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資料病例1患者,,女,55歲,,因記憶力差3h入院,。于入院前3h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答非所問,,有時自言自語,但行走不穩(wěn),,無發(fā)熱,,無頭痛。入院查體:體溫36.8℃,、血壓110/73mmHg(1mmHg=0.133kPa),,專科查體:神志清楚,,少言賴語,,反應遲緩,表情呆滯,,記憶力,、判斷力不佳,四肢肌力5級,,雙側病理征陰性,,感覺查體不配合。心電圖正常,。胸片:左肺中野可見陳舊性病變,。頭部CT:未見異常,。頭部MRI平掃未見異常。頭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輕度腦動脈硬化MRA改變,。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正常。按腦梗死治療5d,,治療過程中記憶力,、定向力明顯障礙,出現幻覺,,發(fā)熱,,體溫38.3℃,入院第6天復查頭部MRI:左側顳葉,、額葉見大片狀長T1,、長T2信號。腦脊液常規(guī)檢驗(CSF)檢查:壓力150mmH2O,,無色透明,,潘氏反應(-),糖正常,,氯化物正常,,細胞數45×106/L,淋巴細胞為主,。腦電圖:顳葉為中心的彌漫性高波幅慢波,。后確診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給予阿昔洛韋系統(tǒng)治療17d,,好轉出院,。 病例2患者,男,,49歲,,因命名不能2d入院。于入院前2d無誘因突然出現對常用物品不能命名,,無發(fā)熱,,無頭痛,既往:發(fā)現高血壓3年,;入院查體:體溫37.0℃,血壓120/80mmHg,,雙肺呼吸音清,,心率77次/min;神經系統(tǒng)查體:神志清楚,,命名性失語,,顱神經查體未見異常,,四肢肌力5級,雙側病理征陰性,;頭查CT:雙側基底節(jié)腔隙性腦梗死,,左側顳葉低密度影。血常規(guī):白細胞11×106/L,、中性粒細胞75%,。診斷:腦血栓形成。予降纖,、抗氧化,,對癥治療,病情未見明顯好轉,,住院后第2天出現發(fā)熱,,體溫38.6℃,抽搐一次,。檢查頭部MRI:左側額葉,、顳葉斑片狀長T1、長T2信號,;頭部核磁血管成像:未見異常,。腰穿壓力180mmH2O無色透明,潘氏反應(+),,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1.0g/L,,細胞數40×106/L,,單核細胞為主。修正診斷:HSE,。 病例3患者,,女,52歲,,因間斷性意識不清,、四肢抽動6d,反應遲緩,、記憶差3d入院,,經急診以“癇性發(fā)作”收住院。入院記錄:患者6d前突然出現意識不清,,雙眼向右凝視,,四肢抽動,伴有舌部咬傷,,持續(xù)2~10min,,之后癥狀自行緩解,。至當地縣醫(yī)院,查頭部CT正常,、腦電圖(EEG)示正常,,診斷為癲癇,來診前3d出現記憶力下降,、邏輯不清,、言語含糊,查顱腦MRI(發(fā)病第3天)無異常,,按腦梗死治療3d,,因仍然有抽搐發(fā)作而收住院。病程中患者無明顯發(fā)熱,。入院查體:體溫36.8℃,,神志清楚,精神狀態(tài)差,,雙肺未聞及濕性啰音,;神經系統(tǒng)查體:語言流暢,定向力正常,,近記憶力,、計算力差,項強陰性,,克氏征陰性,,余未見異常。入院后第4天行腰椎穿刺,,壓力為125mmH2O,;常規(guī)、生化:無色透明液體,、潘氏反應陰性,,葡萄糖2.66mmol/L、細胞數39×106/L,。腦脊液(CSF)細胞學檢查:細胞數中等度增多,,以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為主,當日夜癲癇發(fā)作3次,,每次發(fā)作間期意識無恢復,,給予抗癲癇、控制腦水腫治療,,3h后意識逐漸恢復,。初步診斷:(1)癥狀性癲癇;(2)腦膜癌可能性大,。住院后3d轉往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入院后進行入院常規(guī)檢查未見異常。特殊檢查:腫瘤篩查各項均呈陰性,,血液優(yōu)生四項(TORCH):(1)風疹病毒(RV)-IgG陽性,、1B160;(2)巨細胞病毒檢查(CMV)-IgG陽性,、1B64,;HSV-IgG(+)1B128。血液CMVpp65陰性,。EEG檢查結果提示:左前中顳病變,,中度異常。腰椎穿刺:腦脊液壓力120mmH2O,。腦脊液外觀呈無色透明,,細胞數18×106/L,蛋白0.34g/L,,葡萄糖3.5mmol/L,,氯111mmol/L,腦脊液菌培養(yǎng)呈陰性,,TORCH均呈陰性,,抗酸染色結果:陰性。細胞學檢查:細胞總數約616個/0.5ml,,淋巴細胞89%,,單核細胞11%,結果符合淋巴細胞性炎癥改變,,未見明顯腫瘤細胞,。閱頭部MRI片見:右顳葉可見長T1、長T2信號,,左側島葉皮層下可見點片狀稍長T2信號,。考慮臨床診斷:(1)單純皰疹性病毒性腦炎,;(2)癲癇(癥狀性),。給予抗癲癇治療,地塞米松10mg/次,,1次/d靜脈滴注,,阿昔洛韋500mg/次,每8小時1次靜脈滴注抗病毒,,按HSE治療20d后癥狀緩解出院,,出院后隨訪遺留輕度記憶障礙。 2討論HSE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感染性疾病,最易累及大腦顳葉,、額葉與邊緣系統(tǒng),,引起腦組織出血性壞死、變態(tài)反應性腦損害,。常見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如果有邊緣系統(tǒng)受損可出現精神癥狀,、意識障礙與癲癇發(fā)作,醫(yī)學影像學檢查可見個別患者不同時期查有不同的邊緣系統(tǒng)損害表現,,但不能直接診斷,。患者發(fā)病以精神癥狀為主要表現,,往往誤診為精神科疾病,,以精神癥狀為首發(fā)癥狀的容易誤診為癲癇精神障礙。單純以抽搐為主要表現的常誤診為癲癇癥,。臨床經驗提示遇到起病急,,既往無抽搐病史,發(fā)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特別是癲癇發(fā)作前后有精神癥狀或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識障礙者,,應該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神經系統(tǒng)專科檢查,,同時結合相關輔助檢查,,診斷并不難。腦膜癌病作為惡性腫瘤的一種特殊類型,,因其臨床表現與腦膜炎相似,,故開始稱癌性腦膜炎。腦膜癌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發(fā)病形式以急性或者亞急性起病多見,,常以頭痛、惡心,、嘔吐主要表現,,有時頭痛劇烈難以忍受,給予一般鎮(zhèn)痛藥物無效,,診斷主要依靠腦脊液細胞學檢查,,鏡檢發(fā)現癌細胞是診斷該病的金標準,特異性為100%,。 HSE病理表現:受染腦組織初期炎癥,、水腫改變,,此期為7d以內,第二期為壞死出血期,,腦實質發(fā)生出血,、壞死和繼發(fā)性炎癥反應,以額葉和顳葉皮層受累顯著,,此期多見于2周后,。重癥感染者可在發(fā)病3~4d發(fā)生,,又稱急性出血性腦炎,,成人有無菌性腦炎的經過[1],我國自90年代以來,,由于對本病有足夠的認識,,可以早期做出診斷,早期使用阿昔洛韋抗病毒,,顯著降低了死亡率,,故早期快速診斷非常重要。最直觀的是HSE的臨床表現,,有些癥狀盡管不是HSE所特有,,一旦出現應高度警惕,關鍵是怎樣理解其發(fā)病機制[2],,這對早期診斷HSE是非常重要的,。常見誘因:(1)機體免疫功能低下;(2)非特異性因素(感冒,、大型手術,、嚴重疾病),常能激活已潛伏在機體內的病毒,,引起腦部的感染,。常見的前驅癥狀有:高熱(體溫在38~40℃之間)、頭痛,、肌肉疼痛,、嗜睡、全身不適,、腹瀉等癥狀,,部分患者有口唇皰疹病史,約經過3~5d后,,逐漸出現人格改變,、記憶異常、情緒智能異常,,表現為記憶力差,、注意力渙散、情感淡漠、生活自理困難,、反應遲鈍,,符合大腦額葉、顳葉損傷的表現,,約3~4d后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癲性發(fā)作,,往往出現癲癇大發(fā)作或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即符合出血壞死期,。充分認識這個演變過程,,對HSE的診斷是非常有意義的[3]。腦部影像學檢查具有直觀性,,顱腦CT或MRI檢查表現:可見單發(fā)或多發(fā)性腦內局限性病灶,,顳葉、額葉,、邊緣系統(tǒng)受累嚴重,,對診斷HSE具有特征性。由于腦CT檢查對HSE早期腦水腫敏感性低,,故不容易發(fā)現顳葉底部的低密度病灶,,故起病1周內CT斷層掃描檢查可能無異常,單純靠CT檢查達不到早期診斷的目的,。MRI檢查對HSE的早期炎癥性腦水腫的敏感度高于CT掃描,,早期提供相關的診斷信息。本文病例1,,發(fā)病后1d內做腦部CT斷層檢查正常,,第6天行頭部MRI檢查已經有輕度信號異常,住院治療后5d內,,無明顯發(fā)熱,,無明顯炎癥表現,故早期診斷HSE很困難,,即使是考慮到額葉或顳葉的病變,,首先想到的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及腫瘤等。因HSE死亡率高,,臨床上疑診為該病的首先給予針對性抗病毒藥物治療,,可大幅度降低本病的死亡率。當前基層醫(yī)院常用抗毒藥物為阿昔洛韋,,使用原則:(1)疑診病例立即給予抗病毒治療,;(2)力爭在發(fā)病3~5d使用,或者出現昏迷之前使用臨床效果更佳,;(3)用藥要足量,、足療程,,以2~3周為宜,個別病例根據病情可以延長,,<10d的常容易復發(fā),。免疫療法:激素類最常用藥物有地塞米松或甲基強的松龍,能控制炎癥反應,、減輕腦水腫,,因HSE病情進展快,一旦確立診斷后多主張應用,,特別是病情危重者,。同時要注意全身支持對癥治療,對重癥患者或昏迷患者非常重要,,注意水電平衡,,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靜脈營養(yǎng),,防止褥瘡、肺炎,、多臟器功能衰竭,。本文病例3,早期無明顯發(fā)熱,,未充分理解癲癇發(fā)作的原因,,EEG檢查不典型,使經治醫(yī)生首先考慮腦血管疾病,。 總之,,在診療過程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首診醫(yī)生的警覺性、臨床經驗,,要透徹了解HSE,,努力尋找診斷依據,是診療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