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得從幾年前說起,,當時我認識一個深圳的高手,,其短線手法近乎鬼魅。 適時,,在一個大佬的小群里內,,該高手常常在9:40甚至9:33分之前,就把交割單貼在群里,,一看全是當時最好的股票,,個個漲停。群人皆呼神奇,。而他則淡淡地說一句: 下班了,,關電腦。 彩,! 當時很多人學習他的手法,,我也努力的去理解他的要到,。但后來發(fā)生一件事,我發(fā)現(xiàn)他的思維不能盲目學。 彼時,,有一個股票叫東方通信,按照他的方法,,應該在12月24日去打板買入,,我們看下當日的圖。如下: 但,,當天他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買到,,結果,后面的幾天,,他天天像祥林嫂一樣在群里嘮叨: 這是我的股票,,這是我發(fā)現(xiàn)的,我錯過了買點,,可惜呀可惜 云云,。 但那天之后,他因為錯過他的買點,,一股都沒有買,。包括后面的第二春那個轟轟烈烈的主升浪,他也一股沒有買。 按說錯過了買點,,就錯過了吧,,為什么還耿耿于懷?這說明他內心世界知道主升浪才是核心,,錯過了主升浪心里恨自己,。 但,他又不愿意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后面的主升浪中來及時糾錯自己,,來參與一個超級大牛股。 這說明什么,? 首先我申明,,這并非說明他不行,因為他的手法我們見識過,,他確實有一套,。但這說明他買點中有一個致命的思維局限,那就是: 把買點當成個“點”,。 這就是我今天要重點跟大家討論的,。 像這位仁兄這樣的人很多,在這類交易者眼里,,買點就是一個點,。一個好的股票,存且只存在一個最佳的入場點,,這個點: 或叫臨界點 或叫起爆點 或叫爆發(fā)點 或叫先手 或叫妙手 或叫,,我們上文提到的“神之一手” 這種交易風格,或者對交易的理解,,對不對呢,? 我并不認為不對。事實上,,安于這種理解,,練精這一種方法,也能取得很大的成績,。我就認識一些高手,只參與起爆點,,只練習神之一手,,也取得很大成就。無可厚非,。 但,,必須安于這種模式,必須接受這種模式的缺點,。 如果錯過最佳買點,,內心還反復糾結這個股未來有多高,,那是不忠于這種模式。 這種模式,,也就是我上文重點講的“神之一手”,。其買點事后看,是最理想的買點,。 但這種買點有個缺點,,一表一里。 表: 如果錯過這個買點,,或者臨界點處稍微遲疑打盹,,失去了這個點,就徹底錯過這個股,。 里: 把一個股票的命運寄托在一個點上,,把投資的緣分寄托在某一剎那,不夠本質和通透,。 表容易理解,,我們重點說下里。 如果某個股票是大牛股,,某個股票是主升浪,,某個股票是好股,它應該不只一個買的,。如果一個股票只有一個買點,,那么這個股票不買也罷。 -----我們應該這樣理解股票,。 換句話說,,好股不應該存在神之一手,而應該是多手,。 舉個最通俗的例子,,如果房地產是個股票,那么最佳出手點應該是2004年,,那個時候是起漲點,。但,如果你深刻理解中國房地產,,2005年,,2006年,2007年,,乃至2014年,,2015年,2016年,都買點,。并非只有2004年才是買點,。 再舉個例子,貴州茅臺最好的買點是哪里,?就本輪行情來說,,仿佛84.20是最好的買點,但那之后就不是買點了嗎,?如果你錯過84.20就不能再去買這個股了嗎,? 由此可見,好的買點不應該是一個點,,好的投資標的不只一個入場點,。只要理解了所投資的標的,買點應該是模糊的,、寬泛的,。 從幾何學上,我們也知道,,點是最不穩(wěn)定的,。只有多點構成面,多面構成體,,物體才穩(wěn)定,。 對股票的理解亦復如是。 一個好的股票,,應該由基本面,、技術面、周期階段,、估值,、主升浪,等綜合因子一起構成,。買點只不過是這些綜合因子理解了之后的順手牽羊而已,。 所以,本文的標題叫“買點不是點,,神手非一手”,。 同時,賣點也是,。 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用意并不是探討買點,,而是希望大家從買點中解脫出來,思考股票本身,。記得我在《龍頭信仰》上也寫過,,很多人把過多的精力用于研 究買點了,結果用在思考股票本身的時間和精力很少,。 其實,,應該相反。多去思考股票本身,,思考它的哪些東西呢,? 預期差大不大? 是否是主賽道,? 市場的周期階段,? 是不是主升浪? 什么性質的資金在玩著股票,,該性質的資金的秉性如何,,歷史表現(xiàn)如何? 然后,,這些想清楚了,,再去看買點,這個時候的買點,,就不是買點,,而是一種順流而下、舉手之勞的東西,。 而如果這些東西不去思考,,見到一個股就用買點和模型去丈量它,很容易偏離股票本身,。 那種買賣點,,無論是叫最佳買點,還是起漲點,,或者是叫神之一手,,都未深入本質,都不夠究竟,,也都不能代表神的旨意,! 你說呢? 注:本文是觀念更新和破之的文章,,著眼點在于解放思想,,并非探討術,希望大家明白,。 本文只代表我的思考和觀點,,不代表對錯和高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中的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比起觀點對錯,我更在乎思考過程和思維角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