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可以說是唐代的一個才子,,他二十一歲時就中了進士,。一生不僅詩歌散文寫得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還是哲學家和思想家,。他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為“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為“王孟韋柳”,可見成就之高,。 柳宗元出生于773年,,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他擔任禮部員外郎,,參與新政的永貞革新運動,。由于觸及到宦官權(quán)貴的切身利益,導致他們的反撲,,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成為“二王八司馬”成員,被貶謫到永州任司馬,。 從此,,柳宗元就在永州過上了貶謫的生活,可以說再也沒有回到朝廷政治中心上來,。雖然中間被召回一次,,但立即又被貶謫到了更為遙遠的柳州。柳宗元在憂憤中離世,,終年47歲,。 短短的一生,柳宗元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600多篇詩文作品,。今天我們來具體欣賞他的兩首詩歌,一首是《江雪》,,另一首是《漁翁》,。這兩首詩歌都是寫的老漁翁,但它們表達的內(nèi)容又是截然地不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里的《江雪》寫的是“蓑笠翁”,寫的是在漫天大雪的曠野里一個人的孤獨,,寫的是一個人孤獨時的堅持和抗爭,。冰天雪地的世界那么大,老漁翁一個人那么渺小,,但是即使這樣他的內(nèi)心也非常強大,,他的追求也沒有放棄。 千山萬徑不說沒有人的蹤跡,,就是連鳥雀的影子都看不到,,置身其中,這不只是孤寂,甚至還是驚恐,。這孤舟里的”蓑笠翁”,,使人不禁想起了此時身在永州的作者自己。 那個時候永州還是偏僻蠻荒之地,,他來到這里雖說是司馬,,但和流放的罪犯沒有什么區(qū)別。他治國理政的理想破滅了,,再也不能回到朝廷,,所以只能埋頭到這些山水里去。 因此他專門去游歷,,去尋找大自然的慰藉,,他寫的《永州八記》,就是記載的窮鄉(xiāng)僻壤里的景物,。正和這“蓑笠翁”的精神一樣,,表現(xiàn)的是作者的頑強不屈和我行我素。 永貞革新雖然失敗了,,但柳宗元從來沒有認輸,,他們當時所推行的,都是促進大唐健康發(fā)展的重大舉措,。他到死都認為它們是合理的,。連唐順宗都如此落敗,何況他們這些文人,。只能說是造化弄人,,命運和機遇不濟而已。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但是這一首《漁翁》呢,?他寫的和上面的《江雪》有所不同,。這里寫的是閑適恬淡,表現(xiàn)了詩人厭惡那種無休無止的壓抑,,渴望從互相傾軋和憂愁怨恨里解脫出來,,過一種安定自在的生活。 詩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回到朝廷越來越?jīng)]有希望,,于是心里開始猶豫和矛盾起來,只能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和安慰。所以這種心情就反映到了作品上來,。 這里的漁翁應該是在明媚的景色里,,就像陶淵明的桃花源,就像采菊東籬下時所望見的南山,。這里是清湘之地,,遠離政治,是作者心里希望的另一種田園漁樵生活,。 漁翁是勤奮的,,又是與世無爭的。天黑了,,他把漁船靠到巖壁下過夜,,第二天早上就從湘江里打水起來,燒了竹子來做飯,。等到云開日出時,,人們聽到“欸乃”的劃船聲,那是漁翁的小船從碧綠的山水里劃了出來,。 這個時候回頭再看過去,,漁翁已經(jīng)駕著小船走遠了,仿佛走到了水天相接的遠方,。而小船歇息和出發(fā)的巖壁上,,現(xiàn)在只有那些無心的白云在飄蕩和追逐嬉戲。 詩人錢起《湘靈鼓瑟》中有“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之句,,柳宗元《漁翁》此處異曲同工,就有這樣一種意境在,。 這里的“無心”,又仿佛陶淵明《歸去來辭》里“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那種情形,,它正是詩人柳宗元的無奈,正是他思想的轉(zhuǎn)變,,正是他尋找精神寄托時那種出世的表現(xiàn),。 上面這兩首詩雖然都是寫的漁翁,但是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表達的氣氛有別,,思想情趣也不完全一樣。詩人李白一生也是忽而“拔劍四顧心茫然”,,忽而“長風破浪會有時”,。因此對于柳宗元思想這樣的巨大變化,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
|