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歲的Marisabel在明斯特以北的一個Waldorfschule上學。她的小學1-3年級是在中國北京就讀,,當時她的父母在德國駐中國大使館供職,。回憶起在中國的三年小學生涯,,Marisabel感覺非常美好,。她也非常喜愛中文,Marisabel居住的北威州其實是德國和中國接觸最為頻繁的聯(lián)邦州,, 可惜她還是沒有在住家附近找到提供中文課程的學校,。據(jù)稱北威州是德國中文學習最大的聯(lián)邦州,學中文的中小學生人數(shù)有2000人,,全德國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也大約只有5000人,。
在德國的教育體制中中文還沒有被納入成為一種語言。德國大語種只是英語和法語或西班牙語,!最近德國在哥廷根,,蒂賓根和波鴻的加強了中文教育,每年將會教育訓練出30名新的中國教師,。這個教師的保有量也只能保障德國幾千名學生選修中文的教學需求,。
位于柏林的MERICS研究所中國部的研究員Andrea Frenzel系統(tǒng)地研究了德國中小學的中文課程教育,發(fā)現(xiàn)2012年之前是德國學校學習中文的高潮期,,一直逐年增長,。從2012年開始選修中文的中小學人數(shù)就一直停滯不前,全德范圍維持在5000人左右,。雖然中國人口14億之眾,,又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很多德國人看來,,中國還是另外一個世界,。
他們的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德國的中小學中文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許多學生中文水平達到B2,,這個水平僅僅略低于漢學畢業(yè)生語言程度,。事實證明,漢語學習根本不難,,和拉丁語,,英語和法語一樣,,主要是學習種類和教學技能的問題。
相比法國中學生學習中文人數(shù)近年來猛增,,已經達到了4萬,,相當于德國的8倍。中文專業(yè)協(xié)會主要負責德國中文教育策略,,他們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德國的聯(lián)邦州自己還要推出自己的教育框架和教育機構,。在中文專業(yè)協(xié)會會長,哥廷根大學教授漢學教授Guder表示相關州級官員很少愿意將中文納入專業(yè),,相反表現(xiàn)出在管理方面的懼怕,。
聯(lián)邦一級官員仿佛一直努力嘗試在德國學校更多涉足中文。 外交部聯(lián)邦教育部和教育部長在今年五月一次文化會議上聯(lián)合呼吁中文學習,。他們強調 “我們不見得需要個個都成為中國問題專家,,但至少德國會很好地學習和重新認識中國,更加了解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
然而柏林自由大學的漢學家D?ring認為這只是政策性的發(fā)言,。不在中小學這樣的教育機構建立持續(xù)的學習中文的機制,政治上的支持對教育的影響非常有限的,,更多是從經濟和研究的短期利益出發(fā),。
漢學家D?ring說,在大學里學習中文的氣氛甚至不如中小學,,全德國每年只有500名漢學學生,。如果我們都不會說中文,那我們只有把中文的一切理解和解釋權拱手讓給中國人,。
D?ring同時也表示,,中國形象本身也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努力學習中文的積極性,為此大多數(shù)人對中國的認識還處在一個無知甚至恐懼的認識階段,。中國在德國大眾心中的形象和中國在21世紀的全球經濟的地位完全是不平衡的,。
德國熱線理財保險, 房屋, 工作, 美食, 汽車, 打折微信群 請聯(lián)系微信號:www-dolc-biz,注明微信群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