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門外,,賣“大鼻子”的女小販 頤和園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距北京城區(qū)十五公里,。 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現(xiàn)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頤和園面積290公頃, 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約占四分之三。 進頤和園正門——“東宮門”就見莊重威嚴的“仁壽殿”,,它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
仁壽殿 “仁壽殿”原名勤政殿,,建于乾隆時,,后來毀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的英法聯(lián)軍之手。光緒皇帝時重建,,并取《論語》中“仁者壽”語句,,意為施仁政者長壽,將勤政殿更名為仁壽殿,。
“仁壽殿”前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為精美,。 “仁壽殿”有正殿七間,是園內(nèi)最主要的政治活動場所,。1898 年,,光緒帝曾在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 “仁壽殿”內(nèi)陳設(shè)有紫檀木雕成的九龍寶座,,座后有用孔雀羽毛編的掌扇和刻有二百余個不同字體的“壽”字屏風(fēng)。殿內(nèi)南北兩端各有暖閣,,是上朝后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暖閣壁上懸掛有巨大的“壽”字,,寫在繪有蝙蝠和彩云的圖案上,名為“百蝠捧壽”,。
穿著中山裝的老先生畢恭畢敬地在太湖石前留影
頤和園有古樹名木1600余株,。據(jù)傳“老佛爺”慈禧太后曾經(jīng)詢問過宮中的太監(jiān):頤和園中最好看的是什么?太監(jiān)回答說是這棵柏樹,,慈禧聞之大怒,,心想:我的容顏還如這棵樹,命人立刻把它砍成這個“獨臂”模樣 ,!
“玉瀾堂”外,年青人在探究什么,? 玉瀾堂是一座臨湖的三合院建筑,,這里是光緒皇帝在園中居住以及“戊戌變法”失敗后,,慈禧太后就將光緒皇帝囚禁起來的地方。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光緒皇帝囚禁后,,慈禧太后將玉瀾堂四面的門窗都堵死,,又砌筑了許多道墻壁,使光緒皇帝完全與外界隔絕,。 看,,游客們都好奇地向堂內(nèi)張望,這段歷史距離今天已經(jīng)過去一百多年,,這兩位青年似乎在議論著什么,?議論之事在當(dāng)時定是“敏感話題”。
“玉瀾堂”的西配殿“藕香榭”的門窗里都砌了嚴嚴實實的的磚墻 但民主,、共和的思想怎么能由這區(qū)區(qū)幾堵磚墻給堵死了?
樂壽堂 樂壽堂是頤和園中居住生活區(qū)域的主體建筑,,是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之名取自《論語》中“知者樂,,仁者壽”語句,。 庭院內(nèi)陳設(shè)著銅鹿、銅鶴,、銅花瓶,,取意“六和太平”。
樂壽堂內(nèi)有寶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風(fēng)。寶座旁有兩只青花大瓷瓶,,用于盛水果聞果香,。樂壽堂的電燈安裝于1903年,,是德國商人賄賂太監(jiān)李蓮英后才被準予安裝的。
青芝岫 樂壽堂院內(nèi)有一塊長二丈四,、寬六尺,、高一丈二的巨石,名叫青芝岫,,石上殘留有乾隆寫的《青芝岫詩》,。此石俗稱敗家石。 據(jù)說明代有一姓米的人愛石成癖,,曾想收藏它,,耗盡家財卻未能把它運抵目的地;100多年后,,乾隆皇帝為把此石運往樂壽堂,,因為該石的體積過大,不得不破門而入,,乾隆皇帝的母親聞之大怒,,說此石先破米家,又破我家,,“敗家石”因此得名,。
萬壽山 萬壽山原名金山、甕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了一組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建筑群。
昆明湖 昆明湖原名甕山泊,,原是玉泉山的泉水匯聚成的一片湖泊,。清朝乾隆皇帝年間將甕山泊仿照杭州西湖大加開拓,并取漢武帝挖昆明池操演水軍的故事,,命名為昆明湖,。
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東堤,、南湖島和十七孔橋等。 此橋之所以筑成十七孔,,因為要突出一個“九”字,,這個字是中國古人認為的陽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代表著帝王們的至高無上。十七孔橋無論從橋的那一端數(shù),,到中間的最大孔,,正好都是九個孔,。
金牛 在頤和園昆明湖東堤,十七孔橋的東側(cè),,有一頭大小和真牛相仿的銅牛蜷臥在雕有波浪的青石座上,。銅牛體態(tài)優(yōu)美,兩耳豎立,,昂首凝眸,,目光炯炯地遙望著頤和園的遠山近水。 頤和園的銅牛鑄造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鑄造精良,、形象逼真,牛背上刻有乾隆手書《金牛銘》
昆明湖岸邊的“云輝玉宇牌坊”
排云門 在萬壽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的排云殿,,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云殿,是慈禧在園內(nèi)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殿內(nèi)陳設(shè)多為慈禧七十壽辰時的壽禮,。 “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云山,,但見金銀臺”,比喻似在云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
頤和園自萬壽山頂?shù)闹腔酆O蛳?,由金碧輝煌的佛香閣,、德輝殿、排云殿,、排云門,、云輝玉宇坊,構(gòu)成了一條層次分明,、重廊復(fù)殿,、氣勢磅礴的中軸線。
前柏后松的萬壽山寓意長壽永固,。八面三層的佛香閣 巍峨高聳,,踞山面湖,統(tǒng)領(lǐng)全園,。
智慧海 位于萬壽山之巔“智慧?!保且蛔鶅蓪臃履敬u石結(jié)構(gòu)的殿堂,,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jié)構(gòu)組成,,拱頂全用磚石砌成,沒有一根支撐物,,因之又名“無梁殿”,。 該殿通體用五色琉璃磚瓦裝飾,,殿內(nèi)供奉乾隆時所造的觀音像。殿外墻壁上飾有琉璃佛像1008座,。殿前有一座琉璃牌坊,。牌坊的兩面枋額和無梁殿的前后殿額,均為三字,,連起來讀,,正是佛家偈語:“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云”。
長廊 長廊位于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山水風(fēng)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14000余幅畫,,沒有那兩幅是相同的,。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微風(fēng)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留佳亭 長廊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云門,兩側(cè)對稱點綴著 “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檐八角攢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秋水亭
右邊是長廊,,左邊是昆明湖。
石舫
在長廊西端湖邊,,有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fēng)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臺。乾隆修清漪園時,,改臺為船,,更名為“石舫”。
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shù)挠晁ㄟ^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設(shè)計十分巧妙,。
特別涼爽,!
烈日下的游客,在關(guān)注什么,?美麗的昆明湖的湖水。
不知從哪里走出個“格格”,,來不及對焦,,按下快門!
文昌閣 “文昌閣”在萬壽山東邊,,與在萬壽山西邊的“宿云檐”成“文武輔弼”,。
宿云檐 “宿云檐”,在萬壽山的西邊,,是一座城關(guān),,原本供奉武將關(guān)帝,以前頤和園并沒有圍墻,,這城關(guān)是用來限制進入的人,,以保護頤和園。
欸乃一聲山水綠
半壁橋 北如意門前的半壁橋兩沿是18對白石刻素圓頂蓮花望柱,望柱間是傳統(tǒng)的浮云寶瓶鏤空護欄,,拱券的弧形拼接得完美無缺,,拱券頂東西各有一螭狀吸水獸,守橋觀水鎮(zhèn)災(zāi),,該物系清乾隆年間的石刻,,橋身側(cè)墻用青色燒磚砌成,橋基礎(chǔ)采用堅固的花崗巖石筑成,。
翩翩起舞 現(xiàn)在,,最自覺鍛煉身體的恐怕是老年人;最樂于讀書的恐怕也是老年大學(xué)的學(xué)員,。
滿園春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