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有功而宗有德,?!?/span> ——《禮》 有功,即奠基之功,;有德,,即守成之德,。 ——李賢注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去世后,,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廟號最早出現(xiàn)在商朝。 商人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廟號的基本邏輯非常明確:開國皇帝稱“祖”,,承嗣皇帝稱“宗”。 最初,,只有為王朝“立下大功”的皇帝才有資格有“廟號”,,進太廟。 比如歷時四百年的漢朝,,就只有六位皇帝有“廟號”——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廟號太祖,; 漢文帝 劉恒 廟號太宗; 漢武帝 劉徹 廟號世宗,; 漢宣帝 劉詢 廟號中宗,。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廟號世祖; 漢明帝 劉莊 廟號顯宗,。 (劉邦的廟號為太祖,,又被稱為“太祖高皇帝”。司馬遷《史記》中用了“高祖”一詞,,后流傳至今) 到了唐朝,,原本慎重嚴謹?shù)膹R號制度大為放寬。 除了部分亡國之君和短命皇帝外,,一般都有廟號,。 不過,“祖”和“宗”的嚴格區(qū)分還是保留了下來——唐宋都只有一個“祖”,。 盡管唐朝的天下一大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但李淵仍作為李世民的爹和晉陽起兵的主要決策者,仍被尊為大唐的“高祖”,。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縱覽歷史,,李淵也是唯一一個光芒完全被“太宗”壓制的開國皇帝,。 和大唐一樣,,宋朝也只有趙匡胤的廟號為“祖”。 宋太宗趙光義(原名趙匡義,,為避哥哥諱改稱“光義”)即位后,,極力推動北伐“幽云十六州”,多少也懷揣一點“拔高自己歷史地位”的私心,。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光義在滅掉北漢后,率宋初立國的十余萬精銳大軍北伐幽州,。 最終,,宋軍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附近)慘敗于遼軍大將耶律休哥。 趙光義負箭傷乘驢車南逃,,被后人譏笑為“高粱河車神”,。 此戰(zhàn),經(jīng)后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胤千錘百煉的宋軍開國精銳傷亡殆盡,,宋朝徹底失去了一統(tǒng)中華的希望,。 人人都有想要的東西,皇帝們也不例外,。 對于一名帝王來說,,史書之上允許你“燭影斧聲”,允許你“朝綱獨斷”,,這些都沒關(guān)系。 但“菜”卻是原罪,。 一旦擁有了王朝大權(quán),,就必須“為人民做一點事情”。 因此,,歷朝歷代但凡是想有所作為的皇帝,,身上的壓力都很大。 北宋初年北伐的失利,,不僅使趙光義失去了成為“X祖皇帝”的可能,,而且每每提起,他都被認為是大宋的半個罪人,。 終宋一朝,,有“宗”再無“祖”。 我們腦洞大開一下,。 如果趙光義是李世民轉(zhuǎn)世,,當年在高粱河大敗耶律休哥、北伐一舉滅掉遼國,,統(tǒng)一華夏,,那么宋朝很可能就會有兩個“祖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宋世祖趙光義。 中華民國建立后,,孫中山祭拜明孝陵 不同于唐宋,,明朝就有兩個“祖皇帝”——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 明太祖是沒有爭議的,。 連清朝的康熙皇帝每次南巡,,都必跪拜明孝陵,立碑“治隆唐宋”贊譽其功,。 對明太祖朱元璋的軍事才能,,后來有“同段位的人物”評價如下: “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span> 不過朱棣的廟號一開始卻并不是成祖,而是“太宗”,,即明太宗朱棣,。 直到一百多年后,嘉靖帝發(fā)動了“大禮議事件”,,才改朱棣的廟號為“成祖”,。 清朝比明朝又多了一個“祖皇帝”: 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世祖福臨 清圣祖玄燁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因為大清的前兩任皇帝沒能一統(tǒng)全國,,僅是“地方政權(quán)”,。 清朝遵循了元朝的先例。 忽必烈滅南宋統(tǒng)一全國后,,曾追尊鐵木真為“元太祖”,,而他自己則被后人尊為“元世祖”。 世祖,,往往是在王朝歷史上能夠“斷代”的皇帝,。 他們未必是政權(quán)的奠基人,但是都標志著這個王朝開啟新的時代,。 這個“新的時代”一般就是指從地方政權(quán)到一統(tǒng)全國,。 所以,滿清入關(guān)時期的皇帝福臨,,就被尊為“清世祖”——盡管真正的操盤手是攝政王多爾袞,。 真正憑借功勛成為太廟中“祖皇帝”的,是福臨的兒子玄燁,。 他被尊為清圣祖,。 在康熙任上,三藩平定,、臺灣收復,、新疆蒙古的敵對勢力被清除,,大清真正實現(xiàn)了王朝的完整統(tǒng)一。 文治武功,,康熙也幫助清王朝收復了前朝漢人的心,。 青年康熙朝服像 聊一個輕松的話題—— 清朝還有一個皇帝沒有廟號,讀者朋友們能猜到他是誰嗎,? 番外 “祖有功而宗有德,。” ——《禮》 有功,,即奠基之功,;有德,即守成之德,。 ——李賢注 在開始番外部分之前,,我們把篇頭的這兩句話再重復一遍。 已經(jīng)懂的朋友,,可以省下一塊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