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戲班新年前封箱封臺,,然后就都回家過年了,戲班恢復(fù)演戲一般是正月初一,,演出之前要先開臺,,開臺也有一定的規(guī)矩程式的。 最早的開臺前,,按舊例還有凈臺,,并唱凈臺咒“羅里達”以祈神,此風(fēng)由來已久,,但到清末就漸漸消失了,。究竟是怎么的儀式,暫時沒有找到相關(guān)的記錄,,只是看到了陳金雀所書的文稿,,陳金雀清朝南府外學(xué)的學(xué)生,,升平署成立時曾任教官。 最早開臺是在除夕舉行,,后來改在了正月初一,,開臺之前把戲箱上“封箱大吉”的封條撕下來,由檢場人擺臺,,臺中高搭兩張條桌,,桌后椅子中設(shè)祖師爺牌位,兩邊設(shè)龍虎形象及站堂刀槍,,神位后面罩萬民傘,,大纛旗。開臺時先上一個大靈官,,接著上四個小靈官,,在臺上走四門,與封臺時的情形差不多,,將鞭炮栓在竹竿上用香點著,,再點著盆里的錢糧,只有破臺后才能響三通鑼鼓,。然后上來兩個由小生行扮的童子,,用笤帚將臺打掃干凈,名曰“掃臺”,。 掃臺后由生行《跳加官》,,走醉步,手持銅盤,,上放寫著“開市大吉”的紅紙一張,,跳完由后臺老板上臺接過,最后再由武行《跳財神》,,也手持銅盤,上放“萬事亨通”紅紙一張,,跳完由經(jīng)歷科頭目上臺接過,,再由后臺老板和經(jīng)歷科頭目把接過來的對子,遞給臺下的前臺老板,,前臺老板接對子的時候,,也要遞上兩個盤子,里面裝著紅紙的喜封,,是分散給后臺靈官,、場面、官事諸人的喜錢,。前臺老板接過對子以后,,貼在柱子上,,左面貼“開市大吉”,右面貼“萬事亨通”,。 圖為1937年新新大戲院開幕時馬連良《跳加官》劇照 此時臺上的武財神手拿元寶,,做出不給人的樣子,等到后臺老板再出來,,財神將元寶扔出,,老板用長袍接住,旁邊人說吉祥話“你發(fā)財”等等,,老板會很開心地付給武財神一筆喜錢,,以圖吉利。跳完財神以后,,場面吹將軍令收臺,,檢場的將祖師爺牌位請到后臺焚香祭祖,經(jīng)理及各行角色依次上香叩拜,,然后由管衣箱的,,人盛白糖水一碗,放上龍眼,、荔枝,、紅棗捧來賀年。凡是參加開箱戲的,,無論角色大小,,都會得到一份由紅紙包裹戲份,由管事親自發(fā)放,,主角會把所得戲份全部轉(zhuǎn)贈給底包,,因為開箱戲支撐的臺柱主要是底包。一般的開箱開臺是這個程序,,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復(fù)雜一些,有的就簡化了,,比如取消了擺臺,,掃臺有在《跳財神》之后的,以及前臺老板直接在臺下接條幅等等,,把這個程序做個記錄,,不過是讓大家知道,曾經(jīng)的開臺是這樣的,,而這些程序如今都沒有了,,我們也只能從文字中找尋了。 以前《跳加官》《跳財神》都是底包來演,,1936年9月19日天津中國大戲院開業(yè)典禮的時,,馬連良親自演出《跳加官》為名角演該戲的首創(chuàng),,之后在1937年北京新新劇院開業(yè)時又再次演出,以后每年正月初一開臺時,,他都會親自出馬演出《跳加官》,。皆因為當(dāng)年坐科時,馬先生就常演此戲,,成為名角之后就很少演了,,也算是一種懷舊吧。 無獨有偶,,1939年2月3日(正月初四),,李萬春在上海黃金戲院開場演出《五路財神》,名角演《跳財神》這樣的開場戲,,是李萬春始創(chuàng),,從此財神便有了文武兩種,武財神的身段尤其繁瑣,,李萬春表演堪稱一絕,。同時林樹森的男加官,芙蓉草的女加官也是相當(dāng)難得,。 拜完祖師爺就可以開始演《天官賜?!妨耍绽仙缣旃?,花臉扮財神,,旦角扮仙姑,全班大小角色均安插在戲內(nèi),,因此演此戲皆注明全班合演,。 按照慣例,這天各戲園子門前的戲報與平時不同,,一定是貼紅紙寫金字,。新年第一天的戲,在戲報上和報刊廣告上,,只寫吉祥好戲,,不寫出具體戲名,有的甚至主演是誰都不寫,,第二天才會公布戲名。富連成更有意思,,從初一起就寫“吉祥新戲”,,一直延續(xù)到二月才正式公布戲名,只有富連成是這樣,,每天還都能客滿,,這是因為雖然不公布戲名,,但是所演的戲,都是十分討好的,。正月初一的戲一般是上午九時或十一時開演,,到下午三時就結(jié)束了,晚場沒有演出,,因為后臺要祭神,。正月初一各戲園演戲,都要演吉祥戲,,這種習(xí)俗相延甚久,,比如三慶班的楊月樓會演《青石山》,春臺班的俞潤仙,、余玉琴會演《蟠桃會》及永盛社楊小樓,、錢金福會演《英雄會》,都是吉祥戲,,梅蘭芳的《貴妃醉酒》,,尚小云的《七子八婿》(即《滿床笏》),程硯秋《金榜樂》(《御碑亭》),,荀慧生《鴻鸞禧》(《棒打薄情郎》),,也是歷年元旦必演劇目。 舊本的《御碑亭》雖稍涉迷信,,但所表現(xiàn)的果報頗能感化人心,,跟《棒打薄情郎》一樣,最后的結(jié)局都是大團圓,,且兩出戲名字《金榜樂》《鴻鸞禧》都是很吉利,,讓人看著就舒服的,所以經(jīng)常會在年節(jié)時以吉祥戲演出,,梅蘭芳之所以演《貴妃醉酒》,,是因為這出戲雍容華貴,唱做極難,,可謂是梅先生最鐘愛的經(jīng)典之作,,就是腰功一項,不是科班出身都不敢輕易一試,,百花廳一場,,原來有貴妃與太監(jiān)調(diào)情的情節(jié),因極淫蕩,,曾一度禁演,,之后將淫穢部分刪去,才又得以重見舞臺,。這里需要補充一句,,梅先生早年的《貴妃醉酒》是有東西的,,不像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影像資料,都大寫意了,,盛年時跟晚年的兩回事,。富連成元旦必演《英雄會》,奎德社演《活財神沈萬三》,,此外孟小冬《黃金臺盤關(guān)》譚富英演《御碑亭》馬連良《龍鳳呈祥》王鳳卿《朱砂痣》程繼仙蕭長華《連升三級》都是取吉祥之意,。其實適合新年演出的吉祥戲很多,所謂吉祥戲,,只要不唱死戲就行,,如果劇中遇到有斬將的情節(jié),一般都是按“趕羊”的方法演(就是趕下臺),,早年時演《賀龍衣》《小過年》《麒麟送子》《百壽圖》《龍鳳呈祥》《狀元及第》《八百八年》(《渭水河》)等等都是些善頌善祈的戲,,即使戲詞里沒有關(guān)于新年的戲詞,可戲卻是吉慶的,,這里最恰當(dāng)?shù)木褪恰缎∵^年》了,。《小過年》之所以叫小,也是表現(xiàn)底層勞動人民過年時的情景:王小夫妻度日,,到了新年因為家貧不能買雞鴨魚肉來過年,,夫妻對著埋怨,街坊老伯來串門,,見此情景,,周濟他們吃喝算是過年了。又有債主王老西與白瞎子先后前來討賬,,夫妻又想方設(shè)法擋債,,不僅勾悄欠帳,還剝?nèi)饕旅?,后來二人發(fā)生言語沖突,,相約誰先說話罰其負責(zé)一年開銷,適逢外甥拜年,,見都不語,,疑受迫害,遂報官,,大堂上二人皆不語,,縣令疑為鬼神左右,動刑驅(qū)趕,,王小裝死,,其妻大哭,王小起身,,因其妻先說話,,甘愿受罰。這是一出丑角花衫的玩笑戲,,隨意插科打諢,,詼諧有趣。北平有句俗語“王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就是由這出而來,。其實《小過年》之外還有一出《小拜年》,,描寫一個窮人,給一個富婆拜年,,窮人蒙她招待了一頓酒肉之餐,,便說了些阿諛奉承的話,來拍馬屁,。《小過年》還留有影像資料,,而《小拜年》早已鮮見舞臺,五十年代評劇和呂劇都創(chuàng)排了《小借年》也是很不錯的,。 《定軍山》是譚鑫培善演的文武老生重頭戲,,也叫《一戰(zhàn)成功》,所以他總會當(dāng)做吉祥戲來演,,因欲取其吉利,,第一場黃忠要從下場門上,為什么這么安排呢,?戲曲有個規(guī)矩,,就是要表明劇中人后來會死去的,主角要從上場門上,,這是因為上場門為死門,,又名白虎門,下場門為生門,,又名青龍門,。且此劇中有“要把定軍山一掃平”的唱詞,以表示馬到成功之意,。《青石山》為武生應(yīng)工,,有拿妖捉怪的情節(jié),開臺演這個戲,,也是取其一年的吉利,。這個戲的關(guān)平不僅要武功絕佳,氣魄尤為重要,,年事未到,,火候未臻者必難入佳境,以楊小樓、尚和玉(見上圖)最佳,。 大年初一的清廷演戲是比較早的,,承應(yīng)的藝人按慣例于寅正三刻(早晨4時45分)從西苑門入宮,著便裝,,戴紅纓帽,,腰間戴火印子腰牌。等太后皇帝受賀完畢,,會賞賜王公大臣一起看戲,。開戲第一處也是《跳靈官》,然后是昆弋的吉祥戲,,最后才是承應(yīng)其它戲劇,。清廷內(nèi)的《跳靈官》與戲園的不同,是一對一對的上,,要求當(dāng)天演出的所有名角都要扮上,,像陳德霖、王瑤卿諸旦角都要勾臉,,所以這天的靈官多至數(shù)十人,。靈官上場均持木制假锏鞭,穿靠,,分別勾金黑臉,、紅臉,掛髯口,,這天在宮里演的戲,,多為神戲或吉祥戲,如安天會,、青石山,、滿床笏等等,戲詞一定要避免“死”字等不吉利的字眼,,這天演戲均有賞賜,,且比平日更豐。當(dāng)時時小福孫怡云兩位剛?cè)雰?nèi)廷供奉不久,,就趕上扮靈官,,由王楞仙為他們勾臉,時小福眼睛大,,就給勾了個寬大眼窩,,眼梢上吊,孫怡云眼小,,就給勾了個小臉膛,,讓倆人跳頭一對靈官,,剛出場,太后即大笑,,問二人臉譜誰個勾的,,有人啟奏是王楞仙,太后笑著說,,此子太惡作劇,。王楞仙滑稽幽默,很博太后歡心,,所以很受青睞。《喜朝五位》男女喜神環(huán)向皇都,,同祝圣壽無疆,、海宇承平、人民富庶,。所唱曲牌都有吉祥意味,,包括《天下樂》《春來天上來》《解三醒》《甘州歌》及《慶歲》等《歲發(fā)四時》值年太歲簇新上任,一路傳集春,、夏,、秋、冬四天官,,同往神京朝賀,,齊頌“天行有度,圣祚無疆”,。所唱曲牌包括《探春令》及《園林好》《瑞慶子》《尹令》《品令》《彩衣舞》及《慶余》《文氏家慶》為明文彭文嘉與雙親共賀春朝,,又兼其子文震孟得中鼎元,于是闔家慶賀,,全劇有《海棠春》《步步嬌》《園林好》《江兒水》《五供養(yǎng)》《川撥棹》《醉公子》《尾聲》等曲子,。在內(nèi)廷升平署檔案中,有每次演戲的記載,,摘錄一段:道光三年正月初一日,,金昭玉碎早膳,承應(yīng)《喜朝五位》,。卯初三刻十三分前召接唱《三元入觀》《掃花》,。辰正一刻駕還重華宮,接唱《三醉》,,承應(yīng)《敬德釣魚》,,巳正二刻十分,萬歲爺駕重華宮,,臺上唱《十字坡》,,午初一刻五分,,駕幸太和殿,擦連召上唱《宮花花喜》《椒花獻頌》,。午正三刻駕返重華宮接唱《瞎子逛燈》《嚴谷新春》 同治五年正月初一日漱芳齋承應(yīng),,未初三刻開,戌初畢,,《喜朝五位》《題曲》《探親》《擋諒》《獄神寬限》《青石山》《乾坤帶》《趙家樓》,。
由上資料可見民間和宮廷的新年氛圍,也是相當(dāng)熱鬧的,,在元宵節(jié)之前,,甚至是整個正月里,各戲班主要還是以吉祥戲為主,。正月十五也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令,,民間和宮廷是如何度過,又有什么應(yīng)節(jié)戲呢,?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下一期:上元節(jié)【獨家】節(jié)令風(fēng)俗應(yīng)節(jié)戲 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