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法則丨第六講 中醫(yī)診法講究“望,、聞、問,、切”,,為什么要把切脈放在最后? 為什么祖?zhèn)髦嗅t(yī)不教脈診呢,?我的祖父當年告訴我,,說“人身無氣,不足以言脈診之精微”,。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一個學醫(yī)的人,,自己身上沒有真實的氣機傳變的感受,,最好不要觸碰脈診,否則就會務于精細但卻失去了方略,。 學習中醫(yī)應該從宏觀入手,,在微觀上努力,切不可一開始入手就于其精微之處多費心思,。這也是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給大家講的,,不要上了科學的當。因為科學是文化發(fā)展的必然,,先要掌握文化,,然后才能鉆研科學,也就是說,,先要掌握了道,,然后再精研術,術以載道,,這個方向才是不會錯的,。 望、聞,、問,、切,把望放在第一,,而切放在最后,,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望而知之謂之神,切而知之謂之術,。李時珍父子在寫《瀕湖脈學》的時候,,也著重強調(diào)了脈診只能作為診斷的輔助手段,,不要作為主要診斷手段。 這些年我們對于中醫(yī)的解讀其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大的偏差了——總是認為不切脈就好像沒有看過中醫(yī)一樣,,這其實是進入了很大的誤區(qū),。尤其是作為初學者,沒有基礎的學習中醫(yī)的朋友們,,不要輕易去觸碰脈診,,容易把你領進死胡同;本來學醫(yī)的熱情,,會被這浩繁的脈象搞得一塌糊涂,,多少年你也走不出來。 脈診就如同諸葛亮的知人七章一樣,,是必須要依靠主觀來進行判斷的,。 因為不管是呼吸、脈象,,都是以診脈人作為標準去進行判斷的,,所以如果診脈人身體本身不健康,是沒法進行準確的診脈工作的,。也就是說,,診脈之人首先要做到六脈平和,才可以診出非??陀^的脈象,。可是大家要知道,有句老話叫做“六脈平和,,非仙即妖”,,就這一條就不知道難死了多少大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