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教化之內(nèi)容——六藝,、六經(jīng) 孔子教化的內(nèi)容,關(guān)系到儒學的學術(shù)形態(tài),,是一個大問題,。由于西漢以來包括司馬遷在內(nèi)的許多學者用“六藝”代指“六經(jīng)”,因而歷代學者對“六藝”與“六經(jīng)”的關(guān)系眾說紛紜,。從“六藝”與“六經(jīng)”名稱出現(xiàn)的先后和孔子施教的經(jīng)歷來看,,“六藝”在前,“六經(jīng)”在后,,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六藝”之稱始見于春秋初期的《周禮》:“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又說: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鬃?/span>繼承這一傳統(tǒng),為弟子們開設(shè)了上述六門課程,。禮,,是行為習慣,、禮儀程序,以及不同等級的人在各種禮儀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樂,,是音樂、舞蹈,、詩歌等,;射,是射箭技術(shù),;御,,是駕馭戰(zhàn)車的技術(shù);書,,是識字,、書法教育;數(shù),,是算術(shù),。孔子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這個“藝”,,就是指“六藝”,,它實際上是六門實踐性很強的基本技藝課程。 戰(zhàn)國中期成書的《莊子·天運》中說:“丘(孔子)治《詩》,、《書》,、《禮》、《樂》,、《易》,、《春秋》?!边@里雖未見“六經(jīng)”之稱,,卻是最早把孔子整理修訂的六部教材并列起來的。而第一個把孔子的教材尊為“經(jīng)”的是荀子,,“六經(jīng)”之名則是漢儒所為,。后由于“樂經(jīng)”失傳,,便只有“五經(jīng)”了,。孔子“五十以學《易》”(《論語·述而》),,去世前兩年作《春秋》,。由此看來,孔子施教,開始是以《詩》,、《書》,、《禮》、《樂》四經(jīng)為主,,《易》和《春秋》兩經(jīng),,應(yīng)是晚年才講授的。 《詩》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經(jīng)孔子刪訂,,收有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鬃诱f:“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由此可見,孔子重視《詩經(jīng)》的教育,,不僅在于學習《詩》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而且是要通過“興、觀,、群,、怨”陶冶人的情操,并對弟子進行事父,、事君等政治思想教育,。 《書》是中國上古時代歷史文獻和古代傳說的匯編,記載了從堯,、舜,、禹、夏,、商至春秋時期的大量歷史事實和思想文化資料,??鬃泳帯渡袝纷鹘滩模?/span>是為了在傳授歷史文化知識中,,使弟子獲得從政治國的歷史經(jīng)驗,,知道如何修身、從政,、行道,。 《禮》是西周以來的政治制度、典禮儀式和道德規(guī)范的匯編,。其中《儀禮》是講各種禮節(jié)儀式的,,《周禮》是講古代官制的,《禮記》是論述禮制禮儀的,??鬃?/span>通過言傳身教,一方面讓弟子懂得禮儀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育弟子“克己復禮”,遵守倫理道德,,培養(yǎng)他們“以禮治國”的從政能力,。 《樂》已失傳,其內(nèi)容無從得知,,但從其它散見的記載中可以知道,,它是關(guān)于音樂舞蹈的知識和理論??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他認為,,就教化的功能而言,樂教有著特殊的作用,,可以沁人心田,,使“成人”的目的最終得以實現(xiàn)。 《易》是商周之際一部占筮的書,?!墩撜Z·子路》中記載,孔子稱贊南方人“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這句話,,并引用《易·恒卦》中的《爻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告訴人們?nèi)绻麤]有恒心,,不講操守,,只會招致羞恥,。反映出孔子以《易》作教材,,是教育弟子學道要持之以恒,要從《易》中獲得認識事物的智慧,,汲取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力量,。 《春秋》是孔子編訂的以魯國為中心的第一部編年史,集中體現(xiàn)了他定名分,、寓褒貶,、別善惡的社會政治思想,是對弟子進行各國國情和政治歷史教育的教科書,。 “六藝”,、“六經(jīng)”之教的重點是什么?《論語》講得很清楚:“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文是指古代文獻,,主要是“六經(jīng)”。行是指行為和社會生活實踐,,“六藝”與“六經(jīng)”中有大量內(nèi)容,。忠是指對待朋友的忠心,信是指與人交往的誠信,,這是儒家修身的重要方面,。孔子還要求弟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這些內(nèi)容和要求,,包含了德,、智、體,、美諸方面的要素,,貫穿于“六藝”、“六經(jīng)”教學的全過程,,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孔子整理修訂并傳授“六經(jīng)”,在繼承遠古以來文明成果和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從中引申、發(fā)揮出大量新的思想,,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經(jīng)典文化體系和教育體系,,對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延續(xù),、傳承和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孔子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作為中華文明承上啟下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地位無人可比,,也無人可以撼動,。 |
|
來自: 陸英圖書屋 > 《經(jīng)典賞析~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