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大概就是 在吳哥,, 每日清晨4點,, 來到巴戎寺 面對“微笑”打坐。 到了吳哥才知道當?shù)厝税l(fā)音的吳哥是“Angkor”,, 有點兒像uncle,, 不是哥哥倒是叔叔了, 但這個稱呼帶來的親切感并不因此而稍減,。 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游客是否也像吳哥這樣,, 人手一本除了現(xiàn)代導游手冊之外的 古代人寫的當?shù)仫L土文章—— 元朝人周達觀寫吳哥的《真臘風土記》, 而且以法國人居多,, 本書問世四年后法國發(fā)起對柬埔寨的殖民戰(zhàn)爭 太美麗,, 有時是災難。
家鄉(xiāng)2月還在圍爐烤火, 柬埔寨卻是每日平均38度高溫,, 為了避開最熱的時候在景點被暴曬,, 大多數(shù)游客都會選擇清晨出發(fā), 我像個標準的游客那樣住在暹粒的某一個旅館里—— 自然是lp推薦的有口碑的好旅館,, 睡在床上, 半夜朦朧中能聽到僧人唱誦的聲音在平原上回蕩, 悠悠蕩蕩,, 篤定綿長, 有時會走神,, 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何世,? 能聽到鐘聲和唱誦聲的城市都讓人心安, 如同古代那些守更人,, 穿街走巷地敲梆,, “露重霜濃”, 才知道 “城上已三更,, 不如休去,。” 吳哥門票有三種,, 一日游,,三日游,一周游,, 我問摩托車小哥一周游門票多少錢,, 他老實說不知道, 因為他載的游客沒有買一周門票的,, 我徑奔一周游的門票窗口,, 那里幾乎沒人, 值勤的好奇問我哪里人,, 我笑笑說”china”,, 他豎起了大拇指, 我心里想: 看吳哥啊,, 沒有一周的時間怎么夠,? 每看一個寺廟和神殿, 我都以為是最美了,, 然后又不斷更正自己,, 每一個景點都各有風姿, 世人大多愛吳哥窟,, 也確實值得愛,, 然我卻偏愛巴揚寺, 尤其是凌晨四點的巴揚寺,, 那時沒有游客,, 偶爾遇上一個值勤的保安, 或者跟我一樣躲避旅行團的攝影發(fā)燒友,, 幾乎只有流浪的貓狗和天上一痕淡淡的月牙兒陪我,, 卻不覺孤單。 摩托小哥不解我為何每天早上都去巴戎寺,, 卻不去大家都喜歡的吳哥窟看日出,, 我也不解釋, 有時候, 喜歡是沒有理由的,。 也很少有一個地方能讓我連著一周每天都去還不覺得厭倦 不,, 簡直是越來越喜歡, 甚至離開的那天清晨,, 我會難過到要流淚,。 上一次在一個建筑中想要跪下來, 還是巴塞羅納高迪的圣家族教堂,, 這次,, 是巴戎寺, 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每日清晨,, 輕輕穿行在這些厚唇深目安靜無語的“微笑”之間, 有一種很奇妙的感受,, 高貴,、莊嚴、寂靜,、悲憫,、溫柔…… 這些詞語在這里忽然就如此直接奔來眼底 長在心里。 一個人,, 十年征戰(zhàn)后凱旋,, 不是為自己和部隊建一個凱旋門和豐碑, 而是建了一百所醫(yī)院,, 他生于皇室卻無意權(quán)力,, 為了抵御外敵沙場征戰(zhàn), 結(jié)果弟弟先他而去,, 于是滿頭白發(fā)時他還是做了國王,, 他大概更知道什么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吧, 見過那么多血淋淋的殺戮和冰冷的死亡,, 即使坐上了寶座戴上了皇冠又有什么好炫耀和標榜的呢,? 在妻子的影響下, 他皈依了佛門,, 同時也允許印度教的存在,, 柬埔寨的人們何其幸運, 曾經(jīng)擁有如此睿智而大度的國王,。 吳哥之美,, 美在匠人, 好多游客常常在剛進去的門廊處已經(jīng)舉起相機流連徘徊,, 為那些繁復精美的雕花贊嘆心醉, 吳哥, 無一處敷衍和潦草,, 即使連門檻都是藝術(shù)品,, 匠人們懷著對神的敬畏 不敢絲毫松懈手中的刻刀, 在堅硬的石頭上 雕出了天女的豐滿圓潤飄逸娟秀,, 雕出了波浪的跳躍空靈,, 雕出了神佛的慈悲喜舍, 雕出了真臘人們的吃穿住行,, 雕出了歷史和神話,。
在吃燒烤的人:真香啊
功名,、成敗,、興亡都散去, 石刻之美永恒,, 然而古樹巨藤從地底下從石縫中生長出來,, 風吹鳥銜的一顆種子在生長的過程中居然生生裂開、 開枝散葉,, 成林成片 吞沒了一座座古跡,, 甚至整座古城, 站在那些被參天古木如巨蟒一般纏絞的石城中,, 你不禁會問: “什么是永恒,? 什么才是最堅硬的?” 吳哥行,, 行行復行行,, 這是一個值得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段反復流連欣賞的地方, 離開的那天早上,, 我照例先去巴戎寺打坐,, 繞寺一周, 拜別佛像,, 心生不舍,, “臨別不勝依依”。 一個人的巴戎寺,。 三山記于4月24日夜,,吳哥歸來月余。 附: 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回廊壁畫而著名,,因為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篤奉佛教,整個寺廟采用佛教教義的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環(huán)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須彌山;四面城墻象征喜馬拉雅山,;城墻與第二層建筑之間的環(huán)溝空地,,代表大海。當時的高棉民眾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圖像以佛教為主,,融合印度教,是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藉由寬大的宗教政策,,讓民心回流國王權(quán)力中心的縝密考慮,。 四面佛:49座佛塔均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據(jù)說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臉帶安詳?shù)奈⑿Γ@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眾多佛塔間,,身處任何一個角落,都浮雕會發(fā)現(xiàn)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游客的一舉一動,。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