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饒平縣嶺頭村村民從茶樹水仙群體中發(fā)現(xiàn)一株特別的茶樹,,葉色較淺,呈黃綠色,。經過連續(xù)三年對其進行單株制作,,備受汕頭茶葉進出口公司和汕頭農業(yè)局(當時饒平縣屬汕頭管轄)、饒平縣農業(yè)局和饒平縣茶葉收購站有關人員的肯定,,進而建議進行扦插繁育,。1988年被廣東省良種審定委員會定為省級茶樹良種,2002 年又被農業(yè)部審定為國家級良種,。 嶺頭單叢在國內外茶葉評比活動中,,獲過不少獎項和榮譽。在饒平縣農業(yè)局茶葉股辦公室,,有個專門羅列嶺頭單叢歷來所獲獎項的列表,,“第一名”、“金獎”,、“博覽會金獎”等自然不在話下,。至今, 令嶺頭單叢最為榮耀的,,應該是1992年,, 外交部向饒平國賓茶廠訂購嶺頭單叢作為外交部及釣魚臺國賓館招待外賓用茶?!皫X頭白葉單叢好”七個大字曾被掛在央視直播足球賽的賽場,,該茶廠的創(chuàng)辦人張木霖還與著名體育節(jié)目主持人宋世雄暢談體育與茶文化??梢妿X頭單叢當時之風光,。 然而回想起來,記者在潮州采訪期間,,無論是在潮州本地或是外地單叢茶葉店,、單叢專賣網店、或是茶友間交流,,幾乎不曾見到、不曾聽聞嶺頭單叢,。風光一時的嶺頭單叢到底在哪呢,? 嶺頭字樣何處尋? 嶺頭單叢被肯定,,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一,、滋味穩(wěn)定獨特,帶蜜韻,。二,、適應性極強,,從海拔100多米的饒平豐聯(lián)、韓江林場,,到800米以上的山地,,嶺頭單叢都能存活生長。三,、“早齊勻”的優(yōu)越性,。早,即早發(fā)芽,,可早至清明前即可采制,,在烏龍茶品種中屬于較早的品種。齊,,即樹冠面可采摘的芽葉生長整齊,,較利于采摘。勻,,冠面可采摘的芽葉生長成熟度較一致,。另外,嶺頭單叢的可采摘期也非常長,,甚至到每年的11 月底,,仍然有茶可采。 由于上述優(yōu)勢,,自80年代以來,,嶺頭單叢的擴散勢頭一路狂飆。 如今,,嶺頭單叢已經不只在嶺頭或饒平了,,它的子子孫孫被扦插到了更為廣泛的地區(qū),潮州及其周邊地區(qū),,比如梅州,、揭陽、海陸豐,,但凡種茶的地方,,一定有嶺頭單叢。甚至粵東以外,,不以烏龍茶為主要出產茶品的茶區(qū),,比如英德、仁化,,也種植有嶺頭單叢,。至今為止,嶺頭單叢已經成為廣東省種植面積第一的茶樹品種。整個廣東省,,目前茶葉種植面積為60多萬畝,,其中30萬畝即為嶺頭單叢(數(shù)據(jù)來自饒平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林偉秋研究員),占了半壁江山,。 照此說來,,要在市面上買到嶺頭單叢茶想來并非難事。然而記者在潮州找到嶺頭單叢卻是頗費了好一番功夫的,。 在潮州市內大大小小的茶葉店幾乎門口寫的都是鳳凰單叢,,記者在好幾處不同的地方,問了數(shù)家茶葉店“有沒有嶺頭單叢,?”,、“有沒有饒平的茶?”,,都說“我們只賣鳳凰茶”,、“鳳凰茶才好”。在潮州市茶葉科學研究中心附近一家店,,老板拿出一袋沒標明任何字樣的茶,,說是嶺頭單叢,價格為120元一斤,。記者品嘗之后覺得口感一般,,再問老板也拿不出更好的來了。 在牌坊街一家茶葉店門口醒目的位置,,終于看到一個裝茶鐵桶,,寫著“嶺頭單叢”,價格“五十元一斤”,,可當記者詢問有沒有其他饒平茶,?也都說沒有了。 記者將難找?guī)X頭單叢和饒平茶的情況詢問潮州的茶友們,,想了解是不是要找到好的嶺頭單叢非去饒平不可,,可茶友們給的答案卻是去饒平也是多余的。 不到黃河不死心,,記者前往饒平繼續(xù)尋跡嶺頭單叢,。在饒平鎮(zhèn)上,記者問了幾家茶葉店,,都說一種標明字樣為“赤葉單叢”的茶即是嶺頭單叢,。每家店多則會有兩三種赤葉單叢,少則一種,,其余還是以鳳凰茶為主。 記者前往嶺頭單叢的發(fā)源地嶺頭村??斓綆X頭村的路上,,本以為也會像是在過往拜訪過的任何一個名茶核心源頭產區(qū)所見到的那樣:道路兩旁醒目而熱鬧,一家挨一家地寫著“嶺頭”字樣,;然而,,嶺頭村除了一些地標性的地方,村道兩邊能看到“某某茶廠”之類的字樣,,“嶺頭單叢”字樣并不多見,。 只在饒平縣農業(yè)局茶葉股辦公室,記者終于看到了饒平縣很多不同品牌,、不同廠家的茶品在此陳列展示,,多是包裝精美的盒裝、罐裝茶,,其中絕大部分都印有“嶺頭單叢”的字樣,。這與記者在市場上難尋其蹤的情況形成了極大反差。茶葉股辦公室研究員林偉秋給我們解釋說:“所有正規(guī)包裝的茶都會打上嶺頭單叢字樣,,大多銷往廣州,、珠三角一帶?!?/p> 白葉變赤葉之疑惑 如前所述,,我們在饒平街頭的茶葉店問詢嶺頭單叢,都指赤葉為嶺頭白葉單叢的現(xiàn)象,。那么白葉又是如何變成了赤葉的呢,?對于這個問題,在茶葉店,,記者最多能得到的答案只是“現(xiàn)在很少叫白葉了,,都叫赤葉”。 饒平茶葉股林偉秋研究員告訴記者“現(xiàn)在基本都不說白葉了,,只是偶爾的交流中會有人提到白葉,。”“那為何就那么白變赤了呢,?”“呵呵,,赤葉比較好聽嘛,就是同一個品種的不同叫法而已,,你認定嶺頭單叢就好,。看那些茶葉的包裝也都是嶺頭單叢,,我們把它申報認定為嶺頭單叢,?!薄斑€是不明白怎么就變赤了呢?”“赤葉給人的感覺比較高檔,?!薄安幻靼赘咴谀模俊薄包S,、赤是中國的吉祥色嘛,。” 嶺頭村前村支書許建文(國家級高級評茶師)給出的答案也有點類似:“你要叫什么,,它就叫什么啊,,都是隨便叫的,赤葉是人家自己命名的,。但我們嶺頭單叢這個名字是國家農業(yè)部審定的,。” 最終,,記者幾經周折還是沒能找到說得清緣故的人,。 1994 年饒平縣茶葉服務公司出品的包括嶺頭單叢在內的多種烏龍茶 明星樹種沒能帶來明星產品 說起早已經死去的,歸集體所有的嶺頭單叢第一代母樹,,許建文說:“大家都好奇,,人人都去看,看了都要扯一把,,不就死了嘛,。”可見當時大家對這棵各項表現(xiàn)都超群的茶樹之熱情與好奇,。 自1988 年,,被審定為省級茶樹良種以來,就在廣東省全省進行大規(guī)模,、大范圍的推廣,。 以嶺頭村為例,嶺頭村在嶺頭單叢培育推廣之前,,是以奇蘭,、水仙作為主要栽培的茶樹品種。然而自嶺頭單叢出現(xiàn)以來,,一是農業(yè)部門的大力推廣,,二是茶農對新的優(yōu)良品種亦趨之若鶩。據(jù)許建文介紹,,原來的奇蘭到如今只占嶺頭村所有茶樹種植面積的5%,,而水仙則少得可以忽略不計。 類似嶺頭單叢吃掉其他茶樹品種的情況,,在饒平處處皆是,。饒平原本也有豐富的水仙群體種,。50 年代,西巖山,、柏峻山的小葉烏龍曾享譽海外,。深坑40 多株不同香型單叢可比肩烏崠單叢。奇蘭,、梅占、毛蟹,、本山,、佛手等色種則為上述主產茶類錦上添花。而如今,,整個饒平95% 的茶樹即為嶺頭單叢,,品種單一性可謂堅決而徹底。 嶺頭村出產的嶺頭單叢可謂源頭核心產區(qū)的根正苗紅之茶,,照其他產區(qū),、其他茶類的情況類推,嶺頭村出產嶺頭單叢的價格應該明顯具有優(yōu)勢,。然而,,一方面,嶺頭單叢是個“隱身”茶——市場上標明嶺頭單叢字樣的茶不多,,強調出自何村何鎮(zhèn)的更是幾乎沒有,。另一方面,由于其適應性廣,,種在各地都表現(xiàn)類似,。因此,無論哪里出產的嶺頭單叢,,只要茶樹類型一致,、出產海拔一致、鮮葉級別一致,、加工工藝一致,,品質基本無差異,毛茶價格也基本無差異了,。因此,,對于嶺頭單叢而言,至今沒有出現(xiàn)一個產地因為品質突出而受到市場的格外青睞和認可,,加上饒平現(xiàn)種植的7 萬多畝嶺頭單叢占到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的95%,,產品單一性可想而知。 近三年饒平縣開始建議,、鼓勵茶農種植一些較嶺頭單叢晚采,、晚熟的品種,,比如大烏葉、銀花香,、芝蘭香和八仙,,進而在生產上錯開嶺頭單叢早而集中的采制,緩解生產壓力,。饒平縣農業(yè)局還推廣了機械化采摘,,蓬面修剪整齊之后,萌芽整齊均勻,,據(jù)林偉秋介紹,,目前饒平有35% 可進行機械化采摘。 茶葉一直是饒平縣的主要支柱產業(yè),,政府對嶺頭單叢這一茶類的推廣也頗費了一番工夫,,分別于2004、2008,、2011 舉辦了三屆以“中國嶺頭單叢”為名的茶文化節(jié),。第三屆茶文化節(jié)更是走出了饒平,走出了潮汕,,來到了頗受中國茶界關注的廣州茶博會,,在廣州琶洲中洲中心展館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展示宣傳。此外,,饒平縣還鼓勵茶農參加評茶師等職業(yè)資格證的培訓和考試,,對考試合格者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2011 年饒平縣還將“嶺頭單叢茶”向農業(yè)部申報了農產品地理標志項目,。在筆者看來,,多年以來,嶺頭單叢之所以始終沒能受到市場的真正認可,,除了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沒有一個龍頭大企業(yè)打響品牌、沒有資金進入之類老生常談的問題,,背后顯然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去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