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75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9.15 【原文】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75.1“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老子對統(tǒng)治者的剝削和壓迫進行抨擊,。 上一章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統(tǒng)治者如果把自己當做民眾的天,,就會把民眾據(jù)為己有,,騎在民眾的頭上作威作福,用國家的暴力機器肆意生殺掠奪,,所以老子輕蔑地把他們稱作“居其上者”,。 老子強調(diào)君王要處下而不居上,第66章說“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那么如果君王高高在上會發(fā)生什么狀況,?老子對統(tǒng)治者的剝削和壓迫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 百姓為什么常常遭遇饑荒民不聊生,是因為在上的統(tǒng)治者吞吃的賦稅太多,,所以民眾才陷于饑餓,,故稱“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人民之所以難以統(tǒng)治,是因為在上的統(tǒng)治者政令繁苛,,喜歡有所作為,,所以民眾就難以統(tǒng)治,第65章也說“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稱“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人民之所以輕生冒死,是因為在上的統(tǒng)治者養(yǎng)尊處優(yōu),,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干凈了,,民眾覺得生不如死也就不怕死了,,所以就拼死起來反抗,第50章也說“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故稱“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
|
來自: 挑燈看劍AAAAA > 《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