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 “存天理,滅人欲”的真正內(nèi)涵 剛講到“存天理,,滅人欲”,,梁冬同學以前一直很不理解,認為這很不人性化,。為什么要滅人欲呢,?后來他請教了些老師分享一下結(jié)果:王鳳儀老先生的一派學說傳下來,劉善人說實際上人欲分成三個層面的,即人的性/習性分成三個:天性,、秉性和習性,。習性是后天學習的,是可善可惡的,;秉性是父母給的,,都是人的欲望/惡的部分,像癡,,貪等,;天性是善的部分,所以說的滅人欲,,實際上是要把習性和秉性去掉,,最后達成接近天性的東西,是和整個宇宙大的善良是一致的,。 其實這個程朱理學的理念后世一直有爭議,,如果簡單地把其說“滅人欲”就把人的性情全部去掉,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是要控制其欲望,,因為朱丹溪就認為:很多病都是自己的欲望導致的。比如說貪吃,,朱丹溪就主張要節(jié)儉,,不要吃太好的食物,肥甘厚膩對身體沒好處,。比如說有很多欲望要控制,,今天要做這個明天又要做那個,要做無數(shù)的事,,但需要控制欲望,,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這是朱丹溪教給的道理,。 其實現(xiàn)代人很多身體的失調(diào),,都跟日常情緒不良有關(guān),欲望太多了,,想做的事太多了,,往往人會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都會過度。只要這七情一過度,就會導致身體氣機亂走,,怒則氣上,,恐則氣下。這些過度的情緒導致身體氣機亂走,,身體就不健康了,。朱丹溪告訴的除了治病要治身體之外,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好了,,要控制著欲望,,盡量控制著它,然后身體才能徹底的健康,。這就是朱丹溪看病特殊的地方,。他是從程朱理學受到啟發(fā),然后發(fā)展了中醫(yī)的學說,,中醫(yī)在此之前對這個情緒方面不是很重視的,。 對心靈情緒,中醫(yī)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很重視的,,《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說有七情致病,,但是后世治病的時候往往著重治身體。心靈治療就是從朱丹溪開始,,朱丹溪在中醫(yī)歷史上他善于治療內(nèi)傷雜病,。 中醫(yī)治病分成幾種,一種是外來的病/外感的病,,比如說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外來的邪氣導致的病叫外感的病,。另一種是自己內(nèi)部造成的,暗爽到內(nèi)傷,,常常這樣說有些人暗爽到內(nèi)傷,,看到鄰居家里面居然車子被別人撞了,暗爽到內(nèi)傷,;其實女同事長最近長得變丑了,,暗爽到內(nèi)傷。中醫(yī)說內(nèi)傷往往是由喜,、怒,、憂、思、悲,、恐,、驚等這七情引起,七情一旦過度了氣機就會亂走,,就會逆亂了,,就會導致生病,這叫內(nèi)傷,。 朱丹溪就特別擅長治內(nèi)傷雜病,,就是亂七八糟的病,說不上這病哪兒來的很奇怪,,但仔細一追究,,是因為自己的情緒失常引起的,或者自己吃得太多了,,造成痰濕積滯引起的,。朱丹溪的“身心同養(yǎng)”告訴現(xiàn)代人,過濾習性中的雜質(zhì),,趨近天性的善良,,是謂“存天理,滅人欲”的真正內(nèi)涵,,也是遠離疾病的根本所在,。 待續(xù):戊.國學堂--梁冬對話羅大倫3-名滿天下的第一名醫(yī).戊.[心靈健康的標準] 關(guān)注“國學文化太美”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公眾號→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頁面 :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賬號→添加關(guān)注 文章分享 : |
|
來自: Jeasonlilo1978 > 《羅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