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曹家渡附近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弄堂動遷,對曹家渡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
今天,,我依然記得它當(dāng)年繁榮的模樣。
在長寧支路口有家五角場飲食店,,窄小的門面,,簡陋的桌椅,可雞鴨血湯和生煎饅頭非常出名,。中學(xué)同學(xué)許同娣在店里煎生煎饅頭和煮雞鴨血湯,,我常和同學(xué)蔣耀華去店里吃雞鴨血湯,裝作與許同娣不認識,,她幫我倆先盛上一碗湯,,趁人不備,手腳飛快又稍加遮掩抓上一大把雞肫放到碗里,,雞肫沉到碗底,,排隊的人也沒察覺她的“小動作”,我與耀華吃出念頭了便常去,。同娣見之,,小聲嗔怒道“又來塌便宜了”。講歸講,,同娣的“小動作”卻照舊的,。她煮的雞鴨血湯,放點蔥花,,撒點胡椒粉,,那味道啊,好極了,。
雞鴨血湯店隔壁是年豐果品店,,天熱,有幾只大籮筐放在上街沿賣“8424”西瓜,,我經(jīng)常拎著籃頭拿著小菜卡去買定量供應(yīng)的西瓜,,我不會挑瓜,,營業(yè)員剪去菜卡一角后會幫著挑西瓜,他東挑西揀把西瓜拍得“乓乓響”,。揀好后,,他又會在西瓜上開個“小三角”,用小刀挑出來讓我看西瓜瓤是紅色的,,表明西瓜是熟的,。
年豐果品店挨著的是康美百貨店、食品店,、萬紅絨線店和堅美皮鞋店,、鐘表店、戰(zhàn)斗文化用品商店和劉裕昌陶瓷店,。平心而論,,學(xué)生時代去得最少的店就是鞋店,因為童年穿的鞋子全是母親手工納縫的松緊鞋,、圓口鞋和蚌殼棉鞋,。
我對戰(zhàn)斗文化用品商店充滿著好感。那是我童年買學(xué)習(xí)用品去得最多的地方,,我時常拿著墨水瓶去拷藍黑墨水,,買三分一瓶粘風(fēng)箏的膠水、刻花樣的蠟光紙,。每次新學(xué)期新書發(fā)下來,,我都要去買包書紙。最開心的是拿著父母給的零用錢去買彈子跳棋,、軍棋和飛行棋,。
曹家渡環(huán)島上不少商店今天仍然記憶猶新。
新華書店是我童年去得最多的商店,。我用賣掉橘子皮的錢去買連環(huán)畫。新書到手便坐在店門口的臺階上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
郵局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從小就喜歡集郵,常去那看看有什么紀(jì)特郵票發(fā)行,??吹洁]局一角有個須髯老者伏案幫人代寫信件,旁邊有人口述著,,那老者一手鋼筆字,,雋秀灑脫,讓我很是羨慕,,我便在手心上悄悄學(xué)著他的字,。
新華書店的隔壁是明聲無線電商店。專賣半導(dǎo)體收音機、臺式電子管等,。1978年,,我在農(nóng)場省吃儉用兩年,積存了二十元錢,,在店里買了一只“紅燈”牌半導(dǎo)體收音機,。從此,從田頭到床頭一直開著,,有時去食堂買飯的路上還拿在手里聽廣播,。這只半導(dǎo)體收音機伴我度過了農(nóng)場枯燥乏味的日子,難以忘懷,。
曹家渡有家大新照相館,。學(xué)生時代唯一有張著油色的照片便在此拍和著色的,我心急火燎地足足等了二十一天,。那時的照相館,,墻上掛著一張日期表,拍證件照,,放大照片,,著油色都是有工期的,明明白白地掛在墻上,。我為了早點看到自己的“彩色”照片,,隔三差五去問好了嗎?后來營業(yè)員都認識我了,。這張著油色的“彩照”,,我一直夾在塑料透明的票夾里。
照相館隔壁是健民浴室,,冬天,,常跟著哥去洗澡。脫下的衣服一大堆,,師傅手腳麻利地整理好,,一把丫杈頭就杈到頭頂上的鉤子上掛了起來。臨走時,,服務(wù)員會拋給你一塊熱氣騰騰的燙手毛巾揩面,。走出浴室,右側(cè)是一排閱報欄,,哥拎著一包換下的衣服,,總會站在閱報欄前一張張報紙看過去,我也踮著腳,,看著大多看不懂的內(nèi)容,。
健民浴室隔開一個弄堂的是大同綢布店,。我經(jīng)常會跟著母親去買布。那時的布店,,柜臺上都是一卷卷的布匹,,營業(yè)員手中拿著一把木制長尺,幫顧客量好尺寸,,在布的一頭剪一個小口子便兩手往左右一撕,,不會撕“歪”,也不會撕壞,。營業(yè)員收好鈔票,、布票后,用一個大夾子夾好,,掛到頭頂上的一根鐵絲上,,用力一擲,夾子“嗖”的一下直飛高高在上的帳臺,,有時營業(yè)員用力小了,,夾子在半空中停了下來,營業(yè)員會用丫杈頭把夾子刮到帳臺上去,。
大同綢布店對面是家中藥店,,店名我已記不得了。兒時經(jīng)常拎著籃子去長寧路476弄口的那家叫“泰山堂”的中藥店賣橘子皮,,穿著白色工作服的營業(yè)員不是挑剔橘子皮沒曬干便說是橘子皮太厚而拒收,,使我辛辛苦苦曬了幾天太陽的橘子皮只能倒在藥房門口。有一次,,我抱著僥幸心理,,拎著橘子皮去曹家渡這家中藥店碰碰運氣。想不到營業(yè)員僅挑了幾塊橘子皮手捏一捏,,鼻子聞一聞便倒在“天平秤”上稱起分量來,。這一刻,看到“起死回生”的橘子皮,,我的心別提有多激動了,。
中藥店隔壁是金沙江百貨商場。商場的盡頭住著幾家居民,,有近10家商店。中學(xué)同班同學(xué)費惠萍分配在商場賣羊毛衫和被單,。農(nóng)場戰(zhàn)友顧鴻耀“頂替”回滬要買件羊毛開衫,,我在商場找到費惠萍,給顧鴻耀便宜了三元多錢,,我倆開心得不得了,,便到環(huán)島上的滬西“狀元樓”飯店涮了一頓,,用掉了折扣錢。
滬西狀元樓隔壁有家工商銀行分理處,。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我還在此存過每月二元的“貼花”。到年底取出二十四元錢,,還有幾角錢的利息,。
在萬航渡路口弄堂內(nèi)有家“華光劇場”,在電影票非常緊張的那些日子,,在這里偶爾能買到“加座”電影票,。一種在一排座位的第一只位子邊上有個可收放的小凳子,沒有靠背,,價格僅是電影票的一半,。童年不少緊俏的電影,如《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等都是在“加座”上過足“癮頭”的,。
在長壽路口有家勝利日夜食品商店,全天二十四小時營業(yè),,這在當(dāng)時是非常少的,。我去對面的滬西電影院看電影總會去這家店買包拷扁橄欖、陳皮條或魚皮花生,。有時不吃飯看電影還會買條四角錢的云片糕,,一邊看電影,一邊一片片剝云片糕吃,。
隔壁有家長蓬文化用品商店,,緊緊挨著上街沿的,那柜臺里一排排,、一張張的歌曲和明星照片,,一分一張,我足足集了一厚疊,,是看到哥的皮夾子里夾著一張電影明星王曉棠的照片和一張馬玉濤的“馬兒啊,,你慢些走”的歌曲照片,引發(fā)了我的集藏念頭而一發(fā)不可收拾,,那時的明星照全是劇照,,白楊、王丹鳳,、秦怡,、祝希娟、謝芳,、楊麗坤,、于洋,、孫道臨、趙丹,、王心剛,、黃宗英我都收藏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