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征文24】回音錄 || 作者 梁玉榮

 天南地北會寧人 2020-10-14

“尋找會寧好兒女  德孝傳承耀家園”主題活動

【24】會寧縣柴門鎮(zhèn)雞兒村三合社

回音錄

作者    ‖   梁玉榮


前 序

“聲之響也,,應若是”,書之命名,,蓋取意于此,。家父口授,,由我執(zhí)筆,雜記事以勖后昆,,撮其要而伐春秋,,音之回響,傳之于天地之間,,若鶴鳴九皋,,聲達于云霄,則聞于下壤,。此我父女間之心聲感應,,傳聞于兒孫后代,執(zhí)要于親朋故友,,取信于鄉(xiāng)鄰里黨,,唯此可鑒。

家父一生辛勞,,于我心中留有深刻影響,。雖無甚學歷,卻勤奮過人,,才智卓然,。尋常間與人談論,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為人處事,,聰明干練,深明大義,,有良好之社會風尚和道德品質(zhì),,于我記憶中,庶幾無所不能,;而家母,,則更賢淑善良,任勞任怨,,甘為孺子之牛,,乃我等兒女立身做人最樸實、最純真之榜樣,。以是,,情不自禁,錄其大概,,有欲作傳之想法,。然家父多不涉及往事,故無以為據(jù),。既有之,,亦為片言只語,,零亂不成章法,使我無能為力,,以償夙愿,。

家父此舉,并非所愿,,或有不欲我聞之道理,。乃我仔細發(fā)問,出于無奈,,點滴泄之,,為我收錄,而卒成涓流,。所以然者,,幸不致先之功德,尚被流時淹滅,,故輯之備忘,,以為楷模。然度我才疏學淺,,不足勝任,,是故請夫兄修撰,竟成萬余言傳記,。其與史例頗為詳實,,人與事粘貼甚密,足可以戒來葉而警后世,。我等子孫后代,,幸勿忘焉。

不孝女梁玉榮拜記

坎坷人生

——祖父行實

出會寧縣城西津門(即會師門),,涉過祖瀝河,,順西山腳北行二十里,一水自西南來,,匯入祖瀝河,,謂之新道(方言讀作:táo)口河。兩水之間相迎匯合處,,順山勢突出一小丘,是謂雞兒嘴,。經(jīng)雞兒嘴過新道口河,,有一村莊座落于山坡之下,名為三合(又名梁家坡),。據(jù)祖上傳說,,我們梁家是從山西“大槐樹”遷徒至此,,世代繁衍生息,一直居住在這里,,地名也因此而得之,。據(jù)此推算,迄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這期間,,當然也曾出過一些人才,甚至為官為吏,,大豪富翁之家時有所現(xiàn),。而我們家,自我祖父分家析居不久,,就已經(jīng)淪落為中國農(nóng)民階層最下層的貧雇農(nóng)之列了,。

據(jù)父親說,他的父親——即我祖父,,尊諱具堂,,小字進寶,生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三十日,,是個庚子屬相的人,。父親說,祖父曾給他講過他一生中最不幸的遭遇,,那是一個充滿了血與淚的故事,。

祖父兄弟共五人。其他四位伯祖父有讀書的,,有經(jīng)商的,,也有操持家務的。祖父年紀最幼,,不諳世故,,只好放牧自家的一大群羊。那時雖不算富有,,但除了一年的吃穿費用和所用銀兩外,,略有盈余,也稱得起是個中上戶人家,。人常說:“樹大必分枝”,,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弟兄們先后成了家,,分居一事,勢必當行,。

分家之時,,四位伯父尚都寬厚,,說是祖父放了十二年羊,有優(yōu)先挑選的權利,,其他家產(chǎn)按人均分,。因此,祖父分得了他所可心的十幾只綿羊以及和弟兄們同樣的財產(chǎn),,開始獨自成家立業(yè),,過起了小家生活。

次年,,既民國十六年(1927年),,是個大好的豐收年。到了金秋季節(jié),,五谷豐登,,牛羊旺盛,到處鶯歌燕舞,,呈現(xiàn)出一片光明景象,。祖父自幼放羊,從未操持過家務,,因此也不深諳理財之道,。他見自己剛開始當家,就獲得如此好的收成,,自然樂在心里,,喜上眉梢,被眼前的美好景象所迷惑,。憧憬美好生活的祖父對未來更加充滿了信心,,不由從心底升起一股發(fā)家致富的欲望。在一個秋收后的傍晚,,他走出家門,,隨意慢步,不知不覺地來到了自家田埂上,,享受著徐徐吹來的迎面涼風,,感到渾身有說不出的舒暢。他美美地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便索性坐在田埂上,,做起了下一年的打算。

美好的憧憬,,往往是美好愿望破滅的源頭,。誰知這一宏偉遠大的理想,竟是惡夢的開端!

祖父盤算著再買一些土地作為農(nóng)本田,,以便擴田廣耕,為將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更進一步發(fā)展產(chǎn)業(yè),。于是,他將家中僅有的一頭耕牛和二十多只綿羊,,以及大部分余糧全部賣掉,,作為地價。尚且不足數(shù)額,,還向別人借貸了一些債務,,勉強湊夠八十塊大洋,買下了當時只值二十五塊銀元的五畝土地,。他也曾精心的作過計算,,按當年產(chǎn)值,來年足可以賺回所投農(nóng)本,。他想:再辛苦一年,,往后的日子就會更好過。可是,,他竟連一畝地值多少錢也不知道,。

祖父如此做法,本是農(nóng)家之大忌,,不料,,接踵而至的卻是連年荒旱。到了民國十八年(1929年),,便出現(xiàn)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旱災,,莊稼顆粒無收,人以草根樹皮為食,。待荒年過后,,祖父不但喪失了所有農(nóng)本,而且,,從此債臺高筑,,欠下了一生也還不清的債務。祖父隨即淪為赤農(nóng),,只好為人去雇傭長工,。這一蹶整整十八個年頭,直到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接著父親也給別人當雇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每當父親給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老人家總是雙淚盈眶,,聲音顫抖,。講完之后,接著長嘆一聲說:“人常說 ‘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周一世窮。’ 你爺爺就是因為不知地價行情,,一時計劃不周,,才落了個一貧如洗的下場。”之后,,便是長久地沉默......,。(從此我便明白父母為何不顧一切地讓我們兄娣七人上學的原因

我的祖父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奔跑了大半輩子,直到解放后,,經(jīng)過減租減息,,才有了喘口氣的機會。1953年土地改革以后,,又重新分到了土地和少許財產(chǎn),,生活開始好轉(zhuǎn)。因為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便信心倍增,,更加不知疲勞,沒白天黑夜地成天勞作在自家的五十余畝土地里,。緊接著搞互助組,,走合作化道路,繼而全國實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生活一天天地紅火起來,。然而,祖父卻因勞累過格,,得了一身疾病,。不料又趕上六零年生活緊張,幾乎性命難保,。往后的日子,,年年吃供應糧,也是在挨餓和病痛中度過,。

1974年7月20日上午,,辛苦了一輩子的祖父,在臥床四十多天以后,,闔然而逝,。那時家中生活十分拮據(jù),每人每天只靠國家供應的四兩玉米面維持生活。祖父過世后,,拿什么招待賓朋呢,?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父親向生產(chǎn)隊借來幾斤白面,,供大家吃了頓白菜糊湯一鍋面,,算是給祖父的送行,也算是對眾鄉(xiāng)鄰的犒勞,。

祖父生前是個誠實純樸的農(nóng)民,臨終前他交待父親:不要為他一生的清貧勞苦而過于傷心,。不管以后怎么富裕,,也不要給他燒紙人紙馬之類的芻議之物,說是他給別人拉了十八年長工,,深知窮苦的滋味不好受,,不忍心讓別人(指紙人)辛苦侍候自己。

祖父是患半身癱瘓而去世的,。臥床四十日,,一直神志不清。父親日夜守護在病榻前,,喂吃喂喝,,端屎倒尿,也整整四十多天不曾離開過,,陪伴祖父度過了最后的時刻,。如今三十年多過去了,父親有時還回憶說:“用現(xiàn)在的醫(yī)學觀念講,,你爺爺患的可能是腦血管栓塞,。如果那時有現(xiàn)在這樣好的家境和醫(yī)療條件,你們的爺爺也許還會長壽一些,。”父親說這話時那種深感悲痛和哀惋的表情,,叫我們心酸不已。

每當逢年過節(jié),,看著滿桌豐盛的食物,,父親總會想起祖父、祖母,。他懷著十分沉重的心情說:“你們的爺爺,、奶奶辛苦了一輩子,連這樣豐隆甘美的食物也未曾看過一眼,。去世那會兒,,又趕上非常困難的時期,連吃飽肚子的機會都沒有”。父親為了不影響過節(jié)氣氛,,沒在我們當面流淚,,好多次我見他獨自出門去,克制自己的情緒后又高高興興地和我們在一起,。可以想象當時祖父去世時父親的心情——那不只是失去親人的悲傷,,還有一大家人的生計問題。那是欲哭無淚,,欲呼無聲的痛,,那痛讓人肝腸寸斷。

祖父可悲而又可泣的一生,,在我們這代人的心目中,,的確是無法想象的。然而,,值得敬佩和懷念的是他那不的性格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敦厚純樸的道德風尚。他留給我們的才富是教訓——“居安思?!彼膫€富有哲理的字,。

不孝男梁國基跪拜口述

嗣孫女梁玉榮拜叩筆錄

悲慘人生

——祖母紀實

我的祖母出身于定西縣石泉鄉(xiāng)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尊諱季秀英,,乳名是兩個“過”字疊用,。她唯一的娘家親哥哥于民國十八年,以饑饉卒,,祖母無力埋葬,,求之于族人而不顧。故祖母不讓我們子孫后代相認舅老爺家的任何一個人,,遂斷絕來往,。

祖母生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二十五日,是個癸卯屬相之人,。按命論應該有個好八字,,然而她一生走過的路程,最不甚令人聽聞,。人常說:“嫁什么人,,學什么藝”。大約由于她嫁給了命運不濟的祖父,,所以她的遭遇最不幸,。

祖母年幼時生活自不必說。她十一歲喪母,,十二歲當了童養(yǎng)媳,。當時諸位伯父或讀書,、或經(jīng)商、或操持家務,,皆有所圖進,,唯祖父牧羊,在家中沒有任何地位,。妯娌間數(shù)她年紀最幼,,又是童養(yǎng)媳,即便不被歧視,,自然也得不到比其他諸嫂更優(yōu)越的待遇,。即笄(讀作ji,古代女子 15歲盤起頭發(fā),插上簪子,,意為結婚),,遂與祖父正式結婚,十八歲開始生育,,至二十三歲與諸伯父分家時,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才算有了做家庭主婦的資歷,。

初析居,分得薄田數(shù)十畝,,耕牛一頭,,綿羊二十余只。夫唱婦隨,,全家合歡暢,。恰又趕上個大豐年,人畜兩旺,,五谷豐登,,倒也過了兩年舒心日子。不料,,好日子卻轉(zhuǎn)瞬即逝,,到了民國十八年,因祖父的一時失策,,這個砍兒就跳不過去了,。

先是連年荒旱,猶可敷衍,。到后來連草根樹皮挖掘刮剝殆盡,,無以為食。負累累的祖父和祖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也曾訖討過祖母娘家族人,,沒有得到絲毫體恤,。

由于饑寒交困,年幼體弱的大伯和兩位姑母,,先后喪失了性命,。作為一個母親連續(xù)失去子女的痛切心情的是可以想見的,之所以能夠茍且活下來,,是因為還有一個幸存下來的女兒牽掛著,,沒有即刻尋短見。

免強度過兇年,,盼望著生活有所好轉(zhuǎn),,然而祖父為了還債將所有田產(chǎn)都抵了去,從此便落得個赤條條精光漢,,只好靠拉長工養(yǎng)活妻子兒女了,。就這樣勞累不得溫飽的一直熬到民國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由于貧病交加,,先后又失去了唯一幸存下來的女兒和比父親小兩歲的幼子,。在遭受了連續(xù)不斷的打擊和慟子之悲的雙重壓仰下,祖父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一場大病,,幾乎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從此祖父失音(說不出話),。堅強的祖母卻承擔起了家中一切重擔,。祖父雖不擅長運籌,但絕不是敗家之人,。相反,,他過家勤儉節(jié)約,并有發(fā)展祖業(yè)的雄心和大志,,就因為沒有文化而一時計劃不周,,導致家業(yè)敗落,人口衰亡,。這是不是人們經(jīng)常說的“命運”呢,?若說“計劃不周”,雖一時翻不過身來,,然辛勤勞苦一二年,,總還可以得到一些補償。不料連年荒旱,,顆粒無收,,以至于出現(xiàn)人自相食的悲景象,這又是誰之過,?話又說回來,,假若不因祖父一時沖動,,尚有若干余糧,二十多只綿羊和一頭耕牛,,一兩年災害也能撐得過去,,不至于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天呼,?命呼,?抑或“計劃不周呼”?總之是天災人禍,,構成了她悲的人生生涯,。

兇年過后,祖母又生了兩個女兒,,也就是我現(xiàn)在的兩個姑姑,。大姑名叫根花,后來嫁給了麻利山的王志智姑夫,。二姑名叫折花,,嫁給了十里輔何年敏姑夫。自兩位姑姑出生后,,祖父便慢慢恢復了聲音,。祖母拖著病體,悉心照顧著祖父和三個子女,,無論怎么艱難,她都沒有退縮,,堅強地挺了過來,。

好不容易熬到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一聲春雷,,人民翻身作了主,。接著減租減息,分田分地,,生活總算有了保障,。當時我們家共有六口人(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兩個姑姑),,分得土地五十余畝,,又有四個全勞力和兩個半勞力,按理要過那樣夫唱婦隨,,歡暢舒心的日子,,是不會有多大困難的,。僅僅三四年,由生產(chǎn)互助組到農(nóng)業(yè)合作化,,進而實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全民過起了共產(chǎn)主義生活,吃起了大鍋飯,。緊接著是大躍進,,大虛夸,大刮共產(chǎn)主義臺風,,大反右傾機會主義,。不久,便遇到了1960年的特別困難時期,。連遭不幸,,又勞累了大半輩子的祖母,積勞成疾,。幸得父母孝順,,奪眾口之食,百般調(diào)養(yǎng),,才算挺了過來,,方保無虞。自此之后,,一連吃了十數(shù)年每人每日八兩的玉米供應糧,,祖母又過了十幾年半饑不飽的日子,才于1975年9月20日,,闔然離開了人世,,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

飽償人間辛酸的祖母,,經(jīng)歷了特大兇年,,甚至連草根樹皮挖盡吃絕,子女一個個相繼夭折后,,她還強地活了下來,,支撐著瘦骨嶙峋的病體,精心撫養(yǎng)了父親和兩位姑姑,,為梁家留下一線血脈,。否則,我怎么會寫下這篇傳記來作紀念呢,?

有著頑強毅力的祖母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三大不幸后,,陪伴著祖父,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道路,。面對現(xiàn)在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能不憶念她嗎,?難怪父親每當面對滿桌豐盛甘美的食物時,總會想起祖父祖母,。唉,!人生總會有所憶念,如此,,才能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不孝男梁國基跪拜口述

嗣孫女梁玉榮拜叩筆錄

艱難里程

——父親的回憶

我的父親,,尊諱國基,。生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十月十九日,當時中國仍處在列強分割和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老百性也繼續(xù)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父親出生之前,因兇年頻逼,,祖父和祖母一連喪失了一男二女,。當父親出生后,祖父和祖母怕再有不虞,,所以取名為晚成,,是乳名。國基是后來效仿達官貴人之習俗起的大名,,希望國家發(fā)達,,基業(yè)穩(wěn)固,如此,,方保無凍餒之虞,。結合乳名,亦有“大器晚成”之意,。父親的確沾了名字的光,他回憶說:“民國十八年,,由于兇年頻逼和疾病的折磨,,我接連失去了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在我剛滿兩歲時,,母親又為我生了個弟弟,,不料在民國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的饑餓和時疫中,又和我唯一幸存下來的姐姐相繼天折了,。此,,父母對我特別關愛。捧若掌上明珠,,生怕再失去我這個寶貝兒子,,于是起了這個名字,,意味著長壽的意思。

父親剛剛開始記事的時候,,到處鬧饑荒,,跑土匪,人心慌慌,,不知終日,。附近的大戶鄉(xiāng)紳都跑到省城避難,略有點“光陰”的人家,,也都進了縣城,。祖父給人家拉長工,也就成了人家守護莊院的家丁,。父親成天跟著祖母挖野菜,,以便雜糠當膳用。

忽然有一天傳來消息說,,紅軍來了,。他們一個個都是兇神惡煞,比土匪還要兇狠,,見東西就搶,,見婦女就抓,說那是共產(chǎn)共妻,。于是大家跑起了紅軍,。祖母也不例外,帶著我年幼的父親,,成天東躲西藏,不敢見人,。

這樣提心吊膽地過了四,、五天,國民黨的部隊開來了,。就在河對岸的雞兒嘴附近,,與紅軍打了一仗,槍炮夾雜著飛機的轟隆聲,,整整響了大半天,,國民黨的部隊被打敗了。當天夜里,,祖父摸黑來到家中,叫祖母不要聽信謠言,到處亂躲,。說:“其實紅軍要比國軍好得多,他們雖然餓著肚子,,但不白拿群眾一針一線,。”祖父親眼看見紅軍找他打工的那家主人借糧,,因主人不在,,就按斤取了四五斗谷子,折算成白元,,寫了個條條一井放在主人的糧倉里,。聽說也有取了糧不給銀元的,,只寫個條子壓在空倉里,,但那是當?shù)氐氖?/span>富。

講著講著,,祖父的面色由晴轉(zhuǎn)陰,。他說:“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挨餓受凍,,走了兩萬五千里才來到會寧,,聽說一路連餓帶凍,死了好多人,。們隊伍里也有婦女孩子,,不知是怎么過來的?說著便到處翻騰起來,。祖母問他在找什么,,他說:“我看家里還剩多少糧食。”翻騰了一會,,只找出幾碗黑谷面和十五個雞蛋,。他猶豫了一會,就叫祖母燒水煮雞蛋,,說是要明天送給紅軍去。祖母說:“那是給孩子補身子的,。”祖父說:“雞還會下的,。

聽了祖父的話,父親年幼的心靈很受感動,忙著抱柴燒火,,幫祖母煮起雞蛋來,。第二天一早,父親死活不離地跟著祖父去給紅軍送雞蛋,,剛好趕上紅軍正在召開三軍會師大會,。

會場就設在縣城文廟前的空地上,主席臺臨時搭在大成殿的土臺前,,孔夫子圣座前的大拱桌也上了用場,,當了講桌。會寧縣城的城墻上,,紅旗招展,,鼓樂喧天,大街小巷,,人如潮涌,,紅星閃爍。歡呼鼓舞之聲,,如雷鳴般地響徹云霄,。還有許多臂佩紅袖章的紅軍戰(zhàn)士,正在忙碌熱情地招呼老百姓,。其中有一個紅軍小戰(zhàn)士,,甚至將父親抱起舉到肩頭上,讓他盡量能夠看到會場的一切景象,。還一邊指著主席臺上的人說:“那個濃眉大嘴巴的人是紅軍總司令朱德,,細條高大個兒的是前敵總指揮徐向前......”一一給父親作了介紹。主席臺上那么多人,,父親一時也記不了許多,。只記得還有陳庚、張國燾,、陳昌浩,、賀龍幾位紅軍高級將領。他們都在大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宜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過后,父親幼小的心靈受到感染,,問那個紅軍小戰(zhàn)士:“你們也要我當紅軍吧,?”小戰(zhàn)士回答說:“你還太小,拿不動武器,,打不了仗,。”父親說:“聽說你們隊伍里也有小孩?”小戰(zhàn)士說:“那是紅軍阿姨生下來就帶在身邊的,,他們家里再沒有大人照顧了,。等你長大了,我們一定會要你當紅軍的,?!?/span>

大會結束后,父親戀戀不舍地跟祖父回到家中,。那一夜,,父親興奮得連覺也睡不著,總提一些奇怪的問題,,連祖父也無法回答,。

過了幾天,紅軍離開縣城,,一直向北撤去,。國民黨的部隊緊緊跟在后面,不時跟紅軍打上一仗,,總是潰敗而退,,后來聽說紅軍渡過黃河,一直向前打去,。

過后的日子和往常一樣,,父親仍然跟著祖母,挖食野菜,。農(nóng)忙時候,,幫別人干些零碎活,母子兩人,,混口飯吃,。不到十歲,父親懂事了,,家里的零碎活,,再不煩祖母操勞。有時也給別人放牛羊,,做點簡單的家務活,,人家也會多少給點報酬,幫助貼補一下家庭的貧困生活,。

十七歲那年,,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祖父年近五旬,,由于長年勞累,,身體有所虧損,。漸露出老態(tài)來,有誰還會雇他做長工,?食口聚增,勞力頓減,,迫于無奈,,父親到當?shù)馗粦敉跻杉胰プ龉ぁ?/span>

父親自幼勤奮好學,他最大的愿望是也能夠象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上學讀書,。然而,因家境窘迫,,祖父無能為力,,始終沒能如愿。在王耀成家做工期間,,幸遇六老爺,,開始教他讀書識字。

六老爺原來家境較好,,也曾讀過私塾,,粗通經(jīng)文博覽子史,,后來因家業(yè)敗落,,迫教蒙童。自從有洋學堂,,無人再聘用教書先生,,才到王家替人拉長工。六老爺生性樂觀,,為人善良,,遇事好鉆研卻又通達世故,,能為人排難解憂,,兄弟間排行老六故被人尊稱為“六老爺”,,反忘其名,,并不是因為曾當過鄉(xiāng)紳或什么顯要地位的緣故。試想一個窮教書匠,,有什么地位堪稱老爺呢,?“老”是尊,“爺”是敬大概和老先生是同一個意思?,F(xiàn)在不做先生,,只好稱“老爺”,。他經(jīng)常給大家說書講故事以及為人處事等道理,,很受人尊敬,,父親敬如先生。六老爺見父親勤奮好學,,又愛動腦子,,就教他認字讀書。還為父親專門找了《三字經(jīng)》和《百家姓》,,不辭辛勞,,逐句講解。不到半月,,父親就能通讀,,又開始教《論語》、《孟子》等書,,對父親視若親生,。

父親在王耀成家打了半年的短工,辭退后,,又到馬家和家拉了三年長工,,全家人總算還可以吃飽肚子。父親是1949年正月結婚的,,1950年5月,,大姐已出生,全家七口人,,其生活費用的來源,,便成了父親的難題。至1951年,,天蘭鐵路招收民工,,于是父親先到甘谷縣的姚家莊參加了工作,后調(diào)至武山盤安鎮(zhèn),,任工程一區(qū)隊長,。父親在鐵路工作兩年,所得工資總共600元,,每月只20多元,,父親的工資作為家里的主要花費,是有些入不敷出,。當時的主要歷史事件是鎮(zhèn)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父親要求參加志愿軍,但因為是獨子,,沒有被批準,。

1952年年底,,父親回家探親,翻年準備返回鐵路,,但第三批——也就是最后一批土改運動開始了,。工作組常到我家來了解情況,調(diào)查全村的土地面積和人口,,開始定成分,,作評估,準備沒收地主的土地和多余財產(chǎn),,分配給貧、雇農(nóng)和佃戶,。父親也就主動地放棄了工作,,參加了土地改的評估和分配工作。接著是斗地主,、討血債,,銷壓反革命和土匪。分到財產(chǎn)時,,二姐也出生了,,我們家分得川地十畝,山坡地四十畝,,耕牛一頭,,各種農(nóng)家具十數(shù)件,糧食二千余斤,。人民翻身作了主,,不愁吃,不愁穿,,歡天喜地的過日子,。有了自家的土地,父親再也不為全家人的生計問題發(fā)愁了,。

來年春播,,開始搞起互助組。其實就是互相辮(方言)工,,以解決有些人家缺乏勞力和耕畜單調(diào)等問題,。我們家包括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和兩個姑姑,共有六人參加勞動,,是富有勞力的人家,,因此,,父親到農(nóng)場,也就是現(xiàn)在的試驗站當工人,,主要工作是飼養(yǎng)禽畜,。1956年元月申請加入預備黨員,同年6月轉(zhuǎn)為正式黨員,。此時大姑已出嫁,,哥哥也出生了,全家仍八口人,。

1957年7月,,父親被調(diào)到會寧縣商業(yè)儲運廠工作。這年年初,,開始大鳴大放大辯論,,發(fā)動群眾提意見,謂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起初群眾很熱情,的確給黨提了好多意見,。不久,,說這是右派分子向黨猖狂進攻,就大反起右派來,。工作之余,,便是開會揭發(fā)問題,批判右派言論,,將許多知識分子和給黨提意見的干部都劃成了右派分子,,戴上帽子,發(fā)流到農(nóng)場去改造,。面積之廣,,涉聯(lián)人數(shù)之多,就連四五個人的機關或單位,,必有一右派,,否則是運動搞得不徹底。因此父親感到大惑不解,,怎么叫人家提意見,,提了意見就被打成了右派?自此,,父親明白,給黨——說得確切點,,就是給某些有權威的人,,絕對不可以提意見,,他們就是黨的“化身”。

1955年至1957年,,是農(nóng)業(yè)走向合作化道路的三年,。初以自然村為基礎,建起了農(nóng)業(yè)合作社,,是合作化的初級階段,,不要地主、富農(nóng)參加,。配方式是:按各家入社土地核算,,耕畜農(nóng)具屬個人所有,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過懸殊,。但總收成顯得倒不如入社之前好,。第二年開始轉(zhuǎn)入高級社,以行政村為核算單位,,連地主富農(nóng)、家畜農(nóng)具一并入社,,按勞分配,。一年后便實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化,改鄉(xiāng)為公社,,行政材為大隊,,自然村為小隊(也稱生產(chǎn)隊),仍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力少者,,其生活水平顯然不如勞力多的人家。不久,,以生產(chǎn)隊為單位辦起了大灶,,社員稱之為“吃共產(chǎn)主義的飯”。僅僅兩年,,就不得不分灶立鍋,。然而卻無米下鍋。

1958年是個瘋狂的年代,。全社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去“引洮”,留下一些年輕婦女,,又都集中到華家?guī)X“修梯雕花樣”,,春播夏割,夏種秋收,,只好將學生的課堂搬到田間地頭上,,邊勞動邊上課,,美其名曰“工、農(nóng),、商,、學、兵大聯(lián)合”,。賴天公作美,,那年的確是個好豐年,可惜糧食都被糟蹋在地里,。八大二次全會會議上,,又確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和指導行動的“八字方針”,,提出要“趕英超美”,將鋼鐵產(chǎn)量定為1080萬噸,。后來又調(diào)整為1070萬噸,,被稱為“鋼鐵元帥”。而糧食產(chǎn)量則成十倍,、百倍,、千倍的往上翻,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將“衛(wèi)星”一下放到了小麥畝產(chǎn)10萬斤,洋芋畝產(chǎn)50萬斤的高空,??梢韵胂蟮玫剑€產(chǎn)10萬斤的小麥和畝產(chǎn)50萬斤的洋芋,,鋪在地里,,該有多厚一層啊,?可是被沖昏了頭腦的縣委書記楊和省委書記張,,根本不加思考,還將沒有放過這個數(shù)字衛(wèi)星的基層干部一律拔了“白旗”,,靠邊站去了,。剩下不多勞力,又都分派去“大煉鋼鐵”,。父親是工人,,被派往山西太原學習一個月,回來依樣畫葫蘆,也大煉起鋼鐵來,。家家的镢頭,、鐵锨、鐮刀,、鋤,、鏟和暫時派不上用場的做飯鍋等,全都頂任務交了“廢鋼鐵”,,將生產(chǎn)必需的工具一齊投放進“小土爐”,,煉成了一堆廢雜——燒結鐵。到了秋后收割期,,愛吹牛皮說大話的“先進派”,,還要繼續(xù)放“衛(wèi)星”,洋芋只好帶蔓拔,。到了來年春天,,經(jīng)凍干成粉的洋芋露出地面干裂后,雪白閃光,,也算是對暴殄(讀作tiǎn,,意為糟蹋)天物的回報。凡此等等舉足失措的浮夸之風,,謂之“大躍進”,。

一年后,即1959年秋季,,中央為糾正過左的錯誤而召開了“廬山會議”,。和大鳴大放時的“百家爭鳴”一樣,,先是提意見,,讓每個人暴露思想。真摯坦誠的彭大將軍,,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給中央上了一封“萬言書”,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會議的內(nèi)容一下轉(zhuǎn)變成了對“右傾翻案風”的批判斗爭,,便形成一條“以彭德懷為首的右傾翻案風”路線,將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一批中央委員和地方骨干牽連在內(nèi),受到了嚴厲的批判和處分,;周恩來也在“北戴河會議”上做了深刻檢討,。這樣一來,那些喜好功高的投機分子,更加肆無忌憚,,繼續(xù)吹毛求疵,,無所不用其極。

1960年元月,,父親被調(diào)到“萬頭豬”養(yǎng)殖廠當廠長,,于三月去北京參“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的雙革“成果”學習,有幸參觀了故宮,、北海公園,、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天安門廣場等名勝古跡和建筑,,半月后返回,少不了也要學習“雙革”做樣子,。

但在農(nóng)業(yè)方面,,由于虛夸造成的惡果,所有糧食都交了公購糧,,經(jīng)春播后,,倉無余粒,共產(chǎn)主義的大鍋飯,,再也無法支撐,。然而,各家的做飯鍋都交了廢鋼鐵,,想分也分不成,。既便分開,也是無米下鍋,。大家只好守著集體的大灶,,清湯雜野菜,維持不到半月,,人皆浮腫,,連活也干不成了。此時,,各地工程停辦,,“鋼鐵元帥”也下了馬,出外民工又全都返回,,更增加了許多食口,,最后連野菜湯也沒得喝,只能剝樹皮,、挖野菜以充饑腸,。然有人還開玩笑說:“別說畝產(chǎn)五十萬斤,,就是五百斤,恐怕也會撐破肚皮,,不至于天天空著肚子吃這樣的‘憶苦飯’,!”引得大家苦笑一陣。有人暗自懷疑:糧都到哪里去了,?沒有人在公眾場合說話,。而那些曾經(jīng)放過“衛(wèi)星”的人,一旦有新的口號或指示,,依然會熱情不減當年地繼續(xù)乘風作浪,。

我們?nèi)野丝谌耍瑒偤媚赣H又懷有身孕,。尤其是祖父和祖母,,原本年老體衰,經(jīng)此一凡折磨,,再也無法支撐,。幸好父親是工人,一月還有28斤面粉,,拿回家來,,另加調(diào)養(yǎng),幸免遭遇不幸,。

據(jù)官方透露,,全省”非正常死亡“的人口,竟達十三萬之多,。幸逢莊稼長得好,,轉(zhuǎn)眼已到麥收,人們邊收邊生食,,才渡過了困難時期,。后來人們將這一災難歸咎于“天災人禍”,是有些虧負老天爺,。回頭細想,,連續(xù)三年,,何曾遇過大旱不收的年頭,?待母親臨蓐,三姐出生三個月后,,生活才有所好轉(zhuǎn),。

災荒過后,大灶也解散了,,又恢復原來統(tǒng)一核算,、按勞分配的原則。小姑出嫁后,家中尚有七人,。祖父和祖母已年過花甲,,再也不能參加勞動。哥哥和三個姐姐,,最大也只十一,、二歲,唯有母親一人掙工分,,生活十分困難,。因此,父親被迫于1962年5月辭職回家,,也算是響應“為減輕城市負擔,,還鄉(xiāng)支援農(nóng)村”的號召。辭職時,,廠里給父親挑選了蓋一座房子所需的木材頂替了工資,,父親開心極了。當時各工廠的職工和機關干部家屬,,也被紛紛下放到農(nóng)村來,。父親回鄉(xiāng)后,擔任大隊支部委員和貧下中農(nóng)委員會主席,,雖然也算農(nóng)村基層組織的管理人員之一,,但也和其他社員一樣,靠干活掙工分,,也好多分點口糧,。生活剛剛開始有所安定,卻于1963年夏季,,“社會主義路線教育”開始了,。又是天天開會搞運動,主要是整頓農(nóng)村基層干部的“不正之風”,。當然還要防止地,、富、反,、壞,、右的破壞活動。自此把“路級斗爭”放在了首位,,無限上綱,,不斷擴大打擊面,鬧得人心惶惶,,無心于搞生產(chǎn),。只有五類分子及其子女,,才不敢亂動,老老實實地在勞動,。

就在這時,,我們家又新增了四姐。一家九口人,,住在半山坡的三眼窯洞里,,實在顯得太擁擠。父親就在山坡下選了塊莊宅地,,用擊圈子杵子將土砸成土塊,,箍了五眼新窯洞,打了一口水窖,,又修了一個大門,。這窯洞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居住方式,黃土層厚,,冬暖夏涼,,既經(jīng)濟又省事,兩三個月就可以完成,。翻年開春,,用父親單位給的木材建了一座上房,九月份便搬進了新居,。

由于人多勞力少,,又兼新建寓舍,家庭生活更加拮據(jù),。因父親曾在副食品加工廠工作過,,就主動和族內(nèi)我兩位叔伯家哥哥(梁占幫、梁新民)給生產(chǎn)隊做粉條,。于1966年6月16日,,五姐出生,全家共十人,,在生產(chǎn)隊里,,算人口最多的家庭。這時文化大革命已開展多半年,,學生到處串聯(lián),,直接干擾了生產(chǎn)。農(nóng)村一些青年和不安份守己的人,,也開始組織“戰(zhàn)斗隊”,,結幫拉派,,互相攻擊對方,。甚至在社教運動中認為“有問題”被隔離審查的對象,,搖身一變成了“造反派”,開始反攻倒算,,要求還他們”清白”,。生產(chǎn)隊至公社的工作陷入癱瘓。

接著“上海紅色風暴”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掀起一股從中央到地方針對“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奪權高潮,,到處都是“停產(chǎn)鬧革命”的口號聲。父親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民以食為天,,既然不生產(chǎn),,該拿什么養(yǎng)活生民?難道再不愿“超英趕美”建設社會主義了,?那么1959年的反“右傾”又作何解釋,?這豈不是“左傾”比“右傾”更可怕嗎?但只是想想而已,,卻不能說出口來,。試想在那個瘋狂的年月里,夫妻同床異夢者大有人在,,誰敢在公眾場合發(fā)表言論,?雖然說百分之九十五的群眾都是革命派,但由于派性作怪,,相互揪來斗去,,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的群眾都挨了整,,誰又能醒悟得過來,?待“三結合”領導班子革委會成立后,一向不敢亂說的地,、富,、反、壞,、右分子卻大難臨頭,,每場批斗會上,都是鋼鞭鐵棍交加而下,,渾身上下,,血肉模糊。哀嚎慘叫之聲,,不絕于耳聞,,真是慘不忍睹。而一向無所事事的打砸搶分子,,還覺得不夠痛快,。

在這次史無前例的運動中,,父親因辭職時單位頂替工資的木材,也被卷進去了,。親房中一位伯父竟然說那木材是父親利用職權貪污的,,因此也成了調(diào)查對象。受這股逆流的沖擊,,父親學習保健員,,在生產(chǎn)隊當保管員,并代管著村上的油坊,。再不顧充當大隊支部委員和貧下中農(nóng)委員會主席,。其實這些名堂早已被“造反派”的革命行動革除掉了。

文化大革命運動整整搞了十年,,直到清理“三種人”的整頓工作開始為止,,才算煞住了這股風。然而,,經(jīng)此十余年的破壞和糟蹋,,糧食連年減產(chǎn),人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1969年我的出生讓本來拮據(jù)的生活更加困難,,而又在同年7月一場大冰雹,秋田顆粒無收,,家家戶戶缺吃斷頓的情況就開始出現(xiàn),,我們家更不例外。這樣的日子持續(xù)到1970年下半年才有所好轉(zhuǎn),。此后,,整整吃了十年供應糧,人均每天八兩包谷面,,維持著半饑不飽的生活,。而我正好出生在這個困難時期,想必父母親為我的生存,,花費了不少心血,!

1974年至1975年,是父親最感悲痛和無助的時期,。祖父祖母相繼而逝,,家中更無長物理喪,只好草草了事,。父親除了對親人的痛切思念之外,,還有一家七八口人的生計問題,全都落在父親一人肩上。此時,,父親已四十多歲,,按理該過幾天舒心日子了??墒窃谌松缆飞峡嗝鼟暝?,奔波勞累了大半輩子的父親,,卻連妻兒的溫飽問題也都未能謀得解決,。這是多么大的悲哀,還有什么希望要付諸兌現(xiàn)的,?試想父親當時的心情該是多么復雜,,多么難過!

自從合作化以來,,一個運動接一個運動,,而且一次更比一次強大激烈,一直搞了將近二十年,,人民的生活怎能安定,?父親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呢?在黨的會議上,,試圖提出“將黨的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到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宏偉而遠大的目標上來,,仍然受到一些干擾,不能正常實施,。相反,,又從中央掀起了一股批“當代大儒”的高潮,將群眾再度拖入深澤爛泥,,使其失去了奮斗的方向和目標,。所有這一切后果,都是怎樣造成的,?人們心中非常明白,,然而,又有什么辦法,?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父親,,只好在沉默中忍耐著。

一直到黨的會議上,,鄧小平才大膽提出“先讓少數(shù)人富起來”的口號,,土地開始承包到個人,改革開放的政策也得以實施,。短短幾年時間,,人們的生活就超過了解放初期的水平。由此看來,要"超英趕美”,、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宏偉目標并不甚遙遠。困難的是來自各方面人為的破壞和干擾,,才使得我們的國家貧窮落后,。要把這些都歸咎于“自然災害”的人,無非是想混淆是非,,好繼續(xù)蒙騙群眾,,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實也難辭其咎,。

如今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回憶自己走過的艱難路程,父親說:“要是沒有鄧小平的英明決策,,不知道中國還是個什么樣子?只可惜你們的爺爺和奶奶再也看不到象今天這樣繁榮富強的景象,,享受不了如此美滿幸福的生活,!”父親說這話時,似在萬千感觸,。過了一會,,父親又滿臉幸福地說:“咱們家現(xiàn)在跟過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吃穿不用愁,,而且想吃什么就能吃得到,穿的更不必說,。近些年來,,在你們大家的支持下,我還到陜西的華清池,、兵馬俑,、法門寺,天水的麥積山,、仙仁崖,,寧夏的沙湖以及本省興隆山,、劉家峽等地旅游,。

父親的回憶是多么深刻,,使我們每個做子女的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如果沒有好政策,就永遠擺脫不了落后和貧窮的糾葛,。事實勝于雄辯,,僅僅二十年時間,,仿佛一個世紀的變化,,父輩們的經(jīng)歷,,我們還真有點不敢相信,。

不孝女梁玉榮拜錄

甘為孺子牛

——母親

母親于民國二十二年農(nóng)歷十一月八日(1933年),出生在會寧縣城一個小戶人家,,乳名禳生,,可見也是個命運不濟的家庭,。禳者解也,,去惡祈祥,,解除困厄之意也,。舅家姓貟,母親的尊諱芳蘭,。由于生活所逼,,在她還不到十歲的時候,舉家徒居貟家山,。年齡尚未滿十七周歲,,就和父親結了婚(1949年正月)。古書上說:“男子十八而冠,,女子十五即笄,。”在封建社會時期,,好象不算早婚,。自此之后,她的命運就和父親緊緊地綁在一起了,。大姐未出生,,父親參加了工作,家中五口人的生活重擔,,也就落在了她的肩上,。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就已經(jīng)成了家庭主婦,,現(xiàn)在看來,,還不過是個中學生。可是在那個年代里,,窮人的孩子誰能上得起學,?

母親出身于貧困人家,自幼養(yǎng)成了勤勞的習慣,。在家中既要侍奉公婆,,又要照顧小姑及孩子。豬,、雞,、牲畜,還得她喂養(yǎng),,地里的活也需她去干,,不要說辛勞,就連坐下來吃口飯的功夫也沒有,,經(jīng)常是邊吃邊干活,。有時累了或大家把飯吃完了,只好餓著肚了,。尤其是在生活困難時期,,常常會昏暈過去。就這樣起早貪黑,,一直干了三十多年,,直到改革開放的政策得以實現(xiàn)后,才算有了個出頭之日,。母親共生一男六女,,我們姊妹七人都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和喂養(yǎng)下,才一個個長大成人,。

先前有農(nóng)業(yè)社的時候,,由于人多勞力少,父親又不在家,,只有母親一人拼死拼活地掙工分,。到分口糧的時候,多一半時間是拿了口袋去,,又空著口袋回來,。有一次,她去分糧的時候,,別人卻用嘲諷的口氣問她:“你來干什么,?”。說這話的人竟然是自家的親房小輩,。人心之冷酷,,莫甚于此者,!母親只好含著眼淚回來。直到現(xiàn)在,,她提起這件事的時候,,還直抹眼淚呢。

1960年由于人為造成的災難,,那是舉國皆知的,。當時我們家共有八口人,母親恰又身懷六甲,。正當青黃不接的時候,,她還帶著我的姑姑和兩個姐姐,到處尋挖野菜,、掐苜蓿,,雜糠當膳。三姐出生后一小時左右,,由于夏末窯洞較涼,,母親恐怕孩子著了涼,便拖著虛弱的身子去燒坑,,不料一陣頭暈,,竟摔倒在院里,。幸好被祖母發(fā)現(xiàn),,及時得到救護,才沒有發(fā)生更嚴重的后果,。三天后,,她又拖著病體,到山上去找野菜,,一陣惡心,,便不省人事。不知過了多久,,待母親蘇醒過來,,發(fā)現(xiàn)辛辛苦苦挖的野菜撒了一地,她又一一揀起,,撩在衣襟,,掙扎著回了家。(這些都是父親作回憶時告訴我的)待六零年過后,,看看家里實在不行,,父親只好辭去他在儲運廠的工作。

母親過家非常儉樸,。粒米之炊,,必珍必惜,,不讓有一點點的浪費。我們兄弟姐妹七人,,衣著飲食自然成問題,,全憑母親省吃儉用,尚得溫飽,。早在生產(chǎn)隊背糧食的時候,,母親先把麥子捆好,然后脫去上衣,,反穿在胸前,,用光脊梁直接靠在麥桿上背負糧食。那滋味可想而知,,但她卻說:“肉皮磨破了還可以長好,,衣服破了不會再有?!?/span>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話,!但母親說這話時臉上卻還有著新發(fā)明什么似的那種喜悅。

母親不但過家仔細,,也很勤快,,非常愛整潔。每天天未亮,,她總是把家中里出外進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待大家起床之前,已將早飯做好,,然后喂豬,、喂雞,給牲畜填草,。等大家吃完早飯收拾了鍋灶,,就下地去干活,沒有一會閑暇功夫,。就是在農(nóng)業(yè)社的時候也一樣,。不管有多苦多累,白天在地里勞動,,晚上在煤油燈下給子女縫補衣服,,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穿得非常干凈整潔,。就連一塊補丁看起來也那么舒服,,難怪別人都羨慕我們。我們當子女的,,也以此為榮耀,。我曾經(jīng)常想:母親怎么會有那么好的精力,,從來不知疲倦,就是機器也有失修不靈的時候??!現(xiàn)在我才明白,別人七十多歲的母親,,在夜間能一覺睡到天亮,,而我的母親一旦閑下來,渾身酸痛,、手足麻木,,夜間睡不住的原因是年輕時太辛苦了啊。

母親非常疼愛我們,,特別在學習方面,,尤為關心。她曾教育我們說:“我是一個睜眼的瞎子,,不識一字,。你們可要好好學習,不要象媽媽一樣,,一輩子只能做苦力活,。”無論多忙,,母親從來不讓我們的學習有所間斷,。有時到了中午,她在地里多干了一會活,,怕我們上學遲到,,就一路跑回家給我們做飯。我想,,只有我們才有這樣甘為孺子牛而折齒的好媽媽!

有一部電影,,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母親可以照顧好四十個孩子,,而四十個孩子卻照顧不好一個媽媽?!毕肫鹉赣H的一生,,真叫人感到既痛心又內(nèi)疚。常言說:“子多母餒”,,這話一點不假,。母親給我們的實在太多,而她得到了什么呢,?只有付出——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而且給了無限的愛心,。雖說現(xiàn)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也不需要象以前那樣,再為我們操心了,,但她仍一如既往,,一會兒也閑不住。七十多歲的人了,,說不定在什么時候會悄然離我們而去,。然而,我們當子女的,,誰又能守在身旁照顧她呢,?有一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可我們竟連這一點都沒做好......

每當想起母親的時候,,不由人感到敬佩。她那任勞任怨,、甘為人梯的高貴品質(zhì),,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不孝女梁玉榮拜錄

后 序

我不過是一個農(nóng)民,,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既沒有上過學,又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所以從來就沒有要寫點什么的想法,。然而,固執(zhí)的小女定要我講述一些已經(jīng)過往了的事情,,說是寫成“回憶錄”,,給她(他們留個紀念。怎么寫,?我又不知如何下筆,。

為了不讓孩子失望,在她軟纏硬磨地糾葛下,,干脆將我一生的經(jīng)歷,,略加思索,就象填寫個人簡歷一般,,作一簡單闡述,,又對我的父母親作一凡回憶,純屬萬般無奈,。不料她竟將我“涂鴉不成畫”的片言只語錄了去,,結合史實,,成萬余言紀實性傳記,煩其夫兄修改,,感其不辭辛勞,。

時間荏苒,歲月如梭,?;仡櫼淹墓馐a,雖然好像是彈指一揮間的事,,但畢竟給人留下了不少記憶,。如今攬鏡自顧,已是白發(fā)蒼蒼,,八十的人了?,F(xiàn)在象這樣年紀的老人,比比皆是,,但在過去的年代里,,卻也很少?!叭松掀呤艁硐 甭?,原本是自然之規(guī)律,誰也得承認這個事實,。然而,,現(xiàn)在不同,“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大概是增福增壽的原因,。

我的一生,正好像一條大河,,曾經(jīng)歷過驚濤駭浪,、急流險灘,也經(jīng)歷過寬港平川,、柔風細漣,,最后披著西陽的余暉,帶著一身疲憊,,向那無垠的大海緩緩流去??刹皇菃??我這一生,曾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煩惱,;有生活的樂趣,,也有對人生的苦衷。有幸福,、有悲哀,,也有憧憬和失落??傊?,人生之酸甜苦辣,無不俱全,。

也對,,如今是人壽年豐,農(nóng)村早已擺脫貧困,,奔向小康,,我也進入了晚年時期。對此幸福安康的生活,,誰還沒有一絲半點的感慨,?就讓我回憶一下過去,也許還能折射出整個社會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最后仿古詩湊成兩絕句,,命之曰《老來感懷》,作為結束語,。

其一

臨崖古樹怕風吹,,滿面銀須未覺衰。

子女猶疑年老邁,,兒孫扶我伴相隨,。

其二

人活七十古來稀,年奔八旬誠有奇,。

為感嬌癡鶯宛語,,憶將往事示兒知

梁國基記


征文前期系列文字鏈接:

【0】“尋找會寧好兒女 德孝傳承耀家園 ”主題活動公告

【1】負重前行孝義天下的楊集鎮(zhèn)好嫂子楊歸明  ||  撰文  張德強

【2】扶  手  ||  撰文  劉發(fā)彥

【3】不離不棄的好媳婦王轉(zhuǎn)林 || 撰文  杰文

【3】紀錄片《山月情》:不離不棄的會寧好媳婦王轉(zhuǎn)玲 || 會寧電視臺王富祥攝制

【4】賢孝傳家 || 撰文  董建偉(女)

【5】傻婆婆 || 撰文  冉俠(女)

【6】愿愿 || 撰文  李效勤

【7】通安古城的孝女賢婿  || 撰文  董珍

【8】通安古城老人的傳奇人生  || 撰文  董珍

【9】通安古城榮獲道德模范稱號的老人   || 撰文  董珍

【10】感念母親   || 撰文  曹治中

【11】父親這輩子   ||   撰文   李耀勝

【12】新莊鎮(zhèn)寺寨村:“自強不息,,家庭和美”的最美家庭   ||   撰文   蘇統(tǒng)雨

【13】希望你老了也回老家來    ||   撰文   董禮

【14】母親的針線   ||   撰文   章之樂

【15】善緣 ——灣里小奶   ||   撰文  馬海云

【16】用平凡演繹真情,,用行動詮釋孝道   ||   撰文  王淑

【17】因愛而美   ||   撰文會寧婦聯(lián)攝影王興國

【18】“孝”在行動中   ||   撰文會寧婦聯(lián)攝影王興國
【19】會寧馬氏最美女兒馬淑彬女士事跡側記   ||   撰文 馬澤龍
【20】回憶我的母親   ||  作者   楊宗雄
【21】“懶”爹“秀”娘就是天   ||  作者   楊進榮
【22】真情難忘 永遠的“二嫂”  ||  作者  張潮
【23】奶奶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   ||  作者  尚鳳佳
大家都在看

這個秘密噢!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