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先輩們留下了璀璨奪目的文物。然而,,在災難深重的清末,,無數(shù)文物被列強明搶暗盜,流失到異國他鄉(xiāng),,這是文物界最不堪回首的往事,。今天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絕大部分文物都得到了極好的保護,。但是,依然還是有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趨勢下,,鋌而走險盜挖古墓葬并將文物走私出境,。這樣的行為屢禁不絕,只不過因為祖國的強大,,那些文物還有回歸的可能,。 今天要說的,就是去年發(fā)生的國寶回歸故事,。在2019年3月3日,,國家文物局接到一個舉報電話,聲稱日本某拍賣公司擬定近期拍賣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疑似我國的流失文物,。 先秦的青銅器,,歷來是我國文物部門重點保護的對象,,國內(nèi)私人不能交易,。也正因為如此,,國外的拍賣會一旦出現(xiàn)中國的高古青銅器,價格就非常昂貴,,這也讓許多盜墓賊滋生了暴富的幻想,,造成了青銅重器的流失。 國家文物局對此非常重視,,當天就啟動了調(diào)查,,還派出專人前往日本了解情況。經(jīng)過反復比對拍賣圖錄,,專家們認為這組青銅器確實是春秋時期風格,,大部分器物上還有銘文,其中一件鼎的外部銘文將自己的來歷說得非常清楚: 伯克父甘婁迺執(zhí)干戈,,用伐我仇敵,,迺受吉金, 用自作寶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賜眉壽黃耇,,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這件青銅鼎告訴我們制作的原因,,并且明白地寫出了青銅鼎的主人——伯克父甘婁。和它一批的青銅器上,,也有“曾伯克父甘婁”的銘文,。這位字克父,名甘婁的曾國貴族到底是誰呢? 這個問題現(xiàn)在也沒有得到圓滿解釋,,因為這是考古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這個名字,,此前無論是史籍還是實物資料都無跡可尋。不光如此,,就連曾國到底是在哪里,,是怎樣一個國家,長期以來也眾說紛紜,。 在相當漫長的時間內(nèi),,人們對曾國一無所知,甚至不清楚春秋時期還存在著這樣一個國家,。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湖北隨州、棗陽一帶多次發(fā)現(xiàn)曾國貴族墓葬,,并出土了大量帶有銘文的青銅器,,這才讓曾國出現(xiàn)在考古專家的視線之中,。最出名的,當然是“曾侯乙編鐘”,,那是國之重寶,,是中國人對音樂理解和熱愛的見證,也是國之驕傲,。 然而,,曾國文物資料的出現(xiàn),非但沒有解決人們心中的疑惑,,反而掀起更多的未解之謎,。這個國家到底是怎樣的,出過什么名人,,命名盛極一時為何在史書上存在感這么低,,為何而立國又為何而滅國?對此,許多歷史專家提出了自己的解釋,,其中“曾”“隨”兩國一體的說法得到最大的認可,,但還需要更多的考古資料來證明。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告訴讀者,,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么珍貴,也許通過它可以撩開神秘曾國面紗的一角,。然而,,已經(jīng)到別人家中的文物,還能那么容易追回嗎? 這套 “曾伯克父”青銅器組包括一件鼎,、一件簋,、一件甗、一件霝,、兩件盨,、兩件壺,它們制作精美,,紋飾鮮明,,保存完好,而且還有極具價值的銘文共330個字,。要知道,,如果是舊時中國,它們鐵定已經(jīng)與我們無緣,,不會存在太多的爭議,。 然而,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今非昔比,。3月9日,,國家文物局通過日本駐華使館通報了走私文物的情況,,而且還提供了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原屬中國并涉嫌盜掘走私的相關證據(jù)。在各方的壓力下,,日本拍賣機構同意中止文物拍賣,,事態(tài)得到了控制。 經(jīng)過各方的斡旋,,文物的持有者也在七月份宣布無條件將曾伯克父青銅組器上交給國家,,并且還配合公安機關的調(diào)查,,此事逐漸明朗化,。8月下旬,這組文物在一路綠燈之下,,以最快速度辦理完各項手續(xù),,終于回到了祖國。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價值,,更是帶回了中國人的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