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葉然(方塘書社主筆) 生活方式,與方式本身的關系并不是最重要的,,與感受最有關,。好的生活方式是感受給予的。大部分的人對日本文化的好感,,也是從感受開始的,。 在日本,設計在整個文化體系中早已穩(wěn)居高位,,也早已成為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日本也一直被看作是有著悠久設計歷史的國家。最有代表性的企業(yè)是無印良品,,最有代表性的生活設計師是無印良品藝術總監(jiān)原研哉,,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設計師是安藤忠雄。因為他們眾人皆知,所以他們最有可能成為日本文化當中的代表人物,。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擁有了原創(chuàng)設計,并且有一群這樣的原創(chuàng)人物,,就等于擁有了創(chuàng)造新事物,、引領世界文化風向的話語權。 而之于藝術,,它作為高端與優(yōu)雅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是人人都可得其中之精髓,并創(chuàng)造出最偉大的藝術作品,。作家兼翻譯家傅雷先生最是贊揚羅曼羅蘭筆下的《克利斯朵夫》主人翁克利斯朵夫,,認為他是將音樂的藝術演繹的最徹底也最有靈魂的人物,也以此在《傅雷家書》一書中道出了藝術和藝術家之精髓:藝術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認識,,還不能限于理性認識,,必需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而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yǎng)和領悟的,。所以藝術家,任何一個領域內的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堅韌,。 《傅雷家書》 人們對于藝術本身的定義下過很多種,,或不拘一格、灑脫自在,,或優(yōu)雅高端,,或故作叛逆。而這都是基于人本身的陳述,,除了傅雷先生所言的基于感情的深入的藝術,,或許,還有另一種更抽象的解釋:對人生經歷的回饋,,經歷的不同,,其所觸到的藝術靈魂的深淺也有著巨大差別。 總之,,藝術家,,包括以設計這種更具象而定義出的藝術家,,對于他們而言,,守住了生活,就等于守住了飯碗,也守住了他們的夢想,。 對于日本本土來說,,設計師,出色的并不是唯無印良品這樣的企業(yè)所獨有,,也并不是唯原研哉先生所獨有和別具一格,。在日本,藝術界當中的設計師,,尤其是服裝設計師,,一直有一個說法:原研哉的白,草間彌生的紅,,山本耀司的黑,。這種以顏色來定義的設計師,已成為日本在設計特點上最大的區(qū)分方式,,也成為了日本最獨到的一道風景,。 一種設計風格就可以宣告你的世界觀。 1 日本設計的另一種定義 關于原研哉的設計風格和理念,,已在無印良品這個沒有品牌又是最大品牌的企業(yè)里表達的淋漓盡致:喝慣了各種味道的飲料,,然后開始雋永白開水這樣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和感受,開始追求和表達大繁至簡,,大愛至素的生活狀態(tài),。 素、白是設計師原研哉的世界觀,。有著這樣設計理念的設計師們,,在他那里,卻并不太熱衷于成為全球化的一份子,,過分單純化的普及成了他們必須要努力避免的東西,。他們習慣以當地人的生活模式和習慣為基礎完成設計,從不在未知的事物當中再設計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 正如他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所說的:將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這種設計理念,,追求的是將現已存在的,,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重新定義出現代設計的概念,給它們滄桑的命運以新的生命,,重新生長,。比如喝水的杯子,并非一定是圓的,,只要裝得下水,,都可以稱得上是“水杯”,。而正是這種看似毫無新穎又俗套的設計理念在這樣的全球化熱當中,反而成為了全球化時代當中最特別的一種設計風格,,也因此,,大放異彩。 《設計中的設計》 簡單地說,,他對至簡的追求是基于物件本身,,然后賦予它一個舒服又寓意深刻的道理。 相對來說,,草間彌生與山本耀司則顯得個性十分張揚,,也非常的不簡單。前者是被稱為圓點女王的女設計師和繪畫藝術家,,后者是有著“創(chuàng)造事物就是破壞事物”特點的服裝設計師,。他們二者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的作品都有著賦予“生命意義”的設計特點,。 童年的草間彌生,,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母親極度厭惡關在房間里畫紅色圓圈的草間彌生,,母親抽打她,諷刺她,,將畫滿紅色圓圈的極具有鮮明特點的畫作撕扯掉,。 草間彌生的童年是灰色的,也因此患上了精神疾病,?;疑耐晗袷且话汛淘谛靥诺拇痰叮挲g越大,,頭腦越是成熟,,胸膛上的刺刀就越向里。成年后的草間彌生說,,這一生就是為了藝術活著,,否則早就選擇了結束生命。 她一生獲獎無數,,后來轉戰(zhàn)商業(yè)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設計理念以大紅圓點為主,。此刻草間彌生的設計理念不僅是對童年的回應,,更是對灰色的一生的彌補。 據統(tǒng)計,,在日本的年輕人所穿的服飾中,,30%都是帶有圓點圖案的,。所以,草間彌生被稱為圓點女王,,也被稱為日本超級藝術天后,。 如果說,,原研哉是屬于眾人皆知和世界的一類,,那么,草間彌生便專屬于日本,。而他們與山本耀司則同時定義了屬于日本獨有的不同風格的設計歷史,。 山本耀司不僅屬于日本,在很多人眼中,,將其定義為他是亞洲東方的,。山本耀司這個名字不如原研哉響亮。但提起阿迪達斯,,在中國無人不知,,事實上,阿迪達斯進入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山本耀司與其的合作,。 山本耀司的服裝設計理念,顯得很特別,,除了上面提到的“創(chuàng)造事物就是破壞事物”,,在他的《做衣服》自傳書中也坦言到,他不喜歡約定俗成的事物,,不喜歡被束縛,。他希望看到缺憾、失敗,、扭曲,,完美是秩序與和諧的呈現,是強制力的結果,,追求自由的人類不期望這種強制力的結果,。 《做衣服》 他用“反叛”的張揚個性做“盡可能的隱藏”的服飾,這種被外界看來很“反叛”的特點在他那里,,更愿意認為是對自由的追求,。他認為“時裝、創(chuàng)作的自由即是和平的象征”,。 2 山本耀司和他的品牌之路 他從不按世界上存在的設計的套路發(fā)牌,,以至于被人認為他是“反潮流”的一代設計師。但他自己會認為,,只是為了反而反并不是設計的本意,,而是為了這世界還需要另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服裝設計的存在,,為了一個主張而存在。所以當他的服裝第一次在世界上被人看到時,,也受到了人的諷刺甚至謾罵,。 也因此,他總會說:我們都是被嫌棄的人,、被討厭的人,、不被喜歡的人。如果不介意自己被嫌棄,,反而一直努力的話,,到最后反倒會變成受人喜愛的人?!边@也成了他一直回應自己為何“反叛”甚至“反潮流”的答案,。 而不論他的設計理念如何,以及他的服飾被賦予了什么寓意,,山本耀司都將與原研哉和草間彌生一樣,,有著自己特有的風格和希望表達的人生含義,甚至希望表達的日本設計,,縱使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否定自己并不是日本風格,。 山本耀司的設計風格和草間彌生一樣,同樣受到童年經歷和母親的影響,,不同的是,,山本耀司同樣受到了日本大正時期的影響。而他的那種反叛心理,,也是從那時開始產生的,。 山本耀司是1945年出生的,也是中日戰(zhàn)爭接近尾聲的時期,。而在這之前,,日本曾有短暫的歷時15年的大正時期,那個時期的日本是歷史上少有的盛世,。 這時期的日本,,因為明治時期受到過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響,大正民主主義風潮席卷文化的各個領域,,民族自決浪潮十分興盛,,民主自由的氣息濃厚。而有著這樣背景的日本,,山本耀司在回憶起那個時代時,,很是欣喜,不僅是自由本身,,更多的是,,自由給了當時的日本女性以反抗,,爭取自由的勇氣。因為,,山本耀司的母親就是女性當中的一個,。這也是山本耀司始終存在“反抗”精神的原因之一。 之后的1944年,,美軍在菲律賓萊特島登陸,,這里成為太平洋最大的戰(zhàn)場,而日本政府向民間征集士兵,,前去參戰(zhàn),,山本耀司的父親便是其中之一,,終因戰(zhàn)艦的沉寂,,父親戰(zhàn)死沙場。之后,,山本耀司提及此事,,對當時的日本政府總是心存不滿,戰(zhàn)爭奪去了他的父親,,讓他的童年一片黑暗,,他曾經不止一次地說,如果父親還在,,他也不會成為設計師,。 山本耀司的黑色主題,便從這里開始,,黑色是他不愉快的童年經歷,。 山本耀司 母親失去了她的丈夫,所以一向在家作家務的她便開始走出家門開了裁縫店,,將山本耀司寄托在外婆家,。之后,山本耀司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日日盯著母親裁衣服,,在他眼里,母親是獨立女性的代表,,而山本耀司也是在這時開始,,決定學習做衣服和服裝設計的,也是他設計女性服裝的開始,。 他說,,他喜歡獨立、具有反抗意識的女性,,而這種喜歡事實上是受到母親的影響,。這時,,黑色的服裝穿在女性的身上,便整好應和了山本耀司所喜歡的這種獨立,、有反抗意識的女性,。與其說是喜歡這種特質的女性,不如說是敬重自己的母親,。 他的這種反抗與對自由的追求,,一直都體現在他所設計的衣服當中,也一直深受母親的影響,。一個偉大的設計理念的產生甚至一個偉大的(奢侈)品牌的出現,,都將有著對人生甚至是某個歷史時期或某個時代的發(fā)生的表達。從這點來說,,山本耀司不只是原研哉和草間彌生的復合體,,更有著表達日本歷史變遷的寓意。 進入到服裝設計行業(yè)的山本耀司,,首先在日本嶄露頭角,。他以反叛日本潮流和對自由的追求的主題元素,設計出的寬松,、不拘一格的衣服,,受到日本年輕女性的喜愛,以至在一個時期,,整個日本都在流行“山本耀司之風”,。 之后的山本耀司以他個人的英文名字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服裝品牌YohjiYamamoto,然后轉戰(zhàn)巴黎,,進入到世界巴黎時裝周,,大放異彩。而在這之前,,他曾不止一次到過巴黎,。 上面也提到,他不喜歡約定俗成的事物,,其實意在指西方國家那種線條非常鮮明的服飾,,而當時的世界卻正好流行這種風格。這種向世界潮流開炮的反抗,,自然是不討好的,,也是違背世界意識流的。但之后,,因為這種從未有過的設計風格和理念,,也在巴黎以品牌的名義站穩(wěn)了腳跟,掀起了新一輪時尚潮流。 之后,,山本耀司從反抗“接觸日本傳統(tǒng)和服”,,開始逐漸接受和服元素,并將其融入自己的時裝當中,。而這一被他自己設定的禁忌的打破,,也成了他服裝設計上的新一輪潮流,以有著日本和服特點的東方元素,。 逐漸地,,山本耀司成了服裝品牌的名片,更多人知道的服裝不是首先來自他創(chuàng)立的品牌,,而是山本耀司他本人,。這時,山本耀司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時裝的一張名片,,也成了設計創(chuàng)新的新主張的名片。 山本耀司先在日本開店,,然后迅速將店擴張到西方國家,,尤其進軍巴黎時裝周后的幾年,,而那也是1999年屬于山本耀司最輝煌的年代,。這與無印良品的開店有著眾多相似之處。但之于服裝,,或許山本耀司會更趨向于衣服本身,。 由山本耀司領導的時裝,一直到今天還在堅持用手工裁剪并制作完成,。在采訪中,,他對此坦言:他的時裝產業(yè)是地球上最后一個用手工來做的產業(yè),而在他收入的培訓員工中,,每一個關于衣服的細節(jié)都要用大量的時間去講解,、示范。 在這幾乎全部機械化的時代,,“山本耀司”的存在,,完成了現代化下的“匠人精神”的傳承。 3 創(chuàng)新藝術的下一站 關于他的品牌實體店,,曾有著和無印良品幾乎相近的運營模式,。但之于產品本身來說,則將其定位成了奢侈品牌,,店鋪數量迅速增多,,同時又遇到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得公司的現金流極度縮緊,,因此,,年銷售額相比過去也幾乎縮水近三分之一(相較于1999年),。之后沒多久,山本耀司便宣布了破產,。 而在他的《做衣服》自傳書,,同時講述了關于破產的另外一面:長期的埋頭做衣服,而忽略了對集團整體的運營把控,。所以,,從這點也可看出的是,破產的原因并不是產品質量本身,。 根據山本耀司于書中的記錄來看,,導致“山本耀司”品牌直接破產的從始至終都是現金流的問題,另外由于企業(yè)過于龐大,、品牌之間的盤根錯節(jié),,從而導致了運營的困難,無法抵擋金融危機的持續(xù)低迷,。 如果說無印良品在一段時期內所遇到的問題是基于它本身的運營不當和產品布局的失誤所造成的,,那么,“山本耀司”除了本身的運營問題,,還有時運不濟的成分在其中,。 根據書中的記錄,破產之后的“山本耀司”由山本耀司作投資的朋友接濟,,將山本耀司集團接收,,而他本人則不再擔任集團的運營管理層的職務。 對于山本耀司來說,,做衣服是一門偉大的藝術,,而他不但給這門藝術賦予了自由和反抗的精神,也給他本人帶來了有著生存意義的人生,。人總要有一樣東西可以來盼望,,以至不會將人生白白的浪費,如果這樣東西又和藝術相關,,那么,,付出生命又如何呢?正如山本耀司自己在書中說得那樣,,你做好為藝術獻出生命的準備了嗎,? 對山本耀司來說,做衣服是一門偉大的藝術 在這世上總是有為藝術舍命的人,,木心曾說,,“我養(yǎng)我浩然之氣,這股氣要用在藝術上,不可敗泄在生活,、人際關系上,。”而木心的老師是福樓拜,,他對于藝術,,有著和山本耀司同樣的感受:如果你以藝術決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痹跔奚畹耐瑫r,也會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的生命,。 而之于如今在創(chuàng)新和改變甚至借助藝術,、物件創(chuàng)新生活方式的我們而言,不僅要問:你做好時刻放棄利潤而追求產品藝術本身的準備了嗎,?產品還是需要認真來做并給予他生命的,,說不定哪天,它就是一件藝術品了,;創(chuàng)新還是需要一些“反叛”精神的,,因為它注重的是新。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