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亭在湖濱一公園“晚節(jié)流香'石碑對面,,歷史上頗有名氣,。 亭子位于西湖的湖濱段,“杭州西湖'的碑石就放在此附近,,可謂是進入西湖的第一站,。 古時此處原有黑亭,清代浙江總督李衛(wèi)重建射亭,。乾隆六次南巡來杭,,每次都在這里閱兵,所以有“亭灣騎射'之稱,,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2012年9月12日13時左右,,一次強對流天氣突襲杭州城區(qū),,西湖公園“亭灣騎射'景點集賢亭在狂風暴雨中倒塌,整個跌入湖中,,所幸無人員傷亡,。倒塌的集賢亭為2002年前后,西湖南線整治時重建,。 2013年4月28日完成重建開放,。 這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每天的傍晚時分,,這里一排都是“長槍短炮',。對于攝影新手來說也是很好的一個練習之地,就算去過N次,,也可以用不同的鏡頭和角度來詮釋,。 像集賢亭這種一堤加一亭的建筑風格,,我們往往在一些普通公園的水池里看到過。而在大湖上,,亭子要么建于水中央供休憩用,,堤會修建得長長的還會帶有美感的彎曲;要么立于岸邊用于臨水賞玩,,這是最普遍的做法,;要么就做成風雨橋的亭子。但像集賢亭這樣,,堤既不長,,亭子又不能休息,擋大風大雨的嘛,,不淋濕身子就算萬幸,。整個亭臺,純粹就是個空架子空擺設(shè),,縱觀國內(nèi)的湖山建筑都是極為少見的,。 這亭子的妙處,正是在這“空'字上,,園林藝術(shù)也叫“借景',,分得更細點叫“互借'。景在哪里,?站在亭子之中的游人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妙處,,無非就是西湖成千上百個觀景臺之一個嘛!而在亭子之外的攝影師的想法,,可就不一樣嘍,。 集賢亭有三“借'。 第一借,,借荷,。從岸上看,,亭子就像游弋在湖岸的仙鶴,或戲水流連,,或立于荷葉之上引頸高歌,,殘荷時節(jié)更是黑亭敗葉,頗有一番神韻,; 第二借,,是借遠處的寶石山和保俶塔。獨立在湖上的集賢亭,,很好彌補了廣闊的湖水與朦朧的寶石山之間的前景空白,,形成了船、山,、塔,、亭、人等幾個聚焦點,,為構(gòu)圖的飽滿提供了立體感和豐滿感,; 第三借,是借天借月借日借流霞,。湖景之美,,向來以晨曦、黃昏和夜色為最,。集賢亭的存在,,把天空與西湖之間不上又不下的尷尬給打破,形成了攝影師極其需要的“曖昧',。 圖:ANUO,、逗逗,、果珍,、小謝 展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