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江米 小時候 在村里 最愛媽媽做的煎餅 色澤金黃 口味酥軟 香甜四溢 每每想起都會回味無窮 而制作煎餅的工具 是一個叫做鏊子的老物件 鏊子 黑色的鏊子 沉甸甸的 上面布滿了厚厚的煤灰 這個笨重的家伙 在山西很多農(nóng)村 奉獻著自己 火燒火燎的“鍋”生 走在鄉(xiāng)村狹窄的路上 不時會有面餅的香味 撲鼻而來 那定是鏊子上的煎餅 發(fā)出的訊息 給歸鄉(xiāng)的人們 呈上記憶 …… 鏊子,,顧名思義,,是形同大龜而來,大鰲而得名,,中高邊低,。鏊子是一種從遠古相傳至今的食工具,生產(chǎn)餅類,,史稱(鏊餅)煎餅,,又稱烙餅、烙饃等,。最先的鏊子是拿石頭制成的,,之后才用鐵鑄。平面圓形,,中心稍凸,。三根腿,,在底下燒柴,烙厚簿煎餅等,。 鏊子的史料記載 從原始的石鏊(遠古) 陶鏊(原始部落) 青銅鏊(夏商周) 鐵鏊(延續(xù)到近代) 煎餅機器 再到現(xiàn)代人們用的電餅鐺 可謂是一部 完整的 餅鐺的發(fā)展史 …… 清代蒲松齡寫有《煎餅賦》:“鏊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或拭鵝脂,或假豚膏,,三五重疊,,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 小時候 媽媽經(jīng)常做的早飯就是煎餅 用小米稀飯加少許玉米面拌起來 里面加點糖,、堿面,、雞蛋 然后攪勻 等鏊子在火上預(yù)熱幾分鐘后 擦點油 將拌好的糊糊攤在鏊子上 用蓋子蓋好 等熟了后翻一下 再等幾分鐘 香甜可口的煎餅就出鍋了 口味與賣相 與現(xiàn)在市面上的煎餅大不相同 …… |
|
來自: 憶鄉(xiāng)憶客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