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要到了,但是比起三伏天,,最近更熱門的是三伏貼。7月2日,,至誠金方中醫(yī)館開展了今年三伏貼第一貼的開貼活動,,吸引了不少街坊到場支持。 此前,為推廣三伏貼這一傳統(tǒng)中醫(yī)特色療法,,為街坊們送福利,,至誠金方推出免費貼三伏貼的活動,收到熱烈反響,。 在開貼當天,小編隨機采訪了一部分街坊,,其中不少人表示經(jīng)過前些年的三伏貼治療,,冬天咳嗽、怕冷,、易感冒等癥狀都有所緩解,,果然三伏貼受歡迎是有原因的。 三伏貼與三伏天 “三伏貼”,,即是在三伏之時進行的穴位貼敷療法,,以“內(nèi)病外治”、“冬病夏治”,、“天人感應”等中醫(yī)理論為基礎,,在臨床治療方面收獲到了不錯的療效,,尤其是在防治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方面,可用于治療哮喘,、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以及預防感冒等,。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溫度最高,陽氣最盛之時,,此時,,人體陽氣趨于體表,,皮膚松弛,,毛孔擴張,,藥物更易滲透肌膚,刺激穴位,,使藥物直達患處,,進而強壯陽氣,,驅(qū)散內(nèi)伏寒邪,以達到清肅肺氣,、補腎健脾,、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調(diào)節(jié)臟腑、治病強身的功效,。 三伏貼與天灸 隨著三伏貼的推廣,,不少人都會選擇在三伏天進行天灸治療,,坊間也常把三伏貼與天灸混為一談,,事實上二者并不能等同,。 “三伏貼”療法,源于清代,,清代名醫(yī)張璐在《張氏醫(yī)通·諸氣門·喘篇》中的記載,被認為是現(xiàn)代三伏貼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天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凈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麝香半錢,,杵勻,,姜汁調(diào)涂肺俞、膏肓,、百勞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天灸的歷史比三伏貼要長許多,,早在戰(zhàn)國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薊”(芥子泥)敷“中頗”(百會)發(fā)泡,以治療毒蛇咬傷的記載,。而“天灸”一詞最早可見于南北朝宗懔撰著的《荊楚歲時記》,,書中云:“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點頭額,,名為天灸,。” 天灸,,又名自灸,,是一種非火熱灸法,以藥物涂敷于穴位上,,使局部皮膚起泡或充血,、潮紅,,以達到灸療目的的一種灸法。而在三伏之時進行的天灸治療,,才是三伏貼,。 三伏貼選穴 三伏貼所選穴位多以肺俞、大椎,、膻中等作為基本處方穴位,。 肺俞,主治咳嗽,、氣喘,、胸滿、背痛,、潮熱,、盜汗、骨蒸,、吐血,、鼻塞等中醫(yī)辨證屬肺相關的病證。膻中,,為心包募穴,,又是八會穴之氣會,是宗氣會聚之處,,具有調(diào)理人體氣機的作用,。大椎為人體諸陽經(jīng)的交會穴,具有振奮人體一身之陽的作用,。 此外,,定喘、心俞,、膈俞、膏肓和腎俞等穴位也是三伏貼的常用穴位,。定喘為經(jīng)外奇穴,,善治咳喘。腎俞,、脾俞和心俞是腎,、脾、心三臟的背俞穴,,也是治療相關臟器疾病的重要穴位,。膏肓是治療久病虛損的保健要穴。 三伏貼用藥 冬病夏治的三伏貼,,常以白芥子,、細辛、甘遂和延胡索等作為基本藥物進行配方。 白芥子辛散溫通,、豁痰利氣,,外用刺激性較強,且具走竄之性,,善治“皮里膜外之痰”,,引諸藥入里。細辛發(fā)表散寒,、溫肺化痰,。延胡索性味辛、苦,、溫,,具有活血、利氣,、止痛之效,。甘遂性味苦、寒,,具有瀉水逐飲的功效,。 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生姜汁、麝香,、麻黃和肉桂等,。貼敷時局部涂抹姜汁,具有溫肺止咳,、驅(qū)散寒邪之功,,并可促進諸藥之性透過皮膚滲入脈絡發(fā)揮藥效,起到透皮,、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麻黃性味辛溫,具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肉桂性大熱,,辛,、甘,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的功用,。 此外,,白芷,、冰片、半夏,、萊菔子,、蘇子等藥物也常被用于三伏貼中。 三伏貼時間 三伏貼,,自然應是初伏,、中伏、末伏各一貼,,一共三貼,,但為了提高和鞏固療效,常在伏前,、末伏前各加上一加強貼,,以達到更好的治病防病之效。三伏貼也不是必須要在開貼當天進行,,只要在對應的時間段里完成敷貼,,均能收獲療效。 目前伏前的加強貼已進入收尾階段,,錯過了開貼的朋友要抓緊了,,以下是2019三伏貼時間表,有需要的朋友可要記好了,。 2019三伏貼 貼敷時間 伏前:7月2日(已結(jié)束) 初伏:7月12日 中伏:7月22日 加強:8月1日 末伏:8月11日 *溫馨提示:如漏貼可于后一天補貼,。 注意事項 三伏貼雖好,卻又不是人人適宜,,比如有濕熱證,、陰虛證等的患者。此外,,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1)貼敷時間并非越長越好,,據(jù)不同病證、穴位,、藥物,、患者體質(zhì)等情況,貼敷時間要求會有所不同,,請遵循醫(yī)囑進行貼敷,按時揭下,。
◆ 被東洋用到極致的國粹妙法:查腹知內(nèi)病,,腹為生之本 ◆ 相信中醫(yī)卻不用中醫(yī),?中成藥“說而不明”有多尷尬 版權(quán)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