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老二念叨當(dāng)年上學(xué)去西山某寺看玉蘭花的事情,,就像小時候在誰家吃過一頓好吃的餃子,,在哪里看過一場難忘的電影似的,誰家和電影名已經(jīng)記不確切,,但美好的味道和記憶,,一直縈繞。同樣,,老二也沒有記住大覺寺的名字,。 立冬第二天,出發(fā)去訪大覺寺,。大覺寺在京西陽臺山東麓,,因為山水的緣故,那里有很多古寺名廟,。 進(jìn)入大覺寺山門,,過了碑亭,,有一長方形的放生池,中有功德橋穿行,。北側(cè)噴泉在陽光某個角度的照射下,,忽的,出現(xiàn)了一道彩虹,,讓我一下子對大覺寺生出了莫名的好感,,有水的寺廟總是可親。 這個時節(jié),,雖然沒有玉蘭花,,但有楓樹和銀杏。 大覺寺是一座始建于遼的古寺,,又歷經(jīng)明清增修,,大覺寺中充滿了從遼金到明清的氣息,。 大雄寶殿上的匾額“無去來處”十分吸引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知來處,,也沒有去處,物質(zhì)不滅,,天地圓融,。 乾隆做皇子時,雍正賜號“長春居士”,,乾隆也與大覺寺有著不解之緣,,這塊匾額就是乾隆的御筆,。 每到夏季,,乾隆在黑龍?zhí)镀碛赀^后,,就喜歡來不遠(yuǎn)處的大覺寺納涼,、小憩,、放松身心。 還沒出大雄寶殿,,就從后身的門中看到了這滿天滿地的黃色,。 這是一株遼代所植的千年銀杏,,獨木成林,,鋪排出來的震撼,,正如乾隆感嘆,,“世外滄桑閱如幻”。 銀杏樹前正對著無量壽佛殿,,殿前匾額“動靜等觀”也是乾隆所題,,耐人尋味。雍正曾寫過一詩:“動靜原一體,,是非無二心,;不空亦不有,無古亦無今,?!睂τ谶@些佛學(xué)與哲學(xué)問題,,父子兩人一直在咂摸,。 雍正深諳佛法,,對于大覺寺,,除了重建,他還有一個重要貢獻(xiàn),。他請當(dāng)時的高僧迦陵禪師來這里做主持,迦陵禪師又親手從四川移種了玉蘭樹,,到如今,,樹齡已經(jīng)超過三百年,。 這就是立冬后四宜堂的玉蘭樹,,從老樹的虬枝和寬大的葉片上可以猜想當(dāng)年是如何讓老二念念不忘的了。 “四宜堂”,,雍正賜名,,意為春夏秋冬,,四季皆宜,。此時,,雪未落,,大覺寺的美在銀杏滿眼,,還有紅楓奪目。 我想,來年春天,再來探望白玉蘭,。 【大覺寺歷史沿革】 遼代始建 遼代,北京是當(dāng)時的“南京”,蕭太后的兒子遼道宗耶律洪基篤信佛教,各地廣造寺廟,,在京西建了大覺寺,寺里的遼碑上有記載,。只不過,,那時因泉水聞名,叫清水院,。我介紹過大同的華嚴(yán)寺,,也是耶律洪基修建的祖廟。喜讀金庸的都知道,,耶律洪基就是蕭峰的結(jié)義兄弟,。 清水院(大覺寺)和華嚴(yán)寺一樣,都是坐西朝東,,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這也體現(xiàn)了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 金代地位提升 很快,金取代了遼,,并移都燕京(更名中都,,即北京),清水院(大覺寺)開始變成皇家行宮,。 金朝一百二十年,,由盛轉(zhuǎn)衰的時間節(jié)點上有一位皇帝——金章宗完顏璟。他精通漢文,,擅長詩畫,,特別喜歡巡游。他在北京西山建了八大行宮,,也就是“西山八大水院”,,清水院是其中之一。其他有今天香山上的雙清別墅,、陽臺山上的金山寺,、妙峰山上的法云寺等,有人甚至說金章宗是“京西旅游第一人”,。 他還是著名的藝術(shù)皇帝,,甚至被稱為宋徽宗的“傳人”,不單是說金章宗學(xué)了宋徽宗一手好“瘦金體”,,還說從血緣上他是宋徽宗被虜后在北國留下的“曾外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