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姓氏姓氏,,姓氏到底是什么? 在先秦時期,,姓和氏不是一個概念,,是分開的。 簡單來講,,姓和氏的區(qū)別是:姓用來別婚姻,,氏用來別貴賤。 姓是通過血緣來傳遞的,,比如,,往上搗十幾代,你的祖先姓什么,,那你自然和祖先同一個姓,。 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 姜子牙的祖先是炎帝,炎帝姓啥呢,? 炎帝姓姜,,所以,后人都以姜為姓,。 我們中國有上古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為什么都是女字旁呢,? 因為這些姓是從母系社會傳下來的,那個時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自然是以“女”為主啦,。 氏是通過分封來承襲的,。 炎帝之后的姜姓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一個叫伯夷(非商末伯夷)的人,,伯夷是大禹的臣子,,被分封到呂地,之后伯夷的后裔除了以姜為姓,,還以呂為氏,。 故姜尚又被稱為呂尚。 在那個時期,,平民有姓無氏,,有姓有氏都是貴族。 這個不難理解,,只有貴族才會有封地,,平民老百姓哪有那玩意。 即使如孔圣人,他也只有姓,,沒有氏,。 貴族男子,一般喜歡在自己的名前面加氏,,不喜歡加姓,。 仔細想想也情有可原,,加個氏不就顯得自己很牛逼嘛! 就像今天的英國,,一個名人能在名字前面加個“sir”,,不也是種光榮嗎? 所以,,姜尚一般被稱呂尚的時候多,,在很多后世的典籍中,都會用呂尚這個名字,。 《三國演義》,,徐庶走馬薦諸葛時說: “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 呂望是呂尚的別名,。 除了呂尚,,屈原同樣如此,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按理來講,,別人應(yīng)該稱他“屈原或屈平”,,最近有一些電視劇把屈原演成“羋原”,這就不太合適了,。 因為女性沒有繼承權(quán),,他們反倒是用姓多一點,。那個時候,女子姓名跟今天還是有區(qū)別的,名在前,,姓在后,。比如文姜、莊姜,、宣姜等等,,前面是她們的名字,后面是姓,。 這幾個姜家美女都是齊國的王室,,所以,他們用的是齊國的姜姓,;而非呂氏,。 忘了說一句,呂尚是齊國的首任諸侯君主,。 姓和氏確立之后,,一般不會改動,。 還拿呂尚舉例,前面提到,,呂是他的氏,,他的先祖伯夷被封到呂地,因此得來,。 后來呂尚因為輔佐周武王,,一統(tǒng)天下,他自己被分封到齊地,,也就是后來春秋時期的齊國,。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改變氏,,把呂改成齊,。 改氏的也有,,但不多。秦國就改過氏,。 秦國君主,,嬴姓,趙氏,。秦趙兩國的君主同宗同源,,都是嬴姓趙氏,。 有學(xué)者說,秦始皇應(yīng)該叫趙政,,不應(yīng)該叫嬴政,。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戰(zhàn)國末年,,秦趙兩國頻頻交戰(zhàn),,但是你秦國的君王還冠一個趙氏頭銜,這不影響士氣嗎,? 這就好比一戰(zhàn)時期,,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冠的是德國姓,和國民不好交代,,只好改姓“溫莎”,。 王室改姓,不列顛只是小弟,,兩千多年前的秦國也做了同樣的決定,。 他們把趙氏改為秦氏,以自己的國號為氏,。 為什么后來姓氏合二為一了呢,?姓氏合并源于分封制的崩潰,。 春秋爭霸,戰(zhàn)國兼并,,分封制名存實亡,,那么因為分封而來的姓氏制度就要發(fā)生變化了。 秦國改氏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許多諸侯國都是一家人,都姓姬,。 那打仗的時候怎么辦,,總不能都舉著印有“姬”字的大旗吧,這會傷到自己人的,。 所以,,這些人心里知道自己姓“姬”,,但對外都以“氏”為主,。 比如,晉國以晉為氏,,衛(wèi)國以衛(wèi)為氏,,魯國以魯為氏...... 久而久之,前面的那個姓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秦朝統(tǒng)一之后,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用來別貴賤的氏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只不過有的取了姓,有的取了氏,,總之姓和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姓氏制度。 如果說后世誰還有氏,,那就只有皇族了,,他們的國號就是他們的氏。 嬴姓秦氏,,劉姓漢氏,,李姓唐氏,趙姓宋氏等等,。 《水滸傳》里,,李逵說了這么一句話:你家皇帝姓宋,我家哥哥也姓宋,。 仔細想想其實這話其實也有道理哈,。 想不到目不識丁的鐵牛竟然一語道出中國姓氏的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