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阿哥沒有級別,,普通旗人之間相互打招呼,,都可以稱呼對方為阿哥,。即便是從宗室層面來理解的話,阿哥的意思也只是“未受封的皇子”,。既然未受封,,那就肯定沒有級別了。僅僅只是一個皇子身份而已,。 不過我估計題主可能是想問“清朝歷代皇子都是什么爵位”,,所以下面的內(nèi)容就針對清朝皇子的爵位,做一個統(tǒng)計,。 一,、清代宗室爵位級別 清代宗室一共分為十四級,從高到低排序分別是: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貝勒,、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這其中的親王世子和郡王長子兩個爵位,由于很多親王,、郡王繼承者在承襲爵位之前并沒有受封,,所以清代宗室爵位,實際上只有十二個等級,。 通常來說,,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是當(dāng)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清朝前期也有個別皇子只封得鎮(zhèn)國將軍,。 二、清初皇子爵位太祖努爾哈赤有十六子,,封親王者四人,,三人為鐵帽子王,;貝勒五人、鎮(zhèn)國公一人,、鎮(zhèn)國將軍三人,、輔國將軍一人、奉恩將軍一人,,無爵位一人,。(由于太多了,下面只撿重要的說) 皇長子褚英,,生前為太子,,后被廢,最高爵位是貝勒,。 皇次子代善,,生前封和碩禮親王,禮親王是清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 皇三子阿拜,,生前爵位為二等鎮(zhèn)國將軍,死后追封為鎮(zhèn)國公,。 皇五子莽古爾泰,,生前爵位為貝勒,曾經(jīng)和代善,、阿敏,、皇太極并稱四大貝勒。后來因罪奪爵,,子孫由黃帶子降為紅帶子,。 皇六子塔拜,生前爵位為三等輔國將軍,,死后追封輔國公,。 皇七子阿巴泰,生前爵位為貝勒,,死后追封郡王,。 皇八子皇太極,清朝的第二位皇帝,。 皇十子德格類,,生前爵位為貝勒,后來因罪奪爵,,子孫由黃帶子降為紅帶子,。 皇十二子阿濟格,生前封和碩英親王,后來因密謀造反,,被削爵幽禁賜死,。 皇十三子賴慕布,生前爵位為奉恩將軍,,死后追封輔國公。 皇十四子多爾袞,,生前封和碩睿親王,,死后追封成宗義皇帝(清成宗),后被罷,。睿親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 皇十五子多鐸,生前封和碩豫親王,,豫親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 太宗皇太極有十一子,封親王三人,,二人為鐵帽子親王,;鎮(zhèn)國公一人,輔國公三人,,因夭折無爵位者三人,,繼承帝位者一人。 皇長子豪格,,生前爵位為和碩肅親王,。肅親王也是清朝十二位鐵帽子王之一。 皇五子碩塞,,生前爵位為和碩承澤親王,,后被康熙改為莊親王。莊親王也是清朝十二位鐵帽子王之一,。 皇九子福臨,,清朝第三位皇帝。 皇十一子博穆博果爾,,生前封襄親王,。 世祖福臨有八子,封親王三人,,因幼年夭折無爵位者四人,,繼承帝位者一人。 皇長子牛鈕,,幼年夭折,,無爵位。 皇二子福全,生前封和碩裕親王,。 皇三子玄燁,,清朝的第三位皇帝。 皇五子常寧,,生前封和碩恭親王,。 皇七子隆禧,生前封和碩純親王,。 小結(jié):從以上統(tǒng)計可以看出,,清初的皇子封爵極其零亂,封王爵者非常少,。因為清朝立國之初(后金),,努爾哈赤沒有設(shè)王爵,當(dāng)時的貝勒是宗室最高爵位,。后來皇太極建清稱帝,,才開始設(shè)立王爵,并在自己的兄弟之中晉封了一批親王,、郡王,,如代善晉封為禮親王,阿濟格晉封為武英郡王,,多爾袞晉封為睿親王,,多鐸晉封為豫親王。 此外,,皇太極還在自己的皇子之間晉封了一批爵位,,如長子豪格晉封為肅親王,四子葉布舒晉封為鎮(zhèn)國將軍,,二子和三子早夭,,五子碩塞年幼,均沒有獲得爵位,。 至于說冊封的標準是什么,?很簡單——就看有沒有軍功。有軍功者封高等爵位,,無軍功者只授低級爵位,。 三、康雍乾皇子爵位 圣祖康熙有子二十四人,,封親王十一人,,其中一人為鐵帽子王;郡王五人,,貝勒以及貝子四人,,因幼年夭折無爵位者四人,。 皇長子胤禔,在很多影視劇中,,他的爵位是親王,。但是其實他的爵位只是郡王。后來因為被圈禁,,貶為了貝子,。 皇二子胤礽,康熙朝太子,,因圈禁被剝奪所有待遇,,臨死前被冊封為理親王。 皇四子胤禛,,登基前爵位為和碩雍親王,他是清朝皇帝當(dāng)中,,第一個在登基前被封為親王的皇子,。(順治、康熙在登基前都沒有爵位,,皇太極只是貝勒) 皇九子胤禟,,爵位為貝子,他是康熙所有兒子中,,爵位最低的,。并且,他還是清朝入關(guān)后,,有冊封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 皇十三子胤祥,,爵位為和碩怡親王,,怡親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需要說明的是,,胤祥在康熙朝沒有爵位,,親王爵位是雍正登基后直接冊封的。 皇十四子胤禵,,爵位為郡王,,其實他應(yīng)該封親王。但因為九子奪嫡的原因,,所以最終只落了一個郡王虛銜,。 皇十六子胤祿,爵位為和碩莊親王,。莊親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 備注①:莊莊親王爵位就是太宗第五子碩塞的承澤親王爵位,康熙將“承澤”改為“莊”。由于承澤親王是鐵帽子王,,所以莊親王也是鐵帽子王,。 備注②:莊親王實際上有兒子,但是雍正堅持要把胤祿過繼給莊親王一脈,,讓他承襲鐵帽子王,。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胤祿就是雍正的心腹,。 皇十七子胤禮,,生前爵位為和碩果親王,他也是雍正的心腹之一,。 皇二十四子胤秘,,爵位為和碩誠親王,他是和乾隆,、弘晝一起冊封的,。很多人懷疑胤秘也是雍正的心腹。(至少也有恩于雍正,,否則無法解釋他為什么封王) 世宗雍正有子六人,,封親王者兩人,封郡王者一人,,無爵位者三人,。 皇長子弘暉,雍正帝嫡長子,,因夭折,,生前無爵位。乾隆繼位后,,追封大哥為親王,。 皇三子弘時,生前因不討雍正喜歡,,因此無爵位,。死后也沒有追封。 皇四子弘歷,,登基前爵位為和碩寶親王,。 皇五子弘晝,生前爵位為和碩和親王,。 皇六子弘瞻,,生前爵位為郡王。因為果親王胤禮沒有兒子,,弘瞻便過繼給了胤禮,,繼承果親王爵位,。(襲爵降一等) 高宗乾隆有子十七人,封親王者六人,,郡王一人,,其余諸子無爵位。 皇長子永璜,,生前因不討乾隆喜歡,,沒有冊封爵位。嘉慶繼位后,,按照慣例,,追封大哥為親王。 皇四子永珹,,生前爵位為郡王,。因為康熙十二子胤裪沒有兒子,于是乾隆便把永珹過繼給履親王一脈傳承香火,。(襲爵降一等) 皇五子永琪,,生前爵位為和碩榮親王。他是乾隆兒子當(dāng)中第一個封王的,。 皇六子永瑢,生前爵位為和碩質(zhì)親王,。因為康熙二十一子胤禧無子,,于是乾隆便把永瑢過繼給慎郡王一脈。永瑢承襲爵位后,,最開始只是貝勒(襲爵降一等),,但后來乾隆連續(xù)給他升爵,便升到了親王,。 皇十五子永琰,,登基前的爵位為和碩嘉親王。 皇十七字永璘,,生前爵位為和碩慶親王,。他原本只是郡王,后來因為病重,,嘉慶為了給他沖喜,,就冊封為親王。 小結(jié):康雍乾時期的皇子封爵,,爵位普遍都比較高,,除了未封爵的皇子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封王爵,。有功封親王,,無功也是郡王,。功勞特別大的,還能升爵,。比如乾隆第六子永瑢由貝勒升親王,,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由親王升鐵帽子親王。 三,、嘉道皇子爵位仁宗嘉慶有五子,,除長子早年夭折外,其余四子都是親王,。 文宗咸豐有二子,,長子夭折,,次子同治帝因是獨子,便沒有封爵,,按太子培養(yǎng),。 穆宗同治,德宗光緒都無子嗣,。 小結(jié):嘉道時期的皇子爵位,,級別也是普遍都很高。有功封親王,,無功也是郡王,。道光長子奕緯情況比較特殊,他如果不是早早病死,,肯定也是親王,。 四、綜述有清一代,,序齒皇子是97人,,其中封親王者36人,郡王9人,,貝勒貝子9人,,國公5人,鎮(zhèn)國輔國將軍4人,,奉國奉恩將軍1人,。無爵位者32人,。 若按時代劃分,清初封爵非常嚴格,,無軍功者不可能封王,;康雍乾時期,由于逐步進入和平時期,,皇子們還要想獲得較高等級的爵位,,就不容易了。他們必須靠出身背景,、為朝廷辦事的機會,,來獲得宗室爵位。比如康熙的十三子胤祥因為支持雍正,,就被直接提拔為親王,;乾隆十七子永璘因為跟嘉慶帝是親兄弟,因此也被晉封為親王,。 但如果既沒有為朝廷辦過事,,出身背景又不咋地,那么就算貴為皇子,,也不一定會被晉封為親王,、郡王。比如康熙第九子胤禟,,只是一個貝子,。他是清朝入關(guān)后,有爵位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 嘉道時期,,封爵開始泛濫,。只要是皇子,一律封王,。按關(guān)系親疏封,,親近皇帝的皇子封和碩親王,關(guān)系一般的也能熬到郡王,。道光第七子奕譞因為親近慈禧,,從郡王一路爬到鐵帽子親王??胺Q是清末一景,。 另外,乾隆是清朝入關(guān)后,,在皇子封爵方面比較嚴格的一位,。從順治開始,,未夭折,且沒有封爵的皇子只有四人,,其中三人都是乾隆的兒子,。而之所以不封爵,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乾隆不喜歡他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