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馬化騰的心中都有一個問題——基于社交的電商應(yīng)該是什么樣? 馬化騰沒找到的答案,,被黃崢找到了,。靠著一手低價拼團,拼多多在成立三年多,,擁有了4.19億用戶,,年GMV規(guī)模達到4716億,市值超過250億美元,,差不多0.6個京東,。 然而,社交電商并非拼多多的終局,。直到現(xiàn)在,仍然沒有人能準確定義這家市值超過250億美元的公司,。作為近年來二級市場為數(shù)不多帶有一級市場屬性的標的,,拼多多還在快速成長。 王興說,,接下來幾年,,是拼多多的黃崢和淘寶/天貓的蔣凡這兩個非常聰明人的較量。這話不假,。 因為阿里實在太強了,。在電商領(lǐng)域,阿里幾乎是個黑洞般的存在,。過去十年,,電商行業(yè)來來回回送走了多少過客,當當、拍拍,、亞馬遜中國等等...即使活下來的京東,、唯品會,表現(xiàn)也難言樂觀,。 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們天天在討論,,什么產(chǎn)品將顛覆微信。也沒見有人談起過什么東西能代替阿里,。與對手相比,,阿里極其豐富的商品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消費需求。 這些還只是看得到的,??床坏降氖牵⒗飿O強的調(diào)整能力,。論這個能力,,阿里是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里最強的,沒有之一,。 他們對競爭有著清晰的認識,,且尤其擅長長跑,等待對手犯錯,。要知道,,在充分競爭的行業(yè)里,絕大部分公司缺乏長跑能力,。你看京東熬了這么多年,,不還是沒有堅持住。 與阿里的對決,,是黃崢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戰(zhàn),。戰(zhàn)爭的結(jié)局,將直接決定拼多多未來的價值,。 本文對拼多多有以下幾個觀點: 1.拼多多的本質(zhì)是消費升級,,只是不同人群的消費升級。下沉市場人群的需求,,是過去電商發(fā)展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需求,也是拼多多的價值所在,。 2.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是商品SKU數(shù)量,。從這個角度上說,商品SKU數(shù)量最多的阿里,,是所有電商創(chuàng)業(yè)公司繞不過去的大山,,拼多多也不例外。 3.與阿里競爭的同時,拼多多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黃崢去解決,。比如,如何解決商品SKU不足的問題,;如何在更多品類和不同人群上證明其模式的成立,;如何在頭部、中部,、尾部的賣家做出抉擇,;以及拼多多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是電商,,還是娛樂工具,。 / 01 / 拼多多,4億中國人的消費升級 很多人說,,拼多多的成功,,是阿里給的機會,事實并非如此,。拼多多的崛起,,本質(zhì)上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故事。 當年淘寶以低價商品起家,,抓住的是大學生和一二線城市人群,。隨著中國城市化和經(jīng)濟發(fā)展,這群人的消費升級倒逼淘寶升級和天貓的出現(xiàn),,逐漸承接,,部分被京東和唯品會拿走了。 升級的方式是,,阿里不斷打壓淘寶小賣家,,扶持以品牌為主的天貓。不信,,現(xiàn)在你去淘寶上搜搜商品,,綜合、信用,、銷量等各種排序前三頁全是天貓。 阿里的選擇,,也不難理解,。同一體系內(nèi)的流量,很難做到既扶持天貓上的頭部品牌,,又保護淘寶的小賣家,。 事實上,阿里對下沉市場的嘗試從未停止過。盡管投入不少資源,,但始終收效甚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快遞不下鄉(xiāng),。過去,,由于農(nóng)村訂單太少,快遞大都是到集鎮(zhèn)自取,。 你也很難讓農(nóng)村大媽知道淘寶這個東西,,并學會用它,更別提使用支付寶了,。于是,,阿里選擇把教育下沉市場的事交給了時間。從當時來看,,這么做也沒什么問題,。因為如果沒有拼多多,這些人遲早都是阿里的,,時間問題而已,。 但讓阿里沒想到的是,他們接觸不到的人,,騰訊能接觸到,;騰訊做不到的事,黃崢能做到,。2018年微信活躍用戶達10.82億,,按2017年全國人口13.9億計算,滲透率達77.84%,。伴隨微信下鄉(xiāng)的,,還有紅包。 某種程度上說,,微信為農(nóng)村大媽提供了連接電商時代的高速公路,。 黃崢說,騰訊做電商失敗,,是因為他們將電商簡單理解為流量*轉(zhuǎn)化率=GMV,。 換句話說,用好騰訊流量也是一種能力,。京東,、唯品會顯然沒有這種能力。說到底,,社交關(guān)系才是騰訊的超強火力,,固定流量入口完全是對騰訊資源的浪費,。拼多多把社交關(guān)系盤活了,這才是利用騰訊資源的正確姿勢,。 中國的人群差異巨大,,遠遠超過絕大多數(shù)人的想象。在這個人均年收入中位數(shù)兩萬多塊的國家,,你一個月能賺2000元,,就能跑贏中國一半的人。 正如一二線的人不會明白月入不到2000元的感覺,,他們不會理解為什么一群老頭,、老太太大會有動力大清早坐公交車(老年證免費),從城市的一頭坐到另一頭的超市排隊搶購一斤便宜一塊錢的雞蛋,。 自然也不會理解,,為什么中國就是有那么幾億人喜歡康帥傅方便面、周住牌洗衣粉和粵利粵這些山寨貨,。 落到購物這事上,,不同的人購物,會受到不同的購物偏好的影響,,比如實用性,、品牌、價格等,,購買決策是非常復(fù)雜的,,其購物行為本身也不盡相同。 阿里,、京東的用戶不適合那些東西,,也不適合用拼單來獲客,因為他們的客戶不會為了幾毛幾塊而瘋狂發(fā)朋友圈,。 為了更好服務(wù)下沉市場用戶,,拼多多在購買操作上進行極大的簡化。比如,,商品呈現(xiàn)方式是推薦,,而不是搜索;移除了購物車,;用戶在拼多多上簡單劃下,,搜索、下單只要30秒,。 換句話說,,拼多多成功的關(guān)鍵,是真正理解了下沉市場,。借用微信的流量,,通過拼團找到下沉市場的人,提供其需要的商品,,并創(chuàng)造了適合他們的用戶體驗,。 而農(nóng)村市場買家、賣家的增加,,也讓以前不愿意深入農(nóng)村的快遞公司愿意“下鄉(xiāng)”了,,拼多多4塊錢的小商品都敢包郵,可見單量有多么巨大,。 從本質(zhì)上講,,拼多多做的事和阿里、京東是相同的,。拼多多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目前阿里、京東等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坝袥]有”和“好不好”都是消費升級,但只是不同人群的消費升級,。 / 02 / 逃不掉的阿里“引力” 廣義相對論里說,,當物體的質(zhì)量足夠大,會造成時空的彎曲,。好比在厚厚的軟墊上放一個大鐵球,,鐵球越重,周圍的東西越容易陷進鐵球壓出的坑里,。 這東西,,看得見的叫黑洞,看不見的叫阿里,。過去二十年,,中國電商這個大坑埋了多少英雄豪杰,當當,、拍拍,、聚美優(yōu)品、亞馬遜中國,,無一例外,。 2017年面對央視采訪時,被問及誰是你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時,,大強子的回答干凈利落,,馬云。這何嘗不是當當網(wǎng),、唯品會們的心聲,! 就說當當網(wǎng)的失敗,,誰說和阿里沒有半點關(guān)系。也難怪,,李國慶會有一種和劉強東英雄惜英雄的感覺,。 如今,規(guī)模大如京東的日子也沒好過多少,,月活用戶增長緩慢,,重資產(chǎn)的自營模式弊端盡顯。而唯品會,、考拉這些獨立電商網(wǎng)站,,說白了就是“大號天貓店”,很難更進一步,。 要么規(guī)模起不來,,要么被阿里擊敗,仿佛成為電商創(chuàng)業(yè)者的宿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和電商這個生意有關(guān)。 電商是貨和人匹配的生意,。電商的本質(zhì)是,,提供足夠豐富的商品,將這些商品充分有效展示出來產(chǎn)生購買行為,。 所以,,從根本上講,電商能不能做成,,就看它提供的SKU豐不豐富,。SKU豐富的平臺打開頻率最高,最能吸引顧客,,顧客流量多了自然也就吸引商家,,形成正循環(huán),最終戰(zhàn)勝品類不豐富的平臺,。 你要清楚一點,,這里的SKU并不是簡單的堆積SKU的意思,是先積累了足夠多的有效SKU,,形成買家賣家互相促進的生態(tài),,從而形成了壁壘。 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分化極其嚴重,,京東,、唯品會等諸多自營電商,只能代表“部分需求”,,不可能像平臺模式那樣滿足全需求,。 自營電商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會將一部分增長希望寄托在拓展平臺業(yè)務(wù)上,可是由于先天就是部分需求,,用戶群體有限,,平臺的吸引力,相對于全需求的淘寶小太多了,,于是平臺業(yè)務(wù)進展也相當緩慢,不能破局,。 這也是為什么京東后來大力發(fā)展第三方業(yè)務(wù)和投資唯品會的原因,。 所以,誰能在中國電商行業(yè)成為主導,,平臺模式和自營模式不是核心,,最后還是看誰能提供更多的商品。 事實是,,美國B2C的亞馬遜做得好,,中國C2C起家的阿里做得更好,這當中自然有國情的區(qū)別(比如快遞體系,、低價商品供給),,更重要的是阿里和亞馬遜SKU最齊全,規(guī)模最大,,顧客和商家互相促進,,網(wǎng)絡(luò)效應(yīng)很強。 正如阿里,,買家增速高于其他電商,。亞馬遜也在最近兩年形成了對其他電商持續(xù)擠壓的局面。兩者從本質(zhì)上講別無二致,。 所以,,但凡在電商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誰都無法逃脫阿里“引力”,,拼多多也不例外,。 / 03 / 黃崢需要回答的問題 與阿里競爭的結(jié)果,將直接決定拼多多未來的價值,。 這一點,,黃崢很清楚。 很多人質(zhì)疑拼多多去年四季度的銷售費用高于營業(yè)收入,。但是你要明白,,電商可不單單是個流量生意。 對于任何一家電商來說,,找到適合的用戶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次,,用戶的購買頻次、消費金額,、用戶評論口碑和有效SKU也都需要時間來培育,。 過去,阿里和京東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來做這個事情,。但如今,,阿里顯然不會給拼多多這個時間,黃崢自然也很清楚,。在未來充滿很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如果花點錢能給拼多多燒出點戰(zhàn)略縱深來,自然再好不過了,。 除了培育用戶,,在這場戰(zhàn)爭中,留給拼多多的問題很多,,需要黃崢給出答案,。 首當其沖的就是SKU。拼多多的拼團模式適用的品類相對受限,,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其3C產(chǎn)品的缺失,。不信,你看看筆記本電腦在拼多多上的銷量就知道了,。 這也是為什么拼多多偏偏選擇iPhone品類進行補貼的重要原因,。除了培育用戶的消費習慣,提升GMV外,,彌補其在3C產(chǎn)品上的無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拼多多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平臺上四季度iPhone銷量達到前三季度總量的五倍,。第四季度整個手機銷售額中,,iPhone占了一半。 換句話說,,拼多多未能在廣泛的品類證明它的模式,。SKU的缺失會帶來兩個結(jié)果: 1.拼多多無法向其他消費人群滲透。以智能電視為例,,當在拼多多上,,這個品類銷量最好的是400-500元智能電視的時候,你很難想象一二線城市的人群會來這里買智能電視,,以及其他任何家用電器,。 2.無法滿足下沉市場進一步消費升級的需求。簡單來說,當下沉市場的用戶想要獲得更好的商品時,,甚至有品牌意識時,,拼多多是否能滿足這些需求。不排除拼多多弄了半天,,最后全給阿里打工了,。 另外,從目前來看,,拼多多宣傳的C2M還只停留在口頭上,,真正執(zhí)行起來效果未知,能否支撐拼多多的商業(yè)模式也未知,。至少就歷史與現(xiàn)在看,,阿里取得了長期成功,不是靠反向定制,;同樣拼多多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也不是靠反向定制,。 而且B端能玩的品類其實是很有限,,中國很多品類已經(jīng)升級成品牌認知的階段,類似標品的空調(diào),、手機這些,。 以上對拼多多的邏輯,是建立在下沉市場可能進一步消費升級的假設(shè)上,。但你有沒有想過,,現(xiàn)在拼多多拿下的可能絕大多數(shù)是不能升級的人群。比如美國的Wish,,靠著低價快速拿下了黑人和拉美人群,,但也沒法升級成Amazon。 如果說,,SKU的缺失,,是拼多多是用戶的選擇上難題。那么,,在商家的選擇上,,拼多多可能同樣會面臨和阿里一樣的抉擇。 具體而言,,同樣品類的商品,,阿里選擇將一個品類流量只集中給到頭部商家。目前拼多多的策略是扶持長尾的商家,,換來的結(jié)果是價格便宜,,性價比高。 但長期來看,拼多多這樣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以廣告為主的收入結(jié)構(gòu),,必然會在某些品類上產(chǎn)生頭部商家,,甚至新的品牌。這個時候拼多多應(yīng)該如何選擇,? 因為無論再怎么“匹配”,,拼多多總是要在頭、肩,、腰,、尾商家上做出選擇。這個有點像直播行業(yè),。那么,,拼多多的賣家生態(tài)究竟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 不過好在,,淘寶現(xiàn)在看起來也不太可能吃掉整個市場,,因為它的流量無法做到同時扶持同品類的天貓和淘寶小商家。也正因為如此,,阿里并沒有在淘寶特價版上投入很多的資源,,下載量非常可憐,。 除了這些,,在低價情況下,拼多多如何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需永遠維持在極低標準之上,,因為一旦出問題,,以拼多多的銷量,就是惡性群體事件,。 回答了上面的問題,,黃崢將呈現(xiàn)一個更加清晰的拼多多。它,,可能是全國最大的農(nóng)貿(mào)市場,,可能是全國最大的十元店,也可能前兩者皆有,;又或者是一種特殊的娛樂工具,。但大概率不是Costco加迪士尼。 畢竟,,來自西方的故事實在太過魔幻,,一點都不適合阿姨大媽熱愛的拼多多。 |
|
來自: 讀懂財經(jī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