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由邑人王匡,、王鳳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大起義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起東漢王朝,,史稱綠林起義。王匡,、王鳳作為此次農民大起義的首領而名揚天下、彪炳史冊,而漢光武帝劉秀也趁勢成就中興大業(yè),,為一代偉人。那么,,綠林起義與光武中興究竟有何關系呢,,本文考據(jù)歷史,,試圖說明一二,。綠林起義的爆發(fā),源于王莽篡政,?!稘h書》載:王莽是西漢第八代皇帝宣帝劉詢的兒子漢元帝劉奭(shi)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是西漢后期外戚專權的始作俑者,。王政君出身世家,其祖父王賀,,是武帝時的繡衣御史。父親王禁是廷尉史,,生四女八子。四女依次為長女王君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政力,、四女王政弟,。八子依次為王鳳、王曼,、王譚、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王鳳、王崇,、王政君為同母李夫人所生。王政君初嫁東平王劉宇,,尚未過門,劉宇去世,。王禁很憂心,,叫卜者看相,卜者看后說此女今后大富大貴,。王禁很高興,,請老師教授琴棋書畫,,十八歲那年送入掖廷為宮女。當時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良娣病死不久,,宣帝就命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擇。劉奭無心選妃,,在母后的一再逼迫下,,隨手一指,,選出一個嬪妃,這個嬪妃就是王政君,。王政君侍奉不久,就生了一個兒子劉驁(ao),宣帝封為皇太孫,。宣帝死后,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立王政君為皇后,,劉驁為太子,。王政君的父親王禁位“特進”,,叔父王弘為長樂衛(wèi)尉。公元前42年,,王禁去世,謚頃侯,。長子王鳳嗣侯,為衛(wèi)尉侍中,。前33年,,元帝去世,,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王政君為皇太后,,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又封王崇安成共侯,、王譚平阿安侯,、王商成都景成侯、王立紅陽荒侯,、王根曲陽煬侯,、王逢時高平戴侯,,世稱王氏一門五侯。五侯當朝,、王鳳專政,,把持朝廷。王鳳執(zhí)政十一年,,于公元前22年病逝,。王鳳在病中時,侄子王莽侍奉在側,,深得王鳳贊許,,臨死時向成帝推薦了王莽。王莽的父親叫王曼,,早死,,王政君憐憫他,對他格外優(yōu)待,,封為新都侯,。王鳳死后,王莽的幾個叔父王譚,、王商,、王立先后為大司馬。王根因病退職,,薦王莽為大司馬,,是王氏家族中第五個大司馬。公元前7年,,成帝去世,,元帝庶子劉欣繼位,即哀帝,。哀帝罷免王莽官職,,要他回封國休養(yǎng)??墒前У凼且粋€短命皇帝,,20歲即位,26歲去世,。王莽趁機和王政君聯(lián)手,,立年僅九歲的劉衎(kan)為平帝。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后,,臨朝稱制,。王莽復任大司馬獨攬大權(時年38歲),為太傅,、宰衡,、安漢公,。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被王莽用藥酒毒死,,挑選出了年僅兩歲的廣戚侯劉子嬰繼位,,稱孺子嬰。王莽自稱攝皇帝,,改元居攝。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建立“新”朝,次年建元始建國,。為了緩和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王莽附會周禮,,托古改制,。公元9年,王莽登基才四個月,,就對田制、稅制,、幣制,、官制,、市場,、地方政區(qū)及奴隸問題進行改制,。所謂托古就是復古,,就是一切仿效古人,包括人名,、地名、官名,??傊?,人們的衣食住行,一切按古人的章法辦事,,弄得人們無所適從。所謂改制,,王莽主要進行了“四改”,。一是改幣制;王莽將當時沿用已久的五銖錢廢除,,改成貨布,、貨泉,后又改為大小錢,。王莽改幣制的目的據(jù)說是“均天下貧富”,具體作法是讓錢貶值,,讓有錢的人變成無錢的人,,用以緩和貧富不均的矛盾??墒撬麤]有想到,,有錢的人錢貶值,無非是少了一點錢,,而無錢的人錢貶值,就等于沒了錢,,難以生存了,。王莽一共改幣制五次,使得大批的人破產(chǎn),,加入了貧民隊伍,。二是推行均田制;王莽要恢復井田制,,實行王田制,,他說:“壞圣制,廢井田,,是以兼并起,,貪鄙生,強者規(guī)田以千數(shù),,弱者無立錐之居,?!蓖趺б?guī)定天下田為王田,,不得買賣。每個男丁授田100畝,,家有余田,,無償分給鄉(xiāng)鄰。三是民間奴婢改稱私屬,;王莽說:“奴婢之市,,與牛馬同欄……故富者犬馬余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奸?!狈纲I賣私屬及王田罪,,重則處死,輕則流放,。四是推行五均六管,;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市場經(jīng)濟的嘗試。所謂五均,,就是在全國設立五均司市師,,下設平準交易官,,官定物價。物品低于官價,,由官府按官價收購;物品高于官價,,由官府按官價出售,,使買賣公平,,童叟無欺,。設立錢府官,,職掌收稅和借貸,抑制高利盤剝,。貧民無錢可向官府貸錢,,只收少量利息。凡做工務農經(jīng)商的向官府申報納稅,。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的,,罰出白布一匹或罰作苦工。六管即是官賣鹽,、酒,,鑄錢,收山澤生產(chǎn)稅,,五均,、賒貸?!?/section>王莽的改制看起來是為了均貧富,、等貴賤,為老百姓做好事,,可是那些地方官員無不橫行鄉(xiāng)里,,百姓苦不堪言,引起了人民的普遍不滿,。另外,,王莽好大喜功,連年對外用兵,,搞得國家財力空虛,。加上連年天旱,農民收成不好,百姓更是怨聲載道,。人們在漢王朝的統(tǒng)治下,受盡了大地主兼并剝削之苦,,滿以為新朝可以提供一個好一點的生活環(huán)境,,誰知苦難更重。天鳳四年(17年),,荊州大旱,,赤地千里,人們成群結隊進入野地,、沼澤地采挖荸薺野菜度日,。王匡、王鳳所居的新市邑因有大富水流經(jīng)而沼澤地甚多,,長滿荸薺,、茨果,沿河兩岸是綠林山脈的崇山峻嶺,,山上有野菜,、野果,因而引來了不少饑民,。這些饑民常常為了采食而互相爭斗,,有時甚至與官府發(fā)生沖突,。據(jù)漢書記載:“是時,,南郡張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綠林,。”張霸,、羊牧也就是當時逃難到新市度荒的饑民頭領,。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饑民隊伍來到了富水河邊,因為分屬南郡和江夏郡,,常為了采摘荸薺,、野果和野菜而發(fā)生糾紛。王匡,、王鳳為人豪爽俠義,,經(jīng)常幫他們解和并與官府打官司,評理爭訟,,深得他們的擁護,,被推為“渠帥(當時帶著農民修渠引水的小頭目)”,卻被官府誣為“聚眾造反”,派兵鎮(zhèn)壓,。王匡不得已只好和他的好友云杜(今京山)人張卬,、朱鮪、申屠建領著眾饑民上了綠林山,,與官府抗爭,。中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大起義——綠林起義由此爆發(fā)。王匡和眾饑民上了綠林山后,,在山上建安營立寨,,號稱綠林軍,與官府抗爭,。舞陽人王常,、成丹,湖陽人馬武等前來投奔,,隊伍迅速壯大,,數(shù)月間,發(fā)展到七八千人,。現(xiàn)存的京山縣境內的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qū)四A級景區(qū)_綠林景區(qū)內的一級景點綠林古兵寨就是當時綠林軍的屯兵地,,見證了當年起義的壯舉,是我國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漢代古兵寨,,分為南,、北兩寨,已歷經(jīng)兩千年風雨,,堪稱神州第一古兵寨,。南寨海拔820米,總面積約150余畝,。石城墻全長約1.5公里,,高2米,厚約1.5米,,為當年王鳳屯兵演武大寨,。北寨是當年綠林軍的主寨,占地100余畝,。兩寨南北對峙,,遙相呼應,鼓角相聞,,哨所相望,,形成了“連環(huán)古兵寨,一山二大營”的漢代軍事要塞奇觀,。天鳳六年(19年),,王匡率綠林軍打下了新市邑的糧倉和輜重地離鄉(xiāng)聚(今京山三陽鎮(zhèn)小阜),,官府驚恐不已。地皇二年(21年),,王莽急令荊州牧帶兵兩萬火速剿滅綠林軍,。當荊州牧帶兵來剿時,王匡帶領眾好漢迎擊于云杜道中,,大破州軍,,并趁勢占領了云杜、安陸和竟陵(今京山南,、荊門,、鐘祥東南一帶)、新市四地,,隊伍發(fā)展到五萬多人,,州、郡不能制,。地皇三年(22年)夏,,綠林山一帶發(fā)生大瘟疫,死者過半,,綠林軍也只剩下兩萬余人。為了保存實力,,再圖發(fā)展,王匡,、王鳳決定分兵兩路,,挺進中原。王常,、成丹引一軍西入南郡,,號下江兵,王匡,、王鳳自領兵一支北出南陽,,號新市兵,。不久,王匡攻下隨縣,王常也打下了宜秋聚(今南陽境),,兩軍勝利會師。平林人陳牧,、廖湛、蔡陽人漢高祖九世孫劉玄響應綠林軍北進,,在平林(今湖北安陸境)起義,,前往投奔。這時,,舂陵(今湖北棗陽境)人漢高祖九世孫劉縯,、劉秀兄弟也率宗族起義,號舂陵兵,。劉縯率軍西擊長聚,,屠唐子鄉(xiāng),殺湖陽縣尉,,進拔棘陽,,計劃進攻宛城(今南陽),不幸兵敗小長安(今南陽境內),。劉秀審時度勢,,力主與綠林軍合兵,劉縯于是派族兄劉嘉前往王匡營中說明投奔之意,。王匡欣然接受舂陵兵加入綠林軍,,并和劉縯率綠林軍在小長安與宛城官軍大戰(zhàn),斬殺宛城前隊大夫(郡守)鄄阜,、屬正(郡軍事長官)梁邱賜,。為了組織更多的民眾投入反抗王莽新朝的斗爭,王匡接受了劉縯提出的“反莽復漢”的政治主張,,決定立劉氏宗人為帝,,正式打出“推翻王莽,復興漢室”的大旗,。地皇四年(23年)二月辛巳,,王匡、王鳳在淯水沙洲設壇陳兵,,立劉玄為更始帝,,以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縯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王常為廷尉大將軍,,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建立起更始政權,,建元更始,決議分兵兩路進取中原,。綠林軍改稱漢軍,,一路由王鳳、王常領軍西擊昆陽,,一路由王匡,、劉縯領軍北取宛城。王莽聽說綠林軍兵勢大盛,,已立劉氏為帝,,占了昆陽,直逼長安,,進軍宛城,,欲取洛陽,十分驚恐,,急派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軍嚴尤,、陳茂率兵百萬南討更始,,圍困昆陽,馳救宛城,。此時昆陽城中守軍不過八,、九千人,王鳳面對強敵,,運籌自如,,派偏將軍劉秀率十三騎趁夜縋城至郾(今河南郾城)、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搬兵,,自與王常堅守昆陽,,以阻官兵向宛。王尋,、王邑率莽軍圍昆陽數(shù)十重,王鳳使假降計拖延時間,,以待劉秀援兵,。劉秀至郾縣,、定陵,調動義軍諸營兵馬來解昆陽之圍,,城中王鳳,、王常率軍鼓噪而出。里外合勢,,天降大雨,,莽軍大敗,王尋陣亡,,王邑,、嚴尤、陳茂等將逃竄,。昆陽大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顯示了王鳳卓越的軍事才能。昆陽大戰(zhàn)后,,王莽軍事上已無優(yōu)勢,。此前三日,王匡已攻下宛城,。王匡率義軍趁勢攻打洛陽,,并派西屏大將軍申屠建率兵三十萬進圖長安。王莽派出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守洛陽,,漢定國上公王匡擊殺莽太師王匡、生擒哀章,。更始帝移駕洛陽,,當時的另一支農民起義軍——赤眉軍首領樊崇見更始勢大,也歸順了更始朝,,來到洛陽,,可是,由于劉玄生性多疑,,樊崇不久離去,。申屠建攻下武關,破王莽九虎五威兵,,直抵長安,。十月,王莽被城中少年朱弟義軍所殺,,校尉公賓就斬王莽人頭獻給漢軍,,傳送洛陽。王莽政權垮臺后,,更始帝劉玄入主長安,,招降各路人馬,,大封功臣。封王匡為比陽王,,王鳳為宜城王,,他的寵妃趙夫人父親趙萌也得封大司馬。趙萌與時任宰相李松一伙專橫弄權,、挑唆煽動,,使劉玄對王匡等綠林舊部日益不滿。更始二年(24年)十二月,,脫離更始的赤眉軍復又聲勢大震,。樊崇立劉盆子為帝,率三十萬大軍直逼長安,。劉玄派大司馬朱鮪與赤眉軍大戰(zhàn)于蓩鄉(xiāng)(今河南境),,朱鮪戰(zhàn)敗,退兵回守洛陽,。更始入洛陽時封劉秀為武信侯,前往河北招降,。劉秀經(jīng)營河北,,在危急關頭,王匡派兵馳援,,平定王郎,、剿滅銅馬,劉秀勢力大盛,。更始帝恐其坐大,,封為蕭王,欽令回京,。劉秀聞言長安內亂,,便誅殺更始派遣官員謝躬等,并派出大將鄧禹領兵西進長安,。更始三年(25年),,王匡據(jù)守河東,被鄧禹所敗,。此時赤眉軍又進逼長安,,王匡、趙萌駐軍新豐,,李松領兵軍陬,,防守赤眉軍攻打長安。衛(wèi)尉大將軍張卬與申屠建、廖湛等人商議,,想放棄長安,,東歸南陽,。劉玄不聽,,密謀將張卬、申屠建,、廖湛等召進宮中殺死,。結果張卬等人逃出,申屠建被殺,。張卬于是聯(lián)絡王匡等一同攻進皇宮,,將劉玄逼走新豐。劉玄在趙萌,、李松的支持下又打回長安,,王匡投奔樊崇,領赤眉軍攻進長安,。劉玄在逃亡一個多月后向赤眉軍投降,,后被赤眉軍殺死。由于劉玄的無能和對綠林眾將領的猜忌,,長安政亂,,四方背叛。前孺子劉嬰,、蜀王公孫述先后自稱天子,。六月己未,在眾將的再三勸說下,作為更始朝蕭王的劉秀在河北高阝縣(今河北柏鄉(xiāng)北)稱帝,,建元建武,。后世稱光武皇帝,派兵攻打赤眉軍,。由于長安連年戰(zhàn)亂,,加上天旱,軍隊無糧,,公元26年正月,,樊崇決定放棄長安,分兵出略天水,、安定等地求食,。王匡領兵行至安定(今甘肅固原縣),天寒地凍,,缺衣少食,,只得回軍。途中遇到劉秀部下尚書宗廣,,宗廣勸王匡投奔劉秀,。王匡與宗廣行至安邑(今河北境內),,被宗廣以“道欲亡(說王匡想逃跑)”罪名殺害。劉秀稱帝后,,經(jīng)過近十二年的征戰(zhàn),,于建武十二年(36年),終于統(tǒng)一全國,,實現(xiàn)了“復興漢室”的夙愿,,史稱光武中興。東漢名臣臧洪在《報陳琳書》中寫道:“光武創(chuàng)基,,兆于綠林,,卒能龍飛受命,中興帝業(yè),?!边@段話清楚地告訴世人,東漢王朝的建立,,就是綠林起義的最終結果,。“匡復漢室”一詞清楚地說明了王匡復興漢室所作的重要貢獻,。當年,,劉秀跟隨王鳳扼守昆陽,在昆陽保衛(wèi)戰(zhàn)中積極為王鳳出謀劃策,,深得王鳳信任,。在危急關頭,王鳳派其前往定,、郾搬兵,。劉秀不辱使命,領兵突擊莽軍,,大獲全勝,,解了昆陽之圍,受到王鳳,、王匡的贊賞,,在攻打洛陽時立功,晉封武信侯,。后出使河北,,平定王郎,剿滅銅馬,,被更始帝冊封蕭王,,終成帝業(yè)。可以亳不夸張地說,沒有綠林起義,,就沒有光武中興,。其實,劉秀本人就是綠林軍最杰出的領軍人物之一,。從復興漢室的意義上來說,,劉秀建立的建武王朝,不過是綠林軍所建立的更始朝的繼續(xù)和領袖人物的更替而已,。近代在有關綠林起義和東漢王朝建立的問題的看法上,,總有人認為是劉秀這個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篡奪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人為地把劉秀與綠林起義割裂開來,,以為劉秀與綠林起義無甚關聯(lián)。這是完全不符合歷史的無稽之談,。根據(jù)史書記載,,劉秀自率舂陵義軍加入綠林軍后,一直是綠林軍的重要骨干和忠實追隨者,,他擔任起義軍的高級指揮員,,自然也就是綠林起義的首領人物了。他對王匡信任有加,,情感至深,。就在他的親兄長劉縯被冤殺之后,他追隨王匡之心也始終未改,。他作為綠林軍首領以及更始朝的核心人物,,始終和王匡一起站在反對王莽政權的最前線。他們的成就也自然是綠林起義所取得的成就,。不管最后誰做了皇帝,,都應當是綠林起義的結局。在這里,,有一個誤區(qū)應當突破,。在范文瀾先生所著《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一書中,范文瀾先生認為:“劉秀——漢光武帝獲得了農民戰(zhàn)爭的果實,,重新建立起漢朝的統(tǒng)治……漢光武帝本人是個大豪強,。他所依靠的統(tǒng)治集團(云臺二十八將、三十二功臣,、三百六十五功臣)是一個以南陽豪強為基干的豪強集團,。”(P137)范文瀾先生是以階級斗爭的觀點觀察歷史,,所以得出上述結論,,這只能說是歷史的悲哀。而實際上,據(jù)《漢書》和《后漢書》記載,,劉秀雖說是漢高祖九世孫,,到他父輩劉欽也只做過南頓縣令,不久就到舂陵養(yǎng)老,,已成為一介平民,。古人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眲⑿爿呉褮v九世,早已勢衰,還哪來的皇恩浩蕩,?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當?shù)氐耐霖斨髁T了,。《后漢書·卷一上》記載劉秀“性勤于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yǎng)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yè),比之高祖兄仲,?!保ㄔ缆磿?993年版,P1,,下同)《后漢書·卷十四》記載劉縯“性剛毅,,慷慨有大節(jié)。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yè),,傾身破產(chǎn),,交結天下雄俊?!保≒231)書中并無其家為當?shù)睾缽姷挠涊d,。至于說他后來的那些功臣也是南陽豪強的話就更武斷了。云臺二十八將中的馬武原是綠林軍的前鋒將,他是從湖陽逃難參加綠林軍的,怎么能說是南陽豪強呢?三十二名臣中的王常,也是最早前來投奔王匡綠林軍的舞陽窮苦百姓,總不能說他也是南陽豪強吧,。至于劉秀營中的其他部將如馮異,、鄧禹、賈復等,,多半是劉秀在綠林軍中帶兵打仗時所結交,,根本不存在他有一個“南陽豪強集團”作支撐。和他一起發(fā)動舂陵起義的宛人李通兄弟等不過是幾個南陽商人,也不能稱為“南陽豪強”,。并且李通兄弟在劉秀稱帝的過程中基本沒起什么作用,。當時李通作為更始朝的柱天大將軍西平王一直受命鎮(zhèn)守荊州,,直到劉秀入洛陽定都,他才前往,。而李通的弟弟更始朝五威中郎將舞陰王李軼和朱鮪一同鎮(zhèn)守河南,,雖有投降劉秀之意,可是事泄后被朱鮪謀殺,。李通的另一個弟弟李松身為更始朝宰相,,被赤眉所殺。與綠林軍沒有直接關系的僅吳漢等少數(shù)人而已,但這些人也是劉秀徇河北時打著更始政權的旗號所招募,他們的實際出身也很低微,,更不能稱為南陽豪強,。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劉秀并不是南陽豪強的代表,。在他起義之初和以后,,并沒有一個強大的豪強集團來支持他。當時他的舅舅南陽大戶樊宏都沒有參與他們兄弟的舂陵起義,,一直在家閑居觀望,,直到劉秀稱帝,他才趕到洛陽,。應當說,劉秀在河北的拓展就是更始朝在河北的拓展,,是綠林起義事業(yè)的繼續(xù),。劉秀作為綠林軍的優(yōu)秀首領建立起東漢王朝,實際上標志著綠林起義取得了最后勝利,,根本不能說是劉秀篡奪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劉秀本人也對他作為綠林軍首領與王匡、王鳳共同奮斗,,推翻王莽政權,、在更始帝治下的經(jīng)歷炫耀不已。只是因為更始政亂,,他為漢室計,,才不得已決意稱帝,以免勝利果實落入他人之手,,葬送了復漢大業(yè),。在他即皇帝位詔告天下的祝文中,他毫不謙讓地說:“咸曰:‘王莽篡位,,秀發(fā)憤興兵,,破王尋、王邑于昆陽,,誅王郎,、銅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保ê鬂h書P8)劉秀稱帝后,對更始還是一往情深的,,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奔高陵,,劉秀下詔曰:“更始破敗,棄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朕甚愍之.今封更始為淮陽王,吏人敢有賊害者,罪同大逆,?!保ê鬂h書P9)建武二年(26年)夏,劉玄夫人帶著三個孩子到洛陽,,光武俱封為侯,。東漢王朝建立后,開疆拓土,,鞏固邊防,,不僅對漢民族的形成、鞏固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統(tǒng)一多民族的國家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自東漢以后,無論朝代如何更替,,江山如何易主,,中華大地始終是分久必合,再無裂變,。綠林起義較之第一次農民起義,不論在規(guī)模還是在治軍理政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多個第一的歷史功績,。1、這次起義首創(chuàng)軍事屯田制:王匡率軍起義進入綠林山后,,不到半年,,隊伍急驟發(fā)展到六七千人,最高峰時發(fā)展到五萬余人,。要解決這些人的吃飯問題,,是起義軍碰到的一個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王匡帶著隊伍在綠林山上開荒造地,,史稱“古漢梯田”?,F(xiàn)在的綠林山上到處都可見這些梯田遺跡。王匡開創(chuàng)的這種以軍養(yǎng)軍的大生產(chǎn)方式,,充分說明了王匡所領導的綠林軍是一支不擾民,、不劫財?shù)娜柿x之師。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能在綠林山堅持五年之久,,并在經(jīng)歷了瘟疫之災,隊伍銳減一半之后,,能夠在北出南陽的途中迅速恢復并發(fā)展壯大,,一舉攻下長安和洛陽,奪取政權,。歷代的統(tǒng)治者,,出于自身的需要,在沒有任何歷史記載和證據(jù)的情況下,,信口雌黃,,將王匡、王鳳等綠林英雄污為“大盜”,,將“綠林好漢”這一褒獎綠林起義軍的專用成語改性為貶義詞,。這是極不公平的,現(xiàn)在該是為“綠林好漢”正名的時候了,。2、這次起義第一次建立起鞏固的農村根據(jù)地:天鳳四年(17年),,王匡和眾饑民上了綠林山后,,綠林軍隊伍迅速壯大,數(shù)月內達到七八千人,。為了解決義軍給養(yǎng)的問題,,王匡率義軍打下了新市邑的糧倉和輜重地離鄉(xiāng)聚,接著又打下了新市邑,,隊伍進一步壯大,,地盤也不斷擴大,引起了王莽的恐慌,。地皇二年(21年),,王莽急令荊州牧帶兵兩萬火速剿滅綠林軍。當荊州牧帶兵來剿時,,王匡帶領眾好漢一舉將官軍擊敗,,并趁勢占領了云杜,、安陸和竟陵(今荊門、鐘祥東南),,建立起一片義軍根據(jù)地,,擁有五萬人馬。到地皇三年(22年),,因為綠林山發(fā)生大瘟疫,,王匡分兵撤出綠林山地區(qū),整整在這塊根據(jù)地上堅持了五年之久,。3,、這次起義建立了長達三年之久的農民政權:公元23年,王匡在育水河擁立漢高祖九世孫劉玄為帝,,建立起農民自己的政權——更始政權,。攻下了長安,推翻了王莽新朝,,各地諸侯牧守紛紛來歸,。王匡被封為定國上公、王鳳被封為成國上公,,兄弟二人均為更始朝的實際掌權者,。和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只建立短短的八個月張楚政權相比,,更始政權長達三年之久,,并一度號令全國。這說明王匡兄弟的遠見卓識和攻戰(zhàn)謀略都遠在其上,。4,、這次起義的最后結果是建立了東漢王朝:東漢名臣臧洪在《報陳琳書》中寫道:“光武創(chuàng)基,兆于綠林,,卒能龍飛受命,,中興帝業(yè)?!边@說明,,在東漢人的眼中,東漢王朝的建立,,就是綠林起義的最終結果,。長期以來,,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偏見與禁錮,,綠林起義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綠林英雄竟成了“強盜,、土匪,、反賊”的同義詞,,這是多么地不公平。其實,,事實勝于雄辯,,歷史說明一切。翻開《漢書》,、《后漢書》,,并沒有綠林英雄們?yōu)榉藶楸I事件的記述。只是在記述張卬密謀要將劉玄挾持東歸南陽時有一句話:“時王匡,、張卬守河東,,為鄧禹所敗,還奔長安,。卬與諸將議曰:‘赤眉近在鄭,、華陰間,旦暮且至,。今獨有長安,,見滅不久,不如勒兵掠城中以自富,轉攻所在,東歸南陽,收宛王等兵.事若不集,復入湖池為盜耳,?!保ā逗鬂h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P196)這段話中“復入湖池為盜”出自張卬之口,,似不可信,。綠林好漢們從起事之初就沒有為盜經(jīng)歷,如果說他們是一群盜賊,他們能在短時間內發(fā)展到五萬余人并在綠林山堅持五年之久嗎?如果說他們是一群盜賊,他們能在北上隨縣后迅速發(fā)展到百萬大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推翻了王莽政權嗎?如果說他們是一群盜賊,他們能創(chuàng)造以少勝多的昆陽大戰(zhàn)的奇跡嗎?難道在打下天下之后,,張卬還會自己說要去為盜嗎,?歷史證明,沒有人民的支持,綠林軍是沒有生存和發(fā)展空間的,“復入湖池為盜”的說法并無事實依據(jù),。無獨有偶,,在近代有關史書中,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中也有一段類似的話“……更始帝大封宗室新市平林下江諸大將以及某些南陽豪強為王,起義軍中較小的首領,不按軍功大小,只憑大首領好惡,濫封官爵.帶兵在外的將官,擁兵割地,專斷橫行,分裂自主,不相統(tǒng)屬.不論朝內朝外,什么法紀都不講,專講擄掠得多少(《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P107)”,。只不知這段文字的根據(jù)來自哪里?恐怕不會來自《后漢書》吧,。千百年來,,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造謠污蔑,人們對這次起義的不甚了解和誤會,,綠林英雄壯舉竟被玷污,,豈不可悲?綜觀綠林起義全過程,,完全可以說她是一部中國歷史上極其輝煌的農民革命史,。她留給我們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綠林文化是中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綠林文化的本質內容是“英雄好漢”文化,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世代傳承而不變,。她的深刻內涵是王匡、王鳳所建樹的綠林好漢精神,,其精髓就是“疏財仗義,、豪爽俠義、深明大義,、主張正義”的“四義精神”,,繼承和發(fā)揚了儒家“禮、義,、仁,、智、信”之文化傳統(tǒng),。當年王匡,、王鳳兄弟為饑民調解,被饑民推為渠帥,。這一記載清楚地說明王匡,、王鳳絕對是兩位疏財仗義的好漢,才得到了饑民的擁護與愛戴,,成為了這次農民起義的首領,。和歷史上的許多英雄一樣,王匡,、王鳳兄弟為人十分慷慨大度,,豪爽俠義!當他們?yōu)轲嚸癖甲吆籼?,四處籌集食物時,,他們的表現(xiàn)是那么地執(zhí)著,以至面對官府的威逼,,他們毫不退縮,;當官府污蔑饑民造反,派兵鎮(zhèn)壓時,,王匡兄弟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領著饑民與官府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矛頭直指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的王莽政權,。王匡兄弟雖然出身農民,,但他們的眼界很寬,他們對為什么造反,造誰的反,,心中十分清楚,。他們知道是王莽篡奪了漢家天下,給老百姓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他們要反對的是王莽政權和他手下的貪官污吏,。因此,一切反對王莽政權的農民義軍都是他們的朋友,,他們都愿意聯(lián)合起來對敵,。所以,他們一旦得知平林人陳牧起義,,便馬上與之聯(lián)合,;當劉秀力主與綠林軍聯(lián)合時,王匡當即拍板接納了劉氏兄弟,,使舂陵兵不至被莽軍消滅,;在奪取長安后,王匡同樣接納了另一支農民起義軍赤眉軍,?!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蓖蹩镄值芫褪沁@樣的人,,為了推翻王莽政權,為了拯救天下蒼生,,他們沒有想自己的一己私利,,沒有怕丟失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而拒絕與人合作,而是一切從大局出發(f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反抗王莽政權的斗爭,這種深明大義的舉動,,贏得了各路義軍對他的信任,。王匡起義之初,有人勸他稱帝,,王匡冷靜地分析了形勢,,接受劉秀等人的圖讖之說,認為只有打出“推翻王莽,、復興漢室”的大旗才能凝聚人心,才是正義之舉,,所以,,他審時度勢,,順應歷史潮流,選擇了漢高祖九世孫劉玄為帝,,建立起更始政權,。這種主張正義的精神,贏得了各路義軍對他的信任,,保證了義軍最后取得推翻王莽政權的勝利,。王匡、王鳳所領導的這次起義,,歷時9年,,馳騁大半個中國,在中國歷史上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光輝史實,,因為有了這次起義,,所以就有了“綠林好漢”這一成語典故。它的出現(xiàn)比梁山好漢要早1000多年,。梁山好漢,、當今的江湖義士、武林俠客當屬綠林好漢之一脈相傳,。天下好漢出綠林,,綠林好漢為中國武林之鼻祖當之無愧,已成為中華民族一大名片,。綠林好漢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發(fā)揚光大。 京山市檔案館 為京山建檔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資料庫 歡迎提供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