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散文 情懷溫度 情感,,思想,, 角度,,視野 美麗的鄉(xiāng)愁 文/張韻萍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從石家莊乘坐火車到邯鄲不過40來分鐘,剛下火車,,就受到一陣突如其來的春雨的熱烈歡迎,,好有親切感。汽車在雨中穿行一個多小時后,,進入館陶縣,。館陶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縣城,?在接到河北省散文學會的通知之前,,我還未曾聽說過“館陶”這個名字,。 來自冀,、遼、津,、浙、晉等全國各地的散文作家百余人,,齊聚邯鄲館陶縣,,《第10屆河北省散文名作獎頒獎典禮暨百名散文家走進館陶大型采風活動》在館陶賓館開幕,。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每個獲獎者手捧沉甸甸的榮譽證書,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雖然頒獎典禮的場面轟轟烈烈,雖然我獲得的獎項也還不錯,,然而,,會場上的激動心情很快就淹沒在采風活動之中。 走進羊洋花木小鎮(zhèn)李沿村,,映入眼簾的是平整潔凈的水泥路,,主路兩邊,佇立著一只只惟妙惟肖的卡通羊,臨街墻上的壁畫,,都是以“羊”為主題,。養(yǎng)羊園區(qū)的外墻上,,畫著各式各樣的羊,,一幅繪有《蘇武牧羊圖》的下面,,畫著生動活潑的放羊娃,。在路的一邊,,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歡快流淌的小水溝,。無處不在的花,游客被融化在花海里,。村子里每條胡同的墻上,,都以羊洋花木小鎮(zhèn)的彩色圖案揭示該村的特色。李沿村的各種標牌很醒目:胡同名稱,、供銷社,、餐廳、停車場,、公廁等都很規(guī)范,,一幅新農村的景象。 李沿村有一條有名的鄉(xiāng)愁街,。在村口,,獨具匠心的鄉(xiāng)愁街的墻上,用很大的字體寫著“那些年,,一起走過的歲月”,。 街旁,高高矗立著“鄉(xiāng)愁街”的木制標牌,。幾個頭上裹著老百姓俗稱“羊肚子毛巾”的大爺,,悠閑地坐在街口的石墩或馬扎上曬太陽。我從他們身上好像看到了父輩的影子,,突然心動,,興奮地沖著他們中間走去,笑問:“可以和你們坐在一起嗎,?”便一屁股坐在他們空間的石墩上,。此刻,鄉(xiāng)愁街把我?guī)нM了過去的歲月,,產生了一種童年跟父輩在一起的親切感,,這種情思,是難以忘懷的的“鄉(xiāng)愁”,。幾個文友還為我和裹著“羊肚子毛巾”的大爺們按下快門,,拍下了難得的“鄉(xiāng)愁”照。 羊洋花木小鎮(zhèn)李沿村,,充分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文化特色,,留住歷史記憶,提高文化內涵,,依著“羊出村,,花進村”,撐起了村民的“美麗鄉(xiāng)村”夢,。 黃瓜小鎮(zhèn)翟莊村,,墻壁上畫滿了各式各樣的黃瓜,,立體感很強。一幅組圖上,,還畫著騎車送黃瓜的大媽,、過磅收購黃瓜的商家,以及在瓜架下玩耍的孩子們,,很有情趣,。小鎮(zhèn)里有綠樹和畫廊,房屋整齊別致,,大街小巷的墻上披紅掛綠,,張燈結彩,非常漂亮,。路的兩旁有花草樹木,,在村子里的空閑地方,還種著成片的竹子,,安放在竹林叢中的一個已經殘缺的石碾子,,也成為了一處景觀。小鎮(zhèn)的主路邊上,,有一條一尺多寬的小水溝,,水溝上面還有造型各異的小橋。小橋有拱形的,,也有平鋪的水泥板,,水溝的溝壁和溝底還鋪著一層鵝卵石。低矮的小拱橋,,有的是木欄桿,,也有用磨盤當欄桿的,磨盤橫跨在小水溝上,,清澈見底的水流從磨盤中間的孔洞中穿過,,汩汩有聲。這些精心設計的小水溝,,給黃瓜小鎮(zhèn)帶來了無限生機和靈氣,。 黃瓜小鎮(zhèn)里的“中國黃瓜博物館”規(guī)格很高。一進展館,,便是漢臣張騫的塑像,。通過參觀才知道,黃瓜的來歷與張騫有關,。兩千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從西域帶來了黃瓜種子,在漢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黃瓜逐漸融入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與生活。翟莊村把黃瓜產業(yè)做到了極致:黃瓜采摘苑,、黃瓜食府、黃瓜護膚中心,、黃瓜酒坊,、黃瓜大學以及黃瓜博物館等,猶如是黃瓜的世界,。翟莊村種黃瓜種出了名堂,,據說,世界上110多種黃瓜,,這里就有105種,,“扛”回了“中國黃瓜之鄉(xiāng)”的牌子,“館青”牌黃瓜還曾兩度獲得全國金獎,。 糧食畫是中華的絕技,,歷史悠久,相傳館陶糧食畫是在清朝末年開始興起創(chuàng)作的,。走進壽東村,,如同走進畫的世界,具有時代特色的墻畫,,以及懸掛著的誘人的“糧食畫”,,都讓人耳目一新,那種淡雅的藝術情調滿布村子的每個角落,。壽東村的院舍優(yōu)雅古樸,,主街道平整幽靜,路旁的小水溝溪水淙淙,,綠化帶錯落有致,,而古井、石碾,、石磨以及整潔的舊民居也成為一道風景,。在這里,我們的興致達到了“沸點”,,嘆為觀止,。我們參觀了糧食畫展廳、加工車間,、糧畫體驗廳,,以及一條龍生產、包裝、體驗設施等,。很多村民在農家院里也建起了“糧畫體驗室”,,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糧畫制作的樂趣。展廳里,,用各種糧食種子做成的各式各樣的糧畫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堪稱藝術奇葩,。一幅《清明上河圖》糧畫,讓游客駐足,,驚嘆不已,。據悉,這幅《清明上河圖》是由4名工人,、用5斤雜糧,、經過8個月時間完成的,它的每一粒糧食的處理過程都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猶如一幅逼真的油畫,。 壽東村以“糧畫”聞名,已經成為遠近馳名的糧畫小鎮(zhèn),。糧畫成為了村民增收的特色產業(yè),,糧畫小鎮(zhèn)壽東村曾獲得“2015中國十大最美鄉(xiāng)村”殊榮。如今,,壽東村已成為了以糧食畫為主題,,集創(chuàng)作、欣賞,、體驗,、居住、餐飲,、購物于一體的特色旅游景點,。 館陶特色小鎮(zhèn)有著鄉(xiāng)村的風情、城市的品質,,可謂一步一景,,處處吸睛。她蛻變得那么有風度,,有韻味,,看得見美麗,記得住鄉(xiāng)愁,,魅力無限,。 作者簡介: 張韻萍,女,1943年12月出生 ,,1961年入伍,,副主任醫(yī)師,原為解放軍第467醫(yī)院醫(yī)務處主任,,現(xiàn)為河北省民政廳軍休二所軍隊退休干部,,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曾出版散文集《女兵的天空》和《流年溢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