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問曰:然則數(shù)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xùn),。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一,、“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含義 我們來看《心經(jīng)》,,講之前我們把題目先介紹一下,,《心經(jīng)》的題目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摩訶”是啥意思,?“摩訶”就是它好大好大喲,,有多大呢,?總之很大就是了。說總之很大就是了,,有多大呢?大到?jīng)]法形容它多大了,。那你說它不???它也小。它有多小呢,?你放心,總之它很小就是了,。兩句連起來叫“摩訶”,它叫無窮大,,也叫無窮小,。“般若”,,我們一般見到字面上的翻譯,,有些地方會把它翻譯成智慧,。但是“智慧”這個詞稍微欠那么一點點,我們要區(qū)別智慧和知識之間的不同,。我們很多時候以為誰誰誰上過幾年學(xué)就很有智慧,不能那么說,,只能說他很有知識,。“知識”是啥東西呢,?就是你掌握的專業(yè)技能,比如說種花,、插花,。但是知識不解決什么呢,?不解決我人生的問題。什么叫人生的問題,?比如說我很痛苦,;比如說我老生氣,;比如說我經(jīng)常各種想不開,請問我會插花我就不痛苦了嗎,?你不能這么說吧,?你也不能說我物理學(xué)掌握得很深入,你就跟老婆不吵架了嗎?我左手定律,、右手定律把握住了,,請問你就活得happy了嗎?那些東西叫“知識”,。“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怎樣我就活出來了,;怎樣我就不吵架了,;怎樣我就不生氣了,這個叫智慧,。其實“智慧”這個詞往往跟另外一個詞聯(lián)系的很緊密,那個詞叫“文化”,。我們今天都以為“文化”是知識,“文化”的意思就是學(xué)了這個“文”我能“化”了,。什么叫“文化”呢,?打一個比方,,今天中午吃的好吃不好吃?吃進(jìn)去,,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了,這叫“消化”,;吃進(jìn)去,,它還是它,,只不過原來是整塊的它,現(xiàn)在到了嘴里變成沫子的它了,,那個叫“不消化”?!盎钡囊馑季投税伞,!盎?,就是它從那種性質(zhì)變成這種性質(zhì)了,,這叫“化”。“文化”,,就是我學(xué)了這個東西,然后內(nèi)在把它吸收(轉(zhuǎn)化)了,,這個就叫“文化”,。這個地方講“般若”?!鞍闳簟笔巧兑馑寄兀俊鞍闳簟睂V富畛鰜淼闹腔?。我直接了悟真相,直接一步跨在真相里,,專指這個智慧,它叫“般若”,。“波羅蜜多”是什么意思呢?字面上的翻譯叫“達(dá)彼岸”,。什么叫達(dá)彼岸,?你在河那邊,,我在河這邊,說:“到這邊來,!”這叫達(dá)彼岸,。到這邊來干嘛呢?用大白話一翻——活出來,!連起來這句話就是:那個無限的智慧,無窮的智慧,,讓我們活出來的智慧的心的經(jīng),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字面上一翻它是這樣的意思,。那我們剛才說了,,《心經(jīng)》給我們開門見山,開篇給我們講“度一切苦厄”,,說哎呀,活出來了,!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好,,怎么就心想事成?怎么就萬事如意,?你看上邊有一句——“照見五蘊皆空”。你照見五蘊皆空,,你就度一切苦。那么問題又來了,,說我咋就照見五蘊皆空了呢?上面就說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你不做般若波羅蜜多,,怎么能活出來呢?那么問題又來了,,我怎么的,,我就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自在菩薩”,。這么一講,你看到它在這個里面既有解,,又有行,,“解行相應(yīng)”,給你把古圣先賢的秘密打開了。所以說它叫什么,?它叫中心思想,,三藏十二部的精髓,。這兒說“觀自在菩薩”,,“菩薩”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一看“菩薩”,,我們就覺得好像,,說這是哪的人吶?這是《西游記》里邊來的吧,!“菩薩”最表面的一層意思是什么呢,?它表示一種果位,。什么叫果位呢,?最好懂的就是“職稱”,。你是教授,還是副教授,?你是工程師,,還是助理工程師,?職稱,。這個人的修為已經(jīng)獲得了“菩薩”這種職稱了。我這么講,,大概意思就懂了吧?這個人叫什么名字呢,?這個人名字叫“觀自在”。就像我們說張工,、王工,、王工程師,、張工程師,,這個叫觀自在菩薩。這就好懂了,。這個名叫“觀自在”的菩薩,(“行”是做,,操作。)他做的很深入,。做什么做的很深入,?“般若波羅蜜多”,。做這個功課做得很深入的時候,“照見”——“照見”是啥,?剛才講鏡子來著,,鏡子就是如實看見。什么叫如實看見,?我剛才說它是啥,?你說杯子。不好意思,,你沒有如實看見,,你把它定義了叫“杯子”;你不知道它其實僅僅是一個視覺現(xiàn)象,,就是你看見有一只手舉起來一個物體,,這現(xiàn)象你看見了,,這就是全部,對吧?你說“杯子”,,這是你對這個現(xiàn)象的定義,。他“照見”,就是他如實的看見,,看見什么了,?看見那個真相。真相是個啥,?“五蘊皆空”,。什么叫“空”,?我們經(jīng)常說“空”“五蘊皆空”“諸法空相”……一說“空”就覺得這個詞好玄乎,;或者有的人說“空”就是啥也沒有。這都是胡說,。“空”是啥意思,?“空”的意思,,就是它僅僅是現(xiàn)象,,僅僅是感知到的內(nèi)容,。它不是實體,,就像剛才講你看見杯子了,,不好意思,,杯子是個“空”,因為“杯子”只是屬性,,它不是物質(zhì),。這叫“空”。說“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么,?色、受,、想、行,、識,。“識”——我們今天把它翻譯成“意識”,,這個詞也沒錯,但是不準(zhǔn),?!白R”是啥意思?信念系統(tǒng),,就是你固執(zhí)的認(rèn)為,。比如說,這個東西它是啥,?“杯子,。就是杯子嘛,它不是杯子是啥,?”這個叫固執(zhí)的信念系統(tǒng),。我說“玩具”,你說“哦,,也可以是玩具”,,就打破你的信念系統(tǒng)。這意思知道了吧,?現(xiàn)象,、感受,、思維、行動,、信念系統(tǒng),,它的本質(zhì)全都是現(xiàn)象,都是感知到的內(nèi)容,,你了解到這個東西了,,就“度一切苦厄”。就講這么一段,。這是字面上的,。我們稍微深入點兒把它再翻譯一下。因為更深入的內(nèi)容,,我們以后會有時間來學(xué)習(xí)《心經(jīng)》,,不一定是我講。這兒講“觀自在菩薩”,,其實觀自在菩薩還有個名兒,,那個名兒大家都知道,叫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兒怎么來的呢,?在經(jīng)典上有記載,這個人他在修行嘛,,他就發(fā)了個愿,,說看到眾生真苦啊,真可憐呀,,所以這些眾生里面,,哪個如果愿意需要我來幫忙,他只要喊我的名字,,我“即時觀其音聲”,,就是當(dāng)下我就能“觀其音聲”(等下我解釋觀其音聲);“即得解脫”,,我一聽到他的聲音,,就能把他撈出來,我就能把他救出來,。什么叫“觀其音聲”,?我們一說聲音,叫“聞其音聲”“聽其音聲”,,怎么叫“觀其音聲”呢,?這個詞就得說一下,“觀自在”“觀世音”這個“觀”是啥意思,。我們講“觀看”,,這詞是不是經(jīng)常說,?但是“觀”和“看”是有區(qū)別的,你有沒發(fā)現(xiàn)我把手伸出來,,說“你看見了嗎,?”你說“看見了?!蹦阌玫氖恰翱础?,你不會說“老師,我觀到了,?!蹦悴粫@么說,你說“我看見了”,,因為“看”是用眼睛的,。用眼就叫“看”。那我現(xiàn)在再說,,“你心里有個情緒,。”你說“我看見了,,哦,我有個委屈,?!焙茫憧匆娔莻€委屈是用哪只眼看的,?你沒看見吧,,但是你知道,這個就叫“觀”,。不用眼睛看,,就叫“觀”。講的再白一點,,就是感覺到了,。“觀世音”什么意思?有人一喊我的名字,,我當(dāng)下就感覺到了,,就這么一句話。我過去把他撈出來,,我過去把他救出來,。所以你看我們一說“觀世音菩薩”,經(jīng)常會配幾個形容詞,,“尋聲救苦”,,說聽見聲音就能把我救出去,。“尋聲救苦”“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救苦救難”,,是不是常用這些詞?。恳驗檫@是他的愿,,這是他的理想,。他懷著這樣的一個理想,最終他成為一個自己愿意成為的樣子,,于是他就叫“觀世音菩薩”,。這樣講好懂了吧?這個是“觀世音”這個名字,。那么在這兒為啥不說“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他為啥要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我剛才說了,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一個人,,先把這個意思說清楚,他是一個人,,可是他具備兩種身份,。比如說,我在這個學(xué)校帶了語文課,,那這個學(xué)校大家見了我叫語文老師,;我去那個學(xué)校帶的歷史課,那個學(xué)校都叫我歷史老師,,但是歷史老師,、語文老師是一個老師。我這么講好懂吧,!為啥他叫觀自在,,不叫觀世音呢?這個地方就是在表他的這個法,。啥叫表他這個法呢,?就是在說明他是從哪一條路徑上成就的。什么叫從哪一條路徑成就的,?把它講的再簡單點吧,,比如說“素清松”開業(yè)了,我們來搞一個開業(yè)慶典,,坐在主席臺上的有餐飲業(yè)的某某某先生,;可是這個餐飲業(yè)的大咖某某某先生,,他同時還有一個身份,是消防隊的隊長,。請問我們介紹這一位先生的時候,,我們能介紹:今天來參加開業(yè)慶典的,有消防大隊隊長誰誰誰,。能這么介紹嗎,?不能吧?你肯定介紹:我們餐飲行業(yè),,什么協(xié)會會長某某某同志,。是不是這么介紹?我說到這兒你就明白了吧,。因為在這個場合里面,,這個身份是最合適的。那么在《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這個場合里面,,他用“觀自在”這個身份是合適的,。什么叫“觀自在”呢?其實很好懂,,你不要覺得這很玄乎,。“觀”是感覺,?!白浴笔巧叮可衔缥覀冎v“我是誰”,,那自己是誰?你馬上就知道“自”就是那個“真相”哦,,就是那個“道”,,就是那個“一”,就是那個東西,。那個東西,,請問它什么時候不在?你發(fā)現(xiàn)它是不是一直在呢,?你“取不得”,,你把它拿不起來;可是你也舍不得,,也不能把它放下,,它就一直在那里啊。“觀自在”是不是他感覺著自己一直在呢,!這名字很難懂嗎,?是不是發(fā)現(xiàn)它一直就在那里,,“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什么叫“菩薩”?“菩薩”叫“覺有情”,。這詞是“菩提薩埵”音譯過來的,。“菩提”就是“覺”,;“覺”是啥,?“覺”是真相。“覺”做名詞的時候是真相,,做動詞的時候是什么,?做動詞的時候是怎樣到達(dá)真相。什么叫怎樣到達(dá)真相,?“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边@不就是到達(dá)真相嘛,;“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边@不就是到達(dá)真相嘛。對吧,?所以“覺”做名詞,、做動詞,都可以把它當(dāng)作真相,。“薩埵”,,有情。什么叫有情,?有了情緒,。“老娘不爽”,,這不就是“有情”嘛,。有那么多不爽的眾生,叫“有情眾生”,。某個眾生有了個情,,有了個不爽,是不是也叫有情?“覺有情”,,說這個有情出現(xiàn)了,,我怎么辦?我“覺”一下,。上過課的都知道在干嘛,,“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倍荚诟蛇@個事兒呢;叫“物格而后知至”,,都在干這個事呢,。“觀自在菩薩,,行深……”“行”是干嘛?“行”就是實踐,、操作,,做這個功課,這就叫“行”,?!吧睢苯惺裁矗拷猩钊?。我這個情緒來了,,我會這么“覺”一下,我就這么感覺一下我這個情緒,。請問怎么感覺就叫“深入”,?感覺上有深入嗎?有深入不深入嗎,?沒有吧,。那么他怎么叫“行深”呢?就是你一直在覺著,,一直沒有離開,無時無刻提著觀照,。好懂我這句話吧,?你一直提著觀照,不是觀了一下就跑了,。好多人都是這樣,,說“你知道你有個難受嗎?”“我知道?!敝谰屯炅?。不是,是“你知道你的難受嗎,?”“知道,。”“好,,持續(xù)地知道著,。”這就叫“行深”,。“行深”什么,?“般若波羅蜜多”,達(dá)彼岸(活出來)的智慧,。什么就是活出來的智慧呢,?“覺有情”“觀自在”就是。就是你觀著那個感覺一直在呢,,一直站在“覺”的立場上,,一直站在真相的立場上,看著那些起起伏伏的情緒,,起起伏伏的感受,,僅僅是看著它,什么都沒做——“覺”著它,,僅僅是這樣,,這就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功課一做,,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五蘊皆空”,原來一切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竟然只是感覺到的內(nèi)容,。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段講的跟前面講的,,是不是還是一樣的東西?沒看懂,?我來翻一下,。“照見五蘊皆空”是不是“致中和”,?“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把我活在真相里了,,是不是這么一句話?上面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不是“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這句話,?“觀自在菩薩”是不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本褪沁@一句話(“度一切苦厄”)。所以我跟你講,,經(jīng)典講的全是一樣的,。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無論儒家,、無論道家,、無論佛家——其實以前我不知道,我以前聽到前輩講過:儒家是低層次的,;道家中層次的,;佛家高層次的。后來我也想過,,佛家還有八萬四千法門呢,,八萬四千法門里面分不分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呢,?如果說八萬四千法門里面的小學(xué),和儒家怎么對應(yīng)呢,?當(dāng)然那個時候是陷入到那樣的一個邏輯思維里去了,。后來慢慢地有一天,“嘣”,,誒,!知道了。我才發(fā)現(xiàn),,圣人講的全一樣,!昨天因小編失誤,“改命14:你以為學(xué)習(xí)就是積累知識嗎,?”中出現(xiàn)錯別字,,給您帶來的不便,向您致歉,!往后我們會更加仔細(xì)地把好每道關(guān)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