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因上轉(zhuǎn),五八果上圓?!婊勰?/p> 佛學里面有個宗派, 叫做唯識宗,,是專門研究‘心’的, 其主要思想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著名的玄奘法師,, 就是《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 唯識把‘心’分為八個識, 其中前五識: 眼識,,對應(yīng)色塵,; 耳識,對應(yīng)聲塵,; 鼻識,對應(yīng)香塵,; 舌識,,對應(yīng)味塵; 身識,,對應(yīng)觸塵,。 眼、耳,、鼻,、舌、身,, 這五根像照相機,,沒有分別。 第六識意識,, 是分別識,,能分別好壞善惡, 不斷地把分別的種子傳入第七識,。 第七識末那識,, 是執(zhí)著,是我執(zhí),, 處處以‘我’為中心,, 有‘我’就有了生死,有了煩惱,。 第八識阿賴耶識,, 它的特點是藏, 真如本性和妄心妄識,, 同時存在于第八識里面,。 在《西游記》里, 沙和尚不能分別對錯,,象征前五識,, 孫悟空會分別,能變化,,象征第六識,, 豬八戒以‘我’為中心,象征第七識, 唐僧長生不老,,象征第八識,。 第六識好比采購員, 第七識好比傳遞員,, 第八識好比一個倉庫,。 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接觸塵境, 通過第六識進行分別,, 然后第七識加以執(zhí)著,, 傳遞到第八識進行儲藏。 這些儲藏起來的善惡種子,, 就成為生死輪回的業(yè)力根本,。 六祖慧能在《壇經(jīng)》中講: “六七因上轉(zhuǎn),五八果上圓,?!?/span> 也就是說, 修行的著力點是在 第六識和第七識上面下功夫,, 離開了第六識和第七識,,沒有功夫可下。 前五識只是傀儡,, 支配它們的是第六識和第七識,。 所謂轉(zhuǎn)識成智, 主要就是在第六識和第七識上下功夫,, 即在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zhí)著傳遞之前, 當下觀空,,轉(zhuǎn)有為空,,不讓它進入第八識。 把第六識轉(zhuǎn)成妙觀察智: 不再以原有的分別的立場來看待事物,, 而是看到事物本來的樣子,, 這就是妙觀察智。 把第七識轉(zhuǎn)成平等性智: 轉(zhuǎn)第七識就要破掉‘我’,, 當下觀照,,本來無一物,我在哪里,? 一切眾生無有差別,,諸法平等。 當?shù)诹R第七識真正轉(zhuǎn)化了,, 我們對于事物的感知就會單純,, 眼睛耳朵鼻子就會感知到事物原來的樣子,。 開悟之前, 看,,做不到純粹的看,; 聽,做不到純粹的聽,; 這就是心被境轉(zhuǎn)了的緣故,。 第八識里面既有本性也有妄心, 時時專注空性,,時時不離真如本性,, 妄心就不能起作用,久久純熟之后,, 妄心的種子就轉(zhuǎn)化成大圓鏡智: 洞見一切,徹照萬物,,無所不明,。 《問佛》......弟子規(guī) 早年吃苦能者福, 耐得寂寞勝孤獨,。 風吹雨打松更堅,, 面對困難勇克服。 面子虛偽全放下,, 擋住誘惑多讀書,。 投師訪友增上緣, 找到自己見真佛,! 陳真人2014/3/10號午時,,寫于錢塘玫瑰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