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咸寒,,性澀多鈣,,重鎮(zhèn)安神, 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消瘰。 (一)傳統(tǒng)用法 牡蠣性微寒,,味咸,、澀,,入肝、膽,、腎經(jīng),。功效為收斂固澀,軟堅散結(jié),,重鎮(zhèn)安神,,平肝潛陽。本品咸澀微寒,,性寒能清熱補陰,,而有潛陽鎮(zhèn)驚之功;味咸,、澀,,又有軟堅散結(jié),收斂固澀之效,。 1.陰虛陽亢,,陽氣浮越的頭暈、頭脹,、目眩耳鳴,、煩躁失眠常與龍骨等藥配用。 2.遺精,、白帶可與龍骨,、芡實、山藥配伍,。 3.自汗,、盜汗常與龍骨、浮小麥等藥同用,。 4.瘰疬,、腫塊常與夏枯草、貝母,、昆布,、海藻等藥配用。 (二)用量標準 煎服10~30克,。 (三)施治鑒別 本品咸澀微寒,,在應(yīng)用中,一般潛陽軟堅多生用,;固澀多煅用,。本品與龍骨功用相似,故二藥常相須配用,,以治頭目眩暈及各種虛弱滑脫之證,。但龍骨長于鎮(zhèn)心安神,,所以能治癲狂驚悸;牡蠣功能軟堅散結(jié),,故可用治瘰疬結(jié)核,。這是二藥功用不同之點。 煅牡蠣功偏收斂固澀,,制酸止痛,,治療滑脫諸證及胃痛泛酸者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四)名醫(yī)絕招 高上林(西安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牡蠣主治汗證,、脅下硬痛、痰核瘰疬,、帶下證,。孕婦慎用。 牡蠣配伍用量為30~50克,。 治自汗,、盜汗,配生地黃,、黃芪各30克,,白芍20克;治脅下硬痛,,配柴胡15克,;治痰核瘰疬,配玄參30克,,清茶1撮,;治帶下,配山藥,、芡實各30克,,白果20克。 裴正學(xué)(甘肅省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生龍骨,、生牡蠣主治高血壓伴心悸,、頭暈、煩躁,、失眠,、多夢;全身各處之癥瘕積聚,;胃脘痛伴泛酸暖氣;婦科帶下病,。 兩藥常相須為用,,同具鎮(zhèn)驚潛陽,、軟堅散結(jié)、制酸止痛,、收斂止帶等功能,。生用最佳,煅則僅可外用,。 牡蠣配伍用量為重鎮(zhèn)潛陽用15~30克,;收斂止帶、軟堅散結(jié),、制酸止痛用15克,。 治全身各處之癥瘕積聚,療效最佳,,配伍三棱,、莪術(shù);治胃脘痛伴泛酸噯氣,,配伍烏賊骨,;治帶下病屬熱者,配伍蒼術(shù),、黃柏,,屬寒者,配伍烏賊骨,。 (五)臨床妙驗 失眠 胡國俊老師,,對腎陰虧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腎不交,,水火失濟之失眠、頭昏,、心悸怔忡,,用生牡蠣60克,附子3克,,生地黃20克,,黃連2克,生白芍15克,,阿膠10克,,雞子黃1枚,可以滋腎水,,降心火,,3劑效顯,5劑愈(《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8年4期)。 肺結(jié)核盜汗 曹青冰老師用牡蠣1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早晚分服,,連服3劑,,汗止后再服2~3劑,觀察肺結(jié)核盜汗10例,,7例有效(《江蘇中醫(yī)》1964年2.期),。 過敏性紫癜 孟全林老師每日用生牡蠣9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3次溫服,兒童酌減,。治療過敏性紫癜30例,,治愈.26例,未愈4例,,治愈時間平均7.93天(《臨床皮膚科雜志》1992年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