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杰 襄,會意字,,讀作xiāng,。本義雙子葉植物生根發(fā)芽。 襄字字形從甲骨文,、金文,、竹簡到篆文變化非常大。 一、字形變化 甲骨文字形為象形字,,上邊似張口向上,,下連一長一短兩條線。這是明確描述雙子葉植物種子生根發(fā)芽,,似張口向上表示一對子葉露出地表,,向下兩條線,長線表示主根,,短線表示須根,。 襄字甲骨文 雙子葉植物生根發(fā)芽過程(網(wǎng)絡圖片) 金文復雜化,。西周薛侯盤字形,,是在甲骨文基礎上,左邊增加了土字,,右邊增加了攴字,。或許是認為,,當時的人們?yōu)榱藥椭N子順利發(fā)芽,,用棍棒把土塊打碎平整,以利于種子的子葉頂破地表土,。 石器時代的農(nóng)具(網(wǎng)絡圖片) 周晚散氏盤有三種字形,,其中一個與薛侯盤接近,但兩個子葉之間出現(xiàn)了土字符號,,或表示破土而出之義,,而表示主根和須根的符號底部相連,形成一個半圓形,,左邊的土字變成了一撇,,攴字保留。散氏盤的另兩個字形變化較大,,把一個發(fā)芽的雙子葉植物變成了兩個,,根部糾纏在一起,或表示人們下種并不只下一個,,而是多個,。同時,最大的變化是在外圍增加了“衣”字,,頂部有的有一橫,,有的沒有。原始農(nóng)業(yè)時期,,人們或挖一個小土坑,,將種子放進去,然后用土掩蓋其上,等待種子發(fā)芽,,破土而出,。這里的衣字或是那個土坑,其上一橫或為子葉頂起的地表土,。 襄字金文字形 西周蘇甫人盤和蘇甫人匜[yí]字形則是把薛侯盤字形和散氏盤的第一個字形揉在一起,,在其外加上“衣”字符號。其用意也是表示土坑,。 春秋時期,,齊國齊叔夷镈[bó]字形,與散氏盤第一種字形相關,,保留左邊的土和右邊的攴,。兩片子葉中間增加了田字,表示發(fā)芽的種子是在田野里,。主根與須根相連形成的半圓形變成“日”字,,仍與兩片子葉相連,但合并的主根須根則變成了一個彎曲下垂的線,。 戰(zhàn)國時期,,楚國鄂君啟舟節(jié)字形繼承了西周散氏盤第一個字形,稍微有所變化,。子葉與根之間增加一橫表示地面,,攴字變?yōu)橛郑ㄊ郑┳郑鞔_兩個子葉正上方有一個土字,,左下方明確一個土字,,表示植物破土而出又扎根土中,又(手)是強調人輔助之義,。 趙國趙武襄君鈹[pī]金文字形變化很大,,衣字底變成半圓形,兩片子葉變得像羊角,,主根和須根變成兩橫,,兩片子葉上加一個三角形表示真葉,一個蓋表示頂起的土,。 戰(zhàn)國時期璽匯中有的字形繼承了西周薛侯盤(璽匯5294),,有的則變化很大,兩片子葉訛變?yōu)榫W(wǎng)狀物,,并增加了田字和止字(璽匯0195),,有的則與戰(zhàn)國越武襄君鈹字形大致相同,半圓變成了桶狀,,兩個羊角下的兩橫加一條豎線,,變成羊字,,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戰(zhàn)國楚國帛書和包山楚簡字形和鄂君啟舟節(jié)的大致相同,。戰(zhàn)國睡虎地秦簡繼承西周蘇甫人盤(匜)字形,,兩片子葉也根斷開,根把土字半包圍,,在手形下再加一只手,,更加文字化、線條化,,已經(jīng)接近現(xiàn)代楷書,。西漢古尚書字形與秦簡字形大致相同,但兩只手變成了爻,,半包圍土變成了類似甲骨文的壽字,。 戰(zhàn)國時期的襄字 總結一下,襄字甲骨文的本義是雙子葉植物發(fā)芽,,西周,、春秋、戰(zhàn)國金文不斷增加各種符號,,小篆承接秦簡字形。隸變時,,半包圍的土和兩只手演變?yōu)槿龣M兩豎,,最后變成楷書的襄字。襄字的很多字義都與這些增加的符號相關,。 襄字從甲骨文到楷書 《說文解字》認為,,襄,解衣耕,。這顯然是根據(jù)襄字篆文作出的解釋,。《新華字典》認為,,襄是會意字,。并據(jù)金文字形認為,襄是手拿農(nóng)具在地里挖一個個小洞,,放進種子,,再蓋土。 二,、引申義 1.幫助,,輔佐。襄字有手,,是為了幫助和輔佐莊稼小苗生長,。如,襄辦,襄理,,襄助,,襄贊。 2.完成,,相助而成,。小苗破土而出,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生長階段,?!蹲髠鳌ざü迥辍罚涸岫ü?,不克襄事,,禮也(安葬魯定公。下雨,,沒有能辦完事情,,這是符合禮的)。 3.沖上,。雙子葉植物破土而出,,沖出地面?!渡袝虻洹罚菏幨帒焉较辶?,浩浩浮天(洪水滔天,包圍了大山,,淹沒了丘陵),。 4.上舉,昂起,。剛剛破土而出的兩片子葉,,高高上舉,向天昂起,?!稘h書·鄒陽傳》:臣聞交龍襄首奮翼,則浮云出流,,霧雨咸集(我聽說蛟龍舉首展翅,,就會隨云飄浮,霧雨都集于身旁),。 5.高,。小苗破土而出,表示長高了,。張衡《西京賦》:襄岸夷涂,,修路陵險(高岸之上有坦途,,崇山峻嶺修道路)。 三,、衍生字 襄字的衍生字,,都與其本義和引申義有關。 1.嚷,,(1)rǎng,,用很多小苗都長出來,形容很多嘴巴都發(fā)聲,,或者連續(xù)大聲說話,。(2)rāng,不停地大聲說話,。如,,嚷嚷。 2.鑲,,xiāng,,像把種子放入土中,表示把不同的東西放入另一種東西之中,。 3.壤,,rǎng,利于種子發(fā)芽,、便于耕種的土地,。引申為(1)土地,如,,土壤。(2)地區(qū),,地域,。如,天壤之別,。 4.曩,,nǎng,種子發(fā)芽需要長久的日曬,,形容以往,,過去。 5.讓(讓),,ràng,,責備人的時候,聲音就會高昂起來,,就像種子發(fā)芽一樣,。 6.攘,,rǎng,抬高手臂做事,,引申為搶奪,、排除、捋起衣袖,。 7.孃(娘),,niáng,男人播種,,女人生子,,形容孕育之人,母親,。 8.釀(釀),,niàng,做酒,、醋,、醬時,都要在糧食中加入相關的菌種,。 9.瓤,,ráng,瓜果的皮包裹著種子的部分,。 10.纕,,rǎng,佩帶,,高掛的絲帶,。 11.躟,ráng,,快走時需要高抬足,,形容疾行。 12.鬤,,ráng,,形容頭發(fā)高且散亂。 13.欀,,xiāng,,支撐屋架的木質部件,后指做這種部件的樹,。 14.懹,,ràng,害怕,,心都提起來了,。 15.瓖,,xiāng,同鑲,。 16.穰,,ráng,播種時會下很多,,以提高產(chǎn)量,,形容多。如,,人稠物穰,。同瓤。 17.蠰,,náng,,形容能高舉手臂的昆蟲,螳螂,,又稱蟷蠰,,刀螂。 18.勷,,xiāng,,用力相助。 19.驤,,xiāng,,馬快跑時抬頭的樣子。 20.爙,,rǎng,,火,火種,。 21.蘘,,ráng,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22.禳,ráng,,高舉手臂向鬼神祈禱,,希望消除災殃。 23.瀼,,(1)ráng,,水霧升騰的河流。如,,瀼河,。(2)nǎng,,播種時在土坑中加水,形容水濁,。如,,泱瀼。 24.儴,,(1)xiāng,,人在田里來回播種,形容來回走動,??郏瑑ㄑ?。(2)ráng,,來回播種是重復原來的動作,形容因循,,沿襲,。 四、參考文獻: 1.《辭源》,,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2.《現(xiàn)代漢字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三版。 3.《辭?!?,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6.《漢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編,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孫永清編著,,中國書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學勤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11.《實用甲骨文字典》,,陳年福編著,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年版,。 12.《國學大師》(網(wǎng)絡版)。 13.《新華字典》(網(wǎng)絡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