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焦仲卿到賈寶玉,,“渣男”的眼淚有誰能懂,? 文/紅柳 時隔三十多年,再讀《孔雀東南飛》,,禁不住熱淚滾頰,。 從焦仲卿到賈寶玉,中國的男人們在儒家文化的禁錮下,,被打磨的既溫潤如玉,、灼灼其華,又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之感,,像極了供在廟里的神龕。 他們好像是家里的核心,,好像擁有無上的權利和自由,,卻萬事做不得主,負不了責,,擔不了當……成為文人們口誅筆伐的“渣男”,! 儒家思想文化把男人圈養(yǎng)在牢籠里,封建宗法制度便是這牢籠的鐵柵欄——冰冷無情,、厚重無聲,。 焦仲卿和妻子情深意篤、兩心相悅,,卻得不到母親的支持和理解,,母親決意要趕走這個占據(jù)了兒子身心的女人。焦仲卿意態(tài)堅定地和母親說:“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span>換來的是母親的槌床大怒,,母子的較量以焦仲卿的暫時妥協(xié)而告終,,劉蘭芝終被婆婆驅遣。 而焦仲卿還幻想著假以時日,,做通母親的工作,,再把媳婦接回來,劉蘭芝則看得十分清楚,,說:“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沒有歸期了! 焦仲卿不甘心,,車馬相送,,一程又一程,附耳叮嚀:“我一定會把你接回來,!”可是劉蘭芝回去以后,,等來了一個又一個媒人,唯獨沒有等來焦仲卿的身影,。劉蘭芝在家人的逼迫下再嫁豪門,,焦仲卿聞言大驚,前去譏諷:“賀卿得高遷,!”劉蘭芝凄慘而決絕地說:“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在她新婚的日子里,,劉蘭芝投水自盡,而幾度徘徊的焦仲卿聞聽死訊,,自掛殉情,。 唏噓之余,讓人無比痛心的是焦仲卿的母親,,愚蠢頑固不通情理,,在兒子的一再哀求中不知進退,終于失去了所有,,落得晚景凄涼,。即使兩家求合葬,還能換回兩個鮮活的生命嗎,?還能找回那個唯唯諾諾的乖兒子嗎,?還能找回那個聰明能干的漂亮媳婦嗎? 我想寶玉的母親一定沒有看過這個故事,。 寶玉做夢都在極力擺脫 “金玉良緣”的魔咒,,三番五次摔玉,鬧得全家雞犬不寧,,黛玉也大哭大吐幾番死去活來,。情發(fā)一處、誓結生死的哭喊,在別人眼里不過是一場小兒女的笑談…… 家人們依舊冷漠著,,聽到太醫(yī)說寶玉的病“不妨事”后,,大家便各自相安無事,誰也不再去關心他為什么哭,?為什么鬧,?為什么笑又為什么會病倒?好像只要他的身體沒事一切就OK,。 作為封建大家長的賈母,,雖然看好兩個孩子的婚姻,卻無法破解金鎖的魔咒,。 王夫人冷冷地看著兒子備受折磨,,也和那個焦母一樣頑固地僵持…… 也許看不到最后的眼淚,誰也不知后悔,。 而這一切,,真的只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者之間的婚姻愛情悲劇嗎,?否,,非若是也! 木石前盟代表著人們源自于本心的愛戀,,而金玉良緣代表著后天附加的“富貴姻緣”,。 愛戀是有情感有溫暖的,而姻緣則是看起來美極了的塑料花,。 多少別人眼里的門當戶對,,包括大家族的政治聯(lián)姻、經(jīng)濟聯(lián)姻,、互換婚姻等等,,特別是在封建皇權制度下,因種種世俗利益而世代爭相捆綁的婚姻,,不都是別人眼里的“金玉良緣”嗎,?他們幸福嗎?年幼的張嫣嫁給親舅舅漢惠帝,,雖然貴為皇后,,她幸福嗎?張嫣的富貴帶著冰冷的殺氣,,扼殺了她的幸福,。而這一切的導演,都是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 元春的婚姻也是世人眼里的“金玉良緣”吧,?可是這“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潑天富貴里,是元春流不盡的淚水,,說不出的哀愁,。 元春的悲苦,淹沒在家人的虛榮歡笑里,。 思想情感,、追求向往、價值觀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怎么能生活在一起,?沒有人考慮這個問題。 所以,,薛寶釵即使是完美的又如何呢,? 我找的是愛人,不是圣人,! 寶玉千萬次強調(diào)——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前盟,。 “我不是渣男,,渣的是這個“打不破、磨不滅,、罵不死”的社會宗法制度,!” 焦仲卿和賈寶玉仰天長呼! 作者紅柳,,本名馬曉雁,,本刊編輯,研讀《紅樓夢》30余年,,癡紅愛紅,愿結交天下紅迷朋友,。 |
|
來自: 新用戶2698dTT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