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者 | 楊志青 (原創(chuàng)作品 侵權(quán)必究) 微信公眾號“芝蘭園”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有一些地方,,在人生中總是想繞開,而命運總是讓你繞不開,。 北京這個城市,,與我就是一座這樣的城市。 又到過年了,,在北京工作的孩子,,去年就曾說讓我們上北京去過年,那時,,孩子住在單位宿舍,,感覺不是個事,就一直沒有答應(yīng),。今年,,孩子租了公租房,也算是在北京有了一個家,,又說起想讓我們?nèi)ケ本┻^年,就答應(yīng)了,。 孩子的單位就在西二旗,,他住公租房,也在周邊,。 走在西二旗的路上,,刺骨的風(fēng)吹著,有時竟吹得我后退幾步,。路上的行人,,個個全副武裝,大都豎起棉衣上的帽子,。我還是頂著風(fēng),,走到一座立交橋下,因為那里有一座售報亭,,路邊都是被風(fēng)吹倒的摩迪車,。 有一種習(xí)慣,在家時,,喜歡在小城中滿街跑,,跑到一個一個小郵亭中買幾本雜志,,回家胡亂看。這幾年,,有一本雜志??矗蔷褪恰蹲x者》,??上В〕侵性趧?chuàng)建衛(wèi)生城中,,一夜之間,,把一個一個的小郵亭搬走了,從此,,也沒有買雜志的地方了,。 我一直不明白,城市的文明,,如果只是衛(wèi)生上的文明,,沒有精神食糧,小小的縣城,,竟沒有了賣雜志的一片之地,。文明的創(chuàng)建,沒有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到頭來,,只是建立在沙漠之上的文明。 好在首都是包容的,,買了兩本《讀者》,,一本散文雜志。 賣雜志的女人是四川人,,后來我又來買過幾次,。大年初一,我又經(jīng)過售報亭,,看到夫妻兩個人,,并肩坐在亭內(nèi),用一個棉被,,蓋著兩個人的下身,,兩人頭靠頭,在看守這個報亭,。我有一種凄楚的感覺,,這就是打工人的年,一對來自異鄉(xiāng)的打工人,為了糊口,,在大年初一,,雙雙守亭。 晚上,,孩子們要吃火鍋,,這是到北京之后,全家人一起吃的飯,。我說的全家人,,也包括和孩子一起住的室友。 陰歷廿九,,室友要回家了,,早上,室友在室內(nèi)徘徊,,對我們說,,他老家是湖南湘西的,家在鄉(xiāng)下,。本科畢業(yè)后,,工作了二年,又考上研究生,,后來分到我孩子的單位,。他有兩個姐姐,父母都七十多歲了,,父母隨大姐家住,,鄉(xiāng)下的房子也有四五年,沒有人住了,,也早荒蕪了,。 看到他在室內(nèi)走動,有時自言自語,,今年到哪家過年。我心中有一種難言的愁緒,,他的老家荒蕪了,,父母成了他大姐家的客。他的家在那里,,北京是他的家嗎,?他一個人還沒有成家,和孩子一起租房住,。 轉(zhuǎn)眼就要歸程了,,在其間,也曾去過幾個地方,,我是一個懶散的人,,有時就喜歡看一點書,。就要歸程了,初五早上,,孩子送我們上北京西站,。門外依舊是寒風(fēng),我走到那一叢竹林邊,,感覺這一叢竹林,,好多時間,我會站在窗前,,遠望這一叢竹,。沒有想到,來北京過年,,竟有這一叢竹林想伴,,真想上去擁抱一下。離開了竹林,,環(huán)視這個小院,,竟有點淡淡的感懷。人生自古別離多,,輕輕跟在愛人和孩子后邊,,內(nèi)心中唱想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輕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角,地之涯,,知交半零落,。 北京的年就這樣輕輕過去了,回到故鄉(xiāng),,不知為什么,,總感覺年還在心中,一直不愿離別,,就這樣,,在故鄉(xiāng)的風(fēng)中,一點一點的回憶,。竟有了這樣的小文 ,。
?原創(chuàng)作品 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
|
來自: 昵稱7102840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