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藥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質基礎,而有效成分的質和量與中藥材的采集季節(jié),、時間和方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正如北方藥農諺語:“春采茵陳夏采蒿,知母黃芩全年刨,,九月中旬摘菊花,,十月上山采連翹?!蹦戏较募緛淼迷纾视小罢乱痍惗螺?,三月蒿子當柴燒”的說法,。 植物類藥材的采集 全草類 全草類藥物多在夏秋季節(jié)采集,。如車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帶根全草入藥,,需連根拔起全株。 葉類 植物生長茂盛的階段,,性味完壯,,藥力雄厚,最適于采收,,如荷葉,、枇杷葉、大青葉等,。另外,,荊芥、益母草,、紫蘇等,,入藥時割取植物地上部分。 花類 一般在花正開放時進行,,由于花多次第開放,,所以要分次采摘,采摘時間很重要,。 果實和種子類 多數(shù)果實類藥材,,當于果實成熟后或將成熟時采收。一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脫落,,種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牽牛子等,,最好在開始成熟時采取,;容易變質的漿果,,如枸杞、女貞子,、在略熟時于清晨或傍晚采收為好,。 根和根莖類 一般而言,植物藥的莖,、鱗莖,、塊根等,應于初春或深秋時采集。因為此時植物尚未萌芽,,或已柘萎,,其精華蓄于根部,藥力較足,。如瓜蔞根,、何首烏、丹皮等,。 樹皮和根皮類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間(即春,、夏時節(jié))剝取樹皮。 動物類藥物的采收 動物類藥材因品種不同,,采收各異,。其具體時間,以保證藥效及容易獲得為原則,。如桑螵蛸,、蜂巢應在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并用開水煮燙以殺死蟲卵,,以免來年開春孵化成蟲;鹿茸應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過時則角化,;驢皮應在冬至后剝取,其皮厚質佳,;小昆蟲等,,應于數(shù)量較多的活動期捕獲,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時捕捉,。 礦物類藥物的采收 礦物類藥材大多可隨時采取,。正如《本草蒙筌》所說:“莖葉花實,四季隨宜,,采未老枝莖,,汁正充溢,摘將開花蕊,,氣尚包藏,,實收已熟,味純,,葉采新生,,力倍。入藥誠妙,,治病方靈,。其諸玉石禽獸蟲魚,或取無時,或收按節(jié),,亦有深義,,非為虛文,并各遵依,,勿恣孟浪?!?/p> 如何保存中藥材 影響中藥質量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 影響中藥質量的自然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濕度,。如果沒有科學的保存,會受到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害蟲,、霉菌等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的影響,會導致中藥發(fā)生霉變,、蟲蛀,、走油、變色,、走味,、風化等,從而使藥材原有的活性成分喪失,。 埋藏貯存法 埋藏貯存法,。可用廣口瓶,、壇子等做容器,,同時準備好填埋物。無論哪種填埋物,,都需要用雙層凈紙將藥材包好置于容器內,,同時將填埋物下填上埋,密封,,使之與空氣隔絕,,防潮、防蛀,,并置于陰涼干燥處,。 酒精貯存法、低溫貯存法 酒精貯存法,。此法適宜保存含糖量高,、不易干燥的藥材,如枸杞子、桂圓肉,、當歸,、地黃、藏紅花等,。 低溫貯存法,。一般在—5°C以下的低溫條件下,即可殺滅藥材的害蟲,,防止霉菌生長,,多用于貴重藥材的保管與貯藏。如鹿茸,、人參,、熊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