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明圖片) 據(jù)說前幾年大明星范冰冰來林州演出時在現(xiàn)場問臺底下觀眾:“你們林州都有什么好吃的啊,?”臺底下一幫年輕人中羞羞的爆出個聲音:“林州面疙瘩湯,。” 其實又何嘗不是呢?每逢陪朋友來林州旅游,,除參觀人工天河——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的秀美風(fēng)景,,總不忘點上一道——林州面疙瘩湯。每次都是幾個朋友吃到酒足飯飽,,望著店老板端上來的一大盆疙瘩湯顫抖著說:“武老師,,實在都吃不下了,再上這一大盆,,可咋整,?”我忙站起來分別給他們乘碗里,嘴里卻謙虛地說:“就是嘗嘗,,不礙事兒,!吃飽了心情好,就是喝了一肚子面糊,,腦袋又不會面糊,!”可朋友們一旦開喝,又怎么收得住嘴,,一會兒工夫,,那嚇人的一大盆林州面疙瘩湯便灌的一個個走不動了!記得小時候,,生病時娘總是做一碗粉條青菜面疙瘩湯,,根據(jù)口感或調(diào)以白糖或加油鹽醬醋,總感覺一喝病就好了,,現(xiàn)在想想還流口水,。娘說做疙瘩湯時筷子要朝著一個方向輕輕攪,不能來回攪,,那樣就成大面疙瘩了,。不但浪費糧食,口感還不好,。一邊攪一邊往湯鍋里下,,個頭均勻的面疙瘩三五秒就下到鍋里了,這樣做出來的面疙瘩均勻細(xì)小,,吃起來入口即化,,嗓子眼里像長了小手一樣,,剛到嘴里的面湯一下子就滑進(jìn)了肚子,根本來不及咀嚼,。和別人家的疙瘩湯不同,,娘煮的湯里總放足了泛紅的西紅柿,軟糯又有咬勁兒的小面疙瘩吸足了濃郁又開胃的西紅柿滋味,,一口口熱乎乎又酸溜溜的讓人停下不來,。數(shù)九寒天從學(xué)校回來,,坐在黃黃暖暖的燈光里,,一口暖湯,一口小面疙瘩,,一大碗暖暖的下肚,,是一種舒服又踏實的溫暖,曾經(jīng)是每次放學(xué)回家最期盼的晚餐,。林州面疙瘩湯的做法和別處略有不同:把西紅柿切碎下鍋翻炒,化為濃郁鮮香的番茄汁之后,,將面粉放到一個碗中,,用另一個碗盛一碗清水,再一點點澆在面粉上,,邊澆邊用筷子攪拌,,慢慢地一碗面粉就變成雪粒一樣細(xì)膩潔白的小細(xì)碎疙瘩了,此時在煮沸的鍋中放入自家做的純紅薯粉條,,與紅蕃茄,、綠蔥段、黃蛋花默契配合,,將小面疙瘩倒進(jìn)鍋中煮開鍋,,等面疙瘩熟了,把打散的雞蛋用勺子擋著,,細(xì)細(xì)地繞圈淋,,再把切好的荊芥小茴香蒜苗碎往鍋里一灑,這時候就該關(guān)鍵的一步了:別處疙瘩湯此時都是淋上少許香油提味,,林州疙瘩湯卻需要將切好的蔥花,、蒜末、姜末用勺子盛上少許食用油在火上爆香之后,,快速轟入面疙瘩湯中,,那一聲“磁啦——嗤”曾經(jīng)是兒時最最喜歡聽的天籟——林州話叫轟鍋。這樣爆出來的面疙瘩湯喝嘴里軟糯鮮香,,一點兒也不感覺油膩,,紅的番茄,,黃的蛋花,綠的菜苗,,一個個均勻的小疙瘩像是養(yǎng)在水中的珍珠,,盛一碗吃起來軟滑又筋道,清清爽爽,,正好解酒肉穿腸過中的膩,,大量碳水化合物也充分補(bǔ)充了身體所需。至今仍贊嘆設(shè)計疙瘩湯的人是最懶最聰明的,,居然不用去手搟面條就能吃到美味的面食,,還不用臟了手,用筷子這么一攪拌,,把剩菜往鍋里一到,,加入水和面疙瘩就是一頓,這實在是北方人聰明吃面的方法啊,。相傳很久以前,,一位老婦人去看望已嫁他鄉(xiāng)的女兒,到了中午該做飯時女兒卻犯了難,,按說母親來了該做點兒好吃的孝敬母親一番,,可母親來的突然走的匆忙,吃了飯就要往回趕路,,一來自己來不及準(zhǔn)備,,二來婆家的日子也過得緊巴,這可做點兒啥呢,?女兒靈機(jī)一動,,她把家里僅有的一點兒白面盛到碗里,加入丁點兒水,,用筷子攪拌成小碎疙瘩糊進(jìn)鍋里,,又搜尋一些土豆、蘿卜,、雞蛋,、大蔥、香菜等放入鍋內(nèi)煮熟后烹了一勺油花,,加入鹽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鍋不稠不稀香噴噴的湯飯,小心翼翼地端給娘親要娘親吃,,不料母親品嘗后贊不絕口,,女兒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母親問女兒這叫啥飯,,女兒說這是我來到婆家后學(xué)會做的飯,,名叫“疙瘩湯”,。前一段到某老鄉(xiāng)大姐在港區(qū)開的大飯店喝面疙瘩湯,居然感覺小面疙瘩還帶著一點筋兒道,,味道很是不錯,,最關(guān)鍵是都放涼了,剩下的那點疙瘩湯也沒有變成厚糊狀,,還是那樣清清爽爽,。于是特別感興趣就問一句,老大姐將我領(lǐng)到廚房讓大廚指著一個我家好多年前就有的帶著圓眼漏勺(北方所有超市都有賣的,,通常用來撈餃子和面條)說就是將面粉攪成糊狀倒到漏勺上用勺子背壓下去,,再倒到開著的鍋里就成了均勻的小面疙瘩了,至于比例,,他告訴我自己做一回就弄明白了,!此時,老姐暗暗推了我一下,,估計是有什么顧慮,,果然一出后廚就叮囑我:“兄弟,這可是人家的秘訣??!”這話說的真是是令人感激,她臨別還不忘告訴我在面碗里再放一個蛋清和面糊,,做出來的疙瘩湯不但顏色雪白,而且還有筋性,,口感更好,。原來如此,聽她說完,,我都不好意思了,,這可人家的秘方啊,!不過后來我就釋然了,,人家的酒店開三十多年了,也不指望一碗疙瘩湯致富不是,?看來人家完全有信心依靠其他菜品掙錢的,,林州疙瘩湯對于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點綴而已!??!回家后馬上試了一試,雖然不知道面糊的比例,,但試驗一次就完全掌握了:只是面糊一定要厚一點,,要用勺子輕壓才落下的程度,,面糊稀了落到湯里的就成了小片片了,口感不好,,賣相也不好,。喜歡清爽的可以只放清水,燒開鍋落入疙瘩,,用鹽和胡椒粉調(diào)味后燒開就可以關(guān)火了,,此時再放入蔥花蒜末姜末轟鍋后,就可以起鍋盛湯了,。其實疙瘩湯最主要的就是打疙瘩,,至于調(diào)什么口味的,那就看自己的喜歡了,。春節(jié)聚餐時妹妹告訴我,,她還吃過空心的疙瘩湯,學(xué)不學(xué)???其實,空心疙瘩湯是將冰塊用刨冰機(jī)刨成小碎粒之后,,撒上面粉滾動,,下到鍋里,冰化了里面就是空心的了,,對于我們家庭來說完全不用做這樣的噱頭,,因為需要的碎冰一定要用刨冰機(jī)刨成規(guī)格差不多的,對于我們小家庭很有難度,,還是買個便宜的帶眼漏勺做疙瘩湯,,那個空心疙瘩湯就不必了吧?其實,,面疙瘩湯的關(guān)鍵在于拌小面疙瘩,,水多了疙瘩很大不容易熟也不好吃,水少了湯會太稠,,面疙瘩拌好后就算大功告成一半了,。其他的,喜歡怎么吃就怎么做,,當(dāng)然,,面疙瘩拌好后最好馬上就下鍋,否則時間長了,,小小面疙瘩也會結(jié)塊兒的,,最好是水快燒開了再拌面,拌好以后馬上下鍋,。日常應(yīng)酬的余油時時纏繞著我脆弱的腸胃,,所以經(jīng)常還是想喝點稀的啥(尤其是酒后),,我不知道大家喝完酒都喜歡吃什么,反正我喝完酒后回家總感覺餓的狠,,都不知道喝酒時吃了些什么,,反正就是餓,這個時候只想來一碗湯面或面疙瘩湯,,一碗稠乎乎酸溜溜的面疙瘩湯,,比任何美味都強(qiáng)百倍,可以以連喝三大碗,,真是無上的享受,!周末買了一些馬蹄正吃的起勁,老婆忽然問女兒:“你知道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中的屠蘇是什么嗎,?”女兒想了想:“說不來,!”又吃了起來,老婆在一邊悄悄提示:“那個東西是你爸最愛喝的,!”女兒脫口而出:“是林州面疙瘩湯,。”哎,,把我氣的不輕的疙瘩湯,!我們這代人,從小生活在經(jīng)濟(jì)拮據(jù),、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記憶里的美味”已經(jīng)養(yǎng)成,雖然日常應(yīng)酬吃西餐或特色菜肴倒是不少,,但總感覺流于食新食異,,嘗嘗味道,真正喜歡的食物并不多,,在工作的匆匆腳步之余,做一鍋香香軟軟熱騰騰的面疙瘩湯(這種充滿鄉(xiāng)愁的食物)盛在桌上,,做給家里的老人,、小孩,讓溫暖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一碗代代心傳的面疙瘩湯,,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了。【作者簡介】:武新華,,林州人,,從事金融財務(wù)工作。喜好讀書寫作,、旅游攝影,,熱愛生活,,唯愿萬水千山走遍,品茶喝酒交友,,人生肆意笑傲,,文章縱橫捭闔足矣!然受格局,、水平所困,,只好閑暇時抒發(fā)一下小情緒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