱門前,,見門額上面題有“智慧海”三字,,拱門是用雕有精美菊花圖案的大理石砌成的,。據(jù)了解,這座建筑完全是用磚石砌成,,未用一根梁柱,,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jié)構(gòu)組成,被稱作“無梁殿”,?!爸腔酆!币辉~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進(jìn)殿看到里面供有觀世音菩薩坐像。 順著山路向東走,,來到了“千峰彩翠”,,這是頤和園內(nèi)唯一修建在山上的城關(guān)。站在上面,,居高臨下,,前山前湖的美景盡收眼底,實在是個很不錯的觀景所在,。它的修建有這樣一個說法,,有一天慈禧在山上游玩,當(dāng)走到東部山頂時,,她看到了前邊有一個村莊,,便問身邊的人那是什么地方,太監(jiān)答道:“老佛爺,,那個村叫六郎莊,。”慈禧一聽,,立即愁眉苦臉,,她想,現(xiàn)在有6只狼對著頤和園我這一只羊,,那不是太不吉利了嗎,。她立即叫人在此處修建了一個關(guān)城,并派人日夜值班,,時刻監(jiān)視著六郎莊一帶,。一座建筑得有個名字呀,叫什么呢,?有人發(fā)現(xiàn),,天氣晴朗時,站在這里極目眺望,,青山疊嶂,,翠柏蔥蘢,是個觀景的好地方,,故起名“千峰彩翠”,。 順山道蜿蜒而下,我們進(jìn)入了一片建筑群中,,一個院落接一個院落,,許許多多的殿堂,每個殿堂門額都有題匾,門前兩側(cè)廓柱上都有對聯(lián),。首先進(jìn)入的是德和園,,這是專為慈禧看戲而修建的大型建筑群,由大戲樓和與之相連的兩層扮戲樓,、頤樂殿,、看戲廊等組成。園中的三層大戲樓三層高21米,,稱福祿壽三臺,,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座古戲臺,。頂板上有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臺底部有水井和方池,,演神鬼戲時,,可從“天”而降,也可從“地”而出,,還可以引水上臺,。正對大戲樓的是頤樂殿,是為慈禧看戲而建的,。在頤樂殿北還有一重院落,,院內(nèi)面闊五間的正殿叫慶善堂,其左右各有一座配殿,。慶善堂是慈禧太后看戲時臨時休息的殿堂,。 從德和園我們又來到了宜蕓館。這里是光緒帝的隆?;屎笤趫@中的住處,。據(jù)說,光緒在選皇后時,,并未看中隆裕,,而是被慈禧逼迫的。隆裕少才,,容貌也很一般,,光緒與她的感情并不融洽。光緒是慈禧的外甥,,隆裕則是慈禧的侄女,。在光緒與慈禧發(fā)生沖突時,隆裕一直緊跟慈禧,。光緒被囚,,隆裕仍自由自在地當(dāng)皇后。1908年10月光緒病故,第二天慈禧也死去,。慈禧臨死前指定由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位,。隆裕成為皇太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由隆裕下了遜位詔書,,從此結(jié)束了清朝200多年的統(tǒng)治,也結(jié)束了中國的封建王朝,。兩年后隆裕死去,,時年46歲。 院門為垂花門,,上題“宜蕓門”,。這座大院落的正殿由前五間和后三間組成,前后有門,,室內(nèi)寬敞,,有精美的落地雕花隔扇,布局典雅富麗,。東西配殿各有五間,,也都有前后門,院內(nèi)的南墻上,,鑲有十幾塊乾隆摹寫的“三希堂”書法石刻,。蕓是一種香草,可以防書中蛀蟲,,宜蕓館原是藏書之處,,所以有這名稱。 向南是玉瀾堂,,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四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原是乾隆的書房,后成為光緒的寢宮,,“戊戌變法”失敗后,,又成了囚禁光緒的地方。當(dāng)時為防止光緒與外界接觸,,曾砌了多道墻壁,,現(xiàn)在雖大部分拆除,但后檐及兩配殿所砌磚墻仍保留,,成為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陳志歲《玉瀾堂》詩寫道:“咫尺霞芬與藕香,,萬般無奈玉瀾堂。到今人議前清事,,為底幽囚光緒皇,。 出玉瀾門往東就是仁壽殿。乾隆時稱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wù),;光緒時改為此稱,意為施仁政者長壽,。它是老佛爺和光緒皇帝在頤和園居住時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jié)的地方,為園內(nèi)最主要的政治活動場所,,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變法維新運動的策劃地之一,。1898年光緒帝曾在此殿召見改良派領(lǐng)袖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章京上行走,,準(zhǔn)其專折奏事,,從而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長,,由于封建保守勢力的反對,“百日維新”最終失敗,。 仁壽殿坐西向東,,面闊七間,外檐匾額用滿漢文題“仁壽殿”,;內(nèi)檐匾額題“大圓寶鏡”,,意為為政者智慧如同大圓寶鏡,可以洞察一切,。南北兩側(cè)是配殿,。 這里最吸引人的是院中間一只蹲坐在石須彌座上的銅鑄異獸,龍頭,、獅尾,、鹿角、牛蹄,、遍體鱗甲,,造型離奇怪異,這就是傳說中的瑞獸麒麟,。在廊前還有一只銅龍和一只銅鳳,,都是空腹,是為了帝后舉辦朝會時點燃檀香之用,。當(dāng)腹內(nèi)燃起檀香時,,香煙即從龍鳳口中裊裊冒出,。我國古代歷來以龍象征皇帝,鳳象征皇后,,習(xí)慣的設(shè)置是龍居中,,鳳靠邊。但慈禧掌權(quán)后,,便將龍鳳位置顛倒,,“鳳在上,龍在下”,,以顯示她的權(quán)威,。殿前擺放著五塊高約4米的太湖石,象征廬山勝景五老峰,,喻意長壽,,稱“峰虛五老”。石頭上刻有乾隆詩詞一首:“林瑟瑟,,水冷冷,。溪風(fēng)群籟,山鳥一聲鳴,。斯時斯景誰圖得,,非色非空吟不成?!痹核闹苓€各有一塊色暗孔奇之石,,象征一年四季。 殿內(nèi)高懸金字大匾“壽協(xié)仁符”,,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殿中放著慈禧、光緒朝會大臣的寶座,,是用極名貴的紫檀木精雕而成,,椅背上雕有九條金龍,寶座四周設(shè)有掌扇,、鼎爐,、鶴燈。室內(nèi)裝飾上突出一個“壽”字,,在南北暖閣山墻上,,分別掛有一個巨大的條幅,上面是百只蝙蝠捧著一個“壽”字,,寓意“百福捧壽”,;寶座后邊的屏風(fēng)上,雕有二百多個壽字,,用不同寫法精雕而成,,仁壽殿四周房檐的滴水瓦上也刻上了壽字圖案,,看來人有了權(quán)力是多么地希望多福長壽呀! 從仁壽門出來,,轉(zhuǎn)轉(zhuǎn)悠悠來到了文昌院,。文昌院博物館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規(guī)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館內(nèi)設(shè)有六個專題展廳,,品類涉及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書畫,、古籍,、琺瑯、鐘表,、雜項等類,。由于頤和園是皇家的,這些藝術(shù)品代表了當(dāng)時最好的工藝水平,,許多珍品在當(dāng)時就是國之重器,;館中還陳展了部分清代宮廷生活用品。 最后我們出文昌閣,,順著左邊是高大白楊樹的湖邊小道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頤和園的建筑真是精美,,不愧為人類文明的燦爛瑰寶,。 2014年5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