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忠敏來源:語文教學之友 2012年4期P41-43
江蘇省高考,,語文試卷連續(xù)兩年古詩詞鑒賞都考到了通過設想對方思念、牽掛遠游在外的自己來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委婉含蓄,,極富情致。對這一表達技巧,,我們須給予高度重視,。本文旨在通過列舉典型例子并分析其特點,使大家了解其使用情況,,以便更好地鑒賞此類詩歌,。
一、高考試題分析
例1:2011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問題(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lián)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 4分)
參考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
此詩抒寫的是杜甫在某一春日傍晚興起的對李白的懷想之情。前四句熱情贊美李白之詩,,后四句抒發(fā)懷念李白之情,。頸聯(lián)前句寫詩人對著春樹想念李白,屬于眼前實景,,后句想象李白此時此刻也一定因想念自己而望西北,,屬于虛寫,,虛實結合,但兩句表達的都是詩人一方對李白的想念之情,。這種富有表現(xiàn)力的藝術手法,,就是“對寫法”。這種手法,,一方面,,在內容上可以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強烈濃郁的思念之情,極富情味,;另一方面,,在藝術上又可體現(xiàn)出詩意含蓄,詩句新穎之美,。
例2:2010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問題(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堊骶唧w分析,。(4分)
參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這首詩的一、二句敘事寫景暗含惜別之情,,三,、四句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以“憶”字勾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對方因思友而產生的愁緒又深又濃,。這當然也是詩人心境的反映,,但詩人不寫自身而寫對方,這就既開拓了新的意境,,又使詩作含蓄曲折,,意蘊深長,,耐人尋味。
例3:2005全國卷第 12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題(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人,以此來表現(xiàn)思家的,。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懷人之情的詩作,。全詩四句,一二句寫詩人自己,,三四兩句轉換角度,,不寫自己,改寫家人,。家人圍爐夜坐,,深更半夜還未休息,,只是因為思念牽掛著千里之外的自己,。寫家人“說”自己,實際上是為了表現(xiàn)“遠行人”對“家中人”的思念,。對面落筆,,主客移位,含蓄深沉,,不難看出這份思念和牽掛多深,,多苦!
二,、“對寫法”闡釋
“對寫法”是古代思親思鄉(xiāng)詩中一種獨特的寫作技法,。“對寫法”有人又稱為“主客移位”,、“落筆對面”等,。就是在表現(xiàn)懷遠、思歸之情時,作者不直接或不僅僅直接抒發(fā)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而是撇開自己,,從對方下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是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fā)深摯的情感。這種“落筆對面”的手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對寫法”的實質在于一實一虛,大力聯(lián)想和想象,,以虛襯實,。它是古典詩歌中一種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三,、“對寫法”在詩中的運用
“對寫法”的運用最早可追溯到《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這是一首懷念親人、懷念家鄉(xiāng)的詩,,但詩中沒有直接描寫詩人如何懷念親人,、懷念家鄉(xiāng),而是從對方寫起,,通過想象詩人到了不同的地方,,都似乎聽到親人對自己的囑托和呼喚,把詩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經》中運用這種寫法的還有兩首,,一是《周南·卷耳》,,一是《豳風·東山》,。
南朝時徐陵《關山月》:“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這首詩描寫了出征軍人在一個十五月圓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但作者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卻從對方寫起,,寫妻子因思念自己而無法入眠,這樣就將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到了唐代,,運用“對寫法”的懷人之作更為多見,在此多舉幾例,。比較典型的有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贝嗽娛窃娙嗽诎彩分畞y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兒,詩人卻從對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跋沆F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既以妻子望月的神態(tài)和姿勢襯托她對丈夫的思念,又通過對妻子的心理展示,,細膩地傳達離情別意。作者巧用“對寫法”,,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將夫妻間真摯而深沉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無怪后人稱《月夜》“五律至此,,無忝稱圣矣”,。
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后兩句本是詩人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親人,,卻說故鄉(xiāng)的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沈德潛說:“作故鄉(xiāng)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保ā短圃妱e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因詩人運用了“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fā)得更委婉含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無那金閨萬里愁”這一句不寫自己正思念金閨中人,,而想象此時閨人正在萬里之外念及自己,。自己之愁已經不堪,而閨中之愁,,更將奈何,?!這一曲筆使得感情倍深一層,。誠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無以慰閨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保ā对姺ㄒ缀嗕洝罚?br>
四、“對寫法”在詞中的運用
南唐詞人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边@首詞敘離別相思之情,。詞中“想君思我錦衾寒”一句,代對方想到自己,,透過一層,,曲而能達,句法亦新,。
宋代詞人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該詞抒寫的是羈旅行役中懷鄉(xiāng)思親的愁情。下片妙處在于既寫了自己“登高臨遠”,、“歸思難收”,,更有摹擬“對想”。由于思歸心切,,因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樣的盼望自己回家,。詞人生動地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妻子形象:經常地在妝樓上癡癡地望著遠處的歸帆,幾次三番誤認為這些船上就載著她的從遠方歸來的丈夫,。本是詞人自家登樓,,極目天際,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本是自己倚闌凝愁,,卻從對方設想,,用“爭知我”領起,化實為虛,,曲折而空靈,,情至而感深。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弊髡呒葘崒懥诵姓呒从巫釉谠绱簳r離家遠去,因春色無限而生離愁,,又虛擬了居者即思婦在閨中憑欄遠眺,、思念行者之情境。抒發(fā)了旅人濃重的離愁別恨,。從抒情而言,,這也是透過一層,落筆對面的手法,,把游子與思婦的閨怨別情相溝通,,使抒情更為深摯。
五,、“對寫法”在曲中的運用
元代鄭光祖的曲子詞《醉思鄉(xiāng)王粲登樓》[紅繡鞋]:“淚眼盼秋水長天遠際,,歸心似落霞孤鶩齊飛。則我這襄陽倦客苦思歸,。我這里憑欄望,,母親那里倚門悲。乍奈我身貧歸未得,?!薄拔疫@里憑欄望,母親那里倚門悲”這兩句曲詞細膩傳神地描繪出了母子兩人相思苦,、苦相思的情景,。前一句為實寫,后一句為作者的想象,,一實一虛,,尺幅萬里,情感深摯,。
總之,,“對寫法”是一種富有意境且極富余味的表現(xiàn)手法,它可以彌補直抒胸臆那種一瀉無余之不足,,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別有風致,。這種手法在我國古典詩詞曲中使用非常普遍,,以上僅舉幾例,望大家把握特點,,舉一反三,,以便對此類詩歌做出更好的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