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臺灣學生書局擬編輯出版“金學叢書”第二輯(臺灣學人為第一輯,已于2011年著手編輯),,邀請我與胡衍南,、霍現(xiàn)俊先生為主編。計劃入選的中國大陸與香港學人有孫述宇先生其已于香港中文大學退休,,移居美國,,我手頭沒有他的通訊地址。通過梅節(jié),、洪濤,、司徒秀英、趙天為幾位同仁相助,,2013年12月3日向?qū)O述宇先生發(fā)出電郵:孫述宇教授 臺灣學生書局擬編輯出版“金學叢書”,,聘我等為主編,內(nèi)有先生大作(孫述宇《金瓶梅》研究精選集),,詳見約稿函,、出版協(xié)議書(見附件),請查收,!Thank you for offering to include my book in your library of Jinpingmei studies. I really wish that I could accept your offer and benefit from your kindness, but I cannot, because the problem of copyright is an insurmountable obstacle. My book was reissued in 2011, hence its copyright now belongs to the publisher, Shanghai Guji Press. Even if Guji agreed to release part of the right so that the book could be published elsewhere concurrently, the Student Bookstore of Taipei might not be satisfied. From the attachments of your email, I gather that Student Bookstore demands sole ownership of the copyright, and perpetually, does it not?Nonetheless, I appreciate your good intention of promoting the studies of Jinpingmei, a most valuable novel. And I look forward to meeting with you in my future trips to Mainland China.Incidentally, I write in English only because my computer has no equipment with which I can write Chinese. I tried to call you by telephone, but failed in two attempts.SUN Shu-yue 2013.12.7 13:56 感謝您提出將我的書收錄到您的金瓶梅研究目錄中,。我真心希望我能接受您的提議并從您的友好中受益,但我不能,,因為版權(quán)問題是一個無法克服的障礙,。我的書于2011年重新發(fā)行,因此該書的版權(quán)歸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所有,。即使古籍同意釋放部分版權(quán),,以便該書可以在其它地方同時出版,臺北的學生書店也可能對此不滿意,。從您的電子郵件的附件中,,我得知臺北學生書店要求擁有獨有權(quán),并且是永久性的,,不是嗎,? 盡管如此,我贊賞您促進最有價值的小說《金瓶梅》研究的良好意愿,。我也希望在以后的中國內(nèi)陸之旅中與您會面,。 順便說一句,我之所以用英語寫是因為我的計算機沒有可以寫中文的設備,。我試圖給您打電話,,但是兩次嘗試都失敗了,。《金瓶梅的藝術(shù)》信中所說版權(quán),,是指其于1978年2月在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之《金瓶梅的藝術(shù)》,2011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更名為《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劇》,。 “金學叢書”的編選,,實際可視為一部金學史長編。缺失大作,,將是一大遺憾,。學生書局希望大作入選,倒沒有顧慮與要求,,只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同意即可,。建議先生從大作中精選十二三萬字,以與上古本有別,,共襄盛舉,!如無中文軟件,請先生開出篇目,,寄來大作,,可由編輯部代為打印。如能一并將作者小傳,、作者金學著述一覽表與合約同時寄來更好,。The Shanghai Guji Press probably will not block the publication of my book in the Student Bookstore. To path the way, I am writing up some points of agreement, and shall email to you in a pdf attachment tomorrow or the day after. SUN Shu-yu 2013.12.12 15:50上海古籍出版社可能不會阻止我的書在學生書店出版。為此,,我正在起草一些協(xié)議的要點,,并將于明或后天以P D F 附件的格式發(fā)給您。《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劇》Please read my Chinese letter in the pdf. Sun. 2014.12.14 3:46 大作能夠入選“金學叢書”,,使該叢書實至名歸,謝謝先生高瞻遠矚,、共襄盛舉,! 大作將由編委會代理編輯,但校樣需經(jīng)先生過目,,是否屆時以電子文本發(fā)送貴電子信箱即可,? 稿酬事容書出版后再行商談! 先生除提供作者小傳之外,,亦請將金學論文,、論著發(fā)表(出版)一覽表一并發(fā)來為盼! 大作《孫述宇<金瓶梅>研究精選集》,因為臺灣學生書局“金學叢書”體例之故,,稍有字句調(diào)整,,見附件中紅筆部分,請定奪,!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that my book on <Jinpingmei> be EXCLUDED from your publication project.Your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tells of several authors whose writings on <JPM> are not selected because of copyright and other problems. Please add my case to their number, since I face these problems too.I look forward to cooperating with you when other opportunities appear. SUN Shu-yu 2014.2.18 03:54 我謹要求將我的關(guān)于金瓶梅的書排除在您的出版項目之外。您在該項目的介紹中講述了一些作者,,他們的著作由于版權(quán)和其他問題未被選擇,。請把我的例子加上,因為我也面臨這些問題,。《水滸傳:怎樣的強盜書》一陣反復之后,,終于因為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權(quán)問題,,孫述宇先生的大作未能入選,。收到3月20日孫述宇電郵: “前言”定稿拜讀了,,謝謝。給了您麻煩,,還請見諒,。順請劉輝,、黃霖,、吳敢、王平,、何香久,、卜鍵、陳東有,、許建平,、張進徳、霍先俊,、徐朔方,、寧宗一、王汝梅,、傅憎享,、張遠芬,、周鈞韜、周中明,、魯歌,、葉桂桐、張鴻魁,、陳昌恒,、李時人,、趙興勤,、孟昭連、石鐘揚,、馮子禮,、孫秋克、曾慶雨,、潘承玉,、洪濤、楊國玉,。(總計31人)“金學叢書”第二輯部分書籍“金學叢書”第一輯2014年9月出版,第二輯2015年6月出版,。在主編留存的編輯備忘錄中,,關(guān)于孫述宇先生的文字摘要為:2013年11月29日向梅節(jié)先生發(fā)電郵打聽孫述宇先生聯(lián)系辦法;2013年11月30日向洪濤先生發(fā)電郵打聽孫述宇先生聯(lián)系辦法,,2013年12月2日洪濤回電郵說尚未找到,,12月3日再回電郵說中大行政讓孫述宇給我聯(lián)系;2013年12月3日向趙天為,、司徒秀英學友發(fā)電郵打聽孫述宇先生聯(lián)系辦法,,司徒秀英旋回電郵告知其電話:559-298-1236,電郵:[email protected],即發(fā)孫述宇電郵,,趙天為亦回電郵已托人打聽云,。2013年12月5日孫述宇先生回電郵顧慮上古與學生書局出版限制,即發(fā)胡衍南,、霍現(xiàn)俊電郵說明,,2013年12月9日胡衍南回電郵學生書局無慮云,即發(fā)孫述宇電郵請與上古聯(lián)系,;2013年12月13日孫述宇先生回電郵同意,,但要編委會代編;2013年12月31日短信請霍現(xiàn)俊代為打??;2013年12月31日向入選人員發(fā)出可增后記的電郵,;2014年1月26日向入選人員發(fā)出前言征求意見;2014年1月29日霍現(xiàn)俊發(fā)來代為打印之《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劇》全稿繁簡體:2014年2月12日電郵發(fā)去編審后的稿件給學生書局,;2014年2月17日孫述宇先生回電郵因版權(quán)遺憾撤稿云,。學生書局要員與“金學叢書”主編2015年8月合影于徐州云泉山莊2013年5月第九屆(五蓮)國際《金瓶梅》學術(shù)討論會期間,胡衍南,、霍現(xiàn)俊忙里偷閑,,時而小聚,漢書下酒,,就中便有本叢書編輯出版一事,。當時即擬與吳敢商談,以期盡快成議,。只是吳敢當時會務繁多,,此議終未提及。2013年7月3日,,胡衍南到徐州公干,,當晚至吳敢舍下小酌,此事即進入操作程序,。此后電郵往來,,徐州、臺北,、石家莊三方輾轉(zhuǎn),,叢書編撰框架日漸明朗。2013年11月23日,,胡衍南再度到徐州公干,,代表臺灣學生書局與吳敢詳盡商談編輯出版事宜,本叢書遂成定案,。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重大課題眾多,。近代以降,,紅學捷足先登。20世紀80年代,,金學亦成顯學,。明代長篇白話小說《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其橫空出世,,破天荒打破以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妖魔神怪為主體的敘事內(nèi)容,,以家庭為社會單元,,以百姓為描摹對象,,極盡渲染之能事,從平常中見真奇,,被譽為明代社會的眾生相,、世情圖與百科全書。幾乎在其出現(xiàn)同時,,即被馮夢龍連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一起稱為“四大奇書”,。不久,又被張竹坡譽為“第一奇書”,?!都t樓夢》庚辰本第十三回脂評:“深得《金瓶》壼奧”。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同時說部,,無以上之”,。自有《金瓶梅》小說,便有《金瓶梅》研究,。明清兩代的筆記叢談,便已帶有研究《金瓶梅》的意味,。如明代關(guān)于《金瓶梅》抄本的記載,,雖然大多是只言片語的傳聞、實錄或點評,,但已經(jīng)涉及到《金瓶梅》研究課題的思想,、藝術(shù)、成書,、版本,、作者、傳播等諸多方向,,并頗有真知灼見,。《曾慶雨金瓶梅研究精選集》在《金瓶梅》古代評點史上,繡像本評點者,、張竹坡,、文龍,前后紹繼,,彼此觀照,,相互依連,貫穿有清一朝,,形成筆架式三座高峰,。繡像本評點拈出世情,規(guī)理路數(shù),,為《金瓶梅》評點高格立標,;文龍評點引申發(fā)揚,,撥亂反正,為《金瓶梅》評點補訂收結(jié),;而尤其是張竹坡評點,,踵武金圣嘆、毛宗崗,,承前啟后,,成為中國古代小說評點最具成效的代表,開啟了近代小說理論的先聲,。明清時期的《金瓶梅》研究,,具有發(fā)凡起例、啟導引進之功,。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可足稱道的一個百年,。對中國人來說,世紀伊始,,產(chǎn)生了驚天動地的兩件大事:1911年封建王朝的終結(jié),,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中國人心里承接有豐富的傳統(tǒng),,中國人肩上也負荷著厚重的負擔,。揚棄傳統(tǒng)文化,呼喚當代文明,,這一除舊布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國用了大半個世紀的時間。觀念形態(tài)的更新,、研究方法的轉(zhuǎn)變,、思維體式的超越、科學格局的營設一旦萌發(fā)生成,,便產(chǎn)生無量的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督鹌棵贰费芯考礊槠渲幸焕?。以1924年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出版,標志著《金瓶梅》研究古典階段的結(jié)束和現(xiàn)代階段的開始,;以1933年北京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發(fā)行《金瓶梅詞話》,,預示著《金瓶梅》研究現(xiàn)代階段的全面推進;以30年代鄭振鐸,、吳晗等系列論文的發(fā)表,,開拓著《金瓶梅》研究的學術(shù)層面;以中國大陸,、臺港,、日韓,、歐美(美蘇法英)四大研究圈的形成,顯現(xiàn)著《金瓶梅》研究的強大陣容,;以版本,、寫作年代、成書過程,、作者,、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人物形象,、語言風格、文學地位,、理論批評,、資料匯編、翻譯出版,、藝術(shù)制作,、文化傳播等課題的形成與展開,揭示著《金瓶梅》的研究方向,。一門新的顯學——金學,,已經(jīng)赫然出現(xiàn)在世界文壇。《潘承玉金瓶梅研究精選集》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的當代金學,,中國的吳曉鈴、王利器,、魏子云,、朱星、徐朔方,、梅節(jié),、孫述宇、蔡國梁,、寧宗一,、陳詔、盧興基,、傅憎享,、杜維沫、葉朗,、陳遼,、劉輝、黃霖,、王汝梅,、周中明,、王啟忠、張遠芬,、周鈞韜,、孫遜、吳敢,、石昌渝,、白維國、陳昌恒,、葉桂桐,、張鴻魁、鮑延毅,、馮子禮,、田秉鍔、羅德榮,、李申,、魯歌、馬征,、鄭慶山,、鄭培凱、卜鍵,、李時人,、陳東有、徐志平,、陳益源,、趙興勤、王平,、石鐘揚,、孟昭連、何香久,、許建平,、張進德、霍現(xiàn)俊,、陳維昭,、孫秋克、曾慶雨,、胡衍南,、李志宏、潘承玉、洪濤,、楊國玉,、譚楚子等老中青三代,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營造了一座輝煌的金學寶塔。其考證,、新證,、考論、新探,、探索,、揭秘、解讀,、探秘,、溯源、解析,、解說,、評析、評注,、匯釋,、新解、索引,、發(fā)微,、解詁、論要,、話說,、新論等,蘊含宏富,,立論精深,使得金學園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可謂源淵流長,方興未艾,。中國的《金瓶梅》研究,,經(jīng)過80 年漫長的歷程,終于在20 世紀的最后20 年登堂入室,,當仁不讓也當之無愧地走在了國際金學的前列,。此“金學叢書”之要義也。本叢書暫分兩輯,第一輯為臺灣學人的金學著述,,由魏子云領銜,,包括胡衍南、李志宏,、李梁淑,、鄭媛元、林偉淑,、傅想容,、林玉惠、曾鈺婷,、李欣倫,、李曉萍、張金蘭,、沈心潔,、鄭淑梅,可說是以老帶青,;第二輯為中國大陸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人的《金瓶梅》研究精選集,,計由徐朔方、寧宗一,、劉輝,、王汝梅、黃霖,、吳敢,、周中明、張遠芬,、周鈞韜,、傅憎享、魯歌,、陳昌恒,、張鴻魁、葉桂桐,、馮子禮,、李時人、趙興勤,、王平,、孟昭連、卜鍵,、陳東有,、何香久,、許建平、張進德,、霍現(xiàn)俊,、石鐘揚、孫秋克,、曾慶雨,、洪濤、潘承玉,、楊國玉諸位先生的大作組成,,凡31人28冊(其中徐朔方、孫秋克,,傅憎享,、楊國玉,王平,、趙興勤,,因字數(shù)兩人合裝一冊),每冊25萬字左右,。《金瓶梅考證》天津師范學院(今天津師范大學)朱星是中國大陸金學新時期名符其實的一顆啟明星,,他在1979年、1980年連續(xù)發(fā)表多篇論文,,并于1980年10月由百花文藝出版社結(jié)集出版了中國大陸新時期《金瓶梅》研究的第一部專著《金瓶梅考證》,。朱星的研究結(jié)論不一定都能經(jīng)得住學術(shù)的檢驗,但朱星繼魯迅,、吳晗,、鄭振鐸、李長之等人之后,,重新點燃并高舉起這一支學術(shù)火炬,,結(jié)束了沉寂15年之久的局面,這一歷史功績,,應載入金學史冊,。遺憾的是,朱星先生1982年逝世,,后人查訪困難,,只能闕如。香港夢梅館主梅節(jié)可謂《金瓶梅》校注出版的大家,,1988年由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全校本金瓶梅詞話》;1993年由梅節(jié)校訂,,陳詔,、黃霖注釋,香港夢梅館出版《重校本金瓶梅詞話》(該本后由臺灣里仁書局2007年11月初版,2009年2月修訂一版,,2013年2月修訂一版八刷),;1998年梅節(jié)再為校訂,陳少卿抄寫,,香港夢梅館出版《夢梅館校定本金瓶梅詞話》,。前后三次合共校正詞話原本訛錯衍奪七千多處,成為可讀性較好的一個本子,。梅節(jié)由校書而研究,,關(guān)于《金瓶梅》作者、流傳,、成書,、故事發(fā)生地等問題的認識,亦時有新見,??上У氖牵饭?jié)先生的論文集《瓶梅閒筆硯——梅節(jié)金學文存》2008年2月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版權(quán)協(xié)商匪易,,未能入選。《金瓶梅詞話校讀記》上海音樂學院蔡國梁20世紀50年代末即開始研習《金瓶梅》,,寫下不少筆記,,1980年前后即依據(jù)筆記整理成文,1981年開始發(fā)表金學論文,,1984年出版第一部專著1,,累計出版金學專著3部2、編著1部3,,發(fā)表論文多篇,,內(nèi)容涉及《金瓶梅》的思想、源流,、人物,、作者、評點,、文化等諸多研究方向,,是早期《金瓶梅》研究的主力成員。無奈聯(lián)系不上,,不得已而割愛,。國人研究《金瓶梅》的論著,最早是闞鐸的《<紅樓夢>抉微》4,,但其只是一個讀書筆記,。天津書局1940年8月出版之姚靈犀《瓶外卮言》,,嚴格說也只是一個資料匯編。香港大源書局1961年出版之南宮生著《金瓶梅》簡說,,算得上是一個原著導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2月出版之孫述宇著《<金瓶梅>的藝術(shù)》,可說是第一部文本研究的學術(shù)著作,。該書全文收入石昌渝,、尹恭弘編選的《臺港<金瓶梅>研究論文選》5。2011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增加了一篇作者自序,,更名為《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劇》。孫述宇先生本已與上海古籍出版社洽商同意編入金學叢書,,并授權(quán)主編代理,,忽中途撤稿,原因還是版權(quán)問題,。《水滸傳的來歷與藝術(shù)》還有其他一些因故未能入選的師友:或已作仙游6,,或礙于本輯叢書的體例7,或因為版權(quán)期限,,或失去聯(lián)系等,。凡此種種,均為缺憾,。盡管如此,,第二輯連同第一輯14人16冊總計所入選的此45人45冊,已經(jīng)是中國當代金學隊伍的主力陣容,,反映著當代金學的全面風貌,,涵蓋了金學的所有課題方向,代表了當代金學的最高水平,。臺灣學生書局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以戰(zhàn)略家的大眼光,,以謀略家的大手筆,決計編撰出版“金學叢書”,,實金學之幸,,學術(shù)之福。主編同仁視本叢書為金學史長編,,精心策劃,,傾心編審。各位入選師友打造精品,,共襄盛舉,?!督鹌棵贰费芯筷P(guān)聯(lián)到中國小說批評史、中國小說史,、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評點史,、中國文學批評史等諸多學科,,是一個應該也已經(jīng)做出大學問的領域。為彌補本叢書因為容量所限有很多師友未能入選的不足,,特附設一冊《金學索引》8,,廣輯金學專著、編著,、單篇論文與博碩士論文,,臚列學會、學刊與所舉辦之金學會議,,立此存照,,用供備覽。本叢書的編選,,既是對過往的總結(jié),,也是對未來的期盼。本叢書諸體皆備,,雅俗共賞,,可以預測,將為金學做出新的貢獻,。《小說內(nèi)外》金學已經(jīng)不是一座象牙塔,而是一處公眾游樂的園林,。三百多部論著,,四千多篇學術(shù)論文,二百多篇博碩士論文,,既有挺拔的大樹,,也有似錦的繁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與愛好者探幽尋奇,。不容置疑,,傳統(tǒng)的金學,加上以文化與傳播為標志的,、以經(jīng)典現(xiàn)代解讀為旗幟的新金學,,必然展示著寧宗一先生的經(jīng)典命題:說不盡的《金瓶梅》。吳敢,、胡衍南,、霍現(xiàn)俊(吳敢執(zhí)筆) 在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下編學案中關(guān)于孫述宇先生如此評介: 孫述宇,,男,,1934年出生于廣州,原籍中山,。在中國大陸時主修自然科學,,去香港后轉(zhuǎn)入文科。香港新亞書院外文系20世紀50年代畢業(yè)后,,赴耶魯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博士學位,,其后返回中文大學創(chuàng)立翻譯系,亦曾任教于中文大學英文系和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美國愛荷華大學遠東系及臺灣成功大學外文系,。被香港文匯報譽為著名翻譯家和跨學科學者。著作有《小說內(nèi)外》《金瓶梅的藝術(shù)》《水滸傳的來歷與藝術(shù)》等,。 孫述宇亦少有金學論文發(fā)表,,但其《金瓶梅》藝術(shù)研究捷足先登,其宏論要義開啟了金學藝術(shù)的大幕,。《臺港金瓶梅研究論文選》附錄于《臺港〈金瓶梅〉研究論文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1月)一書的石昌渝,、尹恭弘《六十年〈金瓶梅〉研究》有一段話評介孫述宇,說:“還應一提的是臺灣學人孫述宇《〈金瓶梅〉的藝術(shù)》,,是較完整地通過形象體系來探索《金瓶梅》思想內(nèi)涵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以抽象的人性論為其立論的理論基礎。孫述宇認為《金瓶梅》的作者所以能夠?qū)憣?,‘拿著晚明時代山東一個縣城里土財主的生活,,一口氣便結(jié)結(jié)實實地寫上幾十萬字。他筆下的百十個大小人物,,可說是沒有一個膚淺單調(diào),,沒有一個是福斯特稱之為扁形的概念化人物,原因是他對人性存在著一股強烈的好奇,,那不是一般世俗偏見滿足得了的,。’‘在他的筆下,,武松顯出是個可怕甚至可鄙的人,,他虛榮殘忍,愛心與同情一點也沒有,。潘金蓮呢,,作者把她的欲念與激情盡量發(fā)揮,到后來讀者便了解到人心里的嗔惡與欲情是何等的恐怖。至于西門慶,,這個《水滸傳》讀者不住唾罵的壞蛋,,作者把他改寫出來?!贿^是讓我們看見,,這個所謂的壞人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那么的自然,,我們一般人若有機會與膽量便也會做這些事,。因為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操守卻不是,。他還告訴我們西門慶是一個多么正常的人,這人愛他的子女,,也愛妻妾與朋友,。這樣,我們便完全失去了優(yōu)越感,,而且了解到這些天性與自然之情實在未能把人從罪孽中救贖出來,。’由此,,孫述宇得出結(jié)論說:《金瓶梅》作者是‘覺得人生苦得很,,主要是貪嗔癡三毒在心中扎下深根,渡脫是很不容易的’,,‘作者寫這本小說,,是也以生動的人與事來表現(xiàn)這種理,使之變成有血有肉的具體之理,?!瘜O述宇在對各個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中時有新見,但完全囿于抽象人性論看問題,,在藝術(shù)的總體上就未必準確地把握了《金瓶梅》的主題思想,。” 平心而論,,這一評介不夠準確全面,。《臺港〈金瓶梅〉研究論文選》出版的1986年,香港尚未回歸,,臺灣也未通郵,,中國大陸的文藝理論還殘帶著前期的痕跡。孫述宇《〈金瓶梅〉的藝術(shù)》最先由臺灣出版,,但孫述宇不是“臺灣學人”,。《〈金瓶梅〉的藝術(shù)》是專著,也不是“論文”,。《金瓶梅研究》《〈金瓶梅〉的藝術(shù)》2011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時,,作者添加了一個自序,,序中說:“小說的主體既是西門和妻妾等庸夫愚婦的生活,內(nèi)容當然就是一道‘貪嗔癡’的毒流,,漂浮著瑣碎的吃喝玩樂,,夾雜著妒忌、怨懟,、爭吵,、陷害。要繪出這種人生的整體,,床笫之事怎能避過,?《金瓶》于是走進了明中葉后文學藝術(shù)的一種潮流里。但作者同時用了更是多得多的筆墨在一件其他作者所不愿多語的事上,,那就是死亡——佛家稱之為‘無?!娜松匾n題?!睂O述宇認為《金瓶梅》不僅是表引人性,,更是觸及生死,小說意圖探討人生大學問,。 孫述宇說:“《金瓶梅》的成就,,是寫實藝術(shù)的成就。……小說的主題是人生的悲苦,;盡管如此,,這悲苦人生的背景卻是個美好的世界,而這就是這小說的藝術(shù),。……在《金瓶梅》里這故事變成為西門和金蓮通奸,,他們輕易躲過了武松報復的怒火,但躲不過自己放縱的后果,,后來西門是燒死在自己的欲焰里,,金蓮則因欲令智昏,自投到武松的刀子上去,。故事說的是兩個愚人做蠢事的收場,,這樣的故事,明白是屬于現(xiàn)實諷刺文學的材料,。作者處理這材料時,,用的也是很成熟的諷刺筆法。諷刺的藝術(shù)在他手里發(fā)展到一個有高度技巧與表達力的地步,。……在西門慶家里,,每天都有不少人裝假說謊,他家里的事情就是結(jié)集無數(shù)謊言而成的。……《金瓶梅》所以了不起,,是作者嘲諷盡管嘲諷,,但并不因之失去同情心,而且對人生始終有很尊重的態(tài)度,。……《20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作者從頭到尾都緊緊把握著惠蓮的心理,。他也許曾經(jīng)耳聞目睹過這樣的人和事,也許只是憑著藝術(shù)家的直覺來創(chuàng)造,,但是不管怎樣,,難得的是他依這個印象來為生命寫真,絲毫也不茍且,。他的諷刺筆法并沒有使他輕薄,。……惠蓮的美,,是丟到豬欄里的珍珠,,那酗酒的蔣聰及與孫雪娥私通的來旺、濫交的西門慶固然沒有懂得賞識,,讀者恐怕也沒有充分賞識。作者是賞識的,,惠蓮死時,,他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寫死亡是《金瓶梅》的特色,。一般人道聽途說,,以為這本書的特色是床笫間事,不知床笫是晚明文學的家常,,死亡才是《金瓶》作者獨特關(guān)心的事,。中國文學與西洋文學相比,有個弱點,,就是對這件人生大事不夠重視,。…… 在這鬧嚷嚷的孤寂之中,李瓶兒安排自己的后事,。這時西門慶,、吳月娘也在替她辦后事,他們結(jié)果給她辦了個很體面,、很有排場的喪禮:昂貴的壽材,、妻子的稱謂、正室女婿做孝子、合衛(wèi)官員來祭奠,、堂哉皇哉的出殯,、滿縣的人屏息看著——日后曹雪芹仿作寫成秦可卿的喪事。但這樣的榮華,,對她日后的鬼魂與彌留時的心靈都沒有什么好處,。她自已的安排是請尼姑給自己念些經(jīng)消災,然后就是把衣物首飾分給下人,。分贈衣物首飾這一段怪凄涼的,,李瓶兒好像在撒手之前,還要撫摸一下這些零碎的人世關(guān)系,,因為她心里這么空虛,。她的兒子保不住,丈夫不能長相廝守,,自己又沒有做過什么事是值得回憶的,,與下人們的一點點情分也消散后,她的生命更像什么痕跡也沒有留下,。…… 《金瓶梅》的內(nèi)容是‘貪嗔癡愛’如何為害以及人如何戕戮自己,,這是一個講人怎么生活、怎么死亡的警世小說,,主題既有普遍性,,主角應當具有普遍的性質(zhì)。他太好或太壞都會妨礙讀者作認同的自?。?/span>他太完美了,,讀者想象自己是他,心中便充滿了優(yōu)越感,;他太丑惡時,,我們根本不肯設身處地來想。念過英國文學史的人都知道中世紀時有一出宗教劇叫《常人》(Everyman),,演的是一個人最后要見造物主,,并須將一生的善惡賬算一算:這劇的主題是個普遍性的人生問題,主角因之是個一般的常人,。《金瓶梅》的道理亦如是,,這也是一出平凡人的宗教劇。……《金瓶梅研究資料匯編》《金瓶梅》是一本小說家的小說,。一般青年人雖然不適宜讀這書,,可是小說家卻應當人手一冊。認真研究中國小說的人也不能忽略了它,,因為它是小說史上的里程碑,,《儒林外史》和《紅樓夢》都從這里學到寫作方法,。作者的感受力與創(chuàng)造力,他把家常的砂礫點化成藝術(shù)的金子的能力,,是小說家都要贊嘆,,都可以仿效而且從中得到靈感的?!?br> 在自序中,,孫述宇坦然地說:“管見中可以修改和補充的地方必定很多,諸如作者擅觀事情不同的面相和相歧的意義,,這種目力或者是他參透佛家二諦之說得來,,我在小書里嘗試討論,但講得并不好,。我的過失與不足,,若能起一些刺激作用,或者成為反面教材也好,,讓《金瓶》這本曠世巨著更為國人賞識,,欣幸何似!”其胸懷與境界,,于此可見一斑,。 孫述宇的這部大作,曾計劃入選臺灣學生書局“金學叢書”第二輯,,也征得了本人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意,,為此,孫述宇在引言最后附言說:“本書曾經(jīng)紀赟教授幫助聯(lián)絡,,得方曉燕編輯費心編審,于2011年3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書名《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劇》,。這次入選臺灣學生書局‘金學叢書’,由吳敢教授推薦,,獲上海古籍出版社同意,,并此表示感謝。”上下滑動查看注釋: 注釋:
1 《<金瓶梅>考證與研究》,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2 另兩部為:《明清小說探幽——明人,、清人、今人評<金瓶梅>》,,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金瓶梅>社會風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3 《<金瓶梅>評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年,。 4 天津大公報館1925年4月鉛印. 5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1月。 6 如王啟忠,、鮑延毅,、孔繁華、許志強諸先生等,,駕鶴西去的徐朔方先生的精選集由其高足孫秋克代為編選,,劉輝先生的精選集由其摯友吳敢代為編選。 7 本輯叢書乃論文精選集,,字典,、詞典與小塊文章結(jié)集便未能入選,《金瓶梅》語言研究的幾位專家如白維國,、李申,、許仰民等因此失選。 8 吳敢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