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陳,,單單作為修辭手法而言,,則有“鋪張”之意。通俗來說,,就是在文詞之間講排場,。鋪陳是辭賦的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用來強調(diào),。元人陳繹曾在《文荃》中對鋪陳做出解釋說:“詳敘事語,,極意鋪陳?!奔粗睍涫?,反復敘說,明明一句話可以說完,,反而反復去說,。富麗而堂皇,猶如暴發(fā)戶的家中擺設,。其極致竟發(fā)展成了一種文體——“漢賦”,,比如司馬相如《上林賦》文中各段皆用“于是乎”開頭,依次夸飾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勢,、水產(chǎn),、草木、走獸,、臺觀,、樹木、猿類之勝,。全賦規(guī)模宏大,,辭匯豐富,描繪盡致,,渲染淋漓,。說白了,就是啰哩啰嗦,,廢話太多,。 鋪陳之法,在詩中的運用一般多見樂府體,、排律和古風,,比如《江南》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后四個句子僅僅換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卻富有情韻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蓮的勞動中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態(tài),。又如《孔雀東南飛》:“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 此以時間先后為序來鋪陳,,勾勒出劉蘭芝的生活經(jīng)歷,、教養(yǎng)和才干,可以說是要言不煩,。 由此可見,,鋪陳對于“賦”和“樂府”是好事,因為沒有字數(shù)的限制,,可以肆意妄為,盡情渲染,。但對于近體詩而言,,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一切都固定下來了,若是采用鋪陳之法,,則無疑是一場災難,。因為詩注重“簡”而不是“繁”,注重獨特角度,,而不是多重角度,。鋪陳之法于詩無益,并不是空說無憑的?,F(xiàn)舉一例以證之,,試看謝朓《同詠坐上所見一物得席》:
本生潮汐池,落景照參差,。 汀洲蔽杜若,,幽渚奪江蘺。 遇君時采擷,,玉座奉金卮,。 但愿羅衣拂,,無使素塵彌。
這首《詠席》詩乃謝朓所作,,謝朓是南朝齊杰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曾任宣城太守,世稱“謝宣城”,。與沈約主張“四聲八病”說,,共創(chuàng)“永明體”,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故而名氣很大,。梁武帝蕭衍帝說:“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崩畎滓彩侵x朓的“粉絲”,在詩中多有提及,,比如“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之詩,,便可看出李白對于謝朓的傾倒,。 在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學史上開始大規(guī)模出現(xiàn)詠物詩,,謝朓的這首《詠席》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首詩從多個方面寫蒲草(席),首聯(lián)寫蒲草的生長環(huán)境,,次聯(lián)寫蒲草到處可見,,表現(xiàn)其頑強的生命力;頸聯(lián)寫蒲草被采來做成席子,,供人坐臥喝酒之用,。尾聯(lián)抒情,希望達官貴人們要常常拂拭,,不要使其蒙塵,。喻義是每個人無論做什么都要自省自潔自律,萬不可隨波逐流、同流合污,,做出令人蒙羞之事來,。通過對這首詩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本詩便是采用了鋪陳之法,,我們所看到的只不過詩人對蒲草極盡描寫而已,除了有美化蒲草之外,,我們看不出有什么寓托,,也看不出蒲草有什么品質(zhì)、精神,?所以說,,這首詩從詠物的角度和立場來看,則是完全失敗的,。 再看柳宗元的《江雪》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作于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詩中運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選擇千山萬徑,,人鳥絕跡這種最能表現(xiàn)山野嚴寒的典型景物,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接著勾畫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借以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全詩構(gòu)思獨特,,語言簡潔凝練,,意蘊豐富,。胡應麟《詩藪》:“千山鳥飛絕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蘇軾《東坡題跋》中亦說:“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江雪》雖是一首名作,,其實也是有問題的,。其中便有鋪陳之法,不過很少有人看出來——“千”“萬”“孤”“獨”四字構(gòu)成鋪陳。另外,,“孤”“獨”二字語義重出,,也是一弊,且全詩對仗也非絕句之正法,,若打破全篇“鋪陳”和“對仗”,,只須移一字則可。將“獨釣寒江雪”改為“坐釣寒江雪”,,一個“坐”字,,動中有靜,更能體現(xiàn)詩人“穩(wěn)坐釣魚臺”之從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