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穿過世事朝我走來, 邁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作者簡介:何木勒,,彝族名字:吉力木乃,,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族人。現(xiàn)為長江大學(xué)大一新生,。 熱愛民族文化,,業(yè)余學(xué)習(xí)彝族文化,,想盡自己的力量宣傳彝族文化。高中畢業(yè)后開始創(chuàng)作,,有詩歌發(fā)表,。】 ◆ 何木勒
《大山里的阿嫫》
“阿嫫”即“母親” 謹(jǐn)以此組詩來表達(dá)對像我母親(阿勒呷呷莫)一樣一生任勞任怨的為著家庭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彝族最樸實婦女們的感激和贊頌。 1 山神接受了畢摩的“曲耳比” 兒女們的哭鬧聲譜成了大渡河灌溉的旋律 我是一個彝人 祖先的教誨經(jīng)教會我: 火塘是我言語的代名詞 灶土是我生命的守護(hù)神,。 大山里的阿嫫,, 一聲聲長毛經(jīng)消失在汽笛聲中, 你手里的彎刀也結(jié)起了滄桑的紅繡 而我仍會一輩子懷念兒時的天菩薩 子孫們都在生活的指引下慢慢的離開了 你的身影卻在群山里悠然來回了千萬年 你金色汗滴順著青銅色紋路慢慢地滴落后——— 大地上的: 蕎麥黃了一年又一年 玉米結(jié)了一季又一季 土豆育了一代又一代 大山里的阿嫫,, 是你走過的那一條條的山間小路 組成了我的經(jīng)脈 它們構(gòu)成了我生命里的指路經(jīng) 里面的經(jīng)詞時時刻刻告訴著我 我高貴的姓氏 我信火 2 村莊烙上了服裝變化的重印 那里再沒了曾有的那份共同的榮耀 而阿嫫卻依舊日日夜夜穿著百褶裙養(yǎng)育了幾代人 大山里的阿嫫,, 鷹的力量在我的骨髓里漸漸地變深 你的服飾卻在慢慢地變黑 那是時光火焰在生命里的跳動 我生來就喜愛蕎麥粑粑 你選擇讓我喝下蕎麥酒 我們在祖先的靈牌前祈福 這就是我們的幸福和信仰 大山里的阿嫫, 黑色的河流流動著 黃色的太陽守望著 紅色的火把點亮著 世世代代的彝家兒女仍在高崗上歌唱舞動著 七月的那一片熱鬧是他們心中無法割舍的愛 一場春雨后留下的是我對大山的另一份信仰 大小涼山灑下的月光 是孩兒繞行月亮的詩作 如果有族人說: 腰間甲是英雄帶的情人 擦爾瓦是左耳環(huán)的神使 那么我靈魂的知己就是我的阿嫫 3 雪沒有壓倒的枯草 還在呼喚彝人的夢想 從涼山到他鄉(xiāng) 從奴隸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 一遍遍被我提起的 是你對祖靈的肅穆信奉 大山里的阿嫫,, 我在他鄉(xiāng)的黑夜里又一次流淚了 因為我又想起你了 入睡前聽見的還是我嘶啞的聲音 那是故鄉(xiāng)的炊煙熏紅了我的雙眼 你的孩兒看不見大山的容顏 望不見你血液的顫動 萬物都在蛻化 蛻化的不止有風(fēng)還有根 夢里卻依舊有那個多彩的“朵洛荷”世界 大山里的阿嫫,, 我會歸來, 和你一起站上美麗的南高原 自豪的看著我的皮膚再度成為太陽的顏色 看著我又一次虔誠咀嚼故都大地上的泥土 我的腳步有年輕的馬蹄聲 我的雙手有不變的刺繡夢 是你的容顏點亮了我的靈魂 回家,,回家,,回家…… 獵人的后代永遠(yuǎn)記得祖先的勇敢和智慧 彝文和母語是你的乳汁帶給我的 一生的驕傲 注釋:畢摩:彝族社會的傳教人員。知識水平極高,。 “曲耳比”:彝族民間念經(jīng)促育,,畢摩代家里人祈求高貴的山神送個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