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是唐朝詩歌文化的兩座豐碑,。詩仙浪漫,,如同來去飄然的仙人;詩圣樸實,是憂國憂民的賢者,。他們共同譜寫了大唐詩歌的最強音,,風格卻迥然不同,。瑰麗神奇和沉郁頓挫,分別成為了他們最顯著的特點,。然而,,當歸心似箭時,詩仙和詩圣居然有兩首詩,,殊途同歸,,是兩人創(chuàng)作中的快詩。 先說李白的這首快詩《早發(fā)白帝城》,,那是家喻戶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首詩應該是我們接觸唐詩最早的幾首之一: 曾經(jīng)有古人認為,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的青年時代,,是他從蜀地走出時的作品,。但是,,根據(jù)李白的生平以及“千里江陵一日還”中的“還”字,,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這是創(chuàng)作于李白暮年遇赦返回江陵時。 在我們印象中,,李白是放蕩不羈,,游走天下,處處流露出豪放豁達胸懷的,。在許多詩篇中,,往往描述不畏權貴,無意官場的情緒,。其實,,李白不是不想當官,而是不想當翰林待詔那樣的御用文人,,只為君王吟詩作賦而已,。他的志向是要做帝王師,成萬世基業(yè),。 然而,,唐玄宗無法滿足他的政治抱負,并以賜金放歸的方式結束了李白的宦海生涯,。政治上遇到挫折的李白,,在安史之亂時接受了永王李璘的征召,,成為了他的幕僚,并為永王東征搖旗吶喊,。后來,,朝廷定義李璘謀反,李白不僅未能實現(xiàn)雄心抱負,,反倒受到牽連,,被發(fā)配到夜郎。 乾元二年,,因為關中遭遇大旱,,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此時,,已經(jīng)五十九歲的李白終于得到自由,。雖然江陵一帶并非他的家鄉(xiāng),但因為有親族好友可以投靠,,因此他順著長江疾駛而下,,直奔江陵。 李白雖然已經(jīng)是暮年,,這首詩卻充滿著新生的快感,。他以夸張的想象,流利的筆觸寫出了順水行舟的輕快和重獲自由的愉悅心情,。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舟快,更看到了詩仙內(nèi)心明快的情緒宣泄,,不愧為他一生中的快詩之首,。 杜甫的詩歌,以傷感為多,,這也是因為他的人生境遇所決定的,。他本出自名門,妻子也是望族,,但因為晚年的唐玄宗被奸臣所誤,,遲遲不能進入官場,同樣無法施展抱負,。而且,,安史之亂中,他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好不容易因為投奔肅宗有功被授予了左拾遺,,又因為營救房琯而被貶謫。 面對朝政的腐朽,,面對安史之亂凋敝的民生,,杜甫爆發(fā)出火熱的激情,,寫下了很多愛國愛民詩篇,這也奠定了他在詩壇的地位,。然而,,棄官而走的他,生活卻非常艱苦,,要依靠友人的接濟度日,,甚至連兒子都被餓死。即便這樣,,他依然心系天下百姓福祉和大唐的安危,。當唐代宗廣德元年時,他聽說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結束,,不由欣喜若狂,寫下了這首不朽名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多愁的杜甫在后半生,難得如此高興,。他幾乎手舞足蹈,,涕淚橫流,就是在發(fā)泄喜極而泣的心情,。杜甫毫無顧忌地唱歌縱酒,仿佛回到了青蔥歲月,。他歸心似箭,,只想穿過三峽,返回故鄉(xiāng)(杜甫實為河南鞏縣人),。 除去第一句是敘事外,,其余都是描寫作者的驚喜之情。突如其來的幸福感,,讓這首詩節(jié)奏相當明快,,感情如同江水奔涌直瀉。難怪,,清朝文人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連夸此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