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 9,、江西,再見,! 轉(zhuǎn)瞬二十多天,,我們告別南昌返回廣州。此行此游,,我意猶未盡,,感受多多。 這是一次江西山水的欣賞游,。婺源的優(yōu)美田園風光,,險俊的三清山和神奇的龍虎山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以及梅園,、鳳凰溝的生態(tài)與清新,,紅谷灘的音樂燈光噴泉,濃墨點染著“風景這邊獨好”的江西,。 這是一次親情甜美的休閑游,。年長我們的親家公和親家母的辛勤接待,其兄弟姐妹和女兒們的熱情有禮,,尤其是親家二老的七十華誕,外孫女的農(nóng)歷生日和順利斷奶成功,,溫馨蕩漾著姻親殊情的暖流,。更讓我們感動的是,我們一到南昌,,親家他們就熱情策劃著要我們到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讓我和老伴在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享受著暖融融的親情。當時,,我吟誦一首小詩恭賀親家二老誕辰: 春秋迭易日月恒,, 相濡以沫情篤深。 云霞輝映千年鶴,, 歲歲平安不老松,。 這是一次強身健體和考驗意志的難忘游,。漫步鄉(xiāng)村田園讓人心曠神怡,登攀高山峻嶺又大強度活動著肢體,。雖然游覽三清山時,,我因腰傷后遺癥最后不得不坐了會轎子下山,但此行畢竟是打破了時間長,、路程遠(歷時5個多鐘頭,,行程近20公里)和坡度大的步走記錄。 這是一次耳濡目染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學習游,。御敵傳奇的繩金塔,,巍峨壯觀的滕王閣,南昌起義紀念館,,婺源詹天佑祖居,,處處綻放著傳統(tǒng)文化和光輝歷史的璀璨。婺源的古徽州建筑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存留,,眾多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放射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的璀璨光輝,。 江西,,你是革命老區(qū)的一面光輝旗幟,處處展現(xiàn)著獨特魅力的風光,;南昌,,你是人民軍隊誕生的搖籃,時時激勵著中華兒女富國強軍,、振興中華的偉大理想,。我為此行而無比欣慰和榮幸! (完) 圖片/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李品剛,,安徽桐城人,,軍旅生涯二十六年,計生戰(zhàn)線退休,,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軌跡,、抒寫人生歡歌。 長|按|二|維|碼|關(guān)|注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編:冬 歌 執(zhí)行主編:蔡泗明 責任編輯:吳秀明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雜文,、小說,、詩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內(nèi),。必須原創(chuàng),,必須首發(fā),,歡迎自帶插圖和配樂,15天內(nèi)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轉(zhuǎn)投其它自媒體,。文責自負,。 稿件請用word附件形式發(fā)至:[email protected],并注明姓名,、筆名,、微信號、作者簡介及照片,。從即日起,,給作者發(fā)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過微信發(fā)放,,請加主編微信hyd196711,。稿費全部來自贊賞,20元以上(含)的80%發(fā)給作者本人,,其余留為平臺維護,。七天內(nèi)閱讀量超過一千的,另獎勵20元,;超過兩千的獎勵50元,。 原創(chuàng)作品在本公眾號刊發(fā)后,視為作者自動授權(quán),,本公眾號有權(quán)擇優(yōu)稿件匯集公開出版,。其他網(wǎng)絡(luò)平臺轉(zhuǎn)載本公眾號作品,需注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q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