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如今自主品牌車型進步巨大,,這一方面除了體現在三大件外,更多是體現在設計層面,。今天,,我們就從外觀、內飾的設計上,,看看國產車如今的進步有多大,,而這進步,是自發(fā)圖強的結果,?還是靠著重金聘請的國外設計師所鑄就的,?其實往前撥10年會發(fā)現,在當時,,自主品牌落后的不僅是三大件和品控,,在設計上與合資品牌同樣差距巨大。這從當年的一些熱銷車型上也能看出,,比如當時的比亞迪F3,、吉利自由艦、吉利帝豪EC7,、奇瑞旗云3等車型,。這些車型在外觀上基本沒有設計感而言,并且受限于成本約束,,內飾也只是一味地追求簡潔化,,基本談不上豪華感。因此,,在那個時期,,為了壓低成本實現銷量的增長,很多自主車企采用的方法就是仿造,。而這方法也確實初見成效,,比如當時逆向開發(fā)豐田花冠的比亞迪F3,在外觀內飾上兩者極為相似,。而憑借著頗有豐田車型的設計,,以及更出色的綜合實力。在2009年,比亞迪F3也憑借著年銷量29.1萬輛,,力壓凱越,、捷達、桑塔納等車型,,成為了當年的轎車銷量王,。相比于10年前的不少合資車型,如今很多合資車型即使遮住車標,,同樣還是能通過家族化的特征,,判斷出是什么品牌。比如被很多人譽為“套娃”的大眾,,寶馬的“雙腎”前臉,,福特的“阿斯頓馬丁”前臉等。而自主品牌在當時的處境就好比無頭蒼蠅,,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設計方向在何處,。因此,像當時的吉利,,就有著如英倫XT4,、美人豹、中國龍,、熊貓等,,有著原創(chuàng)風格,但卻顯得造型迥異的車型,。在當時看來,,其設計風格混亂不堪。但時至今日,,如果把同一品牌十年前后的車型放在一起,,在遮住車標的情況下恐怕很多人認不出這是同一品牌的車型。這也是過去自主品牌混亂的設計風格,,到如今自家品牌設計風格成型的一種演變,。就好比如今作為國內尖端的幾家自主車企,如奇瑞,、長安,、吉利、哈弗等,,基本已經誕生了自家的設計語言,。即使在不看車標的情況下,在通過對車身外觀的觀察也能得知這臺車屬于哪個自主品牌,。例如吉利開啟3.0時代后,,誕生了博越,、博瑞、帝豪GS這類產物,,采用了大量如“水滴漣漪,、玉如意、西湖拱橋,、梯田”這類中國烙印的設計風格,。而旗下的領克的設計,則更為大膽奔放,,讓人過目不忘,。除了吉利以外,奇瑞如今同樣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設計語言,,比如瑞虎7 PRO所采用的“峰格設計”,。與過去的虎嘯式前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強調大氣豪華,,而這也讓奇瑞旗下車型一直有著獨特的個體特征。而長安也是在去年開始也采用了更為激進的設計語言,,而首款采用這種設計風格的車型便是長安CS75 PLUS,。這套來自于“御岳”的設計理念 ,如今已經CS75 PLUS,、CS55 PLUS,、逸動PLUS上所配備。除了這些以外,如今東風風行,、廣汽傳祺,、一汽奔騰等自主品牌,同樣也已經探尋到了一套自身的設計風格,。相比于過去眾泰,、陸風這類靠著抄襲才能擁有一個贏得消費的外觀,如今國產車已經可以通過自行研發(fā)折服消費者刁鉆的眼光了,。不過問題在于,,雖然口口聲聲稱之為“國貨之光”、“自主研發(fā)”,,但實際上,,我們時不時都能聽到這樣的新聞,如“xx設計師加盟xx品牌”,。前面的xx通常是國外某豪華品牌,,而后面的xx通常是國內自主品牌,。而這種例子其實并不少,如今我們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到的國產車,,其實有不小一部分就是出自國外設計師之手,。比如吉利汽車設計方面的領軍人物,就是沃爾沃和福特的設計師——彼得·霍布里,。如今不管是吉利3.0時代的博越,、博瑞等車型,或是Lynk&Co領克所強調的“都市對立美學”,,都是在霍布里的設計團隊手上所誕生的,。而嘗到甜頭的吉利自然沒有收手,在去年年初,,捷豹品牌量產車及SV車型設計總監(jiān)韋恩·伯吉斯(Wayne Burgess)已經離職捷豹路虎,,加入了吉利集團,擔任吉利英國設計中心副總裁,。而這也意味著未來吉利還會誕生新的設計語言,。除了吉利以外,長城同樣是海外設計師的一大受益者,。皮埃爾在2014年加盟長城汽車,,任長城汽車副總裁兼設計總監(jiān),而這位設計師的背景也是赫赫有名,,在2000-2014年間任職于寶馬集團,,先后主導設計了全新一代X5 M、X6 M等一系列車型,。而到了長城之后,,皮埃爾完成了主力車型H6的換代車型設計工作,奠定了哈弗未來的設計發(fā)展方向,。與此同時,,長城旗下高端品牌WEY的設計工作,同樣是由皮埃爾所主導的,。只不過,,如今皮埃爾已經離任,而所接替的是前路虎外飾設計總監(jiān)菲爾西蒙斯,。當然了,,如今國外設計師主導設計的自主車企遠遠不止這兩家,比如前寶馬,、馬自達設計師凱文·萊斯,,在2018年加入奇瑞汽車;前奧迪總設計師沃爾夫岡·艾格,,在2016年加盟比亞迪,。汽車提升產品力最快的方法,,不是投入大量金錢人才,同時存在巨大風險的技術研發(fā),。而是通過聘請有著成熟設計經驗的設計師,,通過外觀內飾的提升來打動消費者,從而打開銷路,,這也幾乎成了自主品牌如今的共識所在,。如今我們一提到自主車型,除了想到便宜以外,,往往還會想到設計出色,,內飾豪華感甚至比高價位的合資車更吸引眼球。而這樣帶來的銷量上漲,,也能通過反哺,,進一步催化核心技術的研發(fā)。在早先,,國內很多車企成立合資公司的初衷就是合資換技術,,在設計領域同樣如此。從已離職的設計師不難看出,,如奇瑞前設計師任職只有兩年,,長城前設計師任職也不過五年,,基本很難做到長期合作,。然而,設計并不只是一個人的工作,,以國外設計師為中心,,其實配套的還有一個設計團隊,包括外飾設計,,內部設計,,座椅設計,人體工學等,。雖然國外設計師的任期有限,,但卻奠定了品牌發(fā)展的方向,并且培養(yǎng)出了一批出色的本土設計師,。而這也相當于變相給車企內部培育人才,,為后續(xù)的設計之路做鋪墊。除此之外,,國內其實也有不少作品是由本土設計師所完成的,。比如在去年驚為天人的紅旗H9,并非出自勞斯萊斯的賈爾斯·泰勒(Giles Taylor)之手,。而是由中國設計師丁楊峰帶領設計團隊,,新車于2017年開始進行設計評審,,而賈爾斯·泰勒(Giles Taylor)2018年才加入紅旗。而紅旗H9的設計語言則來自紅旗概念車“紅旗E·境GT”, 前臉采用直瀑式的多幅式格柵造型,,配合橫平豎直的線條,,并且采用雙色車身涂裝。而流水式大燈和尾燈的獨秀,,則使得紅旗H9在保持尊貴大氣風格的同時,,兼具了一絲科技感。除了外觀讓人驚嘆以外,,紅旗H9內飾方面同樣營造了出色的豪華感,。采用了大量木紋、皮革和鍍鉻材質進行裝飾的同時,,還配備12英寸寬幅HUD抬頭顯示,、流媒體后視鏡、全液晶儀表,、大尺寸中控屏,,同樣是豪華與科技感并存。不僅是紅旗汽車,,如廣汽傳祺的設計師張帆,,此前在奔馳的研發(fā)中心擔任主設計師,參與開發(fā)了奔馳Concept A-Class,、新SL,、SLK、E-CLASS等車型的外型設計,。而在2011年起,,張帆就加入了廣汽集團,主導設計了傳祺GS4,、GS8等重磅車型,。而上汽集團的設計部總監(jiān),同樣是由本土設計師邵景峰擔任,。在1999年至2011年就職于上海大眾技術中心,,而后加入了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并且設計出“律動設計”理念,,成功運用到榮威RX5,、RX3、榮威i6等車型上,。從山寨到自主設計,,這其實也是如今自主品牌的一大進步,。如今我們買車不再看這臺車長得是否有面子,而是從獨立思考的角度看,,這臺汽車的設計是否有自己風格,。如今自主品牌的設計已經立足起來了,未來更期待的則是更多優(yōu)秀的自主設計師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