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夏天讀什么書好呢,? 我想《莊子》最合適了,。 天氣酷熱時,人容易煩躁,,即使關(guān)在冷氣房里,,也有郁悶之感。 讀書使人集中心思,,轉(zhuǎn)移到不同的場景與想法,,暫時忘卻眼前的壓力。 壓力越大,,所選的書本也應(yīng)該具有越大的魅力,。 因此,能夠?qū)瓜募镜臅⒉欢?,《莊子》可以算是上選,。 莊子是戰(zhàn)國時代的宋國人。宋人由于國家勢衰,,常常成為被嘲笑的對象,。 早在春秋時代的宋襄公,因為講求小仁小義而吃了敗仗,;老百姓流傳在各國的笑話更是不少,,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的主角,都是宋人,。 既然受人嘲笑,,只好自我解嘲以求心靈之平衡。在“解嘲”過程中,,對社會現(xiàn)狀的批判以及對人性深處的透視,,則是附帶的效果。 如果一個人在世間一帆風(fēng)順,,享盡榮華富貴,,那真是令人羨慕啊,!但是,,他要付出什么代價呢? 他是否因而錯過了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呢,?或者,,至少我們可以問的是:他果真快樂嗎? 莊子筆下,,大都是寓言與故事,,因為他不在乎我們是否了解他的真意,。 “了解”需要智慧,而智慧是個人的事,,不可強求,,時機成熟自然明白; 一輩子不明白,,也沒有什么損失,,就當(dāng)是不曾聽說算了。 “北冥有魚”是《逍遙游》的開始,,讓我們立即神游于北海,,但是這種魚太大了,不再局限于感官與想象,,“不知其幾千里也”,。 更離奇的是,魚可以化為鳥,,就是大家熟知的大鵬,。大鵬一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到了九萬里的高空,。 這時往下一看,赫然發(fā)現(xiàn)“原來人間也是蒼蒼莽莽”,,什么痛苦,、黑暗、罪惡,、失敗,,就像云霧覆蓋的天空一般,可以不必在乎了,。 從“永恒”的角度去看,,變化只是表面現(xiàn)象,一時的得失成敗,、吉兇禍福,,實在不值得計較。 這種想法并非逃避主義,,而是培養(yǎng)慧眼的必經(jīng)之路,。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河神一時得意非凡,到了海洋,,才知道自己渺小,。 何止如此,,中國在海內(nèi),也不過是“太倉之一粟”,,大倉庫里的一粒米而已,! 方東美先生依此比喻莊子是“太空人”,因為唯有由太空看下來,,才能有如此恢曠的眼界,。 身不必也不能上太空,心卻可以遨游于天地之外,,此時夏季的暑熱,,能奈我何? 為什么莊子不是逃避主義,? 因為他熱愛大自然,。 夏天到山上閑逛時,坐在樹蔭下睡著了,,進入夢中的不是發(fā)財成名,,而是一只蝴蝶。夢到自己變?yōu)楹?,就盡情飛舞,,遍賞百花吧! 醒來之后,,發(fā)覺是夢,。 但是,夢中為真,,還是醒來為真,?誰又能判斷呢? 莊子想到這一層次,,不禁對于自己身為一個能自覺,、能品味生命的人,感到愉悅欣喜,。 他走過一道橋,,看到河水悠悠,幾條白魚“從容”出游,,不禁贊曰:“是魚樂也,。” 他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樂與否,? 原來人的“知道”并不限于認知及推理,,還可以涵蓋感受與移情作用。 我看到魚如此,心中覺得快樂,;或者,,我真正體會了魚的快樂,只是不得不以人的語言來表達而已,。 人與大自然之間,,何必自己制造障礙與隔閡?人不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嗎,? 我小時住在鄉(xiāng)下,,整個暑假都在海邊、河旁,、樹林,、草堆中游蕩嬉戲。當(dāng)時沒有特別的快樂感受,,只是覺得自然平凡,。 現(xiàn)在住在都市,每逢夏季必讀《莊子》,,童年記憶乃栩栩如生,,復(fù)現(xiàn)于腦海中,原來那正是莫大的幸福啊,。 我不能回到童年,,也不易搬回鄉(xiāng)下,但是誰能阻止我的心靈跨越時空的限制,,并且借著莊子的幫助,,自由翱翔于大自然? 當(dāng)然,,莊子對現(xiàn)實社會的扭曲現(xiàn)象,,批判得十分深刻; 但是,,在犀利的冷嘲熱諷中,,我看到的是一顆溫暖的心,在向所有追求清涼解脫的人致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