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基本都了解心理學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可以先讀《社會心理學》,,等建立對心理學的興趣,,再去考慮組織心理學,、管理心理學,。 一,、版本推薦 社會心理學有一本網(wǎng)紅版本教材,,目前中文版已經(jīng)出到11版(人民郵電出版社),,京東銷量第一那個,,作者是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編的。這個老頭跟是昨天《組織行為學》的羅賓斯教授,,他們編寫的教材影響力和覆蓋度都是全球性,。 看圖,,就知道這本書是有厚度的,,700多頁,130萬字,,不過,,有100頁都是英文參考文獻,這本書原價128元,,現(xiàn)在京東6.5折,,大概80多塊。 如果你還舍不得下單,,在京東,,可以直接試讀200頁,感受一下,。 國內(nèi)出版的《社會心理學》,,在微信讀書app,可以直接讀到的是侯玉波版《社會心理學》,,侯玉波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現(xiàn)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巧的是,,侯玉波是前面戴維邁爾斯網(wǎng)紅教材的中文第一譯者,。如果讀老外的教材感覺有“壓力”, 侯玉波的教材作為入門是可以的,。 二,、社會心理學,怎么讀,? 我們不是賣書帶貨的,,也不是專門做“拆書”,,或分享讀書筆記,我們推薦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希望HR們能夯實知識基礎,,扎好馬步,,這是建立專業(yè)話語權(quán)的前提,知識就是生產(chǎn)力,。 按照我們的經(jīng)驗,,讀書比較有效的方式,不限于心理學書,,舉四種方式: 1,、手賬式讀書 跟以前上學一樣,一邊讀,,一邊寫寫畫畫,,不管是摘抄關鍵詞,還是畫思維導圖,,保持手腦眼多器官并用,,做筆記或做手賬都是這個目的。 如果是暢銷書和故事書,,聽書也是可行的,,在坐地鐵或開車的時候比較適合,這類嚴肅的書,,還是建議坐在書桌前,,坐沙發(fā)都不行,因為這個書特別沉,。 讀書是需要儀式感的,,就跟吃飯和健身一樣,偶爾也可以買更好看的臺燈,、書包和文具,。 2、場景式讀書 有的人躺床上就玩手機,,打開電腦就有無數(shù)的網(wǎng)頁要去點,,在家有干不完的家務,去辦公室有干不完的工作,。 所以,,讀書最好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家里沒有書房的,,可以考慮街邊人少一點的咖啡館,,周末白天可以考慮去圖書館,,疫情之前,還可以去大學蹭自習教室,,現(xiàn)在這個可能不行了,。 換不同的地方讀書,人會進入種某種興奮和緊張的狀態(tài),,因為不知道下一次來這里是什么時候,。 3、分享式讀書 如果有機會跟身邊的人去分享,,甚至計劃做PPT,,比如搞一個《管理者應該懂的心理學》相關的培訓,效果是最好的,,因為你要做超量的準備,。 在公司沒有條件分享的,如果你準備得足夠好,,可以寫公眾號,,或者去知乎寫回答,甚至去B站和抖音去做短視頻,。 讀一本書,,其實你不一定真的要去培訓或開抖音,主要想強調(diào)的是,,如果你讀書有一個“輸出導向”,,書讀進去概率非常高。 4,、興趣式讀書 所謂興趣,,每個人讀書的偏好和習慣不一樣,有的人不喜歡讀紙質(zhì)的書,,太沉太占地方了,;有的人不喜歡讀大段大段的文字,讀一會就困了,。 無論是讀電子書,,讀公眾號,或參加讀書會聽別人講書,,或單純喜歡買書,、逛書店、買讀書周邊,,只要對“讀書”這件事是認可的,,都值得尊重的。 下面展開“社會心理學”,,我們側(cè)重“興趣式”方式,,以圖文混排的方式串聯(lián)一些知識點,。 三、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重點 根據(jù)侯玉波的總結(jié),,社會心理學有固定三個研究領域(跟組織行為類似): (1)個體過程——涉及與個體有關的心理與行為研究 包括成就行為與個體的工作績效,、態(tài)度以及態(tài)度改變、歸因問題,、認知過程與認知失調(diào),、個人知覺與自我意識、個體的人格與社會發(fā)展,、個體的人格與社會發(fā)展等,。 (2)人際過程——涵蓋了人與人相互作用 包括侵犯和助人行為,、性別角色和性別差異,、從眾和服從、人際吸引與愛情,、社會交換與社會影響,、非言語的交流等。 (3)群體過程——從宏觀環(huán)境與群體的角度研究 包括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團體心理與組織行為,、種族偏見與倫理問題,環(huán)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 按照戴維邁爾斯的定義,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就人們?nèi)绾慰创?,如何影響他人,,又如何互相關聯(lián)的種種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學科。 邁爾斯《社會心理學》教材分為四大塊,,用一句話概述: (1)社會思維——態(tài)度塑造行為,行為也被態(tài)度塑造,。 (2)社會影響——社會影響塑造行為,。 (3)社會關系——對他人的感受和行動,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接下來,我們簡單分享邁爾斯《社會心理學》教材幾個知識點,。 四,、社會心理學的知識點 1、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服務偏差) 當?shù)弥约撼晒?,大多?shù)人都將成功歸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一旦失敗,,則歸結(jié)外部因素,比如有人出事了,,讓疫情背鍋,。 心理學家把種“自我感覺良好”現(xiàn)象歸結(jié)我“自我服務偏差”,。 2,、為什么總有人說飛機不安全(概率性忽視) 鮮活的、容易記憶的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感知,,最典型的現(xiàn)象,,飛機出現(xiàn)失事新聞,馬上有人說飛機不安全,。 最近有一個梗,汪峰一發(fā)新歌,,就有大瓜吃,。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3,、錯誤歸因 歸因理論講我們是怎樣解釋行為,,我們通常會把他人的行為更多的歸結(jié)為態(tài)度和特質(zhì),而很少考慮環(huán)境的影響,。 4、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比如歌手演出比賽,,除去唱功,,出場次序非常重要,兩兩PK,,第一個出場最有優(yōu)勢,,所有比賽完了,再最后評分,,最后一個出場有巨大優(yōu)勢,。 5,、文化如何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知,? 在西方文化,更容易存在一個獨立的自我,,而東方文化,,存在的是一個依賴的自我。 6,、為什么行為會影響到態(tài)度,? 我們習慣將自己的行為解釋為正確的(合理化),在粉圈,,這就是洗白和洗地,。(背后是認知失調(diào))。 又比如登門檻現(xiàn)象,,對一個小行為的承諾,可以讓人們更愿意做一個更大的事情,, 7,、負面情緒與疾病 在應用社會心理學,有一個領域(臨床心理學),,會研究抑郁,、孤獨、焦慮,、幸福感與健康,。 比如輕度抑郁的背后是,,害羞(過度的自我意識和過度擔心他人的想法)、孤獨(缺乏安全感),。 又比如,壓力引起負面情緒,,對健康產(chǎn)生各種影響,,尤其是易怒和抑郁的人。 8,、同理心誘發(fā)的利他主義 當一個人目睹他人痛苦,,從情緒到行為,有兩個影響方向: 一種是產(chǎn)生同理心,,往往誘發(fā)利他行為(幫助他人減輕痛苦),另一種是則陷入焦慮,,誘發(fā)利己行為(幫助自己減輕痛苦),。 9、刻板印象威脅 當你置身于別人都預期你會表現(xiàn)很差的情境當中,,你會很焦慮,,這個背后叫刻板印象威脅。 10,、攻擊行為的理論 人為什么產(chǎn)生暴力與攻擊,?社會心理學家有三種觀點: (1)基于生物本能; (2)對挫折的自然反應,; (3)攻擊行為是習得的,。 在職場容易發(fā)生的攻擊是——對挫折的自然反應,。挫折容易讓人產(chǎn)生憤怒,,攻擊線索就是等待“有人去拔掉瓶塞”。 11,、愛情三成分理論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愛情=親密+激情+承諾。 什么是激情呢,,在一個浪漫的情景,任何刺激(甚至疼痛)造成的喚醒水平都可以解釋為激情,。(心理學家懂得可真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